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创建类模式大PK(总结)

时间:2017-06-25 19:37:48      阅读:204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原型   职责   工厂方法模式   建行   不同的   扩展   选择   转型   应用   

创建类模式包含工厂方法模式、建造者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和原型模式,它们都可以提供对象的创建和管理职责。当中的单例模式和原型模式很easy理解,单例模式是要保持在内存中仅仅有一个对象,原型模式是要求通过复制的方式产生一个新对象。这两个不easy混淆。以下主要分析其他三种模式。


 
 
一、工厂方法模式VS建造者模式
 
1、意图不同
在工厂方法模式里,关注的是一个产品总体,无须关心产品的各部分是怎样创建出来的。但在建造者模式中,一个详细产品的产生是依赖各个部件的产生以及装配顺序。它关注的是“由零件一步一步地组装出产品对象”,简单地说,工厂模式是一个对象创建的粗线条应用。建造者模式则是通过细线条勾勒出一个复杂对象,关注的是产品组成部分的创建过程。
2、产品的复杂度不同
工厂方法模式创建的产品一般都 是单一性质产品,而建造者模式创建的则是一个复合产品,它由各个部件复合而成。部件不同产品对象当然不同。这不是说工厂方法模式创建的对象简单。而是指它们的粒度大小不同。

一般来说,工厂方法模式的对象粒度比較粗,建造者模式的产品对象粒度比較细。
 
实践:假设须要具体关注一个产品部件的生产、安装步骤,则选择建造者,否则工厂。
 
 
二、抽象工厂模式VS建造者模式
 
抽象工厂模式就像一个巨头有很多“工厂”,使用“工厂”来描写叙述构建者。而建造者模式就像一个工厂有很多“车间”。使用“车间”来描写叙述构建者。抽象工厂模式是从一个更高层次去看对象的创建。详细到工厂内部还有非常多车间。但这些都是隐藏在工厂内部的细节,对外不发布。

而建造者模式就不同了,它是由车间构成,不同的车间完毕不同的创建和装配任务,一个完整的汽车生产过程须要引擎制造车间、引擎装配车间的配合才干完毕,它们配合的基础就是设计蓝图,而这个蓝图在车间主任手中(导演类)。建造者模式更关心建造过程。

尽管从外界来看一个车间还是生产车辆,可是这个车间的转型是非常快的,仅仅要又一次设计一个蓝图。就可以产生不同的产品。


 
实践:相对来说,抽象工厂模式比建造者模式的尺度要大,它关注产品总体。

而建造者模式关注构建过程,因此建行者模式能够非常easy地构建出一个崭新的产品。仅仅要导演类能够提供详细的工艺流程。也正由于如此。假设希望屏蔽对象的创建过程,仅仅提供一个封装良好的对象,则能够选择抽象工厂方法模式。

而建造者模式能够用在构件的装配方面。如通过装配不同的组件或者同样组件的不同顺序,能够产生一个新的对象。它能够产生一个非常灵活的架构,方便地扩展和维护系统。

创建类模式大PK(总结)

标签:原型   职责   工厂方法模式   建行   不同的   扩展   选择   转型   应用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tlnshuju/p/7077555.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