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不为 团队 构建 中国 制度 变化 也有 软件工程 选择
首先我十分钦佩周爱民先生出这本书的初衷:不为利益,只想把他在软件开发一线浸淫近十年回头思考开发的本源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迫于现状最后出了电子版。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实在一股清流。
当读到懒人造就了方法时我发现其实做工程可以劳逸结合,当遇到难题时可以闲游会,正如李冰凿石开山时很懒,懒到闲着看火烧石头,最终想出“积薪烧之”来破石。最后事半功倍,很轻松的完成了任务。同时这使我想起中科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先生。他在研发无人驾驶汽车时为了解决测量雨天过后乡村道路上水坑的深度而需要一百万雷达的高成本问题,他没有选择继续在这个问题里,这个坑里边深研而是选择跳出这个坑,他开始闲游,但是他的思想还在神游,最终想出了他的绝招:用一架2000元的安装摄像头的车载无人机解决。让无人机飞到水坑上方,拍摄照片传回汽车的计算机,就可以计算深度。
团队首先需要有很多人构成,这样团队便有主从、监督和责任的基本特征。而且需要最起码的承担责任的管理者。而身为管理者的项目经理的失败与否与他的经验教训直接相关。而与经验直接相关的是项目完成时间的预估。而如果他缺乏经验会面临失败。所以他需要时间来成熟,他需要有机会来承担错误。我曾想过既然预估工期没办法保障是绝对合理的。那还为什么要预估。可是如果项目只追求质量不管速度,万一工期和至尊宝对紫霞的爱期限一样都是一万年。这难免有点太过分了。存在即合理。预估工期虽然不准,但是也给了客户一个期限,让客户心里有底。对于开发人员来说他们心里也有数了,便会有计划的完成项目,效率高一些。纵观公司做ISO质量体系的教训。他们没有组织结构建设,从而没有确定的团队模式,从而寻找不到相应的管理制度。而当制度完善后,管理者应该让员工了解这套制度,当员工出现纰漏要秉公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公平性才能巩固制度的地位,在做项目之前应该进行分工,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角色。项目才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而当接手一个新团队时管理者应当不打扰他们。先观察发现他们的规律,但是不能深入他们,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赵到规律以后可以引导和改变他们不好的习惯,虽然弹性分工可以帮助企业节省人力资源,但还是风险比较大。因为频繁的调动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还是明确分工稳。
不管开发团队与客户的沟通还是开发团队内部的各个部门的沟通,其实只要是可以让对方理解的沟通方法都是好方法,其实他们之间的沟通是有代沟的,所以才会产生流于形式的沟通,但这种语言并不是大众化的语言,不是非学不可(而且比较难)。所以客户与开发人员并不愿学。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就可以了。做做项目还得留下记录,这些记录尽可能详尽包括: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阶段。这样维护旧项目不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毕竟大多数情况下维护旧项目比项目难。
做工程不能只按照模型走过程,如同走过场一样,而且不能照抄照搬某一种模型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从而完成最终目的实现目标。程序,方法,过程,工程,组织逐层递增构成软件工程体系而各种语音只是构建这个体系的工具。商业因素的竞争会推动软件工程体系发展,使软件从原始的“自生演”状态变成“它激发展”状态。
这是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希望各位斧正。
标签:不为 团队 构建 中国 制度 变化 也有 软件工程 选择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wei-jing/p/740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