有了对错,才能分清善恶分明。
《论语》中孔圣人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么多年来,嘻嘻哈哈地读过去,听过去,再就忘却掉。
从来没有认真地用世事比照一番,也或许是以往的自己总是在校园里折腾,尚没有过多的经历可言。
今年把徐公子胜治的《神游》重新看了一遍。第119回,是非了然处,善恶自分明
法海说了同样的道理:“先有错其后才能谈恶。世上的事,如果对错已经分明。还要为做与不做找借口,这就是善恶。为何世人常有善恶地困惑?因为我们遇到的事情有很多是说不清因果对错的。但也有不少事因果对错了然分明,如果此时有人还要纠缠于做与不做,那就是善恶的分别了。该做的做了,就是善;不该做的做了,就是恶;没有借口。世人之念常有谬误。善恶其实不在于心,而见于行。
”
还有《天枢》第349回,不可宽恕的人
约稣环顾众门徒道:“认为自己的行为应该获得宽恕,却不能同样宽恕别人,这种人是不可宽恕的。”
今年也经历一些事了,一直在拷问自己做的对不对。那如何是对呢?
就如徐公子借用书中人物来说出的道理那样:
如果你用了某一种方式对待别人,别人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你却不能接受,那你自己就是错误的。
好比,如果小偷认为偷东西是对的,那么他应该敞开家门,任别人在他家里随意拿取东西。
如果我们能通过自己这对错的审问,就不会知错犯错了。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shangye/p/6194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