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爱的艺术

时间:2017-07-14 10:06:18      阅读:14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     

1、“一见钟情”?
    事实是:人们往往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的寂寞。

2、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如果人不能同他人或周围世界结合在一起,他就会疯狂。并且提到,经历过孤寂的人必然会有恐惧感,实际上孤寂感是每种恐惧的根源。同时,孤寂还会引起羞愧和负罪的感觉。
    得到结论:因此,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

3、如何克服孤独感?
方法一:
    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途径是不同形式的纵欲。
    纵欲:包括酒,毒品,性,等等。
    通过纵欲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结合的所有方式都有三个特征:首先这些方式都是强烈的,甚至会很激烈;其次它们需要整个人——包括身心都投入进去;第三就是需要不断的重复,因为纵欲的效果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
方法二:
    通过同一组人保持一致,通过同一组人的习惯、风格和看法保持一致来达到同其他人的结合。通过同一化达到人与人的结合既不是强烈的也不是激烈的过程,而是按照一个刻板的公式十分平静的进行。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所以往往不足以缓和对孤独的恐惧感。此外这种方法往往只要求参加者运用他的脑子,而不是躯体,所以同纵欲的方法比较也有其弱点。这种方法只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具有持久性和不会冲动一时。人到了三四岁就被引进一个模式,从此以后就不会失去同这组人的联系。甚至人计划的最后一项重大社会活动——葬礼,也符合这一模式。从生到死,从星期一到星期日,从早到晚——所有的行动都是千篇一律和按照预定的方式进行。请问:一个被围困在这么一个落网之中的人如何才能不忘记他是一个人,只存在一次的人,只有一次生存机会,能经历希望、失望、担心和恐惧的人,渴望爱情和受到虚无和孤独威胁的人呢?
方法三:
    达到统一和和谐的第三种可能性是创造性的劳动,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手工业者的劳动都属于此类劳动。然后,作者指出以上三种方式都不靠谱,唯一的方法是——爱。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达到的统一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统一。通过纵欲达到的统一是暂时的。通过同一组人同一和适应这一组人达到的统一仅仅是一种假统一。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的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

4、爱的对象?
    爱首先不是同某一个人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性格上的一种倾向。这种态度的决定了一个人同整个世界,而不是同爱的唯一“对象”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只爱他的对象,而对其他的无动于衷,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生有机体的联系或者是一种更高级意义上的自私。尽管如此,大多数人都认为爱情取决于对象,而不是能力。他们甚至认为专爱一个人就是强烈爱情的证明。正因为人们不是把爱情看作是一种积极的行动,灵魂的一股力量,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找到爱的对象就行,别的东西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可以把这一态度同想画一张画的作一比较:这个人虽然想画画,但他不是去学绘画这门艺术,而是强调他首先要找到他愿意画的合适的对象。如果他找到了这么一样东西,他也就能画了。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认为爱情是一种同行所有人相关,而不是只关系到一个人的观点并不意味着不同形式的爱情的对象方面没有区别。

5、什么是成熟的爱情:
    爱情是一种积极的,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另一个说法即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什么是给?富有创造性人认为“给”是最高表现,通过给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是我充满快乐。因为“给”不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他应该通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他的给,丰富了他人,同时在他提供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他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他给并不是为了得,但是通过他的给,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生命力的东西。因此他的给的同时也包括了使接受者也成为一个给的人,而双方都会因为唤醒了内心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在给的行为中诞生了新的东西,给和得的人都会感谢这种新力量。这一点表现在爱情上就是:没有生命力就是没有创造爱情的额能力。
    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还有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
        1)、关心:在母爱中关心要素表现最为突出。如果有一个母亲拒绝给孩子喂食、洗澡和关心他的身体的舒适,那么无论这位母亲如何强调她对孩子的爱,也不会有人相信她。如果一位妇女对我们说她很爱花,可是我们却发现她忘记浇花,我们就不会相信她说的话。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积极的关心。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那么这只是一种情绪,而不是爱情。人们爱自己的劳动成果,人们为所爱之物而劳动。
        2)、责任心:是一件完全自觉的行动,是我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有责任”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这些愿望给予回答。
        3)、尊重:没有尊重,那责任心就很容易变成控制别人和奴役别人。尊重别人不是惧怕对方。尊重是又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因此尊重决无剥削之意。只有当我自己达到独立,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独立地走自己的路,即不想去控制和利用别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尊重对方才有可能。人们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心和责任心都会是盲目的,而不是从关怀的角度出发去了解对方,这种了解是无益的。了解的方式多种多样。作为爱情的要素之一的了解是要深入事物内部,而不是满足于一知半解。我只能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而把自己的兴趣退居二位。我才能了解对方。譬如:我可以知道这个人在生气,即使他自己不表露出来。但我可以进一步地去了解他,然后就知道,他很害怕和不安,他感到孤单和受到良心的谴责。这样我就明白他的生气只是他内部更深的东西的反映,这时我眼中的他不再是一个发怒的人,而是一个处在恐惧和惶恐不安之中的受苦的人。
       4)、 认识:认识“人的秘密”。在人的范围之内每个人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是一个不可解答的秘密。我们越深入我们生命的深处或另一个人的生命深处,我们离认识生命的目标越远。尽管如此,我们不能阻止这种深入了解人的灵魂的秘密、了解人的核心,即“自我“的愿望将继续存在。德尔斐的箴言”认识你自己“表达了我们要求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愿望。这是全部心理学的渊源。因为这一愿望是要认识完整的人,认识他人内心最深处的秘密,所以通常的知识,由思想传导的知识是不能满足这一愿望。达到全部了解人的唯一途径是思想上的认识,也就是心里学的知识是实现通过爱情达到全面了解的一个条件。我必须客观地去认识对方和自己,以使自己能够看到对方的现实状态或者能够克服幻想,克服我想象中的被歪曲了的他的图像。我只有客观的认识一个人,我才能在爱中了解他的真正的本质。
    这里提到的爱情是指克服人的孤寂和实现人与人的结合。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是相互依赖的。在成熟的人身上可以看到这些态度的几种表现。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成熟的人只想拥有他自己的劳动果实,放弃了获取全力和全知的质量幻想,并有一种谦恭的态度。这一态度的基础是他内心的力量,单单这股力量就能使他进行真正的、创造性的劳动。


懂得这23条,你就成熟了

      1、 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 :直视对方的眼睛 ,微笑、 沉默 。

  2 、走路抬头挺胸 。心情不好时 ,不想跟人招呼, 点头微笑, 径直走过 。

  3 、请记得 :好朋友的定义是, 你混的好 ,他打心眼里为你开心 ;你混的不好, 他由衷的为你着急 。
  4 、做自己的决定 ,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 。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 ,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而我永远有个 B计划。

  5、 自己分内的事情 ,努力做到一百分 。

  6 、接受自己不过是个“小小的我” ,但眼里要能够悦纳“大大的世界” 。

  7、 如果你爱着某人,那么请放手,给他自由;如果他回来,他始终是你的;如果他不回来,你就从来不曾拥有过。

  8 、不要试图给自己找任何借口 ,错误面前没人爱听那些借口。

  9 、不要随意发脾气 ,谁都不欠你的 。

  10 、不说谎话 ,因为总有被拆穿的一天。

  11 、别低估任何人。

  12 、你没那么多观众 ,别那么累 。

  13、 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 ,但一定要放下。

  14 、别人说的记在脑袋里, 而自己的, 则放在心里。

  15 、社会是有等级的, 很多事不公平, 别抱怨 ,因为没有用 。

  16 、你永远没有你自己想象中那么重要 。

  17 、钱能解决的问题统统不叫问题。

  18 、无论何时说“我爱你”, 请真心实意;无论何时说“对不起”, 请看着对方的眼睛。

  19、 永远不要以貌取人, 慢慢地说 ,但要迅速地想。

  20 、找点时间 ,单独呆会儿 。

  21、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 ,就是再喜欢也不行 ,要懂得放弃 。

  22 、不要觉得是生活亏欠了你 ,其实是自己做的努力不够 。

  23 、努力向前 ,再努力向前 ,再努力一下下 ,愿望就会实现 !



                                                                  有趣的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添加更多的重量才能感觉到与已有重量的差别

    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普遍引述的一个验证实验就是:

   1)、 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重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才会察觉。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

   2)、 其实,你若有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充满了“贝勃定律”。比方说,原本1块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电脑涨了50元,变成550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再看看这个故事:

   3)、 一个女孩和母亲吵架赌气离家。在外逛了一天,直到肚子很饿了,她才来到一个面摊,却发现忘记带钱了。好心的面摊老板免费煮了一碗面给她。女孩感激地说:“我们又不认识,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妈妈,竟然对我那么绝情……”面摊老板说:“我才煮一碗面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你妈帮你煮了十几年饭,你不是更应感激吗?” 女孩一听,整个人愣住了!是呀,妈妈辛苦地养育我,我非但没有感激,反而为了小小的事,就和她大吵一架。女孩鼓起勇气,往家的方向走,快到家门时,她看到疲惫、焦急的母亲正在四处张望。妈妈看到女孩时,忙喊:“饭都已经做好,快回去吃,菜都凉了!”此时女孩的眼泪夺眶而出……

    4)、我们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习以为常;而陌生人的一点帮助,却我们就感激不已。这便是“贝勃定律”在操作我们的感觉。对于亲人朋友,我们对他们的关爱习以为常,而且期望值很高。有时他们少了一丝关爱,我们甚至会恶言相向。对于陌生人,我们没有抱着多大的期望,因此,他们的一点点帮助,我们都感动不已。

    事实上,对于陌生人的帮助,我们应当报以适当的感动。可是对于亲友的帮助,我们更应该报以更大的感恩。所以,珍惜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身边的亲人朋友吧!

除开亲情,生活的其他事件上也可以说明“贝勃定律”:

  5)、  一个新人刚开始工作,在单位拼命表现,兢兢业业,然后慢慢熟悉环境后就松懈下来,周围人会觉得这个人矫情,前面的表现都是假的,对这个人的人品也提出质疑;另外一个新人,开始就显得一无是处,懒散不守纪律,慢慢熟悉之后,懂得了单位的规矩。仅仅能做到按时上班,但大家立刻都会夸奖他进步,表现越来越好,觉得这个人要求上进,比前者好很多。其实,前者已经做的工作总量不知道比后者多了多少。

    俗话说,好人难做。你辛辛苦苦地耕耘,却因为做错一件事而把前面的功劳全部葬送;而坏人却可以因为做件普通的好事而受到称赞。从而,大家对事物的感觉也都产生错觉,似乎后者的“真小人”比前者“伪君子”更值得信任。其实这些都是贝勃定律在操控你的感觉而已。


本文出自 “Exist”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exist.blog.51cto.com/10305882/1947361

爱的艺术

标签:爱的艺术

原文地址:http://exist.blog.51cto.com/10305882/1947361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