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pretty 做了 相同 博客 details 摄像机 基本 比较 comm
世界的本质是旋转(2) 旋转叠加与傅里叶变换 - 流浪小狗的窝 - CSDN博客 http://blog.csdn.net/goldenhawking/article/details/51352240
世界的本质是旋转3-拍照与采样 - 流浪小狗的窝 - CSDN博客 http://blog.csdn.net/goldenhawking/article/details/51994310
采样是人类认识、分析连续运动的基本方法。对一个连续的运动,我们用状态方程来描述是可以的,但对稍微复杂的运动,实际上很难找到解析的状态方程,或者即使找到了(很幸运的话),也很难求解。有了照相技术之后,人类便有了研究运动的利器-照片。照相可以把瞬间的状态保留下来慢慢研究,比如高速摄像机可以捕捉蜂鸟扑翅一样,连续多帧影像连贯起来,就可以还原其运动的全貌。
用类似的方法,让我们考虑一个复平面实轴上的单频率震动:
%gnu octave
f = 500 ;%Hz
fs = 4000 ;%Hz
tht = pi/6 ;%phase is 30 degree
omg = 2 .* pi .* f / fs;
n = [0 , 1];
p_1 = .5 .* exp ( 1j .* omg .* n + 1j .*tht);
p_2 = .5 .* exp (-1j .* omg .* n - 1j .*tht);
hold on;
plot ([-1.2, 1.2],[0,0],‘r‘,[0,0],[-1.2, 1.2],‘r‘);
plot (p_1(1),‘r*‘,[0,real(p_1(1))], [0,imag(p_1(1))],‘r-.‘);
plot (p_2(1),‘b*‘,[0,real(p_2(1))], [0,imag(p_2(1))],‘b-.‘);
plot (p_1(2),‘r+‘,[0,real(p_1(2))], [0,imag(p_1(2))],‘r--.‘);
plot (p_2(2),‘b+‘,[0,real(p_2(2))], [0,imag(p_2(2))],‘b--.‘);
hold off;
这里,我们只做了两次观察,n=0时,向量位于正负30度; n=1时,向量位于正负75度,旋转了45度,恰好是 π/4 。
在不知道转动频率 f 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现象根据拍照频率 fs可推算 f:
(1) 既然我拍照的速率 是 fs ,在 1fs 秒这样长的时间,向量旋转了45度,说明,需要8次拍照,向量恰好转一圈。
(2) 推算出,其旋转频率是拍照速率的 1/8,即 4000 / 8 = 500Hz
可见,因为拍照频率已知,所以,可以根据离散的照片推算出向量的转速。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引申出采样,是与拍照思路相同的行为。不严格的说,人类通过采样,把连续的自然现象感知为几次离散时刻的观察结果,并思考得到连续现象的本质。
在第一章,我们认为,因为拍照频率已知,所以,可以根据离散的照片推算出向量的转速。这个前提其实比较武断,它是有前提的。
我们接着上面的例子。现在,假设还用一个4000Hz的频率去拍照,研究一对旋转的向量,这个向量的初始相位是-30度,转速是 3500Hz
f = 3500 ;% Hz
fs = 4000 ;%Hz
tht = -pi/6 ;%phase is -30 degree
omg = 2 .* pi .* f / fs;
n = [0 , 1];
p_1 = .5 .* exp ( 1j .* omg .* n + 1j .*tht);
p_2 = .5 .* exp (-1j .* omg .* n - 1j .*tht);
hold on;
plot ([-1.2, 1.2],[0,0],‘r‘,[0,0],[-1.2, 1.2],‘r‘);
plot (p_1(1),‘r*‘,[0,real(p_1(1))], [0,imag(p_1(1))],‘r-.‘);
plot (p_2(1),‘b*‘,[0,real(p_2(1))], [0,imag(p_2(1))],‘b-.‘);
plot (p_1(2),‘r+‘,[0,real(p_1(2))], [0,imag(p_1(2))],‘r--.‘);
plot (p_2(2),‘b+‘,[0,real(p_2(2))], [0,imag(p_2(2))],‘b--.‘);
hold off;
上图中,0时刻,红色向量位于-30度; 后顺时针转了315度,在1时刻到达n=1位置(285度)。这种旋转,如果不做染色(红色、蓝色),其观感与第一章中 500Hz, 30度相位的旋转完全一样!
看来,不同转速在一定的拍照速率下,会呈现相同的结果。那末,究竟要拍多快,才能够唯一确定转速呢?这个问题就是奈奎斯特定理。
为了解决2.1中的歧义,我们必须用足够快的速度去拍照。
分析2.1中现象,会发现之所以结果使人糊涂,是因为两次拍照之间,向量旋转超过了180度。这样,我们就搞不清楚第二次拍照时,285度位置上的点,究竟是从-30度顺时针转315度过来的,还是从-30度逆时针转45度过来的。同样,我们就无法推定转速为500Hz还是3500Hz。
换句话说,只有确保两次拍照之间,向量旋转不能高于180度,才能唯一地仅根据照片确定向量的转速。这个条件的不等式:
不仅如此,我们很直观的感觉是,在4000Hz拍照频率下,能够拍出相同照片的转速绝对不止 500Hz, 3500Hz两种。事实上,比这两个转速对应角速率ω 高 fs 整数倍的旋转,观感是一样一样的:
m = 10; % As your wish
fs = 4000 ;%Hz
f = 500 + m .* fs ;% Hz
tht = pi/6 ;%phase is 30 degree
或者
m = 7; % As your wish
fs = 4000 ;%Hz
f = 3500 + m .* fs ;% Hz
tht = -pi/6 ;%phase is -30 degree
会发现,结果是相同的。接触到这里,已经能够引发思考很多潜在知识点,作为以后的内容吧:
(1)如果我们已知被拍照的旋转大概是多少转,能不能用很低的采样率来精确测量它的转速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知道大概是多少转,就可以知道大概转速为 fs 的多少倍,用 fs 采样,等于是做了 fmod (f, fs) 取余,观察到余数后,再加上整数倍,就可以计算出转速; 换句话说,在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这种低速拍照不损失信息,可以用来拍摄很高速的旋转。(这种行为,在大学课本里,叫做带通采样)
(2)前面的实验中,已经悄悄引入了一个现象,就是旋转的正反。这个概念好像是日光灯照射的电风扇,在特定转速下,扇叶看起来是反转的——这个现象,在大学课本上,叫做“倒谱”。
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却有非常明确的数学原因。下一部分,我们会看看如何只利用有限的照片,拍摄并分析任意运动的旋转分量,并最终和离散傅立叶变换建立形象与抽象的对应。
标签:pretty 做了 相同 博客 details 摄像机 基本 比较 comm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wxl845235800/p/722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