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DDD】领域驱动设计实践 —— 限界上下文识别

时间:2017-09-14 10:33:46      阅读:151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之间   不同的   int   完成   密度   tin   http   ges   记录   

本文从战略层面街上DDD中关于限界上下文的相关知识,并以ECO系统为例子,介绍如何识别上下文。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定义了每个模型的应用范围,在每个Bounded Context中确保领域模型的一致性;上下文图(Context Map)表示各个系统之间关系的总体视图;通过持续集成(Continous Integration)确保多个限界上下文的模型统一。

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

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定义了每个模型的应用范围,在每个Bounded Context中确保领域模型的一致性。不同的限界上下文中,领域模型可以不用保证一致性。通常我们根据团队的组织、软件系统的每个部分的用法及物理表现(如组件划分,数据库模式)来设置模型的边界。

上下文图(Context Map)

多个系统之间会发生关系,存在交互,这也必然会在各自的Bounded Context上有所表现。上下文图(Context Map)便是表示各个系统之间关系的总体视图。在Context Map中可以有如下几种形式来表征限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他们分别是:

共享内核(Shared Kernel)

当不同团队开发一些紧密相关的应用程序时,团队之间需要进行协调,通常可以将两个团队共享的子集剥离出来形成共享内核(Shared Kernel),双方进行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由此可见共享内核(Shared Kernel)是业务领域中公共的部分,同时也是团队间容易达成且必须达成共识的领域部分。

客户/供应商(Customer/Supplier)

不同系统之间存在依赖关系时,下游系统依赖上游系统,下游系统是客户,上游系统是供应商,双方协定好需求,由上游系统完成模型的构建和开发,并交付给下游系统使用,之后进行联调、测试。这种模式建立在团队之间友好合作和支持的情况下。

Conformist(追随者)

如果上游系统不合作,这时候“客户/供应商”模式就不凑效了,那么下游系统只能去追随上游系统,下游系统严格遵从上游系统的模型,简化集成。

例如在ECO系统中,社区服务的打赏记录来源于支付系统,支付系统的打赏记录这一模型设计较为友好,且社区服务只是一个简单的查询模型,可以直接追随支付系统的打赏记录模型,集成简单快速。

防腐层(Anticorruption Layer)

如果上游系统的模型不友好,不适合下游系统的场景,但是下游系统又必须依赖于这些模型,这时候我们需要使用防腐层(Anticorruption Layer)模式将上游系统的影响降低。这种模式也是非常常见的,通常出现在系统间对接时,使用trasport+resolver的方式完成服务调用和协议转换。其中的resovler便承担了防腐的作用。

公开主机服务(Open Host Service)

公开主机服务(Open Host Service)能够允许系统将一组service公开出去公其他系统访问,在互通模型的同时,减少了系统间的耦合。

此类模式是使用最多的。系统之间的交互通常是使用该模式来完成的,而且现在很火的微服务架构也可以理解为此类模式的实现形式。

各行其道(Separate Way)

当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并非必不可少时,两者完全可以彼此独立,各自独立建模,独立发展,互不影响。

模式图谱

技术分享

 

 

思考

  综合上述模式,由上而下耦合越来越低,模型的共享程度也越来越低,在实践中,使用得最多的应当是:防腐层 + 公开主机服务的搭配使用。实际开发中,一个上游系统会面对多个下游系统做过多定制化的建模,且由于团队组织和管理上的天然隔离,团队合作的紧密度通常并不会那么高,因此,要做到“共享内核”和“客户/供应商”模式是比较困难的。我认为如今发展的如火如荼的微服务架构便是“防腐层 + 公开主机服务”的实现形式,使用RESTful契约公开主机服务,在业务模型上使用防腐层完成隔离和适配,达到共享模型和降低耦合的平衡。

  “共享内核”模式在通用业务领域较为常见,在细分业务领域中,通常由几家厂商抽象出通用的业务模型,并产品化,售卖给各个甲方企业,在实施集成过程中,根据甲方的个性化诉求,在“共享内核”上做二次开发。比如在网上银行这一细分的业务领域中,大小银行的网银系统基本上被科蓝和宇信两家公司承包,且两家公司都已经产品化,具体项目实施时,只需要做一些二次开发,便可快速集成上线。

  “客户/供应商”模式个人觉得实施起来会比较困难,毕竟是跨团队协作,及时领头上司是一个,如果这个关键人物不去把控系统设计,那么业务模型上的一致性是很难保证的,最后估计会演变为“防腐层”模式;如果这个关键人物会实际参与到系统建模和设计中,那实际上编程了一个大的团队了,也就无所谓“客户/供应商”模式了,都是自己了。

在ECO系统中的实践

结合上述理论知识,及实际实践,我们发现ECO系统中主要使用到了:“追随者”、“防腐层”、“公开主机服务”三种模式,他们的使用场景分别为:

  • ECO直接使用支付系统的“打赏记录”模型作为其查询模型,使用到了“追随者”模式;
  • ECO访问内容过滤服务,对内容过滤服务的访问模型进行了适配,这里使用到了“防腐层”模式;
  • ECO系统通过RESTful服务提供内网服务供其他业务系统内网访问,比如积分系统获取用户的发帖/评论情况等,使用到了“公开主机服务”模式;

综上,我们可以画出ECO系统的Content Map,如下:

技术分享

 

【DDD】领域驱动设计实践 —— 限界上下文识别

标签:之间   不同的   int   完成   密度   tin   http   ges   记录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daoqidelv/p/7518533.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