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中潜意识,前意识,意识和自我,本我,超我的区别

时间:2017-07-11 09:39:26      阅读:31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描述   欲望   分离   活动   特征   生活   个人   自己   决定   

  意识是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是个体在任何时刻觉察到的感觉与体验,既有特性又有共性。

  人格是人的性格与气质,是个体的特性。


  意识分为:显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原意识?)。弗洛伊德原作中为“无意识”,后来被“潜意识”取代,现在又有人用“原意识”描述,但三者还是略有区别。

  显意识,也称显层意识,即“思想”,是个体人生活在人类群体(社会)所受到影响的结果。显层意识是直接决定人的行为的意识,显层意识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的质的特征。
  无意识,是人的原始冲动与本能以及之后的种种欲望,是动物生存进化意识的总和。正常的个体均拥有无意识,而且是人与动物意识的共性。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是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

  潜意识很难进入意识,前意识则可能进入意识,所以从前意识到意识尽管有界限,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前意识处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担负着“稽察者”的任务,不准潜意识的本能与欲望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前意识丧失警惕时,有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人格的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本能的自我,是人原始的内驱力(来自潜意识)。      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现实的主体自我,也是你能感受到的自己(来自显意识)。  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理想的自我,是约束欲望与压抑冲动的自己(来自前意识)。 遵循理想原则。

  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等。当防御机制不足以缓解焦虑,就会产生神经症及精神病。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当本我的欲望与攻击驱力和超我要控制与调节这类驱力发生冲突时,自我如果不能运用理性机制来调节它们的冲突以及缓解冲突引起的焦虑,就不得不采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来避免焦虑,如压抑、投射、反向形成、固着等。 假如这些防御机制不足以抵御或缓解这些焦虑时,为了替代本能欲望冲动,强迫症性冲突就产生了。 由于本我要寻求的表现的本能冲动处于潜意识领域,自我就很难意识到其冲突的真正对象,因此就体验到莫名的恐惧、焦虑。当焦虑转换为躯体症状时,则表现为癔症的转换性症状;焦虑被分离出意识时,则表现为癔症的分离性症状;当焦虑被转向外部世界的对象时,则表现为恐惧症;当焦虑被隔离开时,则表现为强迫症;如果焦虑被直接体验,则表现为焦虑。这些症状可理解为“妥协形成”或自我企图来整合自我驱力、超我与现实的结果。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中潜意识,前意识,意识和自我,本我,超我的区别

标签:描述   欲望   分离   活动   特征   生活   个人   自己   决定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qiyuechuwu/p/7148873.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