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是对思维过程的抽象。

时间:2017-09-11 21:04:40      阅读:216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理由   也有   打破   直线   物流   tps   培养   信息   知识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73597/answer/10877717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逻辑通常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规律,事物的完成的序列。
2:事物流动的顺序规则
3:事物传递信息,并得到解释的过程。
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
则,意译:思辑。
广义上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
逻辑包括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包括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辩证逻辑包括矛盾逻辑与对称逻辑。
对称逻辑是人的整体思维(包括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的逻辑。
1 观点
一个人对事物缺乏见解,我们就可以说:“他不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首先,思想就是观点。
当你对一件事物有观点时,你就是有思想的。
观察在别人告诉他以前,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没有观点的。
观点越多且越接近本质,那么你的思想也越是丰富和深刻。 要注意两个问题。
1. 1观点不是事实
观点是基于事实之上的一种系统性判断和理解框架,事实是观点的基础。
了解和掌握的事实越多,就越容易作出自己的判断。
(注意:这个命题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成立而已。)
但是,事实本身不是观点。我们可以看到有这种人,他非常博学,但是没有思想。
2. 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
错误的思想也是思想。
观点既然是一种判断,那么当然有可能判断错误。
不过,更多的情况是,很难判断某种思想是否正确,大多数思想都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正确的。
你是否对大多数事物都有自己的观点,而且可以为这些观点辩护,也就是可以说出支持这些看法的理由?
人不是生来就有思想的。
思想是通过勤奋的学习和思考得来的。
不否认其中存在天赋,某些人生来就是比其他人更有思想。
方法论也很重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确实有利于形成自己的观点。
要学会有观点,首先必须知道观点的结构。
世界上的所有观点,如果细分一下,有四个组成部分。
(1) 事实:客观的存在,是百分之百成立的,比如“太阳从东方升起”。
(2) 前提:作出推断的依据,是不需要证明的公理,比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很多前提都是价值判断。
(3) 逻辑:作出推理的规则,就好像体育比赛必须遵守规则一样,思想也有自己的逻辑规则。
逻辑本质上就是数学,所以马克思会说:“任何学科只有到可以用数学表达的阶段,它才是完善的。”
(4) 结论:最后得到的观点。
因此,我们有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
事实+前提+逻辑=观点
这个观点是怎么来的?
(1)“事实”是社会中收入分配不均,有人穷有人富。
(2)“前提”是缩小贫富差距对社会发展有好处。
(3)“逻辑”是提高所得税是缩小贫富差距的一种手段。
(4)“结论”就是前面的那个观点。
“逻辑不足”,无是下面的情况之一:
你缺乏足够的事实,或者你没有明确的个人价值观,或者你的逻辑分析能力不够。
在这几个方面加强努力:
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明确个人的价值观(也就是不要有模棱两可的态度,凡事追问自己到底是赞成还是反对,理由何在),培养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
真假好分辨
公务员考试中有这样的试题:
试题
1: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悖论有三种主要形式。
1.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错了,但实际上却是对的(佯谬)。
2.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是对的,但实际上却错了(似是而非的理论)。
3.一系列推理看起来好像无法打破,可是却导致逻辑上自相矛盾。
例如:
小明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棒棒糖!”
妈妈说:“你听不听话?”
小明说:“我不听。”
妈妈说:“你不听就不给你买棒棒糖了!”
“妈妈,我听话!”小明叫道。
妈妈说:“儿子乖啊,听话,咱们别买棒棒糖了啊!”
————————
智慧眼界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人的一切!
理论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
逻辑的作用是分析论证。
逻辑学,可以清楚的辨认出人们交流时的以下谬误:
一、相干谬误: 前提与结论不相干,因而不能确立结论是真的的谬误。
1、诉诸无知论证:
辩称命题为真,依据仅仅是其没有被证明为假。
2、诉诸不当权威:
并不是说专家说的就是对的,但是我们很多时候还是会诉诸权威,引用名人名言等等。
3、不相干结论:
当论证说要证明此结论,但却证明彼结论,而此结论与彼结论完全不相干。

二、预设谬误:逻辑谬误常存在着前提和结论不相干的缺口。而预设谬误,就是假设不正当,却通过精确的论证表述出来,而这些可疑假设对结论有着强力支持时,结论就是错误的。
1、虚假原因:把与某件事相干的因素当作是这件事发生的原因。
2、循环论证:用伪装起来的结论当作前提来证明结论。
3、以特殊概括整体,或者以整体代表特殊。
三、含混谬误。就是在论证过程中,词或短语的含义发生了变化。词在前提的时候是这个意思,到了结论却变成另外一个意思。
1、歧义、双关、重读等等。
——————————
结果不重要,动机最重要。
辩论应该是思想的碰撞,只是这火花是照亮智慧的灵光!
现实中的辩论大部分是扛着道德大旗随时吞噬一切的大火!
各种辩论的声音也就雨后竹笋般冒了出来。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毕竟谁都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而我百分百是支持这种权利的。
人说话就像用错了器官,听起来闻起来都像从下面排出来的大约由59%的氮、21%的氢、9%的二氧化碳、7%的甲烷以及4%的氧气,再加上不到1%的微量氨和粪臭素组成的气体,俗称叫“屁”。但我也学着去接受,你可以看出,除掉最后的不到的1%,前面大约99%的气体还是没有味道的。
如果这些气体不排出,对人的身体绝对是害处的。动手术之后,医生最关心的是不是气通了吗?
其实任何一种观点都不能简单的说个“错”或者“对”。
年少轻狂的时候,嫉恶如仇,以自己的道德标准来给看到的人或者事定义好坏。
然后对自己认为是恶的东西踏上一万只脚,让其永不翻身;
觉得是好的,当然就捧上九重天。
总是认为这才是一个有为而坦荡的好青年应该具有的品质。
长大了,见过了很多事情,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么的狭隘。
你认为对的不一定对,即便是一时对,也不能保证一世都对;你认为错的也不一定错,即便是在这里是错的,换个地方就成了对的。
这个世界唯一肯定的就是到处都是不一定。

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是对思维过程的抽象。

标签:理由   也有   打破   直线   物流   tps   培养   信息   知识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feng9exe/p/7506531.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