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形而上学

时间:2017-06-16 20:24:33      阅读:165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知识   高度   关系   过渡   内容   三生   兴趣   汉字   历史   

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少了,可大部分回答要么显得混乱繁杂,要么抓不到要点。所以我再来系统的做个介绍。

 

首先,[形而上学]的意思当然不是指在中学课本里所说的——“静止,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乃是古代哲学家们毕生的追求和哲学使命。要知道先哲们的脑袋也是很好的,你用“静止、孤立和片面”这些极端的字眼来形容他们“毕生的使命”未免也太小瞧他们的脑袋瓜了。

[形而上学]原意指研究事物规律、本质的理性思考,和“哲学”二字的重合性是很大的。但马克思主义这个哲学流派诞生后,就把形而上学仅仅降为哲学中的一个具体流派,甚至把它的含义局限于“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上了。

要知道,哲学家不只只有马克思,还有康德、叔本华、尼采、萨特、海德格尔、柏格森、福柯……这些哲学家在哲学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是远远超过马克思的。

在中国教科书里,为了鼓吹“唯物辩证法”的魅力真是什么狗血的东西都可以拿出来做佐证。

------------------------------------------------------------------------------------------------------------

要知道[形而上学]真正的意思只需要从下面这个方面入手——

 

[形而上学]这个词源是怎么来的?

下面具体的来说。

[形而上学]原先是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的一部哲学著作的书名。古希腊的安德罗尼柯在编纂这本这部著作时,把它放在《物理学》一书的后面,于是便题为 ta meta ta physica ,字面意思是“物理学之后”。把它翻译为拉丁文就是 metaphysica。

由于亚里士多德这部著作专门探讨的是哲学里的“本体论”问题,本体论问题是古代哲学永恒的主题。问题是在那个词汇贫乏的年代里,此前其他的哲学家们居然没有描述这么重要概念的具体词汇,于是这一偶然得之的书名metaphysica就演变为一个专有名词,用以指代研究诸如世界的本源是何物超验的理念世界等本体论方面的内容的词汇。外文的形而上学词义由此得之。

那么我们国内所说的[形而上学]又是怎么回事呢?

要知道这个词是外来词,一个外文词而已,不是汉字意义上的[形而上学],那么从“外文到汉语”的过渡,只能从词所代表的意义上找共同点了——这个词旨在世界的本源、终极道义等本体论方面的问题,一经对比我发现:

其一——

  • 跟中国的道家哲学理念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惊人的相似。也就是说中国道家哲学里的”道“理念与世界的本源、至理等本体论方面的问题密切相关。

其二——

  • 被道家奉为经典的,古代中国人探究宇宙奥义的名著《易经》里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么一句话。

 

如此,国内最初的学者便将与研究哲学本体论相关问题的东西称之为[形而上学]。这个词义的汉化就这么在国内盛行开来了。

 

----------------------------------------------------------------------------------------------------

 

其实到这里,题主的问题已经解答的差不多了,但我仍旧有欲望写下去,因为我要——

 

[形而上学]洗白!!!

 

这个概念在哲学史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说哲学是人类所有认知方式中最美丽的王冠,那么[形而上学]就是这个王冠上的夺目宝石。几乎所有的哲学思考由它而起,爱形而上学是人类的命运,是人类追求万物真理不可遏制的情结!

先哲们在面对复杂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现象时,脑袋里总是有这么个情结倾向在:这种情结难以抑制的要求他们去窥探复杂现象背后深层次的、普遍性的与高度抽象的规律。这种根深蒂固的[形而上学]情结试图揭示出寓于自然与社会中的本质内涵与事物发生关系的终极原理。当先哲们对各种现象进行回溯式思考的时候,总会发现它们还有另外的根源,随着不断回溯,最终会导致一些我们不能再回溯的“源头”,这个源头便是我们所说的“万物本源”,也即[形而上学]。

可以说在古代,哲学与[形而上学]是一个意思。整个哲学的发展史就是是人类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探究历史。

尽管古代的人们没有多少实证知识,但探索宇宙奥义的欲望和兴趣却不比如今小。古代先哲们最常想的都是如下[形而上学]的问题:

    • 抛去表象,世界的本源是何物?
    • 宇宙的“第一推动因”是什么?
    • 在纷乱的具像下世界是否有某种简介的“基本法则”?
    • 宇宙万物是否都是由某种同样的“基本粒子”构成?
    • 世界的终极法则是什么?
    • 能否用一种理念解释世界的本质?

形而上学

标签:知识   高度   关系   过渡   内容   三生   兴趣   汉字   历史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feng9exe/p/7028952.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