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资本大佬们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史3

时间:2017-03-11 23:16:18      阅读:589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消失   功能   空间   认证   模式   产品   原因   成长   世纪   

四、“病人”魏东有自卑心理:
资本市场风云叱咤,涌金步步为营,铸造了当今300亿元的金融帝国。但魏东从不豪赌,相反把风险控制得很严。而这种行事作风的背后则是魏东为人的低调。
“从没见他在众人面前滔滔不绝,作任何发言前都有思考,说话很谨慎。”熟悉魏东的朋友回忆道。而在网络上最早发文悼念的作家余华,在博客中这样写道:“我们坐在一起,有时候有很多朋友,有时候只有我们两个,这样的时候你十分健谈……可是当你面对一些陌生人的时候,你又是那么的腼腆,安静地坐在角落里,希望别人忽视你的存在。”
魏东离世前,几乎在网络上搜索不到任何关于他的信息,更看不到任何照片,现在唯一能看到的照片,就是那张在遗体告别时,发放的小册子上的照片。魏东的这种低调在得到别人称道时,也令他的朋友产生了疑惑“他不至于如此低调?”
“魏东有自己的缺点,这个缺点是致命的。”魏东的大学同学回忆道。“在大学里,直觉上,感觉他有较强的自卑心理,不爱与女同学单独接触,可能出自自己的疾病、身材,多少有点封闭自己。在大学里,他是班里为数不多的没有谈过恋爱的之一。”
“他对事情放不下,要做就要有结果,要承诺就必须兑现。很多事情也许就因为他这样执著,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以致在后来经常出现在禅院大寺。”这些性格似乎为魏东今日的飘然离去做好了铺垫。熟悉魏东的人透露,魏东从不发脾气,但最近一年受到失眠的困扰,每天只睡两个小时。
五、“魏东每次唱歌必点《心太软》”:
作为魏东的同宿舍同学,现为中央财经大学北京校友分会秘书长的吕世杰对魏东记忆深刻。
问:先说说你们班集体吧?
答:当时我校叫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非教育部部属大学,属于财政部重点大学,后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我们班是我们系(国民经济与管理)第二届招生,当年全校全年级共招生251人,我们班在全国招了21人,是年级里招生人数最少的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都十分朴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建立了兄弟般的感情,很多老师课后经常与同学们在一起交流玩耍,这种感情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愈久弥新。
问:当时大学时代的魏东如何?
答:魏东的低调,在班里早已形成极好的口碑,但他却在关爱朋友、同学方面高调作为。我们班里有一个身患疾病的同学,生活难以为继,他主动发起同班同学一起为该同学捐助,绝大部分捐助资金都出于他。在我们班同学相聚20年的那一年,也是以他为主力,用我们班的集体名义(中央财经大学经管八六助困奖学金)为在校贫困生设立了助困奖学金。他先后为母校捐助千万元作为基金用于奖励在教学、学习上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却不留自己的名,而是用其企业名号来彰显一个校友的美好品德。
问:魏东在遗书中说自己身体不好,你了解吗?
答:他虚弱的身体还是大二期间我们一起到野三坡踏青时发现的。当时他衣着较多,似乎比较怕冷,大家最多穿两件上衣,他居然还穿着毛衣。爬山的时候,他几乎是走在最后面。后来我与他在学校狭小的操场上散步时,他流露出过脑袋偶尔疼痛的问题。当时流传他因肝炎而休学以致转学,大家都没有任何疑义,那时候他是否已经有轻微的精神疾病呢?
问:余华的博客中也提到了,魏东是个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的人,你如何看?
答:他是一个朴素的人,从我一次单独和他吃饭时就可以见证这一点。前年秋天,我约他出来,电话中他问我喜欢吃什么,我说吃点小吃吧,我就喜欢这一口。他一个人打的过来,穿一双运动鞋,夹克衫,没有鞍前马后的随从。我们俩顺着我楼下的小街一直向东溜达,在一个最不起眼的驴肉火烧店门口停了下来,喊来店里的小二,在门口支了张小桌子,我要了瓶小二锅头,半斤驴肉、半斤肠外加两个火烧,他要了瓶啤酒,足足吃了两个钟头,他大呼过瘾。
问:毕业之后,在与魏东的接触中,它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答:他留在我心里印象最深的不是别的,是他的歌———《心太软》。班里同学第一次听他唱歌,是在他事业初展头角的九十年代中期,他盛情邀请全班同学,在长城饭店,大家围坐在一起,他第一个唱,唱的就是这首歌。当时只觉得好玩,没有对这首歌太多在意,但后来每次聚会只要唱歌,他都会唱这首歌,他对这首歌如此偏爱,而且每次唱得都很好也不走调,富于表情。今天仔细回味,是否能体会个中奥秘呢?无疑,工作压力,导致悲剧发生,不正体现心太软吗?他工作之累暂且忽略,单从他用了第一个手机后,从未停过机、也从没有换过号码就可见一斑。有几次打电话,赶巧他正在我国台湾、澳大利亚等地考察访问,我不管多晚打,电话都是畅通的。我仅仅是他的同学之一,他的朋友可以说遍布各地,他每天需要接听多少电话呢?
问:最近一次联系是在什么时候呢?
答:最后一次见面是几个月前同班几个同学相聚,他也在,大家说说笑笑,谈同学生活什么的,都十分正常,也没有流露出工作有什么压力问题。在他离世前几天我们还通过电话,约好五一假期间在母校见一次,言语间只有正常,没有异常,然而,没到五一,人已经不在了。他的离世,是任何同学都难以接受和想象的。
中央财大与魏东熟识的某领导曾表示,魏东的金融才华是很难复制的,在金融方面有非凡的才华和能力。然而同学有了困难,生了病、失去了工作,他都会安排医治、提供资助。他“走”前不久,还给母校捐了最大一笔奖学金,使奖学金总额翻了一番。
但对于魏东及其涌金系的成功,业内人士归其为拥有非常灵通的信息和丰富的人脉资源,以“盲点套利”模式获取相对低风险下的高收益。
魏东在这样一个风声鹤唳的圈子里,能获得“做人堪称完美”的评价,实属罕见。但殊不知,这完美的背后,有多少博弈……
共患难不能共富贵 神光兄弟最终分家
经法院调解,孙成钢以1320万元收购孙成旗夫妇所持50%股权。
  日前,在证券咨询业知名度颇高的孙成钢兄弟股权之争落幕。他们兄弟创立的山东神光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第一批证券咨询公司,一度号称财富过亿。今年7月,兄弟股权之争白热化,弟弟孙成旗把哥哥孙成钢告上法庭。几天前,孙成钢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根据法院的调解,孙成旗、董琳夫妇彻底退出山东神光,孙成钢以1320万元收购他们夫妻所持的50%股权,百分百控股神光;给孙成旗的1320万元已经支付了大部分。
  孙成钢说,他们兄弟此前已经达成共识,法院调解使这一共识得到更好落实。兄弟争执,损害了孙家的社会形象,父母严厉批评了他们。
  就在股权纠纷解决的几天后,《上海证券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孙成钢的《股市为什么缺乏吸引力》的文章,引起了强烈反响,孙成钢再度备受瞩目。他认为,让投资者赚钱是股市的第一功能,如果投资者越来越不赚钱,股市迟早只有关门一条路。
  一、兄弟齐齐淘金股海:
  1991年,孙成钢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铁矿工作,1993年开始炒股,几经挫折,开始时的一次严重亏损,相当于把10年的工资亏掉了。孙成钢说,一直到1994年6月前,他炒股都是亏损。他将亏损的原因归结为对股市研究不够,于是发奋学习,自学研发了“股票分析软件”。这时,孙成旗大学毕业,也看好中国新兴的股市前景,1994年10月,兄弟俩共同创立了山东神光的前身———神光工作室,指导别人炒股。1996年,孙成钢出版了《股市预测与实战》一书,扩大了影响,应邀到处讲课,赚了不少钱。1998年,神光拿到了咨询许可证,发展更是迅猛。目前神光员工150人,有分析师30多个,孙成钢自封首席分析师。
  二、共患难不能共富贵:
  孙成刚的优势在研究,孙成旗的特长在管理。2000年是神光发展最迅猛的一年,兄弟明晰了股权,孙成钢个人占50%,孙成旗夫妇占50%。明晰股份通常是一个公司走向规范的起点,但对于孙成钢兄弟的山东神光来说,却是分道扬镳的开始。股权各占一半,谁说了算呢?在股东人数上,孙成旗夫妇占优。但是,论及对山东神光的贡献以及社会知名度,孙成旗则都在孙成钢之下。
  孙成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兄弟争执的实质,不是孙成旗夫妻和他争财产,而是他们兄弟在企业管理理念上的分歧。具体地说,是在对待老员工的态度以及对外投资的保守与进取之争。他说,神光发展到今天,老员工功不可没,孙成旗却不认同;在对外投资上,他主张进取,孙成旗却保守。还有其他观念上的分歧。
三、4亿财富之谜:
  在孙成钢兄弟争执中,传说中兄弟拥有巨额财富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业内称其身家4个亿。此前孙成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过山东神光财产几个亿,但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些都是外界的传说,实际他们兄弟的财富远没有那么多。
  究竟有多少?孙成钢笑笑说,2000年,在中国股市热火朝天证券咨询业如日中天之际,曾经有民营资本愿意出7000万元购买山东神光一半股份,很显然这里面更多的是包含了商誉以及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到目前,孙成钢说他们拥有的4家公司的注册资产加起来是1300万元左右。
  不过也可以想象。孙成钢说,1998年以前做咨询的同时也一直在炒股,炒股赚了三四百万元,1998年中国证监会规定,证券咨询人员不能炒股,他严格遵守,专心钻研业务,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炒股,他说一是遵守证监会规定,同时也规避了风险。因为当时有不少做得不错的咨询公司,由于炒股,代客理财,赔进去了,自己的核心业务也废了。谈到现在公司的收入,孙成钢介绍说,现在1000万资金以上的客户,一年的咨询费是15万元,按照神光公布的收费标准,孙成钢作为首席分析师,1小时咨询费100元,咨询业收入虽然可观但不能暴富。另外,山东神光财产有多少,孙成旗应该最清楚。如果像外界所传甚至之前孙成钢所承认的几亿元,那么,孙成旗的一半股份,用1320万元是无法将其打发的。
  四、攻读博士学位:
  兄弟股权纷争落幕,孙成钢继续发展其证券咨询业务,还说他弟弟孙成旗目前正在休整,以待东山再起。目前孙成钢还攻读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师从谢百三教授,明年毕业。孙成钢希望将来能成立基金公司,成为基金管理人。
  证券首席分析师孙成钢名气很大,能给我们的读者提供一次免费分析吗?孙成钢说,现在投资者对股市确实没有信心,上证指数今年初的1311点最低点不一定能守住,但再往下的空间也不大。他预测说,明年,中国股市将重现牛市,人民币升值预期必将推动股市上涨,日元升值推动日本股市大涨的昨天就是中国股市的明天。孙成钢说,中国牛市现在正处在酝酿的萌芽期,他指导的超级大户现在都在吸纳股票。孙成钢的证券咨询水平如何,请大家检验明年股市牛市是否光临中国。
  孙成钢反思说,1998年他转战上海,而孙成旗仍然留在山东济南,兄弟见面交流的机会不多,沟通理解不够,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这也是兄弟矛盾白热化的一个方面。
后记:这位当年中国证券咨询界颇负盛名的股评家,在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头衔已经变成了《投资有道》的主编。在其一手创办的山东神光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孙成钢已经淡出管理层。   
神光咨询与孙成钢   
孙成钢1992年5月涉足股市,1994年创立山东神光。即使在现在,十年之后,神光咨询仍是证券咨询业十分有名的企业,而孙成钢本人更曾在一次“十大最受欢迎股评家”的评选中名列榜首。
作为创始人,孙成钢一直是山东神光的灵魂人物。孙成钢在咨询业的十年或可看成是咨询业十年发展历程的缩影。九十年代初那个股市大发展时代,是一个绝佳的机遇。1993年5月底,并非科班出身的孙成钢的第一份股市预测报告张贴于山东证券公司八一立交桥营业部柜台内。   
其实在这一时期像孙成钢这样的人很多。“那时他们并没有什么钱,就是说做股票连成本都没有,再大的机遇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也变得毫无意义。于是另一个发财之道成为他们的选择,那就是要把名气打出来,吸引别人的资金,用别人的钱来做,盈利对半分。”湖北一家咨询公司的人士回忆道。   
在证券媒体还不是非常发达的股市开创初期,股评人基本上都是散落在各个营业部,以民间操作高手的形象向投资者传经诵道。1994年10月,神光工作室正式设立。此后孙成钢的名气一日千里。到1996年,中国咨询业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各地证券咨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山东神光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创立。   
“1996年底,在上海沪警会堂举行的投资分析报告会,有1000多人到场,门票被从30元炒高到100元。”孙成钢回忆道。   
1998年中国证监会开始对咨询行业进行规范,对注册资本金的要求提升为100万元,监管层开始对证券咨询公司和从业人员实行资格认证制度。随后又一个黄金时代来临。数以百计的各类证券类媒体涌出,无一例外都以荐股、大势研判为主要形式,这成了咨询公司和股评家成长的乐园。赵笑云、雷立军等迅速窜红,被股民尊称为“大师”,《上海证券报》的“南北夺擂”从1999年12月开始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擂台赛。“南雷北赵”名扬大江南北,而山东神光的总裁孙成钢,与赵笑云、雷立军一起并称为证券咨询行业的“三剑客”。2000年,山东神光年收入达到高峰。“那时我们根本就不用出去宣传,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股民要求成为神光会员,我们新增加了很多部电话和很多台传真机,根本不够用,电话接不完,发传真发到手酸的地步。”而对于当时的会员数,孙成钢都没办法弄清楚到底有多了。   
 2003年,孙成钢以1320万元收购其兄弟所持50%股权,百分百控股神光咨询。   
作为山东神光的旗舰人物,孙成钢为何忽然淡出神光咨询?
安源股份事件显然是不能回避的话题。2004年4月6日,孙成钢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上市公司安源股份的前十大股东中。消息甫出,市场哗然。根据证监会的相关法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投资咨询人员,不得为自己买卖股票及具有股票性质、功能的证券。4月27日,山东证监局开始介入,并对此事进行调查,但是截至今日,调查结果仍未布。   
山东神光就此事曾对山东证监局做出书面解释,解释称“孙成刚的岳母在从事新股认购的时候,使用了孙成钢的账户号码”,“孙成刚表示该账户持股是其岳母所为,与他个人无关”。   
不过,两个多月过去,孙成钢对此显得淡然。在他看来,安源股份事件绝非促使他离开神光咨询的原因。   
“即使没有安源股份这件事,我也是要退出来的,今后我想做一家基金公司,同时希望过几年,山东神光能摆脱我的影子向前发展。
“孙成钢的淡出并非偶然,这个行业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没什么利润了。”一位咨询业人士说。  
事实上,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证券市场进入长期调整阶段,中国民间证券咨询市场提前进入寒冬。据统计,2001年国内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总数为120家左右,其中80%陷入亏损的境地,一些当年无限风光的“名嘴”开始变成股民心中的“黑嘴”,一个个开始销声匿迹,曾出尽风头的一些咨询公司开始衰落甚至倒闭。   
2001年,赵笑云的“东方趋势”没能通过监管层的年检,雷立军亦从名单中消失。“当时我们已经注意到危机,后来在给会员的传真中我们不再推荐单一股票,只做大势上的研判,如果当时和他们一样疯狂打擂,现在的我和神光肯定和赵笑云一样,栽进去了。”孙成钢坦言。
  随后市场上众多著名的咨询机构广东金手指、上证吉龙、道博咨询、湖南君士国投纷纷落马,以《短线是银》系列书籍“享誉”上海滩的唐能通,涉嫌与机构联手坐庄,被相关部门传讯;东方趋势掌门人赵笑云,涉嫌操纵青山纸业股价,已“留学”英国。
“咨询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已经元气大伤,信任度降到极点,即便是存活下来的咨询机构,日子也过得颇为艰难。神光咨询现在是剩下的几家比较有实力的公司之一,但会员人数与鼎盛时期相比已经减少多半,也曾一度出现亏损。”孙成钢告诉记者。
  在孙成钢看来,这样的情况下,神光咨询也需要转型了。
  孙成钢认为,事实上,随着投资者走向成熟,他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资讯产品应该是咨询公司开发的一个新兴财源。这就要求将客户细分,针对不同的客户开发差别化咨询产品。原来的那种几张传真、对大势做一下简单的预测、简单的推荐几只个股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要求了。
  “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产业,虽然一些咨询公司提供的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逐步衰败,一些公司由于经营中违规退出这一行业,但应该也会有公司抓住这一机会,及时根据市场的发展状况发展市场需求的产品而迅速壮大。山东神光也应该做成百年企业。”孙成钢说。   
当然,目前的咨询业在证券市场遇到的限制还很多,总体规模不大,而外资咨询机构正环伺左右。尽管孙成钢对咨询业滋生了新的信心,但是对于刚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的他,除了继续持有神光100%的股权外,淡出神光咨询的日常管理,开始另一份事业变得重要,杂志主编之后,基金管理人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

资本大佬们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史3

标签:消失   功能   空间   认证   模式   产品   原因   成长   世纪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timlong/p/6536558.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