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stderr clu 不能 null 默认 switch pad 输出 table
分两点说吧:
1.fork()函数会把它所在语句以后的语句复制到一个子进程里,单独执行。
2.如果printf函数最后没有"\n",则输出缓冲区不会被立即清空,而fork函数会把输出缓冲区里的内容也都复制到子进程里。
所以,父进程和子进程各输出2个Hello,共4个。
如果第一个printf("Hello");写成printf("Hello\n");,则只会输出3个Hello,父进程2个,子进程1个。
缓冲区的问题解答!!
先来看以下一段代码(test.c):
|
编译执行:
$gcc -o test test.c
$./test
Start fork...Child process.
Start fork...Parent process.
出乎意料的是,为什么"Start fork..."输出了两次呢?子进程是从fork之后的语句开始执行的,那么多出来那个"Start fork..."是哪里来的呢?
先了解一下缓冲区:
这个缓冲区既不是内核中的缓冲区,也不是用户分配的缓冲区,而是有编译器维护的用户进程空间中的缓冲区.缓冲区类型有:全缓冲(大部分缓冲都是这类型)、行缓冲、无缓冲。
标准里没有规定各种流是什么缓冲,stderr和stdout是哪种缓冲类型是和环境相关的。 stderr 可能是无缓冲、行缓冲,但不能是全缓冲。stdin 和 stdout 可能是无缓冲、行缓冲,也可能是全缓冲。不过,stdin 和 stdout 如果分别是指键盘和显示器等交互设备(interactive device)的话,那么只能是无缓冲或行缓冲。
默认情况下,printf()在屏幕输出的时候是行缓冲的,所以父进程在执行了第一个printf语句后,"Start fork..."还保存在缓冲区中,执行fork的时候,父进程缓冲区的数据也被复制到子进程中,子进程在刷新缓冲区的时候,输出了从父进程复制来的"Start fork..."。
下面对程序进行一些修改:
1、如果把第7句改为:fprintf(stdout,"%s","Start fork...\n");
$./test
Start fork...
Child process.
Parent process.
说明当前环境下printf是行缓冲的。
把修改过的程序的执行结果重定向到文件中:
$./test > temp
$cat temp
Start fork...
Child process.
Start fork...
Parent process.
这说明将printf输出结果重定向到文件的时候就变了全缓冲.
2、如果在第7行以后加入一句:
fflush(stdout);
$./test > temp
$cat temp
Start fork...
Child process.
Parent process.
我们用fflush强制刷新缓冲区,这样父进程缓冲区被清空。我们在fork之前一般都要用fflush(NULL)清空所有流。
3、我们把第7句改为:fprintf(stderr,"%s","Start fork...");
$./test > temp
Start fork...
$cat temp
Child process.
Parent process.
把修改过的程序的执行结果重定向到文件,把标准错误重定向到标准输出:
$./test > temp 2>&1
$cat temp
Start fork...
Child process.
Parent process.
表明当前环境stderr的默认目标是终端,而且是不缓冲的.
4、如果我们在第7句之前加入:
设置标准输出为无缓冲。
setvbuf(stdout, NULL, _IONBF, 0);
$./test > temp
$cat temp
Start fork...
Child process.
Parent process.
标签:stderr clu 不能 null 默认 switch pad 输出 table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fenglongyu/p/762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