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自动 test 听音乐 class 相同 成员 机械 打电话 而不是
http://auto.sohu.com/20160822/n465283243.shtml
这篇文章写给刚刚持证上岗或者刚刚拥有了人生第一辆车的小白司机。
车突突是一个十足的球迷,因此曾经问和被问过数次关于如何改善球技的的话题。
然鹅,车突突也是一个汽车爱好者,是中国1.5亿车主中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好公民,那么,又该如何持续改善你的开车技术呢?
加强安全驾驶意识
一切风险的源头都是因为一个或者一些不严谨的意识。有人认为,交通规则的制定和任何规则一样,都是为了限制人的侥幸心理从而规避风险的发生。因此,作为驾驶员,首先应该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才能在后续的开车中规避吃罚单的烦恼。
车突突的几位朋友,就曾经因为一些不明不白的超速、不按道路标示行驶的罚单暗自懊恼。其实,如果养成了一个安全驾驶的意识,规避“电子眼前踩一脚”的侥幸心理,就能避免这些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除了违章、罚款,安全驾驶的意识还能帮助大家避免很多安全事故。毕竟,逆行、超速、飙车以及在应急车道行驶等行为,无一例外的是驾驶员的主观行为。除此之外,醉酒驾驶,也是必须规避的。
看看你有哪些坏习惯?
要想持续改善和提升一项技能,清楚的知道存在哪些弱点或者有哪些坏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上车后不调节坐姿、不调后视镜、不系安全带。其实这样的坏习惯,在很多老司机的强调下和越来越严格的道交法的限制下, 已经很少发生了。
可是对于很多还没有拥有自己的车的“机动车驾驶人”,甚至部分新车主来说,还难以有充足的机会让自己把这些培养成一种“习惯”。俥臣君在最近参加试驾活动时,就碰到了这样一位“老司机”:作为汽车媒体编辑,竟然上车后不做任何调整、不系安全带、不顾同车成员是否安全上车等,就径自挂档给油。
开车前不充分掌握车辆基础操作。这也是大家常常忽略的一点,尤其在新手司机初次领到驾照之后,兴致勃勃的和朋友借了辆车,可在开车过程中就会发现原来有很多操作根本就不会。俥臣君认为,因为每款车的设计初衷各不相同,因而同样的功能,操作按钮却并不一样,甚至位置也不同。曾经有一次,俥臣君在第一次购买某款法系车之后,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喇叭按钮在哪,只得打电话咨询经销商。
不主动了解车况。绝大多数车主认为,车只是一种交通工具,因而平日并不关注车辆状况,只在4S店维修保养时才去关注意下。一般而言,对于女司机,向来对汽车这种冷冰冰的机械产品不感冒,因此,很多女司机一生中都没打开过一次发动机舱。俥臣君认为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车况存在动态变化的过程,就像人的生老病死,因而就需要车主在日常中关注它的健康状况,时长的检查是否需要保养、给轮胎充气、各种油液是否正常等等,而不是一味的等待保养期限的到来。
音乐调到爆。开车时听音乐、收音机,是绝大多数车主做过和习惯做的事情,尤其是在长途驾驶时,枯燥的旅程也需要有一些情调来打发。俥臣君也是如此,过去,俥臣君喜欢在开车时听一些富有节奏甚至略微劲爆点的歌,在长途开车时,充分调动体内的荷尔蒙,防止出现疲劳和犯困。
可是这时候就存在问题了,如果车内音响音量过大,你还听得见周围车辆的声音吗?要知道,紧急情况下,周围车辆的鸣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号。另外,除了其他车辆的信号,车辆本身的声音也会被音乐覆盖掉,比如胎噪、车况提示音、车身异响等。
高估自己的驾驶技术
其实,车突突认为,还有一种坏习惯,很多车主、新手司机甚至是老司机都忽略掉了,这就是对车况掌握不充分。
车突突认为,作为车主或者合法“机动车驾驶人”,理应在开车前就充分掌握车辆状况即车况,而这里所说的车况,不仅仅是保养如何、刹车是否可靠、胎压是否充足等等,而是要能够合理平衡车辆状况和驾驶技术之间的关系,一旦过分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过于激烈的驾驶或许就是酿成车祸的真凶。
开车也是需要多加练习的
现在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绝大多数年轻人买车首选自动挡轿车,再加上很多车型本就只有自动挡,就误让有些人觉得, 汽车都自动化了,那么我们还需要像以往那样频繁练习?
何况,现在汽车越来越智能了,比如有些车装配了自动泊车技术、定速巡航或者更高级的带跟车功能的自动巡航、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甚至像特斯拉已经把自动驾驶技术引用在了量产车上。
也因此,我们路上能够见到越来越多的“女司机”,红绿灯路口前停车足足能让出两个车位的距离、路边停车也是半天停不进去。
最近火爆的印度阿三停车视频可就形成了鲜明对比:
所以,在拿到驾照、买了车之后,也是要勤加练习而不是只在开车的时候再去练两把,这样的临阵磨枪并不可取。要知道,早先去驾校学车,可是要足足学习半年的。
对于普通车主来说,就要勤加练习不同类型的泊车方式、转向、掉头等,手动挡车主还需要多练习油离配合、坡道起步等。
标签:自动 test 听音乐 class 相同 成员 机械 打电话 而不是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handsome1013/p/6409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