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var 研究 编译 简单的 否则 代码 转换器 远程 执行器
异步编程对 JavaScript 语言太重要。JavaScript 只有一根线程,如果没有异步编程,根本没法用,非卡死不可。
ES6 诞生以前,异步编程的方法,大概有下面四种。
ES6 将 JavaScript 异步编程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所谓"异步",简单说就是一个任务分成两段,先执行第一段,然后转而执行其他任务,等做好了准备,再回过头执行第二段。
比如,有一个任务是读取文件进行处理,任务的第一段是向操作系统发出请求,要求读取文件。然后,程序执行其他任务,等到操作系统返回文件,再接着执行任务的第二段(处理文件)。这种不连续的执行,就叫做异步。
相应地,连续的执行就叫做同步。由于是连续执行,不能插入其他任务,所以操作系统从硬盘读取文件的这段时间,程序只能干等着。
JavaScript语言对异步编程的实现,就是回调函数。所谓回调函数,就是把任务的第二段单独写在一个函数里面,等到重新执行这个任务的时候,就直接调用这个函数。它的英语名字callback,直译过来就是"重新调用"。
读取文件进行处理,是这样写的。
fs.readFile(‘/etc/passwd‘, function (err, data) { if (err) throw err; console.log(data); });
上面代码中,readFile函数的第二个参数,就是回调函数,也就是任务的第二段。等到操作系统返回了/etc/passwd
这个文件以后,回调函数才会执行。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Node.js约定,回调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必须是错误对象err(如果没有错误,该参数就是null)?原因是执行分成两段,在这两段之间抛出的错误,程序无法捕捉,只能当作参数,传入第二段。
回调函数本身并没有问题,它的问题出现在多个回调函数嵌套。假定读取A文件之后,再读取B文件,代码如下。
fs.readFile(fileA, function (err, data) { fs.readFile(fileB, function (err, data) { // ... }); });
不难想象,如果依次读取多个文件,就会出现多重嵌套。代码不是纵向发展,而是横向发展,很快就会乱成一团,无法管理。这种情况就称为“回调函数噩梦”(callback hell)。
Promise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它不是新的语法功能,而是一种新的写法,允许将回调函数的横向加载,改成纵向加载。采用Promise,连续读取多个文件,写法如下。
var readFile = require(‘fs-readfile-promise‘); readFile(fileA) .then(function(data){ console.log(data.toString()); }) .then(function(){ return readFile(fileB); }) .then(function(data){ console.log(data.toString()); }) .catch(function(err) { console.log(err); });
上面代码中,我使用了fs-readfile-promise模块,它的作用就是返回一个Promise版本的readFile函数。Promise提供then方法加载回调函数,catch方法捕捉执行过程中抛出的错误。
可以看到,Promise 的写法只是回调函数的改进,使用then方法以后,异步任务的两段执行看得更清楚了,除此以外,并无新意。
Promise 的最大问题是代码冗余,原来的任务被Promise 包装了一下,不管什么操作,一眼看去都是一堆 then,原来的语义变得很不清楚。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写法呢?
传统的编程语言,早有异步编程的解决方案(其实是多任务的解决方案)。其中有一种叫做"协程"(coroutine),意思是多个线程互相协作,完成异步任务。
协程有点像函数,又有点像线程。它的运行流程大致如下。
上面流程的协程A,就是异步任务,因为它分成两段(或多段)执行。
举例来说,读取文件的协程写法如下。
function asnycJob() { // ...其他代码 var f = yield readFile(fileA); // ...其他代码 }
协程遇到 yield 命令就暂停,等到执行权返回,再从暂停的地方继续往后执行。它的最大优点,就是代码的写法非常像同步操作,如果去除yield命令,简直一模一样。
Generator函数是协程在ES6的实现,最大特点就是可以交出函数的执行权(即暂停执行)。
整个Generator函数就是一个封装的异步任务,或者说是异步任务的容器。异步操作需要暂停的地方,都用yield语句注明。Generator函数的执行方法如下。
function* gen(x){ var y = yield x + 2; return y; } var g = gen(1); g.next() // { value: 3, done: false } g.next()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上面代码中,调用Generator函数,会返回一个内部指针(即遍历器)g 。这是Generator函数不同于普通函数的另一个地方,即执行它不会返回结果,返回的是指针对象。调用指针g的next方法,会移动内部指针(即执行异步任务的第一段),指向第一个遇到的yield语句,上例是执行到x + 2
为止。
换言之,next方法的作用是分阶段执行Generator函数。每次调用next方法,会返回一个对象,表示当前阶段的信息(value属性和done属性)。value属性是yield语句后面表达式的值,表示当前阶段的值;done属性是一个布尔值,表示Generator函数是否执行完毕,即是否还有下一个阶段。
Generator函数可以暂停执行和恢复执行,这是它能封装异步任务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它还有两个特性,使它可以作为异步编程的完整解决方案:函数体内外的数据交换和错误处理机制。
next方法返回值的value属性,是Generator函数向外输出数据;next方法还可以接受参数,这是向Generator函数体内输入数据。
function* gen(x){ var y = yield x + 2; return y; } var g = gen(1); g.next() // { value: 3, done: false } g.next(2) // { value: 2, done: true }
上面代码中,第一个next方法的value属性,返回表达式x + 2
的值(3)。第二个next方法带有参数2,这个参数可以传入 Generator 函数,作为上个阶段异步任务的返回结果,被函数体内的变量y接收。因此,这一步的 value 属性,返回的就是2(变量y的值)。
Generator 函数内部还可以部署错误处理代码,捕获函数体外抛出的错误。
function* gen(x){ try { var y = yield x + 2; } catch (e){ console.log(e); } return y; } var g = gen(1); g.next(); g.throw(‘出错了‘); // 出错了
上面代码的最后一行,Generator函数体外,使用指针对象的throw方法抛出的错误,可以被函数体内的try ...catch代码块捕获。这意味着,出错的代码与处理错误的代码,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这对于异步编程无疑是很重要的。
下面看看如何使用 Generator 函数,执行一个真实的异步任务。
var fetch = require(‘node-fetch‘); function* gen(){ var url = ‘https://api.github.com/users/github‘; var result = yield fetch(url); console.log(result.bio); }
上面代码中,Generator函数封装了一个异步操作,该操作先读取一个远程接口,然后从JSON格式的数据解析信息。就像前面说过的,这段代码非常像同步操作,除了加上了yield命令。
执行这段代码的方法如下。
var g = gen(); var result = g.next(); result.value.then(function(data){ return data.json(); }).then(function(data){ g.next(data); });
上面代码中,首先执行Generator函数,获取遍历器对象,然后使用next 方法(第二行),执行异步任务的第一阶段。由于Fetch模块返回的是一个Promise对象,因此要用then方法调用下一个next 方法。
可以看到,虽然 Generator 函数将异步操作表示得很简洁,但是流程管理却不方便(即何时执行第一阶段、何时执行第二阶段)。
Thunk函数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诞生了。
那时,编程语言刚刚起步,计算机学家还在研究,编译器怎么写比较好。一个争论的焦点是"求值策略",即函数的参数到底应该何时求值。
var x = 1; function f(m){ return m * 2; } f(x + 5)
上面代码先定义函数f,然后向它传入表达式x + 5
。请问,这个表达式应该何时求值?
一种意见是"传值调用"(call by value),即在进入函数体之前,就计算x + 5
的值(等于6),再将这个值传入函数f 。C语言就采用这种策略。
f(x + 5) // 传值调用时,等同于 f(6)
另一种意见是"传名调用"(call by name),即直接将表达式x + 5
传入函数体,只在用到它的时候求值。Hskell语言采用这种策略。
f(x + 5) // 传名调用时,等同于 (x + 5) * 2
传值调用和传名调用,哪一种比较好?回答是各有利弊。传值调用比较简单,但是对参数求值的时候,实际上还没用到这个参数,有可能造成性能损失。
function f(a, b){ return b; } f(3 * x * x - 2 * x - 1, x);
上面代码中,函数f的第一个参数是一个复杂的表达式,但是函数体内根本没用到。对这个参数求值,实际上是不必要的。因此,有一些计算机学家倾向于"传名调用",即只在执行时求值。
编译器的"传名调用"实现,往往是将参数放到一个临时函数之中,再将这个临时函数传入函数体。这个临时函数就叫做Thunk函数。
function f(m){ return m * 2; } f(x + 5); // 等同于 var thunk = function () { return x + 5; }; function f(thunk){ return thunk() * 2; }
上面代码中,函数f的参数x + 5
被一个函数替换了。凡是用到原参数的地方,对Thunk
函数求值即可。 这就是Thunk函数的定义,它是"传名调用"的一种实现策略,用来替换某个表达式。
JavaScript语言是传值调用,它的Thunk函数含义有所不同。在JavaScript语言中,Thunk函数替换的不是表达式,而是多参数函数,将其替换成单参数的版本,且只接受回调函数作为参数。
// 正常版本的readFile(多参数版本) fs.readFile(fileName, callback); // Thunk版本的readFile(单参数版本) var readFileThunk = Thunk(fileName); readFileThunk(callback); var Thunk = function (fileName){ return function (callback){ return fs.readFile(fileName, callback); }; };
上面代码中,fs模块的readFile方法是一个多参数函数,两个参数分别为文件名和回调函数。经过转换器处理,它变成了一个单参数函数,只接受回调函数作为参数。这个单参数版本,就叫做Thunk函数。
任何函数,只要参数有回调函数,就能写成Thunk函数的形式。下面是一个简单的Thunk函数转换器。
var Thunk = function(fn){ return function (){ var args = 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 return function (callback){ args.push(callback); return fn.apply(this, args); } }; };
使用上面的转换器,生成fs.readFile
的Thunk函数。
var readFileThunk = Thunk(fs.readFile); readFileThunk(fileA)(callback);
生产环境的转换器,建议使用Thunkify模块。
首先是安装。
$ npm install thunkify
使用方式如下。
var thunkify = require(‘thunkify‘); var fs = require(‘fs‘); var read = thunkify(fs.readFile); read(‘package.json‘)(function(err, str){ // ... });
Thunkify的源码与上一节那个简单的转换器非常像。
function thunkify(fn){ return function(){ var args = new Array(arguments.length); var ctx = this; for(var i = 0; i < args.length; ++i) { args[i] = arguments[i]; } return function(done){ var called; args.push(function(){ if (called) return; called = true; done.apply(null, arguments); }); try { fn.apply(ctx, args); } catch (err) { done(err); } } } };
它的源码主要多了一个检查机制,变量called确保回调函数只运行一次。这样的设计与下文的Generator函数相关。请看下面的例子。
function f(a, b, callback){ var sum = a + b; callback(sum); callback(sum); } var ft = thunkify(f); ft(1, 2)(console.log); // 3
上面代码中,由于thunkify只允许回调函数执行一次,所以只输出一行结果。
你可能会问, Thunk函数有什么用?回答是以前确实没什么用,但是ES6有了Generator函数,Thunk函数现在可以用于Generator函数的自动流程管理。
以读取文件为例。下面的Generator函数封装了两个异步操作。
var fs = require(‘fs‘); var thunkify = require(‘thunkify‘); var readFile = thunkify(fs.readFile); var gen = function* (){ var r1 = yield readFile(‘/etc/fstab‘); console.log(r1.toString()); var r2 = yield readFile(‘/etc/shells‘); console.log(r2.toString()); };
上面代码中,yield命令用于将程序的执行权移出Generator函数,那么就需要一种方法,将执行权再交还给Generator函数。
这种方法就是Thunk函数,因为它可以在回调函数里,将执行权交还给Generator函数。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先看如何手动执行上面这个Generator函数。
var g = gen(); var r1 = g.next(); r1.value(function(err, data){ if (err) throw err; var r2 = g.next(data); r2.value(function(err, data){ if (err) throw err; g.next(data); }); });
上面代码中,变量g是Generator函数的内部指针,表示目前执行到哪一步。next方法负责将指针移动到下一步,并返回该步的信息(value属性和done属性)。
仔细查看上面的代码,可以发现Generator函数的执行过程,其实是将同一个回调函数,反复传入next方法的value属性。这使得我们可以用递归来自动完成这个过程。
Thunk函数真正的威力,在于可以自动执行Generator函数。下面就是一个基于Thunk函数的Generator执行器。
function run(fn) { var gen = fn(); function next(err, data) { var result = gen.next(data); if (result.done) return; result.value(next); } next(); } run(gen);
上面代码的run函数,就是一个Generator函数的自动执行器。内部的next函数就是Thunk的回调函数。next函数先将指针移到Generator函数的下一步(gen.next方法),然后判断Generator函数是否结束(result.done 属性),如果没结束,就将next函数再传入Thunk函数(result.value属性),否则就直接退出。
有了这个执行器,执行Generator函数方便多了。不管有多少个异步操作,直接传入run函数即可。当然,前提是每一个异步操作,都要是Thunk函数,也就是说,跟在yield命令后面的必须是Thunk函数。
var gen = function* (){ var f1 = yield readFile(‘fileA‘); var f2 = yield readFile(‘fileB‘); // ... var fn = yield readFile(‘fileN‘); }; run(gen);
上面代码中,函数gen封装了n个异步的读取文件操作,只要执行run函数,这些操作就会自动完成。这样一来,异步操作不仅可以写得像同步操作,而且一行代码就可以执行。
Thunk函数并不是Generator函数自动执行的唯一方案。因为自动执行的关键是,必须有一种机制,自动控制Generator函数的流程,接收和交还程序的执行权。回调函数可以做到这一点,Promise 对象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如果并发执行异步操作,可以将异步操作都放入一个数组,跟在yield语句后面。
co(function* () { var values = [n1, n2, n3]; yield values.map(somethingAsync); }); function* somethingAsync(x) { // do something async return y }
标签:var 研究 编译 简单的 否则 代码 转换器 远程 执行器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lvhw/p/7078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