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2.3 变现 内容 设计 包括 乔布斯 article art 编号
夜深了,本来应该睡觉,本来今天发的贴子也够多。可是。学习有一种惯性,一旦启动,非常那停下来。一旦停下来。变得懒惰也非常难再继续。
总结一下苏杰的2.3“听用户的但不要照着做”的仅仅是内容。
用户需求:用户自以为的需求。而且常常表达为用户的解决方式。
产品需求:经过我们分析,找到的真正需求,而且表达为 产品的解决方式。
需求分析:从用户提出的用户需求出发,挖掘出用户内心真正的渴望,再转化为产品需求的过程。
需求分析和技术分析最大的不同点。
需求分析是:树叶--树枝--树干的分析过程。而技术分析是:树干--树枝--树叶的分解过程。事实上一个需求分析的过程是先树叶--树枝--树干。到这一步为了解决实现我们的产品需求这个时候我们又要站在技术人员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解,于是又得树干--树枝--树叶这样分解问题。
这是个哲学话题,我也是受益匪浅。什么是需求,我们之前说到过,需求呢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了距离,所以就有了需求。
那么怎样让这个距离缩小。即解决需求。有三种方式。非常有意思的。
1)改变现状。
既然现状和我们的理想有距离。最直接想到的就是改变现状,我要个QQ。就实现一个QQ,这是最笨的方法,但也是我们最经常使用的方法。
2)减少理想。
这个也是个很好的想法,所以每次我出去旅游假设抱团的话,导游都会跟我说,大家对“团餐”做好心里准备哈,由于我们这个是拼团,大家的费用都是很低,所以想吃的好呢。是不可能的,“丑话说在前头“,事实上。就是给我们心理打预防针。减少我们的理想。恩。这样也是能够拉近现状和理想的距离。
3)转移需求。
这个绝。
由于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当一个小孩闹着糖吃的时候。你应该告诉他隔壁的小红来找他玩,也许他就忘记了糖。
所谓创造需求。就是我们自己拍脑袋去想的。这个做的最成功的就是苹果已故的领导人,乔布斯。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敏锐的嗅觉。并且。这样的活最好是交给一个经验老道的人做,千万不要交给一个能力不足的闲人去胡思乱想。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需求转化,确定基本属性。分析商业价值,初评实现难度。计算性价比。
把用户的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由于在早期我们的用户需求比方记录在单项需求卡片中或者其它的訪谈记录中,我们把这些进行整理后。
团队进行”头脑风暴“,对需求进行讨论,提炼,对用户的内心世界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然后共同提出一个可能不太成熟的解决方式。然后每一个人分一块,去把它们转化成产品需求,并记录下来。
对上一步产生的产品需求列表。我们须要进行规范的维护,须要对需求确定一些基本属性。比如。编号,提交人,提交时间,模块。名称,描写叙述,提出者,提出时间。Bug编号。
需求的分类知多少
需求通常分为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功能性需求能够分为:新增功能,功能改进。体验提升,BUG修复。内部需求等;层次分为基础(必须),扩展(期望需求)。增值
(兴奋需求)。详细见KANO模型。
非功能性需求有:性能。可培训,可维护,可扩展等等。。
。
商业价值这个。通过需求讨论会来进行评定,对需求进行重要,紧急,持续时间和商业价值方面的评定。商业价值的描写叙述说白了就是卖点。将商业价值抽象为一个指标,比方1.2.3.4,假设不知道哪个更值钱,那么谁官大谁定。由于毕竟他更有经验。
这个就是工作量的评定。一个项目用到的资源有:产品,开发。測试,服务等。
然后决定一个项目的进度的是这个项目里面的瓶颈资源。而通常在互联网,软件行业里面。开发者是资源瓶颈。其它的都还能够调配。这个是最难调配和预计的。所以,需求的工作量能够简化为”开发量“。
而开发量是用”人.天“来计算的。
我们常常面临的问题是,产品经理问开发。这个功能须要多久,开发说我不清楚,由于你没有说清楚详细怎么做。然后产品说,你没法给我详细多久我没法详细设计怎样做。。。。
死循环。事实上。这个问题还是能够解决的,就是尽量找做过的,或者说资历老的开发进行初评,一般就是技术经理,架构师。
确定好工作量后,就能够进一步确定工期。
性价比=商业价值 / 实现难度(开发量)
用性价比决定,需求的顺序
码农的产品思维培养第4节----听用户饿但不要照着做《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标签:2.3 变现 内容 设计 包括 乔布斯 article art 编号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yxysuanfa/p/722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