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锁相环倍频原理简要分析

时间:2017-05-30 15:40:43      阅读:15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实现   ip核   pll   结构   fpga   频率   状态   了解   images   

      以前学STM32的时候就知道了倍频这个概念。开发板上外接8M晶振,但是STM32主频却能跑72M,这离不开锁相环(PLL)的作用。之后在使用FPGA的时候,直接有PLL这个IP核提供给我们使用,实现自己想要的频率。但是当我们使用的时候,锁相环倍频的原理我们清楚吗?下面就来简要分析下倍频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下锁相环的组成。锁相环是由一个鉴相器(PD)、低通滤波器(LPF)和压控振荡器(VCO)组成。结构图如下:

技术分享

  PLL需要有一个参考频率fi。输出频率为fo,参考频率与输出频率同时送入鉴相器。鉴相器的作用是检测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并将检测出的相位差信号转换成uD(t)电压信号输出。当输出信号的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相等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保持固定的相位差值,即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被锁住,这就是锁相环的名称由来。转换后的电压信号经低通滤波器滤波后形成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uC(t),对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实施控制。压控振荡器(VCO)的控制特性如下:

技术分享

当VCO的输入电压为0时,即输出频率fo=fi

那么是如何实现倍频的呢?其实就是对输出fo作N分频,即fN,将分频后的频率送入鉴相器中与参考频率进行比较。当PLL进入锁定状态时,输出频率fo就实现了倍频,此时fo=N*fi

 

 

 

 

 

  

锁相环倍频原理简要分析

标签:实现   ip核   pll   结构   fpga   频率   状态   了解   images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kl2blog/p/6920142.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