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des style http color os 使用 io strong 数据
|
|||||||
1、公元前的认识 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中国先民开始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灌溉工程、运河工程和堤防工程。当时比较大的灌溉工程有:芍陂、章水十二渠、都江堰和郑国渠。其中,芍陂和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至今仍再发挥作用。当时对水流运动特性已有足够的认识。
神农氏,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神农氏教民种五谷,并不单单靠天而收,还教民打井汲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
大禹,水利学的先驱和鼻祖
阿基米德简介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212),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叙拉古人,其父亲是天文学家。阿基米德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阿基米德是叙拉古国王希龙二世的亲戚,为国王鉴定过王冠。主要论著:论平板的平衡、论浮体。阿基米德是整个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后人对阿基米德给以极高的评价,常把他和牛顿、高斯并列为有史以来三个贡献最大的数学家。 阿基米德的名著《论浮体》是公元前250年最早的关于流体力学的著作。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水的浮力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重量,等于排去液体的重量,后来以“阿基米德原理”著称于世,并由此开创了流体静力学的研究。 2、公元以后至17世纪的定性描述 《Eddas文学集》纪录了一个源于五世纪北欧的古代神话故事。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以制造兵器为职业的铁匠Wayland,他制造了一套可以穿在身上的飞行翅膀。 根据传说,Wayland制成他的第一套飞行翅膀后,就开始同他的兄弟Egil一同进行实验,也就是作一次试飞。他兄弟问他,“我应当怎么办呢?我在这方面一点也不懂”。Wayland缓慢地强调说道:“顶着风飞,你就容易升高向上,以后,当你下降的时候,要顺着风飞扬”。Egil按照他的话穿好羽毛衣裳,并且立刻高飞在空中,迅速得象鸟一样,忽高忽低,敏捷异常。但是当他要向地面降落时,转了个身,立即随风飞翔,结果头朝下,在他落下来的时候,费了好大的事,才保住脖子没受伤。于是Egil问,“这怎么啦?我必须承认,你的飞翼起飞是好的,但降落不好!”他再加上一句,“假使飞翼的确好的话,我就愿意要它啦。”Wayland答道:“我告诉你的错了。记住这个,每一只能够飞的鸟都顶着风上升同时也这样降落”。 李白在《上李邕》一诗中写到: 达.芬奇简介 DaVinci(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和艺术全才。他是一位名律师和农家女子的私生子,小时侯虽然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主要在家随父亲读书自学,但从小勤奋学习,才智过人,思维敏捷,很快在许多方面做出了令人惊叹的成绩。 他的一生中,曾设计了升降机、潜水艇、研究过鸟的飞行。达芬奇在下列名画中描绘了一幅关于紊流的场景,并写到:乌云被狂风卷散撕裂,沙粒从海滩上扬起,树木弯下了腰。从莫种意义上说拉开了人类对湍流研究的序幕。
3、17-20世纪理想流体力学的发展 牛顿简介 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牛顿(1643-1727),出生于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乡村,是一个遗腹子,3岁母亲改嫁,将他留给外祖父母。1661年进剑桥三一学院学习,1665年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667年成为三一学院研究员,次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669年牛顿的数学老师辞职,推举牛顿接替数学教授。1686年完成“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提出了流体运动的内摩擦定律。1695年出任造币厂督办。1701年辞去三一学院教职,1704年出版“光学”,晚年一直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从事圣经的研究。 后人评价:牛顿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天才:在数学上,发明了微积分;在天文学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辟了天文学的新纪元;在力学上,总结了三大运动定律,建立了牛顿力学体系;在光学上,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莱布尼慈简介 莱布尼慈,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Leibniz,1646-1716)。1646年7月生于莱比锡一个名门世家,其父亲是一位哲学教授。莱布尼慈从小好学,一生才华横溢,在许多领域做出不同凡响的成就。 莱布尼慈在数学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发明了微积分,今天微积分中使用的符号是莱布尼慈提出的。后来为了与牛顿争发明权问题,他们之间进行了一场著名的争吵。莱布尼慈自定发明权时间1674年,牛顿1665-1666年。这场争论使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数学交流中断,严重影响了英国数学的发展。 微积分问世后,流体成为数学家们应用微积分的最佳领域。1738年DanielBernoulli出版了“流体力学”一书,将微积分方法引进流体力学中,建立了分析流体力学的理论体系,提出无粘流动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式,即Bernoulli能量方程。 1755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建立了理想不可压流体运动的微分方程组(欧拉方程)。六年后,拉格朗日引入流函数的概念,建立了理想流体无旋运动所满足的动力学条件,提出求解这类运动的复位势法。 伯努利简介 伯努利,D.(DanielBernoulli1700~1782)瑞士物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1700年2月8日生于荷兰格罗宁根。著名的伯努利数学家族中最杰出的一位。他是数学家J.伯努利的次子,和他的父辈一样,违背家长要他经商的愿望,坚持学医。 他曾在海得尔贝格、斯脱思堡和巴塞尔等大学学习哲学、论理学、医学。1721年取得医学硕士学位。伯努利在25岁时(1725)就应聘为圣彼得堡科学院的数学院士。8年后回到瑞士的巴塞尔,先任解剖学教授,后任动力学教授,1750年成为物理学教授。在1725~1749年间,伯努利曾十次荣获法国科学院的年度奖。1782年3月17日,伯努利在瑞士巴塞尔逝世,终年82岁。 欧拉简介 欧拉LeonhardEuler(1707-1783年)瑞士数学家.欧拉是世界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从19岁就开始著书,直到76岁高龄仍继续写作.欧拉晚年不幸双目失明,在失明后的17年里,他还口述著了几本书和约400篇论文。在几乎每个数学领域,都可以看到欧拉的名字。如初等几何的欧拉线、多面体的欧拉定理、立体解析几何的欧拉变换公式、四次方程的欧拉解法、数论中的欧拉函数、微分方程的欧拉方程、级数论中欧拉常数、变分学的欧拉方程、复变函数论欧拉公式等。 达朗贝尔简介 达朗贝尔(JeanLeRondd‘Alembert,1717-1783),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一生研究了大量课题,完成了涉及多个科学领域的论文和专著,其中最著名的有8卷巨著《数学手册》、力学专著《动力学》、23卷的《文集》、《百科全书》的序言等等。 1743年在《动力学》一书中,达朗贝尔提出了达朗贝尔原理,它与牛顿第二定律相似,但它的发展在于可以把动力学问题转化为静力学问题处理,还可以用平面静力的方法分析刚体的平面运动,这一原理使一些力学问题的分析简单化,而且为分析力学的创立打下了基础。1744年达朗贝尔提出了著名的“达朗贝尔疑题”,即不计流体粘性的话,任意形状的封闭物体,阻力都是零。 1783年10月29日,一位为人们留下了无限光明的科学巨星悄然远逝。这一天,伟大的达朗贝尔永远的离开了世界,永远的离开了他为之奉献终生的科学。他的很多研究成果记载于《宇宙体系的几个要点研究》中。达朗贝尔生前为人类的进步与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得到了许多荣誉。但在他临终时,却因教会的阻挠没有举行任何形式的葬礼。 4、19-20世纪粘性流体力学的发展 19世纪人们开始认识粘性流体动力学的基本问题。1826年法国工程师纳维(L.M.H.Navavier,1785~1836)将欧拉流体运动方程加以推广,加入了粘性项,导出了粘性流体运动方程。1845年爱尔兰数学家斯托克斯(S.G.G.Stockes,1819~1903)在剑桥大学从另外不同的出发点,也导出了粘性流体运动方程。现在粘性流体运动方程称为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或N-S方程。 雷诺在1883年试验粘性流体在小直径圆管流动时,发现实际流动有两种流态,分别称为层流和湍流,相应的阻力规律也不同,决定流态的是一个复合参数,该参数此后被称为雷诺数。1895年他导出了雷诺方程——时均流动的N-S方程。雷诺(OsborneReynolds,1842~1921),英国工程师兼物理学家,维多利亚大学教授。 1904年普朗特提出了边界层理论。他认识到虽然所有的实际流体都是有粘性的,但如果流动的雷诺数很大,那么在流动中粘性力的重要性并不是到处一样的,离开物体表面很远的地方粘性力基本上不起作用,只在物面附近,一层很薄的流体(称边界层)内,粘性力才是重要的,才是必须考虑的。这样就可以把整个流动分成两部分来处理:远离物面的大部分地区可以用无粘的理论作计算,而贴近物面的一层流体的流动需要作粘流计算。这个概念之所以是突破性的,是因为有了它,无粘流的理论找到了应用范围;另一方面粘流计算限制在薄薄的边界面层内,使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得以大大地简化,使许多有实用意义的问题能得到解答;这样粘性流理论也得到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普朗特也被称为近代粘性流体力学之父。 LudwigPrandtl简介 LudwigPrandtl1875年2月4日出生于德国弗赖津(Freising)。其父亲是一位在Freising附近农业大学的测量学与工程教授,母亲常年有病在家。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他对物理学、机械和仪器特别感兴趣。1894年入Munich大学深造,1900年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方向是弯曲变形下的不稳定弹性平衡问题研究。 毕业后负责为一家新工厂设计吸尘器设备时,通过实验解决了管道流动中一些基本的流体力学问题,他所设计的吸尘器仅需要原设计功率的1/3,从此对流体力学感兴趣。1901年担任汉诺威(Hanover)科技大学数学工程系的力学教授,在这里Prandtl提出边界层理论(Boundarylayertheory),并开始研究通过喷管的超音速流动问题。 1904年Prandtl在德国海德尔堡(Heidelberg)第三次国际数学年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关于边界层概念的论文,这一理论为流体力学中物面摩擦阻力、热传导、流动分离的计算奠定了基础,是现代流体力学的里程碑论文,从此Prandtl成为流体力学界的知名学者。以后不久他出任德国著名的哥廷根(Gottingen)大学应用力学系主任、教授,在这里他建造了1904-1930年期间世界上最大的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 在1905-1908年期间,Prandtl进行了大量的通过喷管的超音速流动问题,发展了斜激波(obliqueshockwave)和膨胀波(expansionwave)理论;在1910年-1920年期间,其主要精力转到低速翼型和机翼绕流问题,提出著名的有限展长机翼的升力线理论(liftinglinetheory)和升力面理论;从1920年以后,Prandtl再次研究高速流动问题,提出著名的Prandtl-Glauert压缩性修正准则。1930年以后,Prandtl被认为是国际著名的流体力学大师,1953年在哥廷根病故。 Prandtl毕生在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中的贡献是瞩目的,被认为是现代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之父,他对流体力学的贡献是可获Nobel奖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Prandtl一直在哥廷根工作,纳粹德国空军为Prandtl实验室提供了新的实验设备和财政资助。 5、空气动力学的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空气动力学的理论和实验得到迅速发展,所建造的许多低速风洞,对各种飞行器研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从而很大程度上改进了飞机的气动外形,实现了飞机动力增加不大的情况下,使飞机的飞行速度从50m/s增大到170m/s。 20世纪创建了空气动力学完整的科学体系,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美国莱特兄弟是两个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且富有想象力和远见的工程师,1903年12月27日,奥维尔·莱特驾驶他们设计制造“飞行者一号”首次试飞成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有动力、载人、持续、稳定、可操纵的飞行器。从此开创了飞行的新纪元。其后,飞机的发展推动了空气动力学的迅速发展。 20世纪30-40年代,人类建造了一批超音速风洞,使飞机在40年代末突破了“音障”,50年代随后突破了“热障”,实现了超音速飞行和人造卫星。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空气动力学得到迅速的发展,理论、实验、计算成为飞行器设计必不可少的途径。 儒可夫斯基简介 儒可夫斯基(Joukowski,1847~1921),俄国数学家和空气动力学家,科学院院士。1868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物理系,1886年起历任莫斯科大学和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教授,直至1921去世,一直在这两所学校工作。他一生有170多部著作,其中60多部是论述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器的,是实验和理论空气动力学的创始人。提出著名的环量升力定理。1902年创建了莫斯科大学空气动力学实验室。
冯.卡门简介 冯.卡门(Von,Karman,1881~1963),超声速时代之父,美国空军科技奠基石,现代空气动力学家。1881年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祖父是一个很有名的犹太人,父亲是布达佩斯大学教授。1902年,在布达佩斯皇家理工综合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08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普朗特教授。1926年移居美国,负责加州理工大学风洞设计工作,提出卡门涡街理论;1935年,提出超声速阻力原则;1938年提出边界层控制理论;1941年提出高速飞行机翼压力分布公式;1946年提出超声速相似律。 |
标签:des style http color os 使用 io strong 数据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zhangwenbiao/p/3930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