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err last XML bug 1.4 重新编译 pid idt xml配置
6.1.文件结构
默认的encoding是utf-8,你也可以使用以下不同的encoding:<?xml version="1.0" encoding="ISO-8859-1"?>
脚本被封在tsung标签中:
<?xml version="1.0"?> <!DOCTYPE tsung SYSTEM "/usr/share/tsung/tsung-1.0.dtd" [] > <tsung loglevel="info"> ... </tsung>
如果添加属性dumptraffic=”true”,所有的执行会被记录在文件中。(警告:这种情况对于以调试为目的是有用的,但会使Tsung相当的慢,因此谨慎使用。将属性改为dumptraffic=”light”,仅仅备份前44bytes。)
从1.4.0版本后,使用dumptraffic=”protocol”,每种协议同样都有详细记录。目前仅HTTP协议在CSV文件中,使用下列数据记录所有请求:
#date;pid;id;http method;host;URL;HTTP status;size;duration;transaction;match;error;tag
描述如下:
字段 | 描述 |
date | 请求结束的时间戳(seconds since 1970-01-01 00:00:00 UTC) |
pid | erlang进程的id |
id | tsung用户的id |
host | 服务器hostname |
url | URL(相关) |
HTTP | HTTP响应对象状态码(200, 304, etc.) |
size | 响应对象大小(in bytes) |
duration | 响应持续时间(msec) |
transaction | 请求的传输名(如果有的话) |
match | 如果请求中定义了匹配:match|nomatch (last <match> if several are defined) |
error | http的名称错误(或者为空) |
tag | 如果请求被标记了,表示标记的名称;否则为空。 |
警告:通常的用例中(多个Tsung客户端),结果文件不会被分类,因此在分析之前不得不给它分类。
对于重量级的负载测试(每秒上万的请求),写日志可能超过控制器的负荷。这种情况下,使用protocol_local代替,日志文件被写到本地从设备。在测试最后,不得不手动合并日志。
日志的级别对性能方面有重要影响:高负载的话,推荐使用warning。同时,可能的选择有这些:
而对于相当冗长的日志,设置日志级别为debug,重新编译tsung。
标签:err last XML bug 1.4 重新编译 pid idt xml配置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zhanyong/p/684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