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路由选择原理

时间:2014-09-02 10:38:25      阅读:269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interface   address   互联网络   路由器   router   

1:这里介绍静态和动态路由的特征,分类和无类路由选择以及网络边界的手工和自动路由汇总。

2:要将分组转发到目标网络,路由器必须知道他们,路由器知道与其接口直接相连接的网络,它根本结局配置的地址和子网掩码确定接口的子网或者网络号。

3:路由器获悉远程网络的方式有两种:管理员手工配置信息(静态路由),路由器从其他路由获悉信息(动态路由协议)。

4:路由选择表中包含静态路由和动态获悉的路由。

   静态路由协议

1:静态路由选择非常适合用于中央-分支托普中。

2:静态路由选择协议的缺点是,当互联网络的拓扑发生变化时,管理员可能需要配置新的静态路由协议,以避免有问的区域,

3:动态路由选择协议,路由器会就新拓扑是什么样的以及应用什么样的新路由达成一致,还被称为汇聚,动态路由选择协议汇聚速度更快(汇聚:网络中所有的路由器的路由选择表得以同步,并包含前往所有目标网络的路由时, 网络便会聚完毕,会聚时间是网络中所有路由器就新拓扑是什么样的达成一致所需要的时间)

4:配置静态路由命令:RouterA(config)#ip router prefix mask { address | interface }  [distance] [permannet ] [tag tag]  

bubuko.com,布布扣

5:仅应将静态路由指向点到点接口,因为如果指向的是多路访问接口,路由器将无法知道应数据发送到哪个地址,指向点到接口时,路由器只能将数据发送到网络中的另一台设备。

6:配置静态路由选着协议,需要指定下一跳IP地址或出站接口。

7:要创建静态默认路由,也可以使用命令 ip router 但必须将目标网络(参数prefix)和子网掩码(参数mask)都设置为0.0.0.0,因此路由表中的具体网络将优先于默认路由而被选择,如果目标网络末出现在路由选择表中,路由器将使用默认路由。

8:动态路由选择让网络能够自动适应拓扑变化,而无需管理员干预。

9:静态路由不能动态地适应网络变化。

10:只有运行同一种路由选择协议的路由器之间才会交换信息。

11:路由器交换的信息包括到每个目标网络的度量值或成本(有时被称为距离)。

12:度量值-----度量值是一个值(如路径长度),路由选择算法使用它来度量到目的地的路径,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采用不同的指标作为度量值,这些指标包括跳数,接口速度或者更复杂的度量值,EIGRP还能够 在成本不同的路径之间均衡负载。

13:配置除RIP之外的其他协议时,需要指定自主系统号或者进程号,另外除了IS-IS和BGP外,还需要在路由器配置模式下执行命令 network.

14:在RIP中只能在命令network中指定主网络号(A.B.C类网络号,)而EIGRP和OSPF允许使用子网接/接口和通配符掩码来指定参与运行协议接的接口。

15:静态路由的缺点是,必须手工配置,同时在网络拓扑变化后需要手工更新。

16: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的缺点是,它们需要占用网络带宽和路由器资源。

17:ODR------ODR使用思科发现协议(CDP)来在分支(末节)路由器和中央路由之间传输网络信息。

18:CDP更新是以组播方式发送的。

19:路由选择协议的特征,路由选择协议被分为不用的类型,如链路状态,距离矢量和这两种混合,IP路由选择协议还被划分为分类路的和无类的。

20:分类路由和无类路由-----分类路由选择协议发送的路由选择更新不包含子网掩码,RIPv1属于分类路由。

                                                无类路由选择协议发送的路由选择更新包含子网掩码,RIPv2,EIGRP,OSPF,IS-IS和BGP属于无类路由选择协议。

21:分类路由选择协议的更新中没有子网掩码,因此分类路由器发送或者接受路由选择更新时,必须对更新中列出的网络使用的子网掩码做出假设,这些假设是基于IP地址分类的。

22:使用分类路由选择协议时,属于同一个分类网络的所有接口必须使用相同的子网掩码。

23:分类网络路由协议不支持非连续子网。

24:使用分类路由协议(RIPv1)时,要让路由器使用默认路由来转发数据流-----既它前往一个未知子网,而与该子网位于同一个网络中的其他一些子网对路由器来说是已知的-----必须配置命令ip classless。(这是有前提的)如果没有配置命令ip classless,路由选择本身默认将以分类式行动,即使没有使用路由选择协议也将如此。

25:在分类路由网络中,最严重的缺点之一是,在路由选择更新过程中不交换子网掩码,因此在同一主网络中的所有子网都必须使用相同的子网掩码。

26:使用无类路由选择协议时,同一主网络中的不同子网可以使用不不同的子网掩码,换句来说他们支持VLSM

27:如果路由选表中包含前往172.16.0.0/16和172.16.5.0/24的路径,则对于目标网络地址为172.16.5.99的分组,将选择使用前往172.16.5.0/24的路径,因为该网络与目标地址的匹配程度最高。

28:分类路由选择的另一个缺点是,需要在主网络边界自动进行汇总,在无类路由选择环境中,可以手工控制路由汇总方式。

29:允许使用路由器配置命令no auto-summary来手工关闭自动汇总,运行OSPF或者IS-IS时,无需使用该命令,因为默认情况下它们都不自动汇总网络。

30:运行无类路由选择协议的路由器在选择路由时使用最长前缀匹配,如果某台路由器在通告路由时没有运行汇总,其他路由器将同时看到子网路由和汇总路由。

31:对于RIPv2和EIGRP,可以使用路由器配置命令no auto-summary来禁用自动汇总。

32:管理距离-----大多数路由选择协议的度量值接口和算法都不与其他协议兼容,Cisco路由器将根据管理距离来选着最佳路径,对于Cisco路由器支持的每种路由协议,都被指定了一个默认管理距离,按可信度从高到低的顺序牌例路由选择协议的优先顺序,管理距离是0~255的值,管理距离越小,协议的可信度越高。

bubuko.com,布布扣

33:浮动静态路由-----仅当主路由不可用时才被加入到路由选择表中的静态路由,被称之为浮动静态路由,,根据默认管理距离,路由器认为静态路由比任何动态获悉的路由更可靠,有的时间这种默认行为并不合适,配置静态路由作为动态路由的备用路由时,只要动态路由可用,就不应该使用静态路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命令ip router 的可选参数distance来降低静态路由的满意度,使其低于另一条静态路由或者动态路由,静态路由的管理距离被配置成比住路由的管理距离大,因此它将在主路由上浮动,直到主路由不可用。

34:路由器加入到路由选择表中准则------1 有效的下一跳地址 2  度量值 3 管理距离 4 前缀 

35:比较路由选择协议-----IGRP,EIGRP和OSPF都是运行在IP之上的传输层协议,而RIP和BGP都是位于应用层中,RIP使用UDP作为传输协议,使其更新是尽力而为的方式传输的,这事不可靠的,BGP使用传输协议控制(TCP)作为传输协议,

36:路由选择协议的协议好,端口号和可靠性。

bubuko.com,布布扣

37:路由选择协议之比较

bubuko.com,布布扣

本文出自 “Ztsing”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ztsing.blog.51cto.com/9255572/1547657

路由选择原理

标签:interface   address   互联网络   路由器   router   

原文地址:http://ztsing.blog.51cto.com/9255572/1547657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