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1-4] 把时间当做朋友(李笑来)Chapter 4 【开拓我们的心智】 摘录

时间:2017-05-06 13:18:53      阅读:246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支持   sci   无法   准备   能力   参与   学习   优秀   总结   

                            技术分享

1. 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 

所有的人获取知识的最为基础的手段就是“体验”。

比“体验”再高级一点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就是“试错”(Trial and Error)。

在“试错”这个手段的基础上,另外一个“聪明”一点的,也重要得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是“观察”。

“阅读”就成了获取知识的更加重要的手段,当然也是相对更加需要心智能力的手段。

获得知识的途径: 体验——>试错——>观察       || 阅读(more important)

后来,法利亚神甫要求爱德蒙帮他挖地道:In return for your help, I offer something priceless…(为了报答你的帮助,我将给你提供一样无价的东西……)–My freedom?(–我的自由?)爱德蒙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Freedom can be taken away.(自由是可以被剥夺的。)法利亚神甫颇有些不屑,接着说道:As you will know, I offer knowledge, everything I have learned, I will teach you economics, mathematics, philosophy, science…(就像你将会知道的那样,我教你我知道的一切知识;我会教你经济学、数学、哲学、科学……)

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思考

 

2. 摆脱经验的局限

除了“试错”、“观察”、“阅读”之外,“思考”,准确地说,“正确地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没有文字的时候,人类已经能够思考。但局限于已认知的知识数量,当时人类很难正确思考。

在借鉴的基础上,通过判断摆脱个人经验,群体经验的局限

所谓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所谓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应该去的但是没想到过要去的地方。

在这个转折点上,“类比”依然有着神奇的力量。最关键的第一步是,记住并理解以上的例子,然后牢记这世界确实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再把这句话变成现存经验,用它去类比未知。而后,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论”,挣扎着进化成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当然,必须重申,谁都有放弃进化的权利。

 

3. 提高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

说起来简单,阅读理解这事儿做起来确实难得很。首先,阅读是能够识别文字的人接收信息的过程,所以,在此之前就要有一个甄别所输入的信息是否可靠、有效的过程——这显然需要依赖长期培养的甄别能力。输入之后,信息要经过大脑处理:需要记忆的,就要记住,并且还要依靠反复才能真正记住;不能全部记忆的,就要用文字存档,并且还要想办法保证将来不可能找不到;刚输入的信息与过去曾输入的信息如果类似但却并不完全一样的话,还要花时间仔细甄别,以便将来使用的时候不出差错;刚输入的信息如果与过去曾经输入的信息有关联的话,那就要想办法弄清楚究竟是怎样的联系,要知道大脑中存储的信息要多到一定程度才有能力“融会贯通”……

检索能力是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能力之上的能力

很多本科毕业生甚至研究生不擅于利用图书馆资源、不会用搜索引擎、而仅仅因此就无法找到实际上唾手可得的有效信息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写作能力中的最基本的一种:写出简捷、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说明性说理性文章的能力。

我只是说,a.从人类整体发展情况来看,除了“文学”之外,文字还有更多其他的责任——传递信息,积累经验,共享知识等;b.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后者可能更重要一些。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曾在某本书上看到一句非常令人震动的描述:“很多人正是因为没有目标才不停地‘学习’”。很多人都慨叹,工作之后才知道什么真正有用,可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一个人不是很懒惰的话,那什么时候开始学都不晚啊!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真正的学习才开始。比如说英语这事儿,很多人天天在学却从来不用。背单词坚决不造句,却去练习什么词根词缀记忆法或联想式记忆法。背了那么多单词,却从来不去读英文文档,从来不写英文文章,当然,偶尔还是说说英语的,但仅限于“Hello;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之类的。其实,2000基础词汇基本掌握、基本语法规则大致了解之后,就应该去用英文了。比如,看本专业的英文原版材料就是很好的“使用英文”的机会。

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

对抗“选择性输入”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我们最好的工具——纸笔。有空的时候,或者干脆定期找出一段时间,把那些目前暂时无法理解的、或者支持的、或者反对的,或者无所谓的论点观点记录下来。无法理解的,写下自己当时的疑惑究竟在什么地方;支持的,记录下几个自己的支持理由或者实例;反对的,也一样可以记录下几个自己的反对理由或者实例;甚至那些无所谓的,也可以写下为什么自己觉得这完全是无所谓的。这样的记录会使任何一个有着这样良好习惯的人获得他人无法拥有的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反刍”。这种“反刍”能力,是我们避免成为“选择性输入”的受害者的重要保障。

了解学习的进程

那个曲线实际上更可能是阶梯状(如下图)的——有的时候,你会很长时间没有一点点进展,但是某一刻开始感觉突飞猛进;而后,就又是长长的一段所谓的“平台期”。

技术分享

事实上,每个阶梯可能没有那么陡峭。如果放大一点,阶梯的每一阶可能应该是这样的:

技术分享

在任何一个阶段,总是有一段时间进展缓慢,许久过后,所谓量变到质变的效果才会出现,才可能有突飞猛进的感觉。

可是人们往往在行进一小段时间之后,就因为觉得进展“过分”缓慢而产生动摇。所以,从来都没有体会过突飞猛进的感觉。然而这样慢慢动摇直至最终放弃的人,在漫长的一生中总是会遇到身边的某些人在“突飞猛进”——于是,在不愿意承认自己曾经的错误的情况下,当然貌似“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呀,他肯定有什么诀窍!”

当然,更多的时候,那个曲线应该是一个并不规则、上下起伏,但最终总体上依然是上升的曲线,类似下图中的曲线。打个比方,有时候就有点儿像华尔兹那样,先进两步再退一步。

技术分享

如果,你把时间和进展之间的关系仅仅理解为纯粹的线性关系,那你最终根本不可能遇到你所满意的进展。

技术分享

 

4. 正确对待老师

不得不承认确实有些老师非常不入流,但是,正如我们去书店买书一样,怎么可能买回来的每本书都同样精彩呢?就算那些精彩的书,又怎么可能都一字千金、字字珠玑呢!事实上,买回来的一本书里,哪怕有一句话给我们带来惊喜、带来思考、带来改变,就已经值回书价了。

另外,还有些时候要注意自己的心态。在一些时候,不同的心态之下看到的东西确实是有所不同的。有一则关于佛印禅师和苏东坡坐禅时的对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曾经这样嘲弄过某些老师:

有些人并没有进化完整。可他们竟然当了老师。无法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大猴子在教一群小猴子——可以想象的是那些少数实际上有潜力将来进化成人的小猴子要遭受多少折磨?!

可是,如果你恰恰是那个被折磨的有潜力的小猴子,一定要听从我的劝告:

 

首先,那些老猴子、大猴子、还有注定永远是猴子的小猴子,如果在折磨你,实际上真的不是故意的。

其次,那些老猴子、大猴子、还有注定永远是猴子的小猴子,其实根本无法阻碍你进化,除非你愿意被他们阻拦,最终变得跟他们一样。

最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你这一生无论在哪里、哪个层面上,都必然会遇到无数老猴子、大猴子、还有注定永远是猴子的小猴子。

别害怕,最终你也会制造个小猴子出来,然后就看你自己究竟是什么了。

 

所以,遇到猴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憎恨或者厌恶,放弃自我进化的权利和意愿,最终至死只不过是只猴子。另外,千万要记住,即便是猴子,也有非常正确的时候。

关键看自己

 

5. 通过改变态度改变自己的世界

如果,你是个完美主义者,总是想更上一层楼,那还有另外一个终极技巧——把你学会的东西教给别人。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清楚明了地表述那些你自以为了解的东西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有的时候,你没能给别人讲清楚,可能是你自己没想明白。更多的时候,被教者的提问,往往会令你发现你的想法还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不要吝啬你的时间,不要吝啬你的精力,更不要目光短浅,记住,教别人等于自己学,只有学好的人才可能教会别人。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在知识上不吝共享的经历,最终会让你明白这是最好的助人为乐的方法,并且获得的永远都是尊重。

总结一下:

1.要热爱考试,因为你喜欢通行证。

2.分辨考试的重要性。

2.分辨考试的重要性。

3.提前很久开始准备重要的考试。

4.做题是最好的准备方法。

5.通过做题了解考试的重点、难点。

6.全面补习难点重点,并经常重新审视。

7.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6.  耐心培养记忆力

懒得记笔记的人,通常都是聪明人。正因为他们聪明,觉得自己的记忆力不错,完全听得懂,所以就没有必要记录。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些“聪明”的人是不会听从劝告的,因为他们无法知道自己因为不记笔记会失去什么。一旦陷入“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境地,就已经无从解脱。

另外,记笔记并不仅仅是因为当时“听不懂”才记下来以便过后消化的。任何人学习的时候都会发现,我们学习的过程与牛“反刍”的过程非常相似。很多的时候我们根本做不到一下子理解一个知识点的方方面面,而是在一段时间过后,才发现过去对它并不完全理解。哪怕是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都可能如此——我好像提过,我花了很多年才真正体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的深意。还有些时候,我们会在很久之后发现,过去的理解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或者驴唇对马嘴——反正怎样都不对。遇到这样的时候,记笔记的好处就不言而喻了。

迈克尔·海特,托马斯·尼尔森出版社的CEO,认为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听课、参加会议,或者是进行研讨,记笔记都起码有这样几个好处: 

1.可以使自己保持参与状态。

2.提供一个完整的捕捉灵感、疑惑的机制。

3.可以用来与其他参与者沟通、讨论正确的信息。

他使用下图所示的方法把页面分成不同的区域:

技术分享

· 笔记内容栏:尽可能完整而全面地记录演讲内容。

· 提示栏:当你做笔记的时候,让提示栏保留空白。演讲过后,简化你的笔记使之成为简明提示以供日后记忆、回顾和消化(思考)之用。

· 概要:用一个或两个句子总结你的每页笔记。

 

在记笔记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符号来简化书写,例如:

· []方括号标注为要做的事。

·  (,{,* ,@,<>·························

 听听劝,从今天开始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吧。相信我,最朴素的纸和笔是最有效的工具。只有记笔记成为长期习惯之后,才会真正体会到这么做的好处。而那些自作聪明不这么做的人,只会因为从未体会到那样的好处而“无怨无悔”。

 

[1-4] 把时间当做朋友(李笑来)Chapter 4 【开拓我们的心智】 摘录

标签:支持   sci   无法   准备   能力   参与   学习   优秀   总结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zjfjava/p/6810853.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