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ref author desc 状态转移方程 覆盖 main not fine log
Time Limit: 5000/2000 MS (Java/Others) Memory Limit: 32768/32768 K (Java/Others)
Total Submission(s): 5178 Accepted Submission(s):
2733
求第K优解
对于求次优解、第K优解类的问题,如果相应的最优解问题能写出状态转移方程、用动态规划解决,那么求次优解往往可以相同的复杂度解决,第K优解则比求最优解的复杂度上多一个系数K。其基本思想是将每个状态都表示成有序队列,将状态转移方程中的max/min转化成有序队列的合并。这里仍然以01背包为例讲解一下。首先看01背包求最优解的状态转移方程:f[i][v]=max{f[i-1][v],f[i-1][v-c[i]]+w[i]}。如果要求第K优解,那么状态f[i][v]就应该是一个大小为K的数组f[i][v][1..K]。其中f[i][v][k]表示前i个物品、背包大小为 v时,第k优解的值。“f[i][v]是一个大小为K的数组”这一句,熟悉C语言的同学可能比较好理解,或者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原来的方程中加了一维。 显然f[i][v][1..K]这K个数是由大到小排列的,所以我们把它认为是一个有序队列。然后原方程就可以解释为:f[i][v]这个有序队列是由f[i-1][v]和f[i-1][v-c[i]]+w[i]这两个有序队列合并得到的。有序队列f[i-1][v]即f[i-1][v][1..K],f[i-1][v-c[i]]+w[i]则理解为在f[i-1][v-c[i]] [1..K]的每个数上加上w[i]后得到的有序队列。合并这两个有序队列并将结果的前K项储存到f[i][v][1..K]中的复杂度是O(K)。最后的答案是f[N][V][K]。总的复杂度是O(VNK)。
为什么这个方法正确呢?实际上,一个正确的状态转移方程的求解过程遍历了所有可用的策略,也就覆盖了问题的所有方案。只不过由于是求最优解,所以其 它在任何一个策略上达不到最优的方案都被忽略了。如果把每个状态表示成一个大小为K的数组,并在这个数组中有序的保存该状态可取到的前K个最优值。那么, 对于任两个状态的max运算等价于两个由大到小的有序队列的合并。另外还要注意题目对于“第K优解”的定义,将策略不同但权值相同的两个方案是看作同一个解还是不同的解。如果是前者,则维护有序队列时要保证队列里的数没有重复的。
用个形象的比喻吧:如果我想知道学年最高分,那么,我只要知道每个班级的最高分,然后统计一遍就可以了。如果我想知道学年前十呢?我必须要知道每个班的前十名。大家在心里模拟一下,对,这就是本题核心的算法。两种决策,就可以看作这个学年只有两个班。
根据以上思路,将原来的dp[i]扩展成dp[i][j]表示背包容量用了i的第j优解。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define MAXN 11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T,N,V,K; int f[1010][31]; int val[MAXN],v[MAXN]; int main(){ scanf("%d",&T); while(T--){ scanf("%d%d%d",&N,&V,&K); for(int i=1;i<=N;i++) scanf("%d",&val[i]); for(int i=1;i<=N;i++) scanf("%d",&v[i]); memset(f,0,sizeof(f)); for(int i=1;i<=N;i++){ for(int j=V;j>=v[i];j--){ int A[31],B[31]; for(int kk=1;kk<=K;kk++){ A[kk]=f[j-v[i]][kk]+val[i]; B[kk]=f[j][kk]; } int a=1,b=1,c=1; A[K+1]=-1;B[K+1]=-1; while(c<=K&&(A[a]!=-1||B[b]!=-1)){ if(A[a]>B[b]) f[j][c]=A[a++]; else f[j][c]=B[b++]; if(f[j][c]!=f[j][c-1]) c++; } } } cout<<f[V][K]<<endl; } }
标签:ref author desc 状态转移方程 覆盖 main not fine log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cangT-Tlan/p/764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