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内容。
想起之前一个朋友问,不去做那些工作是是不是因为没时间思考了。回说,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话注定不会擅长。做不好可不是我可以忍受的,没有在职位里,一般人都会有很多担忧吧,每天生活问题压下来,让人疯狂。
时间久了倒是就像一个艺术生一样,有的没的邋遢着生活。
java架构自学的,很久前学了面向对象就进入一种特别的思考,觉得很有趣。发现现在在做的框架职责分配都不怎么到位,即使是国外运过来的技术也是那个样子,治标不治本。没有人寻求到源头,说不清。看着那些新架构,这两年出来的那些框架,就像是在补漏洞,哪里不能用了补哪里,没想过到上游去调节,没想过架构思想有漏洞。工作内容里要求会那些框架,于是我也有点漠然。
没有成熟的经验,没确定地做过也不能做什么保证。有的自信是编程思想方面的蕴含。不一定要编程才可以,生活中用的很多软件,像游戏或者其它使用的网站,都会涉及到逻辑的思考,想一些底层的实现。也大题知道现在的环境有多么“烂”。架构方面都没什么思想。
有在今天看到一些要求UML的,我想起十年前就很流行这个了,现在还在用,那个可是平面的,是面向过程的连线。根本描述不出来复杂的问题,建模就好落后了。
我说的落后是相对的,随着时间的发展语言曾经进步的那么快,到现在显得没什么进展,相对来说就给人很大的落后感。
大概这一整篇随笔都有些空话感,一些逻辑看看思考下就好。
我比较讨厌那些让我用事实证明的,“时间会证明一切”这种说法还比较接受一点,“事实证明”?有谁能确定什么是“事实”,眼界不一样看到不同的事实。
人都是有思想的,一些道理说一说明白就明白了,不认同说明可以用自己的专业逻辑推翻,不管是说的出的描述还是说不出的感觉,即使是任性的较真,也有它的价值。只是事情本身,一些事说一说就知道明显的对错,如果知道了就不要再喊让给“事实证明“。不要一股脑涌向“权威”,人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对这样的事我是奋战了好久,从学校里开始对人讲道理不用权威。从对周围人也尝试着讲道理,结果发现周围人更多愿意直接倾向于权威,有些不愿意思考的样子。越年轻的人反而越容易接受讲理的方式,更容易有自己的思考。
我自己周围遇到的人是这样,虽然大环境里总觉得越年轻的人越会跟风玩。只是平等的和他们讲理的时候,他们会认真听。其实不管哪个年龄阶段都有听理的,只是这边多一些。
看着如果写JAVA工程师的就直接跳过,这些属于对这个职位没什么思考的,是个员工就行。写着高级java工程师、资深java程序员这些的,也属于后来人,确实有高级和资深这一说,这样写说明公司对这个员工比较依赖,要有很多经验,也就是说,这份工作会很繁琐,把所有的事都交给程序员,招的是一个有些全能的程序员。再有就是架构师,我比较喜欢那些简单写着java架构师或者架构师,再没别的写在标题里的。这种公司有比较好的职责分配,比较清楚架构是做什么。只要加了一点后缀的,就是不很懂这专业的公司。
现在java培训也有些乱,是个人就可以当教师,其实教师是要有传授热情的,很多都普普通通,让人想睡觉。自己学java的时候,那时候比较疯狂带感,07年。学java框架的时候,09年,当时做项目直接用自己模仿出来的框架,老师是这样教的,当时觉得好牛掰,也确实很强力了,那师资。后来想想还是没能很好地理清思路,用过再很长时间不用后,就还回去了。当时的思想就停留在那一层,就是模仿,最高程度的解析,没有想过自己去创造什么好用的框架,我说的是那些当时能力比较强的人。
大概都有这种压力,国产垃圾。零配件肯定要从国外运才放心,设计也要从国外运。java和手机还真有相似性。至于为什么能发展国产,像小米,是因为国外也垃圾了。就是没有拔尖的人,是因为之前金融危机冲的或许,把环境冲乱要重新积累。国内没受到影响,个人觉得我们冲的是人文,把人品质冲烂了。
小米为什么敢做,是看出来明显技术很简单还敢卖那么多钱,真当人傻。而且设计也比较平庸,于是都很容易模仿。当然别人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构成了一个组装体,反正更新周期短坏了不是很影响,反而更适应国内市场。
...好强烈的阴谋论感。
本来分析的事都是一系列可能性, 自己觉得哪种可能性比较对,就接受哪种,思考的过程很有趣。
学术里的专业分析也是比较过时的,统计是需要不断完善,修补漏洞,现在没什么人去修补,接头不接尾,统计出来的东西也就比较模糊,只能做一个大体判断。何况统计设筹的范围也比较目光短浅了,都是一些比较硬的猜测,没有向外延伸。
现在依赖大数据,看到这个词我就头痛,这么多人跟着一起幼稚,”大“数据,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正确吐槽,一个命名可以刷新我的三观。就让人觉得环境就是随风倒,没有人做负责任的翻译处理。
说到这里想起来玩游戏的时候,对打的时候和队友相互吐槽,队友说自己玩了七八年了批我多么菜。我确实在菜鸟房里混,因为觉得评分系统比较垃圾,偶尔遇到高手就打打,遇到菜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无语的是那些让看数据的、凭数据说话的人,如果是个菜鸟说看数据可以理解,一个打了很久的人还去看数据,不知道是失去脾气了还是真的蠢。镜头切到人上方,看一会儿操作就知道是好鸟还是菜,看毛线的数据,本身就有很多打着玩的人,一会儿认真一会儿放水,不在乎输赢。技术角度会玩不会玩一眼就能看出来,打不打都去看数据,一点自己的思考判断都没有。
另一类是看视频的。还没开始打,看别人出装就开始吐槽了,批多傻多傻怎么不去看视频里的基础教程。正常情况下我可以每次被气躺的。如果是一个菜鸟,他看到你出装特别也就疑问一下,没什么。那些玩的久的不带脑子的,反而站在高处开始各种脏话。那么简单的一个游戏还去看视屏,比的只是熟悉度,和智商有什么关系,再傻只要自己动脑想玩久了也就什么都会了,本身内容层次就比较低,一段时间就可以技术封顶,剩下的就是练习就可以了,脑袋都不用带。做作业抄袭我理解,玩个游戏还去抄袭,真够受的,就是不去自己动脑。数据能代表什么,游戏内容少的游戏确实几乎只有那一套路线,也仍然可以找到BUG,毕竟开发者逻辑也就那水平,平衡性不强。所谓的BUG不是说什么人都能用,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然后配属最大发挥自己的路线,这个比较难了吧,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呃,很少有人问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更多的只在哪个厉害去用哪个,真是一点立场都没有。老游戏里还好,每个职业都有明显的人物个性,有比较多的人重复使用同一个。
我这样的人玩不下去那些新出的游戏,有些流行游戏刚出来的时候还是蛮好的,比较有初心,还可以玩一玩,随着壮大了也改的内容丰富度越来越少,可支配的变动性越来越少,实在玩不下去了。更别提坑人的载入速度和硬件要求,明明是游戏开发的烂。
想起画质处理,老游戏的内容都比较逼真,虽然有空白的地方可是有内容的地方是实打实的一个像素点就是一个有用信息的存在。现在的处理,就是把同一个像素平铺复制到处都是。老游戏是用逻辑方式把立体显现成平面,看上去是立体感。新游戏是本来那些信息只能凑合构成平面,硬是拆成立体的并要求立体画质显现出来。
这比较像我们现在购物,包装的很好,里边没有什么东西。“好看”确实是一种很好的需求,上升到设计层面是我们所欠缺的,设计确实有很大的重要性。只是没有内容还放那么高的硬件要求,着实让我这种程序员觉得玩得好自欺欺人,编程和逻辑的修养碎了一地,妥协不下去了,就不玩了。
本来就不是面向我这样的,我去玩就有点在赖着不走捣乱的意思。那些设计很精彩啊,于是还是拿来看不玩罢了。不然一想到背后逻辑还有画质处理就有点抽。渐渐也远离了。
如果可以的话就不去找工作了,玩游戏就好。只是没想到,原来的好游戏都给改的低龄化了,改的容易面向大众,改的比较容易赚钱。没有本身的坚持了。于是只好出来找工作,社会环境总是多彩一些。
高三没上跑了,出去被苦头吓回了学校,随便考了个大专继续上,大一又跑了,实在学不到东西,没有一起学习的人,也没有玩的心情。到社会上各种学,都是一段时间就走掉,零零散散的工作也是,觉得和环境好不容,总么会有我这样的奇葩。最后欠了一屁股债睡马路。
被关过神经病院,也被关过戒网所。总之一句话,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继续的生活仍要找到工作做。工匠精神,不知道哪里能找到这样的企业,尊重技术。图书馆找了一圈架构的书,需求的书,都阅了一遍,里边的思想不是很多,有得写的很好,有点新意。大部分就是翻翻过去。掂量一下自己实战能力,然后投投可能能中意的公司。
人文建模蛮好的,在之前写东西的时候,很高兴地探索到这种方式。把计算机问题映射成人文问题,因为本来就是处理的人文问题,编码过程也是人的思考,所以整件事比较容易串联起来。这样描述比较模糊,大概正在做相关技术的人只有个别会和我一拍即合。大部分就是不知所云,很正常,是描述的不好。
这个建模方式、思维模式大概是我最强的招牌。
做事找源头,知道所以然,多一份思考,环境就会好一些。
补一句话。好游戏里,是不怕猪一样的队友,就怕没有对手。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flangrean/p/7395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