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3星|《人体的故事》:肥胖、糖尿病之类的现代多发疾病跟人类进化路径关系密切

时间:2017-09-10 23:43:41      阅读:209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适应   重点   使用   src   生活   感染   年龄   生物学   速度   

技术分享

作者是人类进化学学者,全书复习人类进化史,重点讲许多现代多发疾病跟人类进化路径的密切关系:比如肥胖,历史上食物匮乏是常态,人类需要尽可能地多吃才能为以后的饥饿做准备。

我读后的总体感觉是没有新的观点与信息。不了解相关领域的读者可以看一看。学者写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我是人类进化生物学教授,我研究的是人类的过去,而不是未来。我不是预言家。#37

2: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变得更健康,相反,自然选择要求我们在艰难的环境下尽可能拥有更多后代。因此,进化不会让我们在富足和舒适的条件下在吃什么和怎么运动上做出理性选择。#84

3:例如,你可能会认为耳垢是一种令人讨厌的废物,但这些分泌物实际上是有益的,因为它们有助于预防耳部感染。#195

4:自然选择很少会达到完美或根本不会达到完美,因为环境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229

5:人类的身体是由一堆杂乱的适应组成的,这些适应经过了数百万年的积累。#234

6:以饮食为例,人的牙齿极其适合咀嚼水果,因为我们是从主要吃水果的猿类进化而来的,但我们的牙齿非常不利于咀嚼生肉,尤其是难嚼的野味。#237

7:适应经过进化后能促进健康、长寿和幸福,是仅限于这些属性能使个体产生更多存活后代的情况下。#243

8:两足行走的第二个优势更令人惊讶,可能也更重要,那就是用两条腿走路可以帮助早期古人类在迁徙时节约能量。#593

9:事实上,有人认为祖母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自然选择让人类女性的寿命超过当母亲的年龄,于是她们就能帮助供养她们的女儿和孙子、孙女了。祖父、叔伯和其他男性有时也能提供帮助。#1062

10:因为两足行走的人族不能非常快速地冲刺,所以拥有在白天长途行走而不会过热的能力对非洲的早期狩猎采集者来说,可能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适应性改变,这使得他们把自己在觅食时被食肉动物猎杀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1131

11:人类保持冷却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两足行走。直立站立和行走大大减少了身体表面暴露于阳光直射的比例,减少了阳光导致体温升高的程度。#1134

12:人类奔跑的最重要适应之一就是我们独特的排汗散热能力,而不是通过喘息来散热,这要归功于数以百万计的汗腺,加上我们没有动物那样浓密的体毛。#1191

13:在这些特点中,没有比人体最大的肌肉臀大肌更为突出的了。这块巨大的肌肉在行走时几乎不活动,但在奔跑时每一步的收缩都非常有力,目的是防止躯干向前倾倒。#1222

14:从许多方面来讲,人类这个物种的个体数量相对较少,并且进化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策略,即投入较多的能量,以较慢的速度繁殖。#1347

15:人属的大脑是如何变得更大的?生长出较大的大脑,主要有两种方法:延长生长时间或加快生长速度。与猿类相比,这两种方法在我们身上都有体现。#1515

16:尽管尼安德特人这样的古人类肯定也有语言,但现代人类的面部具有短而平坦的独特之处,使得我们更善于发出清晰、易懂的语音,语速也非常快。我们是独一无二的伶牙俐齿的物种。#1992

17:人类是唯一在吞咽太大的东西或不小心时有窒息风险的物种。这种死因比你想象的更常见。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数据,噎食在全美意外死亡原因中排在第四位,大约是机动车致死人数的1/10。为了把话说得更清楚,人类确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20

18:如果你是吃着柔软的精加工食物长大的,那么比起吃坚硬难嚼的食物长大的人来说,你的脸会比较小。如果你早年生活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那么比起在凉爽气候下出生的人,你会拥有更多的汗腺。#2250

19:数百万年来,人类并没有在智齿萌出上遇到什么问题,在这个古老的系统中,基因与咀嚼带来的机械负荷相互作用,使得牙齿和颌骨一起实现了正常生长,但食物制备技术的创新搅乱了这个系统。#4221

20:根据2009年的一项研究,较矮胖的美国女性生育率略高。如果这种选择趋势持续极长时间(这很不明确),那么未来的世代真的可能会变得较矮较胖。#4860

21: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自然选择意味着“最适者生存”,这一观念是由赫伯特·斯宾塞(HebertSpencer)于1864年创造的,而达尔文从未使用过这个说法,而且他也不会去使用它。因为关于自然选择,较好的说法是“更适者生存”。#5055

3星|《人体的故事》:肥胖、糖尿病之类的现代多发疾病跟人类进化路径关系密切

标签:适应   重点   使用   src   生活   感染   年龄   生物学   速度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zuoqs/p/7502675.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