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读《大规模敏捷开发实践》

时间:2017-06-06 22:11:26      阅读:11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pos   距离   2.3   enter   开发流程   敏捷开发   不同的   rgb   收集   

初识敏捷开发是在2006年,那时愉快的增加了毕业后第二家公司。一家打算在中国开展外包业务的美国公司。

其业务形式就是让在美国的总部接当地的IT单子,然后拿到中国来做。

中国分支的名字也非常高大上,Global Development Center,事实上当时在全球就这么一个分支机构。不知当初的美国老板怎么选上杭州,而不是上海的。

我那时对软件开发的流程认识基本停留在软件project课本里描写叙述的所谓瀑布式开发。在项目開始前拼命的收集需求。依据可怜的尚不明白的信息进行分析,争取设计出一套合理的逻辑抽象。并祈祷在开发过程中客户千万别拍脑袋变更需求。因为国际外包规则就是看外包公司的CMMI等级,所以就是这家公司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套开发流程(Scrum和CMMI)结合在了一起。有SQA team对质量进行度量,參加每日站会。challenge team leader,跟踪文档。

那时有个为美国政府开发的较大项目,断断续续持续了近两年。开发人数有近30人,为了提高跟美国BA(业务分析员)的沟通效率。同一时候派到美国去的开发最多时也有10几人。成本非常高。项目组一个PM,拆分成了4个team,每一个组一个leader。再以下的开发3-5人。

那是我就在考虑敏捷项目是否适合大项目,由于敏捷之所以能敏捷,是由于人数基本上是在9人以下的,这样才干坚持短时间站会,提高每一个迭代结束时review meeting的效率,在迭代開始做任务估算能半天搞定。

超过9人,人与人间的沟通成本大增,本来坐在一起的几个人,喊下就能沟通的,如今不行了;物理上不能近距离的坐在一起,可能要靠IM。EMAIL,电话。大型外企呆过的都有个毛病,就是干啥都喜欢写邮件。大家发来发去,抄送一堆人,不亦乐乎。为什么这样?由于人离的远了。交流要留下点文字的证据。不要说跨部门沟通,同一个部门人都有隔阂。

这种情况下怎样让大型开发团队。并且还可能是跨国异地文化不同的团队进行敏捷开发,那时我还没有想清楚。直到年初朋友介绍了我这本书,内容就是HP怎样将自己500人的团队进行敏捷化改造,开发其核心功能Firmware的。其组织文化敏捷化过程改造也经历了长时间阵痛。顶住了因循守旧的人类根性的质疑,提高了产品线的生产效率。

这是一本值得细致品味的书。


文章来自微信平台「麦芽面包」。转载请注明。

读《大规模敏捷开发实践》

标签:pos   距离   2.3   enter   开发流程   敏捷开发   不同的   rgb   收集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gavanwanggw/p/6953587.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