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tor 交换变量 err 本质 als bsp hello new 支持
1.let命令
1)let和var的区别:let声明的变量只有所在的代码块有效。
2)没有变量的提升,一定要声明后使用。使用let命令声明变量之前,该变量都是不可用的。形成“暂时性死区”。
3)typeof 不再是一个百分之百安全的操作。
2.块级作用域
1)es5和es6比较:es5 只有全局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没有块级作用域。
2)let实际上为javascript新增了块级作用域
3)es6 允许块级作用域的任意嵌套。
4)es5规定函数只能在顶层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之中声明,不能在块级作用域声明,严格模式下会报错。为ES5和es6环境避免报错,应不要在块级作用域里声明函数。
3.const命令
1)const
声明一个只读的常量。一旦声明,常量的值就不能改变。const一旦声明变量,就必须立即初始化,不能留到以后赋值。
2)其他特性和let类似
3)对于复合类型的变量,变量名不指向数据,而是指向数据所在的地址。const
命令只是保证变量名指向的地址不变,并不保证该地址的数据不变,所以将一个对象声明为常量必须非常小心。
const foo = {}; foo.prop = 123; foo.prop // 123 foo = {}; //常量foo储存的是一个地址,这个地址指向一个对象。不可变的只是这个地址,即不能把foo指向另一个地址,但对象本身是可变的,所以依然可以为其添加新属性。
ES5只有两种声明变量的方法:var
命令和function
命令。ES6除了添加let
和const
命令,后面章节还会提到,另外两种声明变量的方法:import
命令和class
命令。所以,ES6一共有6种声明变量的方法。
4.顶层对象的属性
顶层对象,在浏览器环境指的是window
对象,在Node指的是global
对象。 ES6规定,为了保持兼容性,var
命令和function
命令声明的全局变量,依旧是顶层对象的属性;另一方面规定,let
命令、const
命令、class
命令声明的全局变量,不属于顶层对象的属性。也就是说,从ES6开始,全局变量将逐步与顶层对象的属性脱钩。
var a = 1; // 如果在Node的REPL环境,可以写成global.a // 或者采用通用方法,写成this.a window.a // 1 let b = 1; window.b // undefined
5.解构赋值
1.数组得解构赋值
1)“模式匹配”为变量赋值;var [a, b, c] = [1, 2, 3];
2) 不完全解构,即等号左边的模式,只匹配一部分的等号右边的数组。
let [a, [b], d] = [1, [2, 3], 4]; a // 1 b // 2 d // 4
3)解构赋值不仅适用于var命令,也适用于let和const命令,对于Set结构,也可以使用数组的解构赋值。只要某种数据结构具有Iterator接口,都可以采用数组形式的解构赋值。
2.对象的解构赋值
1)对象的解构与数组有一个重要的不同。数组的元素是按次序排列的,变量的取值由它的位置决定;而对象的属性没有次序,变量必须与属性同名,才能取到正确的值。
var { bar, foo } = { foo: "aaa", bar: "bbb" }; foo // "aaa" bar // "bbb" var { baz } = { foo: "aaa", bar: "bbb" }; baz // undefined
2)变量名与属性名不一致,必须写成下面这样。这实际上说明,对象的解构赋值是下面形式的简写。也就是说,对象的解构赋值的内部机制,是先找到同名属性,然后再赋给对应的变量。真正被赋值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对象的解构赋值的内部机制,是先找到同名属性,然后再赋给对应的变量。<br>var { foo: foo, bar: bar } = { foo: "aaa", bar: "bbb" }; var { foo: baz } = { foo: ‘aaa‘, bar: ‘bbb‘ }; baz // "aaa" let obj = { first: ‘hello‘, last: ‘world‘ }; let { first: f, last: l } = obj; f // ‘hello‘ l // ‘world‘
3)和数组一样,解构也可以用于嵌套结构的对象
var obj = { p: [ ‘Hello‘, { y: ‘World‘ } ] }; var { p: [x, { y }] } = obj; x // "Hello" y // "World" //这时p是模式,不是变量,因此不会被赋值 var node = { loc: { start: { line: 1, column: 5 } } }; var { loc: { start: { line }} } = node; line // 1 loc // error: loc is undefined start // error: start is undefined let obj = {}; let arr = []; ({ foo: obj.prop, bar: arr[0] } = { foo: 123, bar: true }); obj // {prop:123} arr // [true]
4)数组本质是特殊的对象,因此可以对数组进行对象属性的解构
var arr = [1, 2, 3]; var {0 : first, [arr.length - 1] : last} = arr; first // 1 last // 3
3.字符串的解构赋值
1)字符串也可以解构赋值。这是因为此时,字符串被转换成了一个类似数组的对象。
2)类似数组的对象都有一个length
属性,因此还可以对这个属性解构赋值。
const [a, b, c, d, e] = ‘hello‘; a // "h" b // "e" c // "l" d // "l" e // "o" let {length : len} = ‘hello‘; len // 5
4.数值和布尔值的解构赋值
解构赋值的规则是,只要等号右边的值不是对象,就先将其转为对象。由于undefined
和null
无法转为对象,所以对它们进行解构赋值,都会报错。
let {toString: s} = 123; s === Number.prototype.toString // true let {toString: s} = true; s === Boolean.prototype.toString // true let { prop: x } = undefined; // TypeError let { prop: y } = null; // TypeError
5.变量得解构赋值用途
1)交换变量的值。
[x,y]=[y,x];
2)从函数返回多个值
3)函数参数的定义,解构赋值可以方便地将一组参数与变量名对应起来。
// 参数是一组有次序的值 function f([x, y, z]) { ... } f([1, 2, 3]); // 参数是一组无次序的值 function f({x, y, z}) { ... } f({z: 3, y: 2, x: 1});
4)提取json数据,解构赋值对提取json对象中的数据,尤其有用。
var jsonData = { id: 42, status: "OK", data: [867, 5309] }; let { id, status, data: number } = jsonData; console.log(id, status, number); // 42, "OK", [867, 5309] //可以快速提取json中的数据的值。
5)函数参数的默认值
???????????? jQuery.ajax = function (url, { async = true, beforeSend = function () {}, cache = true, complete = function () {}, crossDomain = false, global = true, // ... more config }) { // ... do stuff };
6)遍历map结构
任何部署了Iterator接口的对象,都可以用for...of
循环遍历。Map结构原生支持Iterator接口,配合变量的解构赋值,获取键名和键值就非常方便。
var map = new Map(); map.set(‘first‘, ‘hello‘); map.set(‘second‘, ‘world‘); for (let [key, value] of map) { console.log(key + " is " + value); } // first is hello // second is world // 获取键名 for (let [key] of map) { // ... } // 获取键值 for (let [,value] of map) { // ... }
7)输入模块的指定方法
加载模块时,往往需要指定输入那些方法。解构赋值使得输入语句非常清晰。
const { SourceMapConsumer, SourceNode } = require("source-map");
标签:tor 交换变量 err 本质 als bsp hello new 支持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minghui007/p/7269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