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杨森翔:春节文化大观上编 第三章 春节古诗词 目录 第一节:春节诗词概述 一、 除夕诗词概述 二、元日诗词概述 三、 元宵诗词概述 第二节:春节古诗词拾萃

时间:2017-01-08 23:49:31      阅读:632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马克思   天才   结构   华为   悲伤   制作   三十八   秘书   理论   

杨森翔:春节文化大观上编

 

           第三章 春节古诗词

 

目录

第一节:春节诗词概述

          一、 除夕诗词概述

          二、元日诗词概述

          三、 元宵诗词概述

第二节:春节古诗词拾萃

           一、腊祭诗词

           二、祭灶诗词

           三、除夕诗词

           四、元旦诗词

           五、人日诗词

           六、元宵诗词

     第一节:春节古诗词概述

    中国的春节,作为除旧迎新的节日,时间相当长,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三,天空中就似乎弥漫了节日的气息。这种节日的气氛,在保持传统风俗较好的地方,甚至会持续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但欢度春节的高潮,应该说是自除夕始一直到上元之夜。因此,历代歌咏和反映春节的古诗词,也就分为除夕、元旦、元宵……等几个节点。

    一、除夕诗词

  除夕与新年之际,意味着生命流逝的界碑,最容易引发诗人的生命意识,引发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所谓“旧国当千里,年隔数更”,又值春风渐进之际,所谓“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

,也就最为容易引发寂寞情怀“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见

中唐姚合《除夜二首·其一》)检索唐宋诗人的春节诗作,不惟可以通晓唐宋时代之春节民俗,而且可以审视诗人的心灵世界。

    为何叫做除夕,光阴过去为除,《诗经·唐风·蟋蟀》就有:“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岁月其除。”这大概是有关除岁之“

除”最早的使用。朱熹解释说:“聿,遂;莫,暮;除,去也。”说当蟋蟀在堂的时候,一年之岁忽已晚矣。终岁劳苦,不敢少休,而当此除岁迎新之际,该纵情欢乐,“当此之时而不为乐,则日月将舍我而去矣”。这也就是中国春节何以如此之长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

    有关春节的民俗,较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其中的庭前爆竹,以次拜贺,进屠苏酒,插桃符等等,在唐宋诗词中都屡屡得见,而且还有许多新的补充,如初唐之际杜审言的《除夜有怀》:“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描写了除夜的把烛迎新、宵阑见斗横之通宵不寐的守岁以及兴尽闻壶覆的射壶游戏等等。射覆是古代近乎占卜的游戏,在覆器下放置东西使人猜测,故曰射覆。猜谜语式的酒令,也被称为射覆;李商隐在《隋宫守岁》诗中说:“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

”燃起名贵的沉香,庭院中火炬灯烛照得一片通明,举起玉液琼浆美酒,来祝贺新的一岁之开始。这些习俗,直到今天大多保留着。

唐人以“除夕”“元日”等春节为题目的诗作,当以白居易的为多。其中的原由,大抵是由于诗歌发展到中唐,原本以山水意象为主体的近体诗一变而为摹写日常生活的以文为诗,如同王国维所说“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说诗歌到了中唐,就像是春秋时代相互见面礼聘应酬的羔羊大雁一类的礼物(《礼记》:“凡贽,……卿羔,大夫雁。”)。这种说法,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初盛唐诗,近体诗刚刚形成,山水意象兴起,故作诗极为凝练,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而中唐时代的韩愈、白居易等,以散文方式写诗,白居易又特别主张通俗晓畅,写诗近乎写日记,写书信,盖因诗体变革的初期,其意义往往更多在于冲决,尚未找到适中的方式,因此白居易的春节诗作,虽然数量极多,但却并不是太好。其中稍稍好看些的,如写于60岁的《除夜》:“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洋溢着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生命仍然存在的恬然自得,是那种“七十期渐进,万缘心已忘”的闲适和“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三年除夜》)的惬意。写于49岁的《除夜》好些:“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吾前非。

”特别是前两句,虽然仍然是个体化的语境,但因为有了“天涯渺未归”的悲哀和“岁暮纷多思”的国人于除夕之夜共同的感受,也就有了些感人之处,但其余六句,却仍然显得枯燥而缺乏动人的力量;写于53岁的《除夜寄微之》:“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写出了白居易与元稹“一事无成百不堪”的共同人生经历。此外还有“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除夜寄弟妹》),“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庾楼新岁》),“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除夜寄洺州》)等,都是白居易春节诗中的佼佼者。

    白居易之前之后的一些诗人,都有些春节好诗,如孟浩然的《除夜》:“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除夜乐城逢张少府》:“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除夜有怀》:“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因为写了除夕夜所闻所见的个案情景而感人。“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在工整的对仗中展示凄凉与孤独的心境,“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则展示了久在异乡漂泊的怪异现象,在平淡的怪异现象的诉说中,展示无奈的心境;“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写出意外的惊喜。除夕,按照国人的风俗,一般是自家团聚的日子,而漂泊异乡的诗人,不能与家人团聚,在岁除之夜得以邂逅故乡乡亲,已经是莫大的惊喜了。

    盛唐与中唐时期还有一些更为有名的描写春节除夕的诗作,如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其动人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乐色彩的除夕之夜,将“愁

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遂使其起到增其一倍的效果。元稹的“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迭叙新年

”(《除夜》),写出除夜之夕对亡妻所爱之思念。而王湾的“海

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为具有盛唐气象,更为具有普遍意义,将次北固山下的具体场景升华为一幅阔大雄奇的海日除夕图,含蓄了生命新旧交替的哲理诗魂:初生的海日在残夜中早已孕育,春天的生命在旧年中就已然存在。这是令后人涵咏不尽的妙趣所在。

因此,如同王国维所论,“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大凡好诗,往往要有小我,有小我方才具体亲切,同时,也需要从小我中跳脱出来,升华到大我的境界。

宋人作诗,一方面存在着如同王国维批评的“羔雁之具”的问题,但也有许多将抽象与具象、小我与大我结合很好的诗作。如苏洵极少作诗,但也有两句一时为人传诵:“佳节每从愁里过,壮心时傍醉中来。”苏洵一生多宦游四方,虽为散文大家,却蹉跎科场,累试不第,此两句就书写了诗人除夕佳节中壮志不酬的心态,它不是一年一节的摹写,而是人生许多次除夕醉酒浇愁的浓缩。由于这种壮志难酬的景况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在书写了自我情态的同时,也就为普天下具有相类感受者倾诉了他们的情怀,因之具有了大我的普遍意义。(木斋撰 摘自《中华读书报》)

     二、元旦诗词

 旦,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为一年的第一天。元旦还有许多别名,如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新年、元日、元长、元朔、元春……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元日,本《东京赋》以来相沿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乐府诗集》十四,南朝梁萧子云《介雅》三首之三:“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自牧《梦梁录》一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汉代以来,每逢元旦,都要举行元会,朝廷举行群国使节朝会祝贺的礼仪。汉代张衡《东京赋》:“于是孟元春日,群后旁戾”,“言诸侯正月一日从四方而至。”(薛综袭此风尚。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是从接受朝拜的皇帝的视角记载元庭的场景;盛唐中唐之际的诗人卢纶等人,则是从朝拜者士大夫的角度记载百官朝贺的盛况:“万戟凌霜布,森森瑞晓日,上寿对南山。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小臣无事谏,空愧伴鸣环”(《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鸣珮随冕旒”(《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天颜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万物知”

,“寿酒年年太液池”(杨巨》),“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竿下鼓千声”(《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其一》),许浑:臣计,万国初衔圣主恩。”(《正元》一作元日,一作元正)这些诗句,为我们描绘了百官于元旦早朝庆贺新年的场森的御前警卫中趋步前行,文武百官依照官阶品位依次行礼称贺,然后,在鼓乐歌舞中举行酒会。

        宋代同样如此,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旦大朝会,……诸国使人入贺殿庭。列法驾仪仗,……各执方物入,则是“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楚岁时记》)“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向晚,贵家妇女,纵赏观贫者,亦须新洁衣裳,把酒相酬尔。”(《东京梦华录》)唐人杜甫的“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元日示宗武》观的“正是人间佳节,开尽小梅春气透。花烛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阗箫鼓,达旦何曾歇”(《念奴娇》),都对有所记载。

    然,新年之际,那些罪臣流贬者,便也格外伤心,如初唐武则天时代的政治斗争牺牲品宋之问晚年流放,有《新年作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岭猿同旦暮”,可谓在初唐时期难得的好句,没有流放贬谪的切身体验,是写不出来的,但以贾谊贬为长沙傅自比,却是没有人倒是与贾谊同样死在贬谪之地,倒是成为宋之问的谶语。不同的是,贾谊郁郁而死,为天下人所痛哭;而宋之问则

赐死于贬谪之所钦州,为天下人所不齿。

旦诗一般容易流于场面应酬,但也有优秀者。王安石《元日》(龙书本作《除日》)可以视为其中之翘楚。他不仅的宋代风俗记录在案,写出唐宋时代除岁迎新的景况,而且表达了自我的哲学观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在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屠苏酒,是用屠苏当时民俗,在正月初一时,家家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苏酒,唐人卢仝《除夜》诗说:“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鸡鸣老更新。……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宋人苏辙《除日》诗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两最后饮酒的风俗。饮酒大概是子夜时分刚刚进入新年的那一刻开始的。屠苏,也名“屠酥”“酴酥”,古代元日饮酒屠所以在元日饮屠苏酒,是因为一个传说,或说是一个故事:“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姓名,但曰屠苏而已。”(唐韩谔《》:“进屠苏”注)王安石诗中的后两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另外一个风俗: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因此,才有用桃木板画二神于门上风俗。《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其后改书于纸,演变成为后来的春联。陆游有诗:“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除夜雪》),正是这种载。

    然,作为大政治家、哲学家的王安石,其写作此诗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想。从王安石其他优秀诗作来看,传达那种变化之美,革新之美,以及那种不为世人理解的孤独之美,也确乎是其达,如“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登飞来峰》)的对于日升的礼赞,“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动感,“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夜直》)中的那种静态美中的动态,以及“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鞅》)的对于商鞅政治变革的赞美等,无不如是。

    三、元夜诗词

  元夜,即上元之夜,也称元夕、元宵。大概因为是春节庆典的尾声,比起除夕的守夜、元日的祝贺以及人日的镂金作胜,正月十五上元之夜是最为热闹的节日了:天上一轮圆月冉冉升起,地上万盏灯火一派通明,星月灯烛,交相辉映,更有歌舞笙乐,神灯佛火,云车火树,珠翠管弦,像是张祜说的:“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灯》)像是顾况描述的:“处处逢珠翠,家家听管弦。云车龙阙下,火树凤楼前。”(《上元夜忆长安》)像是崔液描写的:“神灯佛火百轮张,刻象图形七宝装。影里如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上元夜六首》其二)于是,家家户户,哪个还肯逗留在家中不出来呢?“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同上其一)不仅仅是万人空巷,家家出门,而且往往会尽情而来,尽兴方归,往往是彻夜通宵,通宵达旦地玩个痛快,像是苏味道那首著名的《正月十五夜》所说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也像是崔液所说的:“星移汉转月将微,露洒烟飘灯渐稀。犹喜路旁歌舞处,踌躇相顾不能归。”(其六)即便是月微星移、露洒灯稀的拂晓时光,也还余兴未尽不忍离去呢。

  于是,上元灯节也就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销魂的时刻,多少爱情故事在此时上演,多少异性的倾慕在此时发生。那首著名的《生查子·元夕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北宋欧阳修所写,还是南宋朱淑真所为,就不甚了了,然自南宋曾慥《乐府雅词》将此词著作权归为欧阳修,学术界学者也大多承认为欧阳修所作,如邓红梅教授的《女性词史》也确认此词为欧阳修之作,但仍然有人确信此词为朱淑真所为。就风格来说,此词明白如话,与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式的半文言有着雅俗之间的差异,而朱淑真“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清寒著摸人”(《减字木兰花·春愁》)式的直白和“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清平乐·夏日游湖》)的坦荡,倒也像是那个“人约黄昏后”的主人公。南宋以来,理学渐兴,主张醇雅的曾慥,不肯将此词归一个女性所有,也是可以想见的,那就是可以接受士大夫的男子而作闺音,但不能接受一个女子真的成为这场爱情戏的主人公。当然,这也是现在笔者的一种猜测,至少主张欧阳修所作的说法,也并没有有力的证据。

    作为一般读者,也许不会关心它的真正作者是谁,只是会为那“今年元夜时,花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结局而深深怅惘。

    上面说的是元夜灯节男女约会的故事,又有多少男女灯下相识两情相许的故事,特别是诗人们写出了多少痴情男子灯下见到美人心仪倾慕而无缘结识的遗憾。像辛弃疾著名的《青玉案·元夕》,描写了“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元夕灯节的繁华,也描写了“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的众多美人的观赏,更写出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暗恋。王国维曾引用此数句作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的境界,而梁启超则以为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些都无疑是妙解,但辛弃疾无论怎样英雄,作为一个男人来说,倾慕一个邂逅相遇的美人,也是可以想见的:在元夕灯节之夜,他见到一位妙人在灯火之下,格外动人,他心仪之而无缘结识,又在人群的涌动中丢失了他的心中美人,正在懊恼,忽然,在不经意的回首中,竟然发

现妙人就在灯火阑珊之处,也许也正在凝眸于他……词人如实写来,却与自己之幽独怀抱天然暗合。如此解释,也未必不可。

    当然,发生在上元灯节的,也并非都是情爱故事,也有许多家国之痛,人生百感。像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元宵佳节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何等美景,却以“人在何处”轻轻一句点醒现实的亡国之痛,这是中州中原与南渡之后空间的不同,以

“来相召,香车宝马”他人之喧嚣,书写她“谢他酒朋诗侣”的孤寂,这是此时此刻他者与自我迥然而异的情怀;以“中州盛日

”元夕灯节的繁华,青春少女“簇带争济楚”的盛装,比照“如今憔悴”的心境,这是自我与自我不同时间的比照,凡此种种,方才有了词人:“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的上元良辰美景中的悲剧。从“人在何处”的亡国之痛,到“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人老色衰的生命感叹,交织成就了这首词作的艺术灵魂。此情此景,千载之下,仍然令人潸然泪下,不可卒读。尤其是后者,想想李清照清词丽句,楚楚动人,于是,我们,至少是笔者,也就和词人一样,难以接受这生命物理的现实。

(木斋撰 摘自《中华读书报》)

     第二节 春节诗词拾萃

      一、腊八节的诗词
    腊八是指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的第八天,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腊八节在中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民谣云:“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虽然不是年,却是年的前奏。

晋·裴秀--

大腊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

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

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

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

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

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

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说明】裴秀(224—271)字季彦,魏晋期间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学者。历官三国魏散骑常侍尚书仆射,晋光禄大夫、司空,封钜鹿郡公。因服食寒食散后饮冷酒而于泰始七年(271年)逝世,年仅四十八岁,谥曰元。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开创我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约公元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大腊》诗描述了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感谢百神保佑万事成功的场景。

北齐·魏收--

腊节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说明】魏收(507~572)北齐文学家、史学家。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仕魏除太学博士,历官散骑侍郎等,编修国史。入北齐,除中书令,兼著作郎,官至尚书右仆射,位特进。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

这首诗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唐·杜甫--

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说明】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从这首诗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宋·陆游--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说明】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诗中写道,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宋代.萧泰来 _

腊祭谒告http://shici.911cha.com/poem_eTBtbw==.html

词腊纷纷受誓忙,病夫药鼎对书床。
官卑岂原乘肥马,食俭惟知取瘦羊。
贫见客来偏快活,老逢岁尽却悲伤。
雪寒一事关心切,痴女奔波道路长。
    【说明】萧泰来,字则阳,一说字阳山,号小山。宋代诗人,临江(今四川忠县)人。绍定二年(1229)进士。宝祐元年(1253),自起居郎出守隆兴府。又曾为御史。著有《小山集》。存词二首。

 

清·李福--

腊八粥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

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

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

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

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

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

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

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敦。

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

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

此去虚莫偿,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杖大慈力。

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粒。

【说明】李福字子仙,又字备五,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嘉庆十五年(1810)举人,官州同,能文、擅诗词及行、楷书。书宗褚遂良,圆劲多姿。草书宗十七帖。所居兰室多藏古今妙迹,故亦深明画理,遂工花卉,喜写墨兰,虽不恒作,然别有蹊径。侨昆山,寓拱玉楼,求书者踵至,时与李存厚、王学浩饮酒联吟。著有《啸月轩集》、《清朝书画家笔录》、《墨林今话》、《畊砚田斋笔记》、《清画家诗史》。

李福的《腊八粥》一诗,详尽地描述了腊八粥的起源和制作方法,同时还反映了旧时荒政歉收、百姓饥饿和佛寺施粥的情景,思想内容极为深刻。



清·道光帝--

腊八粥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说明】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即清宣宗,通称道光帝,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清仁宗(嘉庆帝)次子,生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清道光皇帝亲作诗《腊八粥》.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清·夏仁虎--

腊八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说明】夏仁虎(1874~1963),南京人,字蔚如,号啸庵、枝巢、枝翁、枝巢子、枝巢盲叟等。他兄弟五人,即夏仁溥、夏仁澍、夏仁析、夏仁虎、夏仁师,排行老四,乡人成其为“夏四先生”。夏仁虎自幼聪慧,在兄弟五人中,以他的学问事业最为突出。

诗中描写道,腊八一到,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而朝廷乃当世活佛,他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据文献记载,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锅最大的直径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数担。熬粥时,第一锅粥是奉佛的,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锅粥是赐给喇嘛的。

清·顾梦游--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说明】顾梦游(1599~1660)明末清初诗人。字与治,江宁(今江苏南江)人,一说吴江(今江苏苏州)人,明副使顾英玉曾孙。崇祯十五年岁贡生。平生任侠好义,喜交结四方名士贤豪,入清以遗民终老。

 

 

    二、祭灶诗词

    腊月二十三日(古代也有人说腊月二十四日)的祭灶(送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这一天,人们要用一定的仪式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宋代.范成大

祭灶词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说明】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祭灶诗词之七律篇)

宋:陆游——               

 

祭灶与邻曲散福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说明】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邻曲:邻里,邻人。晋陶潜《陶渊明集》二《游斜川诗序》:‘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又《移居》诗之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散福:1、布福。宋 苏轼 《画车》诗之二:“赖有千车能散福,化为膏雨满重城。”

2、旧时祭祀后,把祭祀食品分给大家吃,叫“散福”。《水浒传》第十五回:“六筹好汉正在后堂散福饮酒,只见一个庄客报说:‘门前有个先生,要见保正化斋粮。’”《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到次日,夫人将醮坛上牺牲诸品,分送三位同僚,这个叫做‘散福’。” 清 昭梿 《啸亭续录·贵臣之训》:“坤宁宫祭神胙肉,皆赐侍卫分食,以代朝餐,盖古散福之义。”

 

 

宋:陈藻——

平江腊月廿五夜作

昨日宰猪家祭灶,今宵洗豆俗为糜。
燔柴夹水明如昼,截竹当阶爆御魑。
故国赛还新岁愿,老翁回忆幼年时。
才高命薄天相戏,我亦刚肠不肯悲。

 【说明】陈藻,字元洁,福建福清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末前后(约1189年前后)在世。师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闭门授徒,不足自给,至浮游江湖,崎岖岭海。归,买田数亩,又为人夺去。尝颜其室曰乐轩,因以为号。林光朝为文,好以深湛之思,加锻炼之功,往往经岁累月,未就一章;能以约敌繁,以密胜疏,以精掩粗。一传为林亦之,再传为陈藻,俱能守其衣钵。藻著有乐轩集八卷,《四库总目》尚存于世。

宋:陈杰——

与节东归和同幕送行之作

来参军事久无功,宜黜而升愧在中。
揽辔登车宁有是,过家祭灶略相同。
送人万里鸥波白,回首千山骑火红。
待得故园高卧日,诸君剑佩一时东。

【说明】陈杰,宋代诗人,生卒不详。《全宋诗》收他诗词353首。

 

宋:戴复古——

春日风雨中

潇潇风雨闭柴门,年纪衰颓病着身。
大似梁鸿居海曲,略如公干卧漳滨。
三春晴暖无多日,一世安闲有几人。
闻道明朝新醖熟,不妨祭灶请比隣。

【说明】戴复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宋:李洪——

淮上乱后寄子都兄五诗 

忆昨王师北渡江,山东豪杰已争降。
衔枚夜雪俄平蔡,斫树明书果死庞。
志士裹尸须马革,旧官祭灶熟羊腔。
老奸牖下终何幸,远愧睢阳庙食双。

【说明】李洪[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宋:秦观——

答曾存之

环堵萧然汝水隈,孤怀炯炯向谁开。
青春不觉书边过,白发无端镜上来。
祭灶请邻聊复尔,卖刀买犊岂难哉。
故人休说封侯事,归钓江天有旧台。

 【说明】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

 

宋:王迈_

寿彭簿
武夷深处有台仙,岳降元肖六日前。
早挟雄文偕汉史,晚将奇策对尧天。
一官祭灶真游戏,万里搏风吏勉旃。
早晚菑川再惟上,好将名姓压英躔。

【说明】王迈(1184~1248) ,南宋诗人。字实之,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王迈有《臞轩集》16卷,1至11卷为文,12卷以后为诗词。共有文171篇,诗443首,词 5首。

 

宋:项安世--

三次刘寺韵赋张以道新居与约斋夹湖相望

寒绿新轩对马头,陂南陂北□销愁。
合添渔艇两三只,时与约斋来往游。

欹枕孤鸿烟雨涨,钩帘宿鹭晓光流。
何时祭灶呼邻里,我欲题诗素壁留。

【说明】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父(一作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7岁能赋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时朱熹任浙东提举,相与讲理义之学。经朱熹荐为谏官。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敢言,宁宗时曾上疏言增加税赋民负过重,揭露上下奢侈浪费之风。主张屯田养兵,节省军费。建议节约宫廷费用,直言:“简朴成风,民志坚定,民生日厚,国力日壮。”

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储。“庆元禁党”起,上书请留朱熹,被劾为“伪党”罢废,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金兵围德安,形势危急,安世当机立断,即派兵解围。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因私忿斩吴猎幕僚王度免官。不久复以直龙图阁起为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台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为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架集外诗编为第十三卷。

 

宋:张耒--

次韵答存之

环堵萧然汝水隈,孤怀炯炯向谁开。
青春不觉书边过,白发无端镜上来。
祭灶请邻聊复尔,卖刀买犊岂难哉。
故人休说封侯事,归钓江天有旧台。

【说明】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宋:舒岳祥--

再和前韵答达善季辩
北固漫夸城立铁,钱塘休说浪翻银。
江山不改英雄泯,宇宙无穷战伐新。
过眼烟花空似锦,到头富贵总成尘。
旧时都下逢除夕,果食花饧祭灶神。

【说明】舒岳祥(1219—1298),字景薛,一字舜侯,人称阆风先生,浙江宁海人。幼年聪慧,七岁能作古文,语出惊人。年二十六岁时,以文章谒见荆溪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比之汉贾谊、终军。1256年中进士,授奉化尉。右丞相叶梦鼎曾以文字官荐岳祥入朝,以母丧离去。丧服满,适友人陈蒙总饷金陵,聘岳祥入总幕,与商军国之政,暇则谈文讲道,游览名胜,不烦以案牍之事。后陈蒙以移用军饷被去职,舒岳祥亦离去。军中将领争相挽留,岳祥说:“主我者以罪去,而吾固利独留邪?”辞不就。咸淳九年(1273),友人谢堂欲荐岳祥入京师订正《通鉴》各家注释,事将成,奏入经筵备作讲读之士。后风景尹曾渊子又荐岳祥为户部酒务,此乃晋列朝士阶梯之职。贾似道时当国,亦闻岳祥之才,但以岳祥尚气简直,不肯对人作软媚之言,不拟即刻任用,欲以盘折抑挫之法驯服岳祥,然后为己所用。岳祥获悉,毅然离京回乡。宋亡后,舒岳祥隐匿乡里执教,为赤城书堂长。与奉化戴表元、鄞县袁桷等交往甚密。晚年潜心于诗文创作,虽战乱频繁,颠沛流离,仍奋笔不辍。诗文与王应麟齐名。

 

 宋:晁说之--

朱郎元章以予不得宫观与诸侄有唱和见寄揽之

莫笑吹笙便得仙,绝胜祭灶事茫然。
白头吏役徒多犯,黄帽闲居政寡缘。
仰愧高僧能五鬣,俯惭垂柳解三眠。
诗成自赠仍堪寄,闻道衰蒲尚可编。

【说明】 晁说之公元一〇五九年至一一二九年字以道,字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巨野(今属山东)人,或说澶州(今河南濮阳)人。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主要著作有《易商瞿大传》、《书论》、《易商小传》、《商瞿易传》、《商□外传》、《亲氏易式》、《晁氏诗传》、《诗论》、《晁氏书传》、《晁氏春秋传》、《春秋辩文》、《春秋年表》、《古论大传》、《论语讲义》、《壬寅孝经》、《五经小传历谱》、《周易太极传》、《外传》,均佚亡。《易玄星纪谱》、《易规》、《中庸传》、《景迂生集》。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宋:杨时--

寄长沙簿孙昭远
阳城衰晚拙催科,阖寝空惭罪亦多。

祭灶请邻君自适,载醪祛惑我谁过。
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誉可罗。
归去好寻溪上侣,为投缨绂换渔簑。

【说明】杨时(1053—1135)北宋学者、官吏。字中立,号龟山,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 熙宁九年进士。历官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

杨时是我国著名的理学家。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登徐铎榜进士,历任州一级的司法、防御推官、教授、通判等职,还担任过知县、秘书郎、著作郎、径筵、左谏议大夫、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

    杨时少年时,聪颖好学,善诗文,人称“神童”。29岁那年前往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勤奋好问,学习成绩优异,与游酢、伊熔、谢良佐并称“程门高弟”。后来,杨时学成回归之时,程颢目送他远去,感慨地说:“吾道南矣。”程去世后,杨时又一次北上求学,从师程颢之弟程颐,他不仅学习勤勉,而且非常尊敬老师。有一次与游酢去拜见程颐,见老师正在厅堂上打瞌睡,不忍惊动,便静静地站在门廊下等候。这时,天空正纷纷扬扬下着大雪,待程颐醒来,门外的积雪已经下得很厚很厚了,成语“程门立雪”讲的就是杨时这种好学精神和尊师重道的故事。

 

祭灶诗词之七绝篇

 

宋.苏轼--

纵笔三首 (选一)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说明】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宋:苏轼_

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绝 

眼看时事力难胜,贪恋君恩退未能。
迟钝终须投劾去,使君何日换聋丞。

 
圣明宽大许全身,衰病摧颓自畏人。
莫上冈头苦相望,吾方祭灶请比邻。

[说明]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苏辙。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宋:陈造 --

呈程帅五首 (选一)

一樽规度雪寒朝,小辍鸣弓抗射鵰。
未用军书送贴帼,故人祭灶有佳招。

【说明】陈造(1133--1203),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1175)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历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刊刻行世,陆游为之序,已佚。明神宗万万四十六年(1618)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序及元申屠(炯去火加马)《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本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他是陆游、范成大、尤袤都赏识的诗人,跟范成大唱和的诗很多。自从杨万里以後,一般诗人都想摆脱江西派的影响,陈造和敖陶孙两人是显著的例外。他敢批评当时的社会习尚,肯反映人民疾苦,只可惜堆砌和镶嵌的古典成语太多,意思不够醒豁,把批评的锋口弄得钝了、反映的镜面弄得昏了。

 

宋:卫博--

次韵谢王使君见赠二首
功成刻楮谩三年,技拙空惭不可传。

晚事韩门称弟子,终期幕府颂燕然。

相看霜干寒犹在,未许兰膏明自煎。
祭灶乞邻端有志,只愁多指费囷廛。

【说明】 卫博(生卒年字号不详),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早年曾参戎幕。绍兴三十二年(1162),为左朝奉郎(《宋会要辑稿》兵一九之六)。乾道三年(1167),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同上书职官六O之三四)。四年,为枢密院编修官,旋致仕。工为文,尤长于四六文,文集中现存表启、序记、书信多为代人之作,“工稳流丽,有汪藻孙觌之馀风,非应酬牵率者可比”(《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九)。其诗如“海燕未来人斗草,野鸠相唤雨初晴”(《春晴》),“但逢司马心相许,便拟中郎赋远游”(《过江上》),也意象鲜明,清新条畅。著有《定庵类稿》十二卷(《宋史·艺文志》八),原集巳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重编为四卷。《全宋诗》卷二四O九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四二三一收有其文。事迹见《宋中兴百官题名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九、《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

 

宋:孙纬--

献寿 

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
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

    【说明】不详。孙纬,咸通八年。宏词登科。诗一首。

 

 

宋:刘克庄--

岁晚书事十首

门冷如冰尽不妨,由来富贵属苍苍。
谁能却学痴儿女,深夜潜烧祭灶香。

   【说明】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初名灼,师事真德秀。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因咏《落梅》诗得罪朝廷,闲废十年。后通判潮州,改吉州。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郎官,被免。后出知漳州,改袁州。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秘书 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景定三年(1262)授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五年(1264)因眼疾离职。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学士。第二年去世,谥文定。他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但他也曾仗义执言,抨击时弊,弹劾权臣胡适先生在其所著的《白话文学史》说过,刘“有悲壮的感情,高尚的见解,伟大的才气”。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说当时人“言诗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在南宋后期号称一代文宗。

 

宋:吕蒙正--

祭灶诗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说明】吕蒙正(944或946--1011),字圣功,河南洛阳人。生于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宋太宗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太宗征讨太原,吕蒙正被授著作郎,入值史馆。980年,拜左补阙,知制诰。八年,任参知政事。988年,拜吕蒙正为宰相。1001年,第三次登上相位。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过洛阳两次看望吕蒙正,曾问其子中谁可为官。蒙正道:“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吕夷简,真乃宰相器也!”吕蒙正病逝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享年六十七岁,谥文穆,赠中书令

 

 祭灶诗词之五言篇

宋:陆游 --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
卜日家祭灶,牲肥酒香清。

分胙虽薄少,要是邻里情。
众起寿主人,一觥潋灩倾。
气衰易成醉,睡觉窗已明。

    【说明】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宋:陆游--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

癸亥辞修门,拜赐散人号。
一出非本心,欢喜归祭灶。
故乡多名山,幸得遂所好。
舟舆虽难具,信步亦可到。
清溪无尘滓,奇峰有云冒。
雨垫林宗巾,风落孟嘉帽。
岂惟狂故在,望远亦未眊。
一醉倘可谋,敢爱将军告?

 【说明】同上。

 

宋:赵庚夫--

山居苦

栽松成曲径,洗石出秋屏。
米价占新月,更筹认曙星。
买牛邻共契。祭灶妇看经。
不觉成头白,频看烧地青。

 【说明】赵庚夫(1173一1219),字仲白,号山中,宋宗室,寓居兴化军(今福建莆田)。宋宁宗嘉定中(1214—1224)举进士不第,以宗子(嫡长子或皇族子弟)取官,除正寺簿。宁宗嘉定十二年卒,年四十七。《兰陔诗话》称:“仲白平生志业无所洩,一寓于诗,殁后子幼家贫甚。刘后村哭之以诗:‘家留遗稿在,棺间故人求。’”刘克庄择其百篇诗题为《山中集》,已佚。《闽诗录》存其诗三首。

 

宋:孙嵩--

行都钱岁

插架馀残历,挑灯忆故乡。
年光蛇赴壑,羁旅雁随阳。
禁阙迎傩鼓,邻街祭灶香。
英雄须自力,容易鬓毛苍。

    【说明】孙嵩(1238~1292),字元京,休宁(今属安徽)人。次皋兄。以荐入大学。宋亡隐居海宁山中,自号艮山。有《艮山集》,已佚。元至元二十九年卒,年五十五。事见《桐江集》卷一《孙次皋诗集序》,《新安文献志》卷八八有传。孙嵩诗,据《桐江集》、《新安文献志》所录,编为一卷。

 

宋:杨万里--

曾伯贡主簿挽诗二首  

练练兰溪秀,家家玉树荣。
兴安有才子,艮老是先生。
师与三冬学,诗专五字城。
一官缯祭灶,作麽便铭旌。

   【说明】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鲁迅--

庚子送灶即事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说明】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毛 主 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庚子”即1901年。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祭灶诗之元曲

元:刘庭信 --

折桂令

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鱼沉,信断音绝。娇模样其实丢抹,好时光谁曾受用,穷家活逐日绷曳。才过了一百五日上坟的日月,早来到二十四夜祭灶的时节。笃笃寞寞终岁巴结,孤孤另另彻夜咨嗟。欢欢喜喜盼的他回来,凄凄凉凉老了人也!

  【说明】刘庭信  元代散曲作家。益都(今山东)人。原名廷玉,排行第五,身黑而长,人称"黑刘五"。为南台御史(一说湖藩大参)刘廷□从弟。生卒年不详。《录鬼簿续编》说他"风流蕴藉,超出伦辈,风晨月夕,惟以填词为事。"

刘庭信的作品以闺情、闺怨为主,题材比较狭窄,但是在当时却很有影响。据《录鬼簿续编》所说,其套曲〔双调·新水令〕《春恨》"和者甚众,莫能出其右",又有〔南吕·一枝花〕《秋景怨别》、《春日送别》两套,"作语极俊丽,举世歌之。"刘庭信作品风格奇俊明艳,《太和正音谱》评他的作品"如摩云老鹘"。与元代后期其他散曲作家相比,他的作品是有特色的,他接受民间情歌的影响,有时用俗语入曲,善写曲折缠绵之情,描绘详尽。但是过于奇巧纵情,有失端方。如他的〔折桂令〕《忆别》,写别离之情,凄凄凉凉,淋漓尽致,不留余地。又如《春恨》、《春日送别》等套曲也都情思绵绵,辞意靡曼。杨维桢评他的散曲"纵于圆,恣情之过也"(《东维子集·沈生乐府序》)。

刘庭信所作散曲今存小令39首,套数7首,收入《太平乐府》、《盛世新声》、《词林摘艳》、《乐府群珠》等集中。

 

 

三、除夕诗词

    按中国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谓“除夕”。晋代官吏周处《风土记》中即有“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的记载。除夕守岁,是我国传统的习俗。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每到此时,总是诗兴大发,赋诗言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唐.史青--

《除夕》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说明】《全唐诗》卷一一五:“史青,零陵人,聪敏强记。开元初,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昭。’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 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玄宗听了,大赞其才,当即授以“左监内将军 ”之职。

 

唐太宗李世民--

《守岁》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说明]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在位23年,享年50岁。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他虚心纳谏,开疆拓土,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国泰民安,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唐.杜审言

《守岁》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

宫阀星河低拂时,殿廷灯烛上熏天。

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

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观赏寄春前。”

[说明]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唐.张说

《钦州守岁》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说明]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武后策贤良方正,张说年才弱冠,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累官至凤阁舍人。因忤旨流配钦州,中宗朝召还。睿宗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玄宗开元初,因不附太平公主,罢知政事。复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出为相州、岳州、等地刺史及灵州节度使,又召还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俄授右丞相,至尚书左仆射,中与张嘉贞有过权力争斗,最后扳倒张嘉贞,自任首席宰相。卒谥号文贞。与苏颋(封许国公)齐名,俱有文名,掌朝廷制诰著作,人称"燕许大手笔"公元730年,不幸病逝,寿63岁。

 

 

唐·白居易--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除夜宿洺州

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

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

 

除夜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三年除夜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

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

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

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

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

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

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

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

 

    【说明】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主要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唐·来鹄 --

除夜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说明】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 874》间,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后,福建观察使韦岫召入幕府,爱其才,欲纳为婿,未成。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鹏避游荆襄。

 

唐·李商隐--

隋宫守岁 

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

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

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欲惊雷。

昭阳第一倾城客,不踏金莲不肯来。

     【说明】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唐】曹松--
                        除夜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说明】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唐】罗隐--

岁除夜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说明】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唐】尚颜--


除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说明】尚颜,约公元881年前后在世。俗姓薛,字茂圣,汾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出家荆门。工五言诗。尚颜著有诗集五卷,(《文献通考》作供奉集一卷。此从《全唐诗》)传于世。

 

宋·梅尧臣--

除夕 

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

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

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

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

     【说明】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宋·苏轼--

守岁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说明】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宋·范成大--

卖痴呆词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说明】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处州知州,静江知府等,累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曾使金,不畏强暴,几被杀。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他是南宋著名诗人,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家”。他的诗描述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宋代风土人情,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田园诗把对农村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使以闲适为特征的传统田园诗有了更深刻的内容,把田园诗推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前人称他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是不为过的。他的诗朴实自然,清新明快。但也有江西诗派用僻典过多的不足之处。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宋·陆游--

夜雪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说明】陆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

 

宋·姜夔--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说明】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宋·文天祥 --

除夜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说明】文天祥(1236-1283),汉族,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抗元英雄,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明·文徵明 --

除夕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说明】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明·袁凯--

客 中 除 夕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说明】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清·乾隆--

除     夕

此日乾隆夕,明朝嘉庆年。
古今难得者,天地锡恩然。
父母敢言谢,心神增益虔。
近成老人说,云十幸能全。

    【说明】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裕陵。

清·赵翼--

除夕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说明】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三大史学名著。

 

清·黄景仁--

癸已除夕偶成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说明】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钱钟书--

辛巳除夕

不容灯火尽情明,禁绝千家爆竹声。
几见世能随历换,都来岁尚赚人迎。
老饥驱去无南北,永夜思存遍死生。
好办杯盘歌拊缶,更知何日是升平。

    【说明】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 泽 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四、元旦诗词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萧子云的《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有“元”是一年的开始、“旦”是一天的天明的释解。显而易见,“元旦”为新一年第一天的早晨。
  三国时期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写的是那时元旦贺岁的场面。
  到了唐代,元旦诗就多了,如白居易的《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意思是说已过60岁的人不惧衰老,且有昂首挺胸步入新一年之风貌。唐代诗人成文斡的《元旦》亦极尽情趣:“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虽指饮酒,却有贺岁之意。古人饮酒是不能老少同时共饮的,应从年幼者依次而来。每逢新年,人人增寿,只是少者得一岁,长者失一岁,用现在的话说,该属尊老爱幼吧。孟浩然写的《回家元日》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其年丰人乐、喜气洋洋之心情溢于言表,仿佛近在眼前。《同张将蓟门观灯》“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也是情景俱佳,吟诵有感。新年初夜,蓟门桥上,夜空当中,烟花绽放,鞭炮声响,硝烟四散,空气中都是年味,情景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白居易的《庾楼新岁》“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更启人心智。新年来了,驱散愁思,面对风光,再上新楼,抚今思昔,理当感慨。而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则构思巧妙,让人在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春的可爱。
  宋代文天祥的《元日》“惭愧云台客,飘零雪满毡。不图朱鸟影,犹见白蛇年。宫殿荒烟隔,门庭宿草连。乾坤自春色,回首一潸然。”尽管苦涩,但仍可见春色在人间。而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及欧阳修的“御水冰销录,宫梅雪压香。新年贺交泰,白日渐舒长”,则描写了不同的感怀和意境,体现了乐观精神。
  元代萨都剌写的《都门元日》必得一读:“元日都门瑞气新,层层冠盖羽林军。云边鹄立千官晓,天上龙飞万国春。宫殿日高腾紫霭,箫韶风细入青。太平天子恩如海,亦遣椒觞到小臣。”皇帝如此过年,穷人就不一样了:“东风剪剪拂人低,巧撰春联户户齐。投刺依然驱瘦马,趋朝慎自听晨鸡。囊贫有客才赊酒,蟹熟从邻旋乞醯。邸舍萧条林壑似,古槐枝上鹁鸪啼。”同是过年,穷人家来客人了,要去赊酒;蟹煮熟了,得到邻家要醋。寒酸之景,跃然纸上。
  明代诗人陈献章的《元旦试笔》犹如一幅“乐岁图”,让人乐在其中:“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生活场景,气息清新,新岁有感,油然而生。
  清代诗人孔尚任的《甲午元旦》“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同清代诗人张维屏的《新雷》“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一样,可并称“瑞雪与元旦齐来,春色共新年吉祥”。
  1942年,董必武在重庆写了《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既脍炙人口,又忠心赤胆。其时抗战维艰,惟有精忠报国,方可期待国泰民安。诗中“胜利茶”是指当时重庆的纸包茶,意在预祝抗日胜利。
  1930年1月,一代伟人毛 泽 东写下《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全词淋漓酣畅,通篇清新自然,既充满昂扬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又如同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风展红旗”到今天,“如画”中国定永远。应该说,在所有的古今“元旦”诗词中,都没有毛 泽 东的这首《如梦令·元旦》大气恢弘,万古流长。
  正是:“满园春色关不住,千红万紫报春来。”

 

三国.曹植--

《元会》

初步元祚,古日惟良,

     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说明】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唐.白居易--

《七年元日对酒五首》

    庆吊经过懒,逢迎拜跪迟。
    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羸?

    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
    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
    除却崔常侍,无人共我争。

    今朝吴与洛,相忆一欣然。
    梦得君知否,俱过本命年。[余与苏州刘郎中同壬子岁,今年六十二。]

    同岁崔何在,同年杜又无。[余与吏部崔相公甲子同岁,与循州杜相公及第同
年。秋冬二人俱逝。]
    应无藏避处,只有且欢娱。

【说明】白居易(772年-846年),乐天,晚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另有广大教化主的称号。祖籍山西太原胡族后裔[2][3], 生于河南新郑唐代文学家,文章精切,特别擅长写诗,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于有“老妪能解”的说法。

白居易早年积极从事政治改革,关怀民生,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须取材于现实事件,反映时代的状况,是继杜甫之后实际派文学的重要领袖人物之一。他晚年虽仍不改关怀民生之心,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时放意诗酒,作《醉吟先生传》以自况。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号“元白”,两人是文学革新运动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为“白刘”。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时就已广为流传于社会各地各阶层,乃至外国,如新罗、日本等地,产生很大的影响。重要的诗歌有《长恨歌》、《琵琶行并序》、《秦中吟》、《新乐府》等,重要的文章有《与元九书》等。

 

唐.成文斡--

《元旦》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说明】成文斡,唐代诗人。生卒不详。

 
 唐.刘长卿--

          《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说明】刘长卿(大约726~大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代著名诗人,擅五律,工五言。官至监察御史。与诗仙李白交厚,有《唐刘随州诗集》传世,其诗五卷入《全唐诗》。

    刘长卿因迁居洛阳,所以就自称为洛阳人。刘长卿以五言律诗擅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集10卷。较流行的是明翻宋本《唐刘随州诗集》(10卷诗,1卷文),《全唐诗》编录其诗5卷。

 

孟浩然.唐朝--

《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说明】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北宋·王安石--

元     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说明】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毛滂--
  元日 玉楼春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说明】毛滂(1056——?约112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滂自幼酷受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衢州)赵英结为伉俪。铁面御史赵抃的长房孙女,宋元丰三年(1080)随父赴筠州(今江西高安),结识苏辙。七年出任郢州(今湖北钟祥)县尉。哲宗元佑间为杭州法曹,苏轼曾加荐举,受知府苏轼赏识并赞称:“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元符元年(1098)任武康知县,崇宁元年(1102)由曾布推荐进京为删定官。贮存器年曾布罢相,滂连坐受审下狱,政和元年(1111)罢官归里,寄迹仙居寺。后流落东京。大观初年(约1108)填词呈宰相蔡京被起用,任登闻鼓院。政和年间任词部员外郎、秀州(今嘉兴市)知州。一生仕途失意。

 

南宋.陆游---

已酉元旦》

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

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说明】陆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陸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

 

宋.宋伯仁--

《岁旦》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说明】宋伯仁,字器之,号雪岩,广平(今河北广平)人。嘉熙(一二三八―一二四〇)时善画梅花,作梅花喜神谱,后系以诗,识于景定二年(一二六一)。自称每至花放时,徘徊竹篱茅屋间,满腹清霜,两肩寒月,谛玩梅之低昂俯仰,分合卷舒,自甲坼以至就实,图形百种,各肖其形。工诗,著雪岩吟草。《读书敏求记》、《畊砚田斋笔记》、《梅花喜神谱序》

 

(明)文征明
  《拜年》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说明]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

    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征明等一些人。

 

(明)叶颙--
  《已酉新正》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说明】 叶颙(1100—1167),宋代兴化仙游(今属福建莆田)人,顗弟,字子昂,绍兴二年(1132)进士。为南海主簿,以廉退荐,召见,论国仇未复,中原民企銮舆回,其语剀切,除吏部侍郎,边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首荐汪应辰王十朋等,高宗嘉纳。乾道中帝亲御西雷,颙引汉故事上印绶,提举太平兴国宫,归至家而卒,谥正简。颙为人清介,处大事毅然不可奇,自初仕至宰相,服食不改其旧。

 

明.瞿佑--
  《屠苏酒》   
  紫俯仙人授宝方, 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 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 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 日日持杯访醉乡。
 【说明】瞿佑(1347—1433),“佑”一作“祐”,字宗吉,号存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幼有诗名,为杨维桢所赏。洪武初,自训导、国子助教官至周王府长史。永乐间,因诗获罪,谪戍保安十年,遇赦放归。作品绮艳,著有传奇小说《剪灯新话》。 

 

明.袁宏道
  《迎春歌》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说明】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明.陈献章--

元旦试笔(选一)

天上风云庆会时 ,庙谟争遗草茅知 。

邻墙旋打娱宾酒 ,稚子齐歌乐岁诗 。

老去又逢新岁月 ,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 ,吹到东溟月上时 。

    【说明】陈献章(1428—1500)明代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一个有自己特点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字公甫,号石斋,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樵夫、黄云老人等,因曾在白沙村居住,人称白沙先生。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理学,半年而归,居白沙里,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著作后被汇编为《白沙子全集》。

 

明-钱谦益--

丁卯元日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

钓帘欲迎新巢燕 ,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 ,并无尘事到吾庐。

     【说明】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清)查慎行--
  《凤城新年辞》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说明】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清)孔尚任--
  《甲午元旦》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说明】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清.张维屏--

          《新雷》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说明】张维屏(1780-1859年),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人。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因厌倦官场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辞官归里,隐居“听松园”,闭户著述。

张维屏少时就有诗才,闻名乡里。鸦片战争爆发后,张维屏目睹英国中国的野蛮侵略,激发了爱国热情,写出了歌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三元里》,赞扬陈连升葛云飞陈化成捐躯报国的《三将军歌》等。这些诗篇在当时流传很广,影响很大,成为鼓舞爱国主义的有力武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研究鸦片战争史的可贵资料。已故的著名文学家阿英(钱杏邨)曾称赞张维屏的这些诗是鸦片战争中“最具有灿烂不朽光辉”的“英雄史诗”。

 

毛 泽 东--

  《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  
  宁化丶清流丶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说明】毛 泽 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 之(原作咏芝,后改润 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 共 产 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 泽 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 泽 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 产 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 泽 东思想。毛 泽 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 主 席。毛 泽 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董必武--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说明】董必武是中国共 产 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林伯渠--
  《春节看花市》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说明]林伯渠,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中国湖南省安福(今临澧)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加入中国 共 产 党。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革命活动,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中国 共 产 党重要领导人之一,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和吴玉章并称为中 共五老。

 

郭沫若

东风吟

岭南冬令如初夏,丛菊常开四季花。

春节到来加倍乐,东风送暖遍天涯。

纵有寒冷天外来,不教冰雪结奇胎。

东风吹遍人间后,紫万红千满地开。

青女相欺又几时?眼前百卉竞芳菲。

东风本在胸怀里,何日迎春春自归。

松柏森森气更豪,东风长在朔风逃。

请看珠穆三峰顶,也有红旗雪上飘。

    [说明]郭沫若 (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四川省乐山客家人,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著述颇丰,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中国新诗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公认的文化领袖。

 

钱来苏

新年有感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说明】钱来苏(1884-1968)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生于奉天奉化,今吉林梨树)。1904年赴日本留学。不久日俄战起弃学回国,在东北创办辅华中学及《吉林日报》。1910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辽阳立山屯起义。失败后被捕入狱。清亡后出狱,加入中国 国 民 党,参加反袁活动。“五四”运动时,在保定育德中学任教,热心指导组织保定学生联合会,响应北京学生运动。1931年任东三省特别行政长官公署参议。“九.一八”事变后,秘密筹款援助抗日部队。“七七”事变后,到山西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参事。1943年赴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参议,并与林伯渠等组织怀安诗社。1947年参加保卫延安战斗,同时加入中国 共 产 党。新中国成立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后病逝。著有《孤愤草初喜集合稿》,又见《十老诗选》。

 

 五、人日诗词

   汉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正月初七。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以岁后第七日为人日。汉东方朔《占书》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到了唐代,民间仍相当重视人日节。

    民俗事象往往带有大量的主观抽象的意蕴与符号象征的意味,这一种以代码形式存在的民俗物与中国古代诗歌中“物象”、“意象”的理论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民俗事象往往更具有普遍的、群体性的象征意义,因此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对民俗事象的文学艺术上的改造与革新,包含了诗人心理、情绪与艺术构思的个性,值得为人所关注。

 

·薛道衡--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说明】薛道衡(540~609) 隋代诗人。字玄卿。汉族,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隶集》1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 8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唐 · 韩愈--

人日城南登高

初正候才兆,涉七气已弄。

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圣朝身不废,佳节古所用。

亲交既许来,子妷亦可从。

盘蔬冬春杂,尊酒清浊共。

令征前事为,觞咏新诗送。

扶杖凌圯阯,刺船犯枯葑。

恋池群鸭回,释峤孤云纵。

【说明】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昌黎先生集》,《外集》十卷,等等。

 

唐 · 张继

人日代客子是日立春

人日兼春日,长怀复短怀。

遥知双彩胜,并在一金钗。

【说明】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唐 · 乔侃--

人日登高

仆本多悲者,年来不悟春。

登高一游目,始觉柳条新。

杜陵犹识汉,桃源不辨秦。

暂若升云雾,还似出嚣尘。

赖得烟霞气,淹留攀桂人。

【说明】乔侃[唐](约公元六九o年前后在世)(一作偘)同州冯翊人,乔知之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武后天授元年前后在世。与兄知之弟备并以文诃知名。开元初,(公元七一三年)为兖州都督。

 

唐 · 孟浩然--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

朝来登陟处,不似艳阳时。

异县殊风物,羁怀多所思。

剪花惊岁早,看柳讶春迟。

未有南飞雁,裁书欲寄谁。

【说明】孟浩然(689~740),或谓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早年隐居故乡鹿门山,四十岁时曾到长安求取仕进,失意而归。一生除在张九龄幕府中任过短时间从事以外,未担任过任何官职,是唐代著名的布衣诗人。据说孟浩然在长安期间,唐玄宗曾召见他,问他近来有何佳作,他却念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诗句,令唐玄宗十分生气,因下令放还。孟浩然写了大量的山水诗,是继谢灵运以后,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他的诗虽然内容不够丰富,结构不够紧密,但平淡朴素,自然而有韵味,不失为盛唐一大家。

唐 · 徐延寿--

人日剪彩

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

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

帖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

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

【说明】徐(一作余)延寿,江宁人。开元间处士。余不详。

 

唐 · 苏颋--

人日兼立春小园宴

黄山积高次,表里望京邑。

白日最灵朝,登攀尽原隰。

年灰律象动,阳气开迎入。

烟霭长薄含,临流小溪涩。

宾朋莫我弃,词赋当春立。

更与韶物期,不孤东园集。

【说明】苏颋(tǐng)(670-727)字廷硕,唐朝大臣、文学家。京兆武功(今今陕西武功)人。弱冠敏悟,举进士第,调乌程尉。武后朝,举贤良方正异等,除左司御率胄曹参军,迁监察御史,转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玄宗时袭封国公,进同紫黄门平章事。

 

唐 · 李商隐--

人日即事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

舜格有苗旬太远,周称流火月难穷。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

独想道衡诗思苦,离家恨得二年中。

【说明】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唐 · 杜甫--

人日两篇

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

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

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

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

 

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

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

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

【说明】杜甫(生于公元712—死于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称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自唐以来,即被公认为“诗史”。

 

唐 · 卢仝--

人日立春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说明】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范阳(治今河北诼县)人 。“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唐 · 李群玉--

人日梅花病中作

去年今日湘南寺,独把寒梅愁断肠。

今年此日江边宅,卧见琼枝低压墙。

半落半开临野岸,团情团思醉韶光。

玉鳞寂寂飞斜月,素艳亭亭对夕阳。

已被儿童苦攀折,更遭风雨损馨香。

洛阳桃李渐撩乱,回首行宫春景长。

【说明】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唐 · 鲍防

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

人日春风绽早梅,谢家兄弟看花来。

吴姬对酒歌千曲,秦女留人酒百杯。

丝柳向空轻婉转,玉山看日渐裴回。

流光易去欢难得,莫厌频频上此台。

【说明】鲍防(722--790),唐诗人。字子慎。襄阳(治今湖北襄樊)人。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授太子正字。大历初为浙东节度使薛兼训从事,官尚书郎。五年(770)入朝为职方员外郎。累迁至河东节度使。德宗朝,历京畿、福建江西观察使、礼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以工部尚书致仕。在浙东时,为越州诗坛盟主,与严维等联唱,编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二卷,与谢良辅全称“鲍谢”。

 

唐 · 李峤

人日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

凤城景色已含韶,人日风光倍觉饶。

桂吐半轮迎此夜,蓂开七叶应今朝。

鱼猜水冻行犹涩,莺喜春熙弄欲娇。

愧奉登高摇彩翰,欣逢御气上丹霄。

【说明】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开元元年(713)。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他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论》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天才”。

 

唐 · 赵彦昭--

人日侍宴大明宫应制

宝契无为属圣人,雕舆出幸玩芳辰。

平楼半入南山雾,飞阁旁临东墅春。

夹路秾花千树发,垂轩弱柳万条新。

处处风光今日好,年年愿奉属车尘。

【说明】赵彦昭[唐](公元?年至714年后不久)字奂然,甘州张掖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年后不久。少豪迈,风骨秀爽。及进士第,调南部尉。历左台监察御史中宗时,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睿宗立,出为宋州刺史。后入为吏部侍郎,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寻贬江州别驾,卒。彦昭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传于世。

 

(唐)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说明】高适 (700年—765年)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省衡水)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20岁西游长安,功名未就而返。开元20年去蓟北,体验了边塞生活。后漫游梁、宋。天宝三载,与李、杜同游梁园,结下亲密友谊,成为文坛佳话。天宝八载(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50岁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这是他生活的转折点,以后仕途遂顺,创作渐稀。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终散常侍,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

 

(唐)权德舆——

人日送房二十七侍御归越
驿骑归时骢马蹄,莲花府映若邪溪。
帝城人日风光早,不惜离堂醉似泥。

    【说明】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唐.林滋--

人日
春辉新入碧烟开,芳院初将穆景来。

共向花前图瑞胜,试看池上动轻苔。
林香半落沾罗幌,蕙色微含近酒杯。
闻道宸游方命赏,应随思赉喜昭回。
    【说明】林滋,字后象,闽人。生卒年均不详,唐宣宗大中中前后在世。会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登进士第。与同年詹雄、郑諴齐名,时称雄诗、諴文、滋赋为“闽中三绝”。官终金部郎中。


唐.温庭筠--

                       《菩萨蛮》

    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说明】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唐.陆龟蒙--

《人日代客子

人日兼春日,长怀复短怀;

遥知双彩胜,并在一金钗。

【说明】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宋.蔡襄--

人日立春舟行寄福州燕二司封》

清溪潮上送行船,回望高城隔晓烟。
景色似看名画展,醉魂犹忆寿杯传。
春盘食菜思三九,人日书幡诵百千。

南国逢君唯道旧,后时何处笑今年。

    【说明】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原籍福建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宋)陆游--

人日

新岁逢人日,老夫持道斋。
断冰浮野水,微绿发枯荄。
霁景丰年象,闲吟旷士怀。
春旛已陈迹,斗巧笑吴娃。

    【说明】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宋人.朱翌-- 

 

《人日雪》

天公号令今年早,阿香动地连催晓。
今朝才及七日人,却见长空六花扰。
我独砖炉坐画灰,扶杖出门愁屐倒。
细挑生菜羹鼎香,落尽梅花妆额巧。
诗成思发在花前,更原晴多怕晴少。
君不见观有道几成康,谁其致此唐文皇。
一时献纳尽豪杰,郑公臣徵尤激昂。
当年入见适此时,见谓人日宜相当。
有如此人当此日,整顿乾坤才顷刻。

【说明】朱翌(1097-1167) 字新仲,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号潜山居士,又号省事老人。政和八年(1118)同上舍出身。南渡后,为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绍兴十一年(1141),因忤秦桧,责授将作少监,韶州安置。秦桧死后,充秘阁修撰。后知宣州,移平江府,授敷文阁待制。存词三首,风格自然清逸,有《潜山集》、《猗觉寮杂记》,有词集《潜山诗余》。

 

宋朝  方岳--

人日

赖有空山着此翁,不然高论与谁同。
百年会尽玄尚白,一气不停春又红。
诗卷每随烟水外,鸟声多在夕阳中。
年丰已卜晴人日,亦是平生畎亩忠。

【说明】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宋朝  方岳--

癸丑人日

上七日为人,云蒸涧壑春
入山从此始,得句不知贫。
宿雨行泉脉,归禽隐树身。
无人闲似我,野荠共时新。

【说明】同上。

 

南宋.文天祥 --

人日

今年为蛇年,此日是人日。
江右一龙钟,山中旧占毕。
独坐守太玄,一笑发狂疾。
悠悠王正意,衰涕感麟笔。

【说明】文天祥(1236-1283),汉族,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抗元英雄,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南宋 .魏了翁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说明】魏了翁(1178—1237) ,南宋著名理学家。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嘉熙元年(1237)卒,年六十,谥文靖,追赠秦国公。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高"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清.顾太清--

“人日”诗词三首

         1. 《满江红    人日观音院饯云姜南归》
     归去来兮,怕君去、少留君坐。说不尽、离愁彼此,泪随声堕。野店长途当自爱,脂车秣马须亲课。报平安两字寄书频,君休惰。          新年事、匆匆过。冰初解,东风大。隔江关千里,相思无那。今日分襟何日见,观音不管人些个。听一声珍重去难留,伤心我。

        2.《太常引    人日立春》
     东风吹暖入新年。七萱叶,五辛盘,人日立春天。双彩胜、金钗并悬。       流光似水,风花无定,欢乐记从前。羞向镜中看,衰容现、丝生鬓边。

       3.《人日观音院送云姜夫妇扶谢太宜人柩归扬州》
              三载交情忽远别,情深无语但咨嗟。

萧萧禅院麻衣冷,点点啼痕裂袖遮。

好景虽逢人日雪,行装怕见太平车。

到家计在春分候,水驿山程去路赊。

【说明】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清代著名女词人。 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 



六、元宵诗词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古代反映这方面的诗词也很多。

(魏)曹植--

《元会诗》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
  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尊卑列叙,典而有章。  
  衣裳鲜洁,黼黻玄黄。
  清酤盈爵,中坐腾光。  
  珍膳杂遝,充溢圆方。  
  笙磐既设,筝瑟俱张。  
  悲歌厉响,咀嚼清商。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  
  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  
  皇家荣贵,寿考无疆。  

[说明]

 

(隋) 隋炀帝--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唐) 苏味道

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说明]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 ,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唐)崔液

上元夜 六首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

影里如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

今年春色胜常年,此夜风光最可怜。

鳷鹊楼前新月满,凤凰台上宝灯燃。

金勒银鞍控紫骝,玉轮珠幰驾青牛。

骖驔始散东城曲,倏忽还来南陌头。

公子王孙意气骄,不论相识也相邀。

最怜长袖风前弱,更赏新弦暗里调。

星移汉转月将微,露洒烟飘灯渐稀。

犹惜路傍歌舞处,踌蹰相顾不能归。

【说明】崔液,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字润甫,乳名海子。生年不详,约卒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唐代状元。及第时间无考。约在先天元年(712)以前某年。崔液祖父崔仁师唐太宗贞观年间任中书侍郎;崔液哥哥崔湜进士及第后官至中书令。崔液自幼喜爱文学,擅写五言诗。及第后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员外郎,封安平县男。先天二年(713),其崔湜获罪流放岭南,中途又被赐死,崔液怕受牵连,改名换姓藏于郢州(今湖北钟祥)人胡履虚家中。逃亡期间曾写《幽征赋》,后遇大赦,返京途中病亡。其友人裴耀卿编《崔液集》十卷。今已佚。现存其诗十二首。今录其一:《代春闺》:"江南日暖鸿始来,柳条初碧叶半开。玉关遥遥戍未廻,金闺日夕生绿苔。寂寂春花烟色暮,檐燕双双落花度。青楼明镜画无光,红帐罗衣徒自香。妾恨十年长独守,君情万里在渔阳。"

 

唐·顾况

上元夜忆长安

沧州老一年,老去忆秦川。

处处逢珠翠,家家听管弦。

云车龙阙下,火树凤楼前。

今夜沧州夜,沧州夜月圆。

【说明】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唐)卢照邻

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说明】卢照邻(636年-695年),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拜孙思邈为师,以行医为生。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唐)张祜

正月十五夜灯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说明】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唐)李商隐

正月十五夜灯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说明】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宋·晁冲之

                上林春慢

  帽落宫花,衣惹御香,凤辇晚来初过。 鹤降诏飞,龙擎烛戏,端门万枝灯火。 满城车马,对明月、有谁闲坐。任狂游,更许傍禁街,不扃金锁。   玉楼人、暗中掷果。珍帘下、笑着春衫袅娜。素蛾绕钗,轻蝉扑鬓,垂垂柳丝梅朵。夜阑饮散,但赢得、翠翘双亸。醉归来,又重向、晓窗梳裹。

【说明】晁冲之,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宋)姜白石

正月十五夜灯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又)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说明】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第二首诗中“珍品”指元宵。

 

宋·辛弃疾

                  水调歌头

    头白齿牙缺,君勿笑衰翁。无穷天地今古,人在四之中。臭腐神奇俱尽,贵贱贤愚等耳,造物也儿童。老佛更堪笑,谈妙说虚空。

    坐堆豗,行答飒,立龙钟。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盘狭路,拄杖倚墙东。老境何所似,只与少年同。

 

(宋)辛弃疾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说明】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赏析:炎树银花,流光溢彩满是艳丽繁华景象,温柔富贵气,却非词人怀抱。追寻处,只有暗香萦绕而去。暮然句,峰回路转,才跳入幽远意境,才知种种铺金叠翠作的只是一暮华美之至的背景。灯火阑珊处,自是词人感怀伤世之怀抱。跌宕至此,又是袅袅收回。

 

宋·柳永

                      迎新春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

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潇鼓。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

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说明]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宋·李清照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说明】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宋)欧阳修

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说明】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注:一说此词为朱淑真所写。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宋)侯置

                踏莎行 

元夕风光,中兴时候。东风著意催梅柳。谁家银字小笙簧,倚阑度曲黄昏後。拨雪张灯,解衣贳酒。觚稜金碧闻依旧。明年何处看升平,景龙门下灯如昼。

【说明】侯置(?——?)字彦周,东山(今山东诸城)人。南渡居长沙,绍兴中以直学士知建康。卒于孝宗时。其词风清婉娴雅。有《孏窟词》

 

(宋)张孝祥

                柳梢青 

今年元夕。探尽江梅,都无消息。草市梢头,柳庄深处,雪花如席。一尊邻里相过,也随分、移时换节。玉辇端门,红旗夜市、凭君休说。

【说明】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父亲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岁。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

 

(元)元好问

京都元夕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说明】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元)失名

折桂令 元宵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说明】作者无考。

    “三五”即十五,“三美”“四无”:应该是结合上面的内容来看,在元宵佳节,月色,灯火和游人是三件可以观赏的美事,曲的前几句写的就是这些,很美。作者也感慨这“三美事可堪胜赏”,就是此时还可以尽情观赏。
    而最后一句就是四无情了。“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灯暗,人散,月落。只有这句“角品南楼”让人费解。我想,应该是当这三件美事,都已消失,都做无情事时,观景之人独自面对灯火阑珊时的凄冷之景,独对南楼品夜色吧。总之,四无情可恨难长指的就是最后一句。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终要散~~~

 

(明)李梦阳

汴京元夕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说明]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明) 唐寅

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说明】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明)唐顺之

元夕影永冰灯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说明】唐顺之(1507~1560)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嘉靖八才子之一,文武全才,提倡唐宋散文,与王慎中、归有光合称嘉靖三大家,是明代重要文学流派唐宋派代表人物。

 

(清)董舜民

                元夜踏灯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说明】

 

(清)符曾

上元竹枝词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说明】符曾(1688—1760)清代浙派著名代表诗人。字幼鲁,号药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监生。  乾隆十二年(1747)举博学鸿词,值父忧未试。后以大理卿汪泷荐,累官至户部郎中。其京寓陈设雅洁,“书签、画卷、茗碗、香炉列置左右,几案无纤尘,四时常供名花数盎”,而常身无分文。符曾诗脱手清便,气韵尤高,陈撰沈德潜皆推服之。尝与同里沈嘉辙、吴焯、陈芝光、赵昱、厉鹗、赵信等同撰《南宋杂事诗》,人各百首,采据浩博,查慎行称之曰“七君子”且为之序。又著有《春凫小稿》及《半春唱和诗》,(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清)丘逢甲

元夕无月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说明】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杨森翔:春节文化大观上编 第三章 春节古诗词 目录 第一节:春节诗词概述 一、 除夕诗词概述 二、元日诗词概述 三、 元宵诗词概述 第二节:春节古诗词拾萃

标签:马克思   天才   结构   华为   悲伤   制作   三十八   秘书   理论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ysx4221/p/6260541.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