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大数据的未来--个人信息/情报/认知服务的思考

时间:2014-09-11 18:52:52      阅读:23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blog   http   使用   ar   数据   2014   sp   log   html   

1.未来大数据的一切都都关于人

  ...不论述

2.大数据收集困难和高风险

现在的大数据的来源,都是通过自有平台收集用户数据的,对于没有平台的企业很难有机制和渠道获取稳定的数据来源,

有说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关于人的大数据使用,在这之前,唯一可行的方向是,把用户大数据使用,做成服务的必选功能,要使用服务,必须接受隐私分享。

 

3.对大数据的利用方式

现在的大数据 都是由各种数据聚合出一类关于人的结论 然后拿给企业使用
我想大数据应用还有另一类
利用网上的大数据,告诉某类人、甚至某个人,世界发生着什么,未来要发生什么

 

4.科幻大片

如果从网上下载一个专属的虚拟人物(虚拟机器人/虚拟助理/终生人工智能伴侣)到手机
刚开始这个角色需要你教导(配置,类似早期的语音识别控制的学习阶段)才能帮你在互联网上你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随着你教导的更多更好(对你的习惯,兴趣爱好,思维模式,接收度等信息的收集) 和基于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力的增加,它的智力越来越高,能做一些更复杂的任务(作为入口,代表你在互联网活动),
直到很多年后,它的智力超过你,它能告诉你,世界发生着什么,未来要发生什么,它了解你的年龄,了解的行为习惯,了解你的经济能力,了解你缺点,时刻为你服务,扩展你的人生,使你的人生不局限于经验(网上有),思维(网上有),能更好的生活下去(帮你发现机会)。

 类似的东西,后来才发现微软小冰二代已经在着手做了,可能愿景和目的不一样,但轮廓有了。

 

5.认知需求

我们成长的时候,家长常常说“你懂点事吧”,但如何“懂事”没有人能教给我们,也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做(去阅读书籍,去体验生活,经历人生);

我们毕业了,工作了,在社会上依然遇到,“各种成功学大师”,“各种领域专家”,“各种百家讲坛老师”,“各种转世神棍”,大行其道;

这一切都是因为,人有认知的需求。

 

6.认知培训

基于这个需求,“认知服务”即使做不到自动,就算做人工服务,也能在现在的教育市场(学校,兴趣培训,英语培训,等技能培训)杀出一条出路

 

7.认知模式与三分的认知世界

莱考夫(George Lakoff)在 [女人、火和危险的事物]([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一书中,
认为理念化的认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 简称ICMs)是结构复杂的感知整体,是对世界的整体表征,它的价值在于对输入信息进行重组。ICMs并不客观存在的,而是人类实践和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并且可以为以后的实践提供参考。根据lakoff的论述,IMCs有四种:命题模式,意向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它们的关系如下:

 bubuko.com,布布扣

 命题模式是出发点和归宿,意象图式模式是基础,转喻模式和隐喻模式是建立在命题模式和意象图式模式上的认知事物的过程和方式,并且二者相互作用。

 任一认知主体的认知世界整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信念世界”、“怀疑世界”和“无知世界”。我们用Wb表示信念世界,Wd表示怀疑世界,Wu表示无知世界。Wb、Wd、Wu是三个命题集合,他们的元素是相应的认知命题。简单地说,信念世界是由认知主体相信的命题构成,这些命题构成认知主体的信念;怀疑世界里的所有命题是认知世界说怀疑的,认知主体认为这些命题是“假的”或“不可能的”,这些命题可称为“疑点”;认知主体从来没有“考虑”过的命题构成无知世界的内容,这些命题(以及它们的负命题)或者仍没有进入认知主体的视野之中,或者虽然进入了认知主体的视野之中但认知主体不知道其意义,此时,认知主体对之既不相信又不怀疑,这些命题可称之为“盲点”。

 

8.认知互联网世界进而认知现实世界

互联网世界一直是互联网世界的映射,越来越多的现实世界事物在互联网世界建立了数字化的映射,大数据的未来,就是通过这些大数据分析现实世界发生了什么,未来要发生什么,有可能到那时,数据获取能力的不平等将取代资本,脑力,智慧的不平等。

 

9.包装的产品---认知的世界+个性数据=具有类似主人人格的终生人工智能伴侣

 

10.通过逻辑推理认知世界--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

亚里士多德给出的经典的“Barbara”三段论:

如果所有人(M)都是必死的(P),(大前提)
并且所有希腊人(S)都是人(M),(小前提)
那么所有希腊人(S)都是必死的(P)。(结论)
如,

所有人都是必死的。(普遍原理)
苏格拉底是人。(特殊陈述)
苏格拉底是必死的。[把特殊(小)代换入一般(大)]
又如,

法律规定这种行为要负法律责任,

他/她做出了法律规定的这种行为

他/她要负这个法律责任”

 

从上面可看出,三段论由三个部分组成: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它在逻辑上是从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来的。大前提是一般性的原则。小前提是一个特殊陈述。在逻辑上,结论是从应用大前提于小前提之上得到的。

与之相对的是隐喻,
草(P)会死(M).
人(S)会死(M).
人(S)是草(P).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三段论,是逻辑谬论:这种形式的三段论是逻辑上无效的,但即使是这种逻辑上无效推理,也是人工智慧的表现。

要取得认知互联网世界的能力,可以从哲学获得理论支持,例如从“三段论”和“三分的认知世界”,

我们利用有限个的”大前提集合[命题集合]“组成”初始的信念世界“,大前提,小前提,对应[意象图式模式] 逻辑推导是“命题模式”,最终的结果是“命题被认为是真的,继而加入“信念世界”。

利用隐喻[信念世界中存在的命题集合+新的命题],推导出“怀疑世界”,那么剩下的就是“无知世界”,对于这个世界,随着现实世界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世界对现实世界的映射会越来越完整,“无知世界”会越来越小。

比如,

水果是可以吃的[ 信念世界存在的命题]

苹果是水果[ 信念世界存在的命题]

苹果是可以吃的[要认知的命题]->[加入信念世界]

 

苹果是可以吃的[信念世界存在的命题]

苹果是红色的[信念世界存在的命题]

西红柿是红色的[隐喻]

西红柿是可以吃的[要认知的命题]->[加入怀疑世界]

 

10.需要什么机制和技术

不需要建立自有资料库,只需要有结论和认知过程

需要有情报收集的能力(与各个情报来源建立通道,能识别相同情报)

需要有对情报的认知能力(归类,推到,三个世界的命题集合)

xuybin:标题很大,内容不成体系,纯属思考笔记,若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cnblogs.com/xuybin/p/3966022.html 

 

11.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挖掘+认知能力+学习机制

需要多久才能成长出为1个2~3岁儿童的智能,它的极限是那?

 

大数据的未来--个人信息/情报/认知服务的思考

标签:blog   http   使用   ar   数据   2014   sp   log   html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xuybin/p/3966022.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