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nodejs centos linux python shell
阿里云如火如荼的0元活动,其实一开始我只是去直播吧看阿森纳vs贝西克塔斯,姑且算是一种乱入,url这种神奇的东西应该是万维网的最真实的写照。当然那是上周第一会回合的事了,可是故事却如此的相似,而且时间点都那么的似曾踏过,带着对恒大止步亚冠八强的怨念和昨晚网络故障的怨念我行走在深夜中。
从申请到收到阿里云短信,这间奏不过两天。作为资深屌丝,选了最低配置,好奇之余带上了一块数据盘,做个个人博客凑合着吧!
窃听3满屏幕码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为了装逼格同时考虑到屌丝低配,选了个CentOS 5.10 32位,于是看了阿里云各种Linux操作教程,各种视频很基础,挂盘虽然不是很明白各种,但依样画葫芦也挂上了;各种教程:http://help.aliyun.com/all/sub/11108193.html?spm=5176.2020520101.104.3.BJiKID;话说我挂上了,然后又解挂到了另外的盘,虽然现在不是很能体会数据盘的重要性。
之前我是通过 ‘echo '/dev/xvdb1 /mnt ext3 defaults 0 0’ 和 ‘mount -a’ 挂到/mnt目录下的。 但是看着不爽,得挂到自己建立的文件夹,然后通过命令 ‘umount /mnt’ 解挂,再建立自己目录 mkdir /mydata 接着挂到该目录 mount /dev/xvdb1 /mydata/ 挂在成功后,为了让服务器启动自动挂载,键入 vi /etc/fstab 当然我胡乱学了一些常用的vi命令才勉强把原来挂在的记录 /dev/xvdb1 /mnt ext3 defaults 0 0 这行删了 然后把 /dev/xvdb1 /mydata ext3 defaults 0 0 改成了 /dev/xvdb1 /mydata ext3 defaults 1 1 这是由教程的:http://blog.csdn.net/hintcnuie/article/details/18803717#0-tsina-1-96188-397232819ff9a47a7b7e80a40613cfe1学来,现在为止终于体会到买了块数据盘的好处,至少我学会了简单用vi,甚至连shell这层内核的外壳都可以理解成现在win7这个桌面了。只不过一个是命令行,一个是图形化,但是都是和计算机底层打交道。话说我那本放在床头已久的《深入Linux内核框架》,每每看一次序我都有一种“肤浅被我承包了”的恍惚。写到这个时候,娜娜已经开打了,能否进入欧冠正赛,关系着我未来半年作息习惯。
当然我的念想一开始就是在node也就是ecmascript这种规范下衍生的服务器平台这片土地上,为了安装node,于是学会了Linux这两命令 yum和 wget
安装node来源:http://yiibai.com/html/node_js/2013/0826201.html
当然安装最新版的当然得到node官网弄下Linux source链接;然后
wget http://nodejs.org/dist/v0.10.31/node-v0.10.31.tar.gz下载成功后 得到包 并且解压
tar xvf node-v0.10.31.tar.gz
而后进入该解压包
cd node-v0.10.31执行命令
./configure
这个时候粗错了 File "./configure", line 442 fpu = 'vfpv3' if armv7 else 'vfpv2' ^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python -v 发现我的Python是2.4的
一看官网需要2.6或者2.7
真是一个坑
又得找2.7的Python安装覆盖原来的
wget 找了各种地址,始终报 Unable to establish ssl connection错误,一番搜索得:
wget 使用 -–no-check-certificate 参数
解决问题
最终的命令为:
wget --no-check-certificate http://legacy.python.org/ftp//python/2.7.5/Python-2.7.5.tar.bz2明晚继续--明天还要上班~~困死了,我厂一定要赢啊!
部分资料链接: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4-07/104490.htm
http://blog.sitearth.com/nodejs%E4%B8%8A%E4%BD%BF%E7%94%A8mongodb/
http://cnodejs.org/topic/5059ce39fd37ea6b2f07e1a3
标签:nodejs centos linux python shell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xizai2012/article/details/3888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