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style blog class code java color
CONTAINING_RECORD 这样的一个宏,我看了它的定义,如下:
#define
CONTAINING_RECORD(address, type, field) ((type *)( (PCHAR)(address) -
(ULONG_PTR)(&((type*)0)->field)))
class
A
{
char
c;
int
a;
short
b;
}
int a = 100;
int *pInt
= &a;
比如,我调用了
CONTAINING_RECORD(pInt,A,a);
完全展开来后如下:
(A*)((char*)pInt -
(unsigned long)(&((A*)0)->a))
为什么要用这个宏:
这个宏所做的操作其实就是把pInt与A结构中的相应的类型值进行一个位置配对。上面可以看到int
a定义在第二个数据中,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有a的地址,然后直接把a转化成A*的话,很明显,a的地址就变成了A*的首地址了,但问题是A的第一个元素是char型的,这样的话,pInt就无法对齐上结构中的a元素的位置了。所以要进行一个偏移量操作.
下面,我们下解析一下:
首先,红色的部分很容易理解,我们知道,如果有一个int *a;的指针,我们a - 1,其实相当于a -
sizeof(int),相于于把指针向右移了4个位置,把一个指针转化成一个char*型,这样,进行四则运算时就会按照我们正常的操作,(char*)(a -
1)就只是把指针移动了一个位置。
然后,看下蓝色的部分,首先,要明白,对0指针的取值操作并不会出错,只是不确定这个值返回的是什么值,当然,如果我们对这个值进行修改,这是很危险的。这里用的0位置指针是很特别的,相对于0的位置,0指针对->a的操作,返回的数值取地址值后再转化成unsigned
long值,其实得到的就是a相对于结构体A来说,偏移了多少个位置。0是起始地址,那么对于一个->操作,简单来理解,其实相当于0(结构体起始地址)+
sizeof(a前面的数据),当然,这里要考虑字节对齐的问题不过,编译器还是会帮我们把这些都完成。
最后,我们知道了pInt的结构体的首地址,知道了a的偏移地址,那么我们把pInt的地址值-偏移量,相当于把pInt倒退了偏移量个地址值,然后,我们再转换甩A*的话,相当于A*的起始地址已经是pInt的前面偏移量个地址,也就是a最前面的一个元素的地址值,对于A来说就是char
c的地址,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正确的起始地址,然后再转换成(A*)的话,我们的pInt就能和A*的a的地址对应上了.
=========================
转载
宏CONTAINING_RECORD的用处其实还是相当大的, 而且很是方便,
它的主要作用是:
根据结构体中的某成员的指针来推算出该结构体的指针!
下面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说起:
我们定义一个结构体,
同时类型化:
typedef struct{ int a; int b; int c; }ss;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结构体, 没什么特殊的,
稍微分析下该结构体:
结构体的大小(字节):4+4+4=12字节
成员a的偏移:0
成员b的偏移:4
成员c的偏移:8
我们用ss来定义一个变量:
ss
s =
{1,2,3};
那么此时a,b,c的值分别为:a=1,b=2,c=3.
其实编译器在生成代码的时候其实是这样给成员变量赋值的:
假定s的地址为:0x12000000,
则:
*(int*)((char*)&s + 0) = 1;
*(int*)((char*)&s + 4) =
2;
*(int*)((char*)&s + 8) =
3;
也就是说是在&s的地址基础上加上变量的偏移来确定成员的指针并赋值的, 所以:
&s->a 将得到
0x12000000 + 0 = 0x12000000
&s->b 将得到 0x12000000 + 4 =
0x12000004
&s->c 将得到 0x12000000 + 8 =
0x12000008
所以: 结构体的地址 + 成员变量的偏移
= 成员变量的地址
移一下项: 成员变量的地址 - 成员变量的偏移
= 结构体的地址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地址, 不就是做了个减法嘛
首先,
成员变量的地址是我们知道的.
其次, 我们需要得到成员变量的偏移(假定为成员b的偏移).
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这样:
&s->b - (unsigned long)&s, 这样就可以得到成员b的偏移了, 但是, 但是,
&s 是我们需要的, 显然暂时是个未知数, 既然这样...
那, 我们再做一次减法吧(非正确的C语言表达式, 不过结果没问题,
这里只是显得清楚点):
&(s-s)->b - (unsinged
long)&(s-s),
其中, 为保证类型一致, 需要:
s-s =
(ss*)0
(unsigned long)&(s-s) = (unsigned long)(ss*)0 = 0,
直接省略该部分就可以了
那么, 化简得到: &((ss*)0)->b - (unsigned long)0
最简结果:
&((ss*)0)->b, 这就是b的偏移
哈哈, 很简单吧, 0指针的妙用, 总共做了两次减法而已
其中,
我们需要知道ss结构体的原型, ss结构体中的某个成员变量b(其实无论哪个都一样, 只是要和前面提供指针的那个变量要一致)
总结下,
我们需要提供:结构体中某个成员变量的地址, 该结构体的原型,
该结构体中的某个成员变量(与前面要是同一个变量)
最终的CONTAINING_RECORD的定义为:
#define CONTAINING_RECORD(addr,type,field) ((type*)((unsigned char*)addr - (unsigned long)&((type*)0)->field))
addr: 结构体中某个成员变量的地址
type: 结构体的原型
field: 结构体的某个成员(与前面相同)
好了, 所有的结论都出来了, 这是一个万能公式, 不管成员变量是哪一个结果都正确,
这是相对于知道第一个变量的地址而言的:
如果知道的是第一个成员的地址(pa = &s->a)的话,
这是最简单的情况了:
直接强制类型转换就可以了: (ss*)pa 即可, 此时 &((type*)0)->field
这部分恰好为0
所以结果直接就是((type*)addr)了, 最简单的情况. 也是我们最容易想到的一种情况,
比如把链表元素放在结构体的最开始
到这里这个CONTAINING_RECORD宏就已经说完了
现在,
我们在使用LIST_ENTRY等双向链表时, 不管把该链表放在结构体的哪个地方,
都可以在遍历链表时通过CONTAINING_RECORD宏来准确得到整个结构体的地址了
记得移除链表中的某个元素的时候,
要free整个结构体的地址才行哦, WDK提供的操作函数只是把该链表元素脱离整个链表
把addr转换为 unsigned
char*的原因是在指针计算时的计算单位为1, 也就是说 (unsigned char*)addr+1 = addr+1,
不转换的话肯定是错误的
把&((type*)0)->field转换为(unsigned
long)4个字节宽的同时是要保证表达式不是由两个指针的算术操作构成的, 因为C语言标准未定义那样的运算
CONTAINING_RECORD 宏,布布扣,bubuko.com
标签:style blog class code java color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seer/p/3716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