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Keepalived用于检测服务器的状态,如果有一台web服务器死机,或工作出现故障,Keepalived将检测到,并将有故障的服务器从系统中剔除,同时使用其他服务器代替该服务器的工作,当服务器工作正常后Keepalived自动将服务器加入到服务器群中,这些工作全部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干涉,需要人工做的只是修复故障的服务器。安装
搞定依赖包:
yum -y install kernel-devel openssl-devel popt-devel
下载keeplived:http://www.keepalived.org/software/keepalived-1.2.12.tar.gz
tar解包并且进入目录后执行
./configure --prefix=/ --with-kernel-dir=/usr/src/kernels/2.6.18-194.el5-i686 #进行配置,红色地方用table键补全。指定到/,配置文件会自动放到目录下,方便使用
必须看到以下提示,说明配置正确,才能继续安装。
Use IPVS Framework : Yes
IPVS sync daemon support : Yes
Use VRRP Framework : Yes
make && make install #编译并安装
安装好后用chkconfig设为开机自动启动。
配置
keepalived配置项分为三类。全局配置、vrrpd配置、LVS配置(有LVS时用)
vi keepalived.conf
! Configuration File for keepalived
global_defs {
notification_email { #指定keep在发生事件时,需要发送email到对象
sunny_jyd@163.com #设置报警邮件地址,可以设置多个,每行一个。注意,如果要开启邮件报警,需要开启本机的sendmail服务
}
notification_email_from root@example.com #设置邮件的发送地址
smtp_server 127.0.0.1 #设置email的smtp服务器地址
smtp_connect_timeout 30 #设置连接 smtp 服务器超时时间
router_id KeepMASTER #运行 Keepalived服务器的一个标识。发邮件时显示在邮件标题中的信息
}
notify_master "…" #进入(切换到)Master状态时要执行的脚本,可以是状态报警,也可是服务管理。格式为 $1脚本,可选$2group或 instance名,$3Master等状态
notify_backup "…" #进入Backup状态时要执行的脚本,可以是状态报警,也可是服务管理
notify_fault "…" #进入fault状态时要执行的脚本,可以是状态报警,也可是服务管理
notify_stop "…" #进入stop状态时要执行的脚本,可以是状态报警,也可是服务管理
vrrp_sync_group G1 { #不同网段的服务器定义为不同组。内外网都开启VRRP实例,配的只查内网,外网挂了,VRRPD仍认为自己健康,不会切换。把内外网实例都放在sync_group,任何实例故障都能切换。
group {
VI-1 #实例名
}
vrrp_instance VI_1 { #vrrp实例定义部分
state MASTER #指定 Keepalived 的角色,MASTER表示此主机是主用服务器,BACKUP表示是备用服务器。备份服务器上将 MASTER 改为 BACKUP。
interface eth0 #指定 HA监测网络的接口
virtual_router_id 51 #虚拟路由标识,这个标识是一个数字,并且同一个 vrrp 实例使用唯一的标识,即同一个 vrrp_instance下,MASTER 和 BACKUP必须是一致的。(0-255)
# garp_master_delay 1 #主从切换时间秒
priority 100 #定义优先级,数字越大,优先级越高,在一个 vrrp_instance下,MASTER的优先级必须大于 BACKUP 的优先级。备份服务上将 100 改为 50
advert_int 1 #设定MASTER 与 BACKUP负载均衡器之间同步检查的时间间隔,单位是秒
nopreempt #不抢占功能,故障修复后不会抢占,提升实时性和稳定性。这个配置只能设置在stat为backup的主机上,而且这个主机的priority必须比另一台高。
authentication { #设定验证类型和密码
auth_type PASS #设置验证类型,主要有 PASS和 AH 两种
auth_pass 1111 #设置验证密码,在一个 vrrp_instance下,MASTER 与 BACKUP必须使用相同的密码才能正常通信。
}
#track_interface { #设置额外的监控,里面那个网卡出现问题都会切换
# eth0
#}
virtual_ipaddress { #设置虚拟 IP地址,可以设置多个虚拟IP地址,每行一个
192.168.200.254/24 dev eth0
}
# virtual_route { } #发生切换时,添加/删除路由
}
#虚拟服务器定义部分
#virtual_server_group <string> { #虚拟主机组,可选,让一台realserver上的某个server可以属于多个virtual_server,并且只做一次健康检查
# vip port
# fwmark <int>
#}
virtual_server 192.168.200.254 80 { #设置虚拟服务器,需要指定虚拟 ip 地址和服务端口,ip 与端口之间用空格隔开。
delay_loop 6 #设置健康检查时间,单位是秒
lb_algo rr #设置负载调度算法,这里设置为 rr,即轮询算法,rr |wrr | lc |wlc |lblc |sh |dh
lb_kind DR #设置 LVS实现负载均衡的机制,可以有 NAT、TUN 和 DR三个模式可选。
# persistence_timeout 20 #回话保持时间(秒)
# persistence_granularity <netmask> #LVS会话保持颗粒度
protocol TCP #指定转发协议类型,有 tcp和 udp 两种
# virtualhost <string> #HTTP_GET做健康检查时,监察web服务器的虚拟主机(即HOST:头)
real_server 192.168.200.103 80 { #配置服务节点 1,需要指定 real server 的真实IP地址和端口,ip 与端口之间用空格隔开。
weight 1 #配置服务节点的权值,权值大小用数字表示,数字越大,权值越高,设置权值的大小可以为不同性能的服务器分配不同的负载,可以对性能高的服务器设置较高的权值,而对性能较低的服务器设置相对较低的权值,合理利用系统资源
# inhibit_on_failure #在健康检查失败挂了后,吧weight调为0,而不是在ipvsadm中删。
# notify_up(down) “” #检测到服务up或down时执行的脚本
#健康检查的方式:HTTP_GET | SSL_GET | TCP_CHECK | SMTP_CHECK | MISC_CHECK
TCP_CHECK { #realserve 的状态检测设置部分,单位是秒
connect_timeout 10 #10秒无响应超时
nb_get_retry 3 #重试次数
delay_before_retry 3 #重试间隔
connect_port 80 #测试连接的端口
}
}
real_server 192.168.200.104 80 { #配置服务节点 2,省略……
weight 1
TCP_CHECK {
connect_timeout 10
nb_get_retry 3
delay_before_retry 3
connect_port 80
}
}
}
vrrp_script check_httpd { #对集群中某服务进行监控。这里为httpd
#script “killall -0 httpd” #通过killall命令检测,-0参数为对程序监控。关闭或异常则返回状态码1。
script “</dev/tcp/127.0.0.1/80” #检测端口的运行状态。判断服务是否正常。(或者“”里加脚本路径)
interval 2 #检查的时间间隔。2秒
# weight 2 #脚本结果导致的优先级变更:2表示优先级+2;-2则表示优先级-2
fall 2 #若请求失败两次,认为此节点故障
rise 1 #若请求一次成功,认为此节点恢复正常
}
track_script {
check_httpd #监测http进程状态,(或Haproxy等) 为vrrp_script 定义的名
}
#若使用weight,则选举时:
#weight值为正数,master上script检测失败,优先级和backup的weight+优先级比较。
成功,master和backup都用weight+优先级比较。
#weight值为负数,master上的script检测失败,优先级-weight和backup的优先级比较。
成功,优先级和backup的优先级比较。
本文出自 “墨”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jinyudong.blog.51cto.com/10990408/1900148
原文地址:http://jinyudong.blog.51cto.com/10990408/190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