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我来回答人生百问^_^老姚

时间:2017-09-14 11:55:47      阅读:175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思考   关于   长大   培养   概念   王阳明   语文   content   大脑   


1: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小时候你的梦想是什么?现在呢?
小时候别人都有梦想,然而那时我还不清楚“梦想”的具体含义。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想法,也大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比如我也想有个李若彤那样的姑姑,我想要拥有会飞的超能力,我还想会天马流星拳。记得初中时,语文班主任挨个提问同学你的梦想是什么时,轮到我时,我想了一会始终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然后我回答了:想快点长大,以便知道自己以后会是什么样的人。 
当然,这些都不能算是梦想,最多是幻想。直到高中要报考大学时,老师问我以后究竟想做点什么时,我才第一次去思考所谓“梦想”到底是什么。以后我究竟该要做些什么呢?思考了两天,在我擅长的、我感兴趣的东西里面,只找到了一样东西:数学。好吧,那么以后我就畅游在数学的世界里吧。然而,事与愿违,高考不太理想,调节到动力工程专业。就这样开始了大学生涯。 
大学里看过的第一本书是《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其中有一句话,至今仍印象深刻:“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我仿佛找了指导方针,然后就开始了个人的大学逃课生涯。记得,只有第一学期,基本上没怎么逃过课,其余剩下的学期,所有能逃的课基本上都逃了。这些课往往都是很重要的课,正因为很重要,老师才不怎么会点名。反而,象马哲那种经常点名的课倒是一节不落地听完了。
大学前期的浑浑噩噩的日子里,同学带我第一次上网吧时,我发现了新的世界。《名侦探柯南》,当时,我对自己许了个愿望,大学四年一定要把这几百集动漫看完,作为自己一个目标来实现,结果不到一个学期我就看完了。。。后来就开始看《火影》、《死神》以及各种大大小小的动漫。当动漫看得差不多时,我又开始看电视剧,美剧、日剧、韩剧等,各种看。 
有一天,当我在网吧看了十三个小时的《越狱》,在回寝室的路上,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如果能把看电视的劲头用在学习上,那岂不是很牛逼吗?一晚上没睡觉,怎么想怎么兴奋。随后的日子里,在网吧干起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开始看教程。记得当时看各种杂七杂八的视频,比如开车教程、小偷撬锁教程、甚至还有一个开美式飞机的教程。那一阵子仿佛我对什么事情好像都很感兴趣,看到的所有东西,恨不得都要百度一下。
后来又发生一件事情,因为平常翘课太多,很多课基本上我都不知道老师都讲了什么,而自己看书时又看不进去。某天当我在搜索时,突然想到:我为啥不能通过看教学视频来突击考试呢?上帝好像突然又对我开了扇窗,几天突击一套教程,也可以考很高的分数的。此时,我仿佛觉得大学也许需要培养我们的能力,可能正是这样的考试突击能力。 
此时,我仍不知道以后我该做点啥。后来大三了,我知道了考研这一说,那时我高中的梦想又重新燃烧了。我要考数学。记得一次考研培训班给我做性格分析后,一位老师跟我说,你不适合搞数学,应该往管理上走。我说我的梦想就是数学,他说兴趣不等同于志趣。机智的我回答,二者合一岂不是更好。后来,如愿地念了数学系,感觉自己完成了梦想。但是我没在数学里找到快乐,也不想读博了。迷茫一阵子后,我又想到了自己突击能力,我开始看各种教程。按照本校考研要考的科目,我在超星、优酷等平台上,看完了我们大学几乎所有专业大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当时感觉自己是个复合式人才。跟人说话底气都足了很多。另外,电影没少看,我把当时校内ftp上IMDB的top250一部部地看了下来。。。 
毕业后,找了软件开发的工作。我又把学习的劲头,用在看专业书籍以及各种各样的课外书上。大概有90多本编程相关书籍(70本前端领域的)和200多本其他书籍(大多数都是听书听的)。此时我才发现大学生涯培养的其实并不是所谓的突击,或者说快速学习能力,而是专注能力。即,可以连续四个小时集中注意力不间断去做某件事。比如看一本书,二三百页的,周末一天差不多都能看完了。 
至今,我仍不知道我的梦想或理想或志向到底是什么。感觉未来很模糊很难清晰界定。但最近这几年里,我对一个道理深信不疑。我始终该把主要时间投资在自身成长上。
 ps:故事思维很重要的,讲故事比较有感染力。但故事不等于事实,因为故事会省略各种细节。其间有堕落、有倒退、有迷茫、有彷徨。
2:10年、20年后的你会是什么样?
我现在开始坚信一个道理,如果我一直把时间投资在自我成长上,终有一天能突破自己目前所在的阶层。当自己能给别人带来价值时,自然会吸引志合道同的人作为朋友。届时能看到现在未曾想象到的风景吧。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想拥有一项东西的办法,就是你配得上它。
5:学生时代哪些有用的习惯至今仍使你受益匪浅?
能够长时间地专注于做某件事情。
9:最近有参加什么运动吗?你对健康的认识是什么?
跑步,身体真是很重要。但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11:什么是积累?如何看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复利效应。走的指数曲线,刚开始甚至赶不上人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比如说读书,刚开始还看不出与别人的差别,但一旦等别人看出差别时,别人再想追赶你,就再也追不上了。
复利效应,是一个增强回路。比如我们熟知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但初始的反馈来的比较慢,即时滞比较长。很多人会打破自己的良心循环,就是因为努力了一阵子,竟然没有多大效果,进而放弃了。没错你错过了一个奇迹。很多书中都讲类似的观点,比如《好好学习》、《与时间做朋友》、《穷查理宝典》、《财富自由之路》等。
13: 你的理财观念是什么?
我现在把所有钱都投在学习上了。个人资产经常归0。
14:如何处理好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把工作当成修改,把工作当作自我成长的一个平台。这个态度确定下来后,剩下就是时间分配的问题了。
62:有没有学过其他学科之外的知识?下辈子如果可以选择,你还会做现在的工作吗? 
学过很多。没有下辈子,但有后半辈子。觉得自己会换行业的。
65:如何构建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要成体系。个人很早之前就开始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知识存在脑海里的大部分东西都是概念。想尽办法让这些概念相互联系。尤其是新概念要和以前的就概念相互联系。大学时代,我还给此方法起了个名字,叫“天才在于链接理论”。最近看到《财富自由之路》,发现李笑来他也在讲这个东西时,顿感“英雄所见略同”。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关于学习方法的方法。当我知道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模式有巨大差异时,我就开始看这方面的书籍。我自己也在总结这些思考方法,甚至强迫自己去练习:
1.逻辑思考
2.水平思考
3.系统思考
4.反思
5.终局思维
6.换位思考
空间三维:事情往深想,是逻辑思考。事情往宽想,是水平思考。事情往高想,是系统思考。
时间:以现在的眼光看过去,是反思,以未来的眼光看现在,是终极思维终局思维。
切换思考主体:假设我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时,即换位思考。
其中终局思维,之前不知有这个名词,但思维方式一直这么用。另外,最难的思考方式还是换位思考。
你可能会问还有类比,逆向思维之类的思考方式怎么没列出来呢。我把类比放进水平思考了,逆向思维本质上也是逻辑思考。
总之吧,以后我出名的话,要写出书时,就以上面的内容为主题,书名都想好了:《全息思考》!!!
66:如何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了解一个陌生的行业?
从陌生到熟悉。本质上都是一个词语:观察。
想起了福尔摩斯的一句话:你只是在看,而我是在观察。
接触、提问、搜索、互动、反馈等等概念都是在讲观察。
71:如何科学地进行决策?通常有哪些决策陷阱?
其实个人生活决策太多了。比如现在要不要抽根烟等。但生活中的重大决策的时机没那么多,我相信普通如你我的人,能谈上重大的瞬间,只用手指头都能掰出来。目前关于决策的个人收获有三条:
1.永远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做决策。
2.心情起伏时不要做决策。
3.决策时永远要想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75:孤独和寂寞有什么区别,你有过吗?如何解决的?如何拒绝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诱惑?
孤独是空间上的形单影只。
寂寞是心灵上的形单影只。
我现在就很孤独,但不寂寞。因为我有精神食粮。
说实话,对我诱惑最大的两样是食物和烟。其他的基本没有,也没人锻炼我的抗色诱能力啊?
78:什么是学校?什么是教育?你在学校学到的最有用的知识是什么?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教育是传播知识的行为。我在学校最有用的知识,并不是哪位老师教我的。而是在这种学校的环境中喜欢上了学习。印象深刻的老师挺多的。大学一个教材料力学的王老师。他跟我们聊天聊一节,上课上一节。他说过劝你的同学来上课也是一种能力。
82:你有挑战自己的经历吗?
太多了,减肥,戒烟。
目前走在要做自己大脑的主人的这条道路上。
83:你是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的?你经历过的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如何走出来的?如何应对挫折、危机?
我们知道的道理,很多都是相佐的。
有一种说法是,其实并没有失败,只有当你放弃时,失败才会出现。因此当我每每想起《死神》里那句话:为了不让流出的鲜血白流,只能留下更多的血。我就振奋不已。但是,从经济学上看,为了沉默成本而继续付出是不明智的。很多时候,我们会以“自己已经付出那么多,放弃岂不很可惜?”这样的借口,去坚持做没有怎么看都没收益的事情。
以前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会堕落一阵子,然后时间稍微久了,过阵子就好了。有一句不是那么说么:烦恼就像盆里的水,放久了自然就会没了。同时,还有一句话: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后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自我驱动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畏惧失败,其实不是畏惧失败本身,而是它带来的影响。有情感上的或有经济上的。
我相信一句话,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大问题。当然,我并没有遇到什么经济上的失败,毕竟我没做过任何生意。
而情感上的影响往往不容忽视。当做一件事没做成时,有时会打击自信心。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说明我的自信心真是少的可怜。当做一件事没做成时,我们害怕别人的指指点点,害怕别人的评价。竟然!这也能伤害到我那可怜的自尊。后来我认识到一件事情,我是我大脑的主人,我怎么能被它囚禁呢,怎么让能那些莫名其妙的电流所控制呢。我该觉醒。此时才发现所谓内心强大的人,根本不是说他的心有多坚强,而是说他不会轻易受自己的大脑所奴役。
现在遇到小挫折,我都用两种方式来说服自己的大脑。
1.你想想看,它跟生死比起来算什么?
2.你想想看,一年后的你,看是否会对今天的事一笑了之呢?
对付大脑的情绪,现在也成为我每天修行的一部分。当有情绪波动时,我就告诉自己那不是我。也许等到某天我人格分裂了,可能我就成功了吧。^_^
我遇到的最大的挫折嘛?一时半会还真想不起来,难道是考大学没考上数学系?
有时我在想,如果当初我考上了数学系的话,也许不会有今天爱看书的我,因为我可能不会经常逃课去看动漫的。
84: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你活下去的理由?
人生观问题。生命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当你考虑活下去的理由时,基本上可以断定,你已经得了抑郁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个理由还不够吗?
85:你的信仰是什么?你曾为你的信仰付出过什么?对基督教、佛教有了解吗? 
信仰应该不只是宗教信仰吧。信科学应该也是一种信仰。
《未来简史》中,也说“自由主义”也是一种信仰,当然也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宗教”概念。此时我想到了科学和宗教的关系。科学负责解决技术问题,宗教负责解决伦理问题。比如,理论上,克隆人可以实现,但要不要克隆一个人呢,涉及到这种伦理问题,科学就爱莫能助了。
想必,当代人对基督教和佛法或多或少都该有点了解吧。看了《人类简史》后,我对这二者加深了点认识。个人浅显理解是,佛教的追求快乐的方式是:当你放弃追求快乐时,你就走在了幸福之道。基督教认为,人生本身苦难重重,直面苦难才是解脱的唯一方式。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浅显的理解,不过多讨论。
86:有没有思考过事物的名字的含义。
想必谁都有过。这里举几个的例子:
1.对象,搞对象的对象
张载的《正蒙 太和篇》“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
2.对不起
为啥对不起表示抱歉的意思?
3.互联网
其本质是:互动、连接、网络
4.抽象
象是具体,“抽象”要从象里抽出什么。
5.道理
道和理,让我想起了王阳明。。。
87:如何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首先信息有自身的分类。
信息分记述型信息、评价型信息和规范型信息。
记述型信息,说的东西是什么。比如“这本书卖了100万册”。
评价型信息,说的东西好不好。比如“这本书太棒了”。
规范型信息,说的东西该怎样。比如“我该买一本”。
根据评价标准,我们会从记述型信息里解读出评价信息,再根据行动原理,可以从评价型信息里解读规范型信息。
如何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呢?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的不同,就有不同的分类。
比如hr面对一大堆简历信息,他们又是怎么分类的呢?我想大概至少分成两类,适合本公司和不适合本公司的。分类标准是:简历信息的关键词与公司的需要的关键词的匹配度。
因此,此时原问题变成了:根据情景,建立什么样的分类标准最合适?
例子不一而足,这里举一个我读书的分类标准。因为生命有限,读书当然读性价比高的书。我判读一本书是否可以值得话时间去读,我就看看能否用道家的“道法术器势”的观点去区分。看完书评,看它能否放进某一类中,放不进去的话,我就会觉得此书看完之后最多只能成为我的谈资,但不能指导我的实践。进而判断出此书性价比低,不去浪费时间去读。
说起分类标准,最简单还是这种二分法,用或不用。想办法,建立一套过滤系统,阻止不想要的信息进入,不失为很好的初步分类方式。因为,只有过滤下来的东西才值得你需消化。当然大数据时代,你的信息源会智能地推荐你平常偏爱的信息,从而让你根本停不下来。这也是一个新产生的问题。
88:你的三观是什么?有没有得到颠覆与重建?
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强调的是我对世界的看法。宇宙很大,世界不会因为我不在了,就停止变化。同时,我相信多维宇宙是存在的。另外,我强烈地坚信地球是圆的,哈哈。
人生观,强调的是我对人类繁衍怎么看、我对自己活着这件事怎么看。人只不过是算法,是基因存活的工具。因此,没有终极普世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不在某个地方,我到眼前一看就能找到。而是被我赋予的,被我创造的。不迎接任何人的期待而活,除非那真是我想要的。我要让自己的生命旅程有点不同,我要让自己的主观世界与更多的其他主观世界有所链接。不活在过去,处理好活在当下和活在未来的恰当平衡。
价值观,是指我对一些具体事物的看法。我认为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地方最重要。所以我一直尽量使学习和娱乐达到平衡。另外我的工作观,是被多本书洗脑了。工作是把自己的时间活成双份的一种方式,不仅为他人出售自己的时间创建价值,也是把时间投资在自我成长上。
人生观受《被讨厌的勇气》颠覆重建。彻底地切换了我看待人生的视角。
价值观,包含的面相对太多了。平常我们说的认知升级都处于属于此层面上的。
89: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你的职业是什么?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原先我以为的兴趣爱好是数学,我当真把研究数学当成自己的梦想呢。后来发现我的兴趣是逻辑,因此我从事前端开发工作也很开心。从数学抽象一层得到的是逻辑。因为抽象的东西,外延大。所以,后来我轻松地发现与人聊天也许要讲逻辑的,然后再把“聊天”再抽象一层是“分享”。因此,我也爱上写东西。
分析自己的核心核心竞争力也是这个道理。原先以为我擅长的是看动漫,一口气就能看完26集呢。后来发现我也擅长看书,一两天就看完一本。最后发现我擅长的其实是长时间的专注能力。即保持心流的状态相对较长。
这种抽象、泛化和关联,成为了我理解很多事情的一个切入点。
90:什么是爱?亲戚、朋友、同学、恋人有什么区别?什么是爱情、友谊?什么是责任?喜欢和爱有什么区别?
1.什么是爱?
很感谢在孑然一身的时候,看了《不要用爱控制我》这本书。当我明白了什么是控制时,就明白了什么是爱。作为一个东方人,理解了爱是什么时,由衷地开心。
2.什么是朋友?
交换关系就是朋友关系。跟据交换的东西不同,朋友有三六九等之分。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
3.什么是同学和友谊?
有共同成长经历的一种关系都是同学关系。往往会容易形成朋友关系。
4.什么是亲戚?
有血缘关系就是亲戚关系。往往有共同的经历,也容易会形成同学关系和朋友关系。
5.什么是恋人和爱情?
爱情的本质是两人结对共同成长。没有成长的爱情一点也不伟大,那只是性伴侣关系罢了。
6.什么是责任?
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7.喜欢和爱的区别?
喜欢主要体现在动机上,爱主要体现在行动上,行动体系在帮助对方成长上,而不是简单地付出。
比如,我喜欢这个世界,是说我对这个世界相对满意。而我爱这个世界,是说我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它更加美好。
92:什么是国家、政府、个人?什么是民主、自由、权利、义务?
只说一个,自由。
小时候听说一句话,自由都是受限制的自由。比如火车再自由,也要跑在轨道上。后来诡辩地想了一下,火车不在轨道上跑,那不就可以称为汽车嘛。汽车不在地上跑,那不就是飞机嘛。自由本身就是要挣脱一些限制的。小时候没少想这种问题。
提起自由,人们想到的都是那种带政治色彩的自由。而另外一个词语倒让人感觉挺好的:自由自在。也许形容词比名词本身就少了某种约束吧。请对比:“我要自由”和“我要自由自在”。对于前者,人们自然就会问,你要什么样的自由?人身自由?财务自由?心灵自由?而后者,很少人会直觉问出,你要在那方面自由自在?都说语言决定了思维。我看此例很支持这一点的。
93:谈谈你最近看的5本书。
《影响力》让人轻松说是的6种影响力手段。
《财富自由之路》给自己的大脑洗澡,打磨脑海里的概念。
《学习之道》从国际象棋冠军到太极拳推手冠军的学习心得。
《干法》稻盛和夫的工作修炼之道。
《断舍离》从丢物品到丢想法的生活哲学。
95:如何精通一门工具、语言?
要谈精通,只有孰能生巧这一种方式。其实很多工具,只要够用就行,掌握最少必要知识即可。
对于程序语言,个人看法是要吃透基础。对于外语,基本没有发言权,但我知道需求驱动是很重要的。没有使用需求,就没有动机,是很难学下去的。因此想办法给自己创造使用场景这是一条道。
96:如何提问?如何向别人求助?
第一条,遇到困难时,向靠谱的熟人求助。
第二条,多求助于百度。
第三条,向陌生人求助时,最好都是对方能举手之劳就能做到的。
98:你会如何教育你的孩子?
让ta爱上学习,这一条足以。
100:假如明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如何度过?试着给自己写一份遗嘱。
能想到的事情大致有这四件:
1.吃自己最喜欢的食物。
2.向重要的人表达谢意,有你们的陪伴,很幸福。
3.向自己已做出承诺的人,说声对不起。
4.去室外溜达一圈。
遗嘱嘛,晚安、世界。

我来回答人生百问^_^老姚

标签:思考   关于   长大   培养   概念   王阳明   语文   content   大脑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new-Spring/p/7519685.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