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自行车骑行知识汇总

时间:2017-10-30 15:04:34      阅读:669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珠海   bst   主板   滚动   src   而不是   特性   man   等级   

 

公路自行车(Road bicycle)  

用来在平滑公路路面上使用的车种,由于平滑路面阻力较小,公路自行车的设计更大考量高速,往往使用可减低风阻的下弯把手,较窄的高气压低阻力外胎,挡位较高,且轮径比一般的登山越野车都大,由于车架和配件不须像山地车一样需要加强,所以往往重量较轻,在公路上骑行时效率很高。由于车架无需加强又往往采用简单高效的菱形设计,公路车是最为优美的自行车。
    场地自行车(Track bicycle)  

用于在室内极其平滑的椭圆形赛道上使用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没有车闸(煞车),没有变速器,且没有可逆转的飞轮。   三项赛/计时赛自行车(Triathlon/Time Trial bicycle)在三项赛和计时赛运动中使用的公路自行车,三项赛和计时赛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允许使用牵引气流(draft),也就是说选手必须完全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克服空气阻力,而不须骑在其他选手后面,所以三项赛/计时赛自行车在设计时非常注重让选手保持一个减小空气阻力的骑行姿势,同时注意减小自行车自身的空气阻力。三项赛自行车还让选手在骑行时使用和跑步时相近的肌肉组,这样使从骑行到跑步的转换更容易。
    山地自行车(Mountain bike)  

山地自行车起源于1977年美国旧金山。 设计为骑乘于山区的车种,通常具有变速器可变换省力或快速的档位,有些会在车架安装避震器,部分的轮胎胎皮是巧克力胎纹以便于在无铺面的路面骑乘。 山地车零件的尺寸一般为英制单位。车圈为24/26/29英寸,轮胎尺寸一般为1.0-2.5英寸。车架尺寸也以英制为单位,例如14"、17"、19"来表示车架尺寸的大小。
    速降自行车(DownHill bike)  

速降自行车,也称落山自行车。英文简称DH。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活动。骑手利用特制的DH自行车在山坡上滑翔,甚至坠山来寻求刺激。活动多在山脊、矿洞、雪地等地带开展。奥地利人利用DH创造出210.4KM/H的世界纪录。 速降自行车的车架角度与山地自行车有所区别,零件与山地自行车一样都为英制单位。进行此项活动时必须佩戴头盔、护甲等装备。前叉减震的行程比山地自行车及XC自行车要长。轮胎宽度一般超过2英寸。        

斜躺自行车(Recumbent)  

与传统设计上较不一样的自行车。通常有较大且舒适的座椅,两轮或三轮。优点是舒适,且风阻低。

旅行自行车(Touring bicycle)  

由公路自行车发展而来,适合超远程自给自足的旅行,有较舒适放松的车架几何设计,能够负重,有很低的最低档位,使用较宽的车胎,配件选择方面追求可靠耐用而不太侧重减轻重量,往往是用山地车脚踏板。

时尚自行车  时尚自行车,是由索罗门品牌公司制作的自行车,符合现在的先进时尚理念是深受现在年轻人喜爱的自行车品牌。
    广告自行车(Advertising bike)  

广告自行车是由中国国家专利局授权(ZL2007 2 0312144.6)的薄壳型车架制作的特殊自行车,利用车架表面积发布广告的专业广告自行车。

越野公路车(Cross-country cycling)  

由公路自行车发展而来,起源于骑手们想用一辆自行车同时征服公路和山地,于是骑手们选用较结实的公路车架和轮子,再安装上更强的车闸和很宽的车胎,使用山地车脚踏板。越野公路车既可以在公路上实现较高速度,也有一定越野能力。   

双人/多人自行车(Tandem bicycle)   

又称为协力车,由两人以上协同出力,由第一位控制方向。 折叠车(Folding bicycle)  

是为了便于携带与装进车内而设计的车种,有些地方的铁路及航空等公共交通工具允许旅客随身携带可折叠收合并装袋的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Motorized bicycle)  

一种以一半电力驱动和一半人力驱动的环保电动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可以自动侦测双脚施力状况,在需要时以适当的动力辅助踏踩,自动调节动力。在中国广州等地区,因为电池回收等问题,禁止使用电动自行车。

小轮车(Cycling BMX)  

一种专门用于极限运动的自行车,这类车为了更适合特技表演而作出了不少改造,比如更轻量化的车身,没有刹车,车把可以360°旋转。轴传动自行车  

轴传动自行车日本丸石自行车首创无链条系列自行车之轴传动自行车。设计之初,研发人员受汽车传动原理和传统自行车油污影响,最终形成以简洁大方、时尚前卫著称的丸石专利产品——轴传动自行车。
    皮带传动自行车  

皮带传动自行车也是日本丸石自行车研发设计而成的无链条传动自行车,是轴传动自行车的兄弟系列,该产品吸取汽车发动机专用皮带制造工艺,将笨重、异端的金属链条替代为皮带传动自行车柔韧性更好、伸缩性更强,更清洁更环保的强力皮带,为世界自行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行车部件  

1、车架部件是构成自行车的基本结构体,也是自行车的骨架和主体,其他部件也都是直接或间接安装在车架上的。车架部件的结构形式有很多,但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男式车架和女式车架。   

由于自行车是依靠人体自身的驱动力和骑车技能而行驶的,车架便成为承受自行车在行驶中所产生的冲击载荷以及能否舒适、安全地运载人体的重要结构体,车架部件制造精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乘骑的安全、平稳、和轻快。一般辐条是等径的,为了减轻重力,也有制成两端大、中间小的变径辐条,还有为了减少空气阻力将辐条制成扁流线型   

2、外胎:分软边胎和硬边胎两种。软边胎断面较宽,能全部裹住内胎,着地面积比较大,能适宜多种道路行驶。硬边胎自重轻,着地面积小适宜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具有阻力小,行驶轻快等优点。   外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山地自行车的外胎宽度特别宽,花纹较深也是适应越野山地用。   

3、脚蹬部件:脚蹬部件装配在中轴部件的左右曲柄上,是一个将平动力转化为转动力的装置,自行车骑行时,脚踏力首先传递给脚蹬部件,然后由脚蹬轴转动曲柄,牙盘,中轴,链条飞轮,使后轮转动,从而使自行车前进。因此脚蹬部件的结构和规格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骑车人的放脚位置是否合适,自行车的驱动能否顺利进行。   脚踏:可分为整体式脚踏和组合式脚踏。无论什么款式的脚踏都必须有脚踏面,必须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可以选用橡胶、塑料或金属材料制造。脚踏必须转动灵活。   

4、前叉部件:前叉部件在自行车结构中处于前方部位,它的上端与车把部件相连,车架部件与前管配合,下端与前轴部件配合,组成自行车的导向系统。转动车把和前叉,可以使前轮改变方向,起到了自行车的导向作用。此外,还可以起到控制自行车行驶的作用。   前叉部件的受力情况属悬臂梁性质,故前叉部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等性质。   

5、链条:链条又称车链、滚子链,安装在连轮和飞轮上。其作用是将脚踏力由曲柄、链轮传递到飞轮和后轮上,带动自行车前进。   链轮:用高强度钢材制成,保证其达到需要的拉力。   

6、飞轮:飞轮以内螺纹旋拧固定在后轴的右端,与链轮保持同一平面,并通过链条与链轮相连接,构成自行车的驱动系统。从结构上可分为单级飞轮和多级飞轮两大类。单级飞轮又称为单链轮片飞轮,主要由外套、平挡和芯子、千斤、千斤簧、垫圈、丝挡几钢球等零件组成。
    自行车其单级飞轮工作原理:当向前踏动脚踏是,链条带动飞轮向前转动,这时飞轮内齿和千斤相含,飞轮的转动力通过千斤传到芯子,芯子带动后轴和后轮转动,自行车就前进了。   

当停止踏动脚踏板时,链条和外套都不旋转,但后轮在惯性作用下仍然带动芯子和千斤向前转动,当反向踏动脚踏时,外套反向转动,会加速千斤的滑动,使“嗒嗒”声响得更急促。多级飞轮是自行车变速装置中的一个重要部件。   

多级飞轮是在单级飞轮的基础上,增加几片飞轮片,与中轴上的链轮结合,组成各种不同的传递比,从而改变了自行车的速度。

 

1.      自行车品牌

Giant:国产知名品牌,品种有公路车、山地车、旅行车等。   
Merida:国产知名品牌,品种有公路车、山地车、旅行车等。   
UCC:新起国产自行车品牌,品种多样化,山地,公路,旅行车等。   
XDS:国产知名品牌,品种有公路车、山地车、旅行车、折叠车等。   
KHS:功学社,台湾著名单车品牌。   
solomo:德国著名品牌。旗下有法克斯等品牌,主要以高中档自行车为主,质量上乘。   

Specialized:堪称自行车界BMW。它的公路、山地系列做得尤其精湛。环法比赛用车。   

TIME:法国著名自行车生产商。它的公路的车架系统、自锁系统的设计是世界一流水平。   

Colnago:意大利著名公路自行车厂家。生产的车架纯手工艺术涂装。C40是该厂的顶级型号,环意赛,世锦赛用车。   
BMC:瑞士自行车生产商。主要产品是山地车、公路车、计时赛用车。BMC与Easton合作开发的纳米碳纤管材是闻名于自行车界的独特设计。  
Trek:美国著名品牌,赞助的Discover Channel车队曾连续七次赢得环法桂冠。   
Schwinn:美国知名品牌。旗下有以舒适著称的Sierra,质量上乘的Frontier等。   
Huffy:美国山地车知名品牌之一,他们生产的山地车舒适简单又坚固耐用。   
Marin:以山地车见长。  
mosso:台湾峰大,是台湾当地较知名单车。   
Mongoose:美国的超级极限自行车品牌,中国BMX自行车国家队的赞助商   
Cannondale:美国品牌,素以单臂著称,俗称“左撇子”,见2008奥运会山地视频。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拥有一辆。   
NICOLAI:德国制造的世界顶级山地车,号称脚踏车界的“劳斯莱斯”或者“悍马”   
Bianchi:比安奇,又名“鞭笞”,意大利著名单车品牌,以生产公路车为主,是单车界的奢华品牌,是单车界的“玛莎拉蒂”   
Oyama:oyama折叠车,台湾折叠车品牌,专业生产折叠车。  
birdy:折叠车的绝对贵族,很多车友都以自己所在城市拥有一辆“birdy”为荣,犹如汽车界的帕加尼、布加迪。价格昂贵,做工一流。   
飞鸽:国产知名品牌,中国市场认可的十佳品牌,是中国很多人不可磨灭的记忆。

 

2.      如何挑选自行车

选择自行车的主要是:一看是不是好的车架,二看是不是好的零件组成,三看组装技术好不好。将这三个因素科学地加以组合后,才能算是一辆好的自行车。   

一、车架:   

1.车架是什么? 车架相当于人的骨架、有了车架才能装上各种自行车零件。车架由铁、铝合金等材料组成、根据管材的长短构成的角度等影响整体自行车的特性。比如,直线骑行较好的自行车、易转的自行车、骑行舒畅的自行车等,决定这些因素的很多都来自于车架。   

2.怎样才能算是好车架? 轻、牢、弹性好等是车架追求的目标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还要看各个车架生产厂家的工艺。如设计的车架是否根据材料的强度和特点来设计、焊接工艺是否成熟。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车架的外观、强度和弹性。还有较重要的就是喷漆,好的车架喷漆均匀,而且喷3-4层的漆。别小看喷漆,好的喷漆可使自行车容易保养、不易生锈。如果使用不符合以上要求的车架来装车的话、就有可能生产出不能直线骑行或不易转弯的自行车,或很快就坏的自行车。   

3.车架是由哪些材料组成的? 最多的是铁车架,但是,铁车架也分成铬钼钢、高强钢、普通钢等在铁中加入其它成分的车架,加入了这些其它成分后,可以做成比如较薄的管材,使得整体车架变轻。最近,在不减低强度的基础上,出现了采用铁以外的材料的车架,比如铝合金材料。以自行车比赛中有使用钛金属碳纤维材料的车架。    

二、零件组成   

1.什么是自行车零件  装在车架上各种各样的零件都有其各自的作用,比如,刹车是为了让自行车安全停止;脚踏是为了将动力传到车轮等等、生产和销售这些零件的专门工厂称为自行车零件制造厂商、有名的零件厂商每年都开发新的产品、这些产品又提供给各大自行车制造厂商、然后出现在市场上。   

2.怎样才是最好的自行车零件? 简单的讲就是既轻又牢固,而且性能要好。因为具备了这些条件自行车骑起来才轻松、安全、方便。但是要达到所有的以上条件,就需要好的材料。所以,自行车零件往往是左右自行车价格的一个具体因素。最好的就是能够参加奥林匹克自行车比赛的零部件。不管是强度性能还是重量上都采用了最好的材料。   

三、组装技术   

1.组装技术 好的零件如果组装不好,就会象既没经过建筑设计师经心设计,也没有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建的房子一样,使您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它会倒塌。所以,如果你不想买了以后后悔,就应该了解这些知识。   

2.自行车的舒适功能   

2.1变速器   A.变速器?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自行车装有变速器是为了可以加快骑行速度,其实人能够发出的力最大只有0.4马力。变速器是为帮助人们将这最大马力轻松地发挥出来的工具而已。   B.变速器有什么好处? 一般自行车都在城市内使用,城市内其实也有很多斜坡。比如有时您骑车时会感到脚踏突然变沉,用眼睛无法判断的斜坡往往比较多。 变速器的优点还在于,它可帮助您在体力不佳的情况下,有效的减少您的体力消耗。比如感冒时,体力消耗不能过大,所以如果您骑车时选择较轻的齿数比骑行时就会很轻松。还有女性身体不佳时、学生应试疲倦时、年纪较大者都可灵活地使用变速自行车。所以变速车的好处确实是太多了。 C.以前的变速系统需要微调整(现在也有一部分的变速车需要微调)、但随着SIS(SHIMANO INDEX SYSTEM)机能的开发成功,使得很多的自行车上都装配了SIS系统,变速时只要按动变速把即可随着“啪啪”的响声而完成变速,所以已经不用再担心如何操作了。 D.骑行时不知道现在在第几变速段?   现在在变速把上都有数字显示器、只要看一下数字显示器即可,最新产品中还有采用了电脑液晶显示的FLIGHT DECK电子显示系统。此显示系统还可显示时间、平均速度、骑行总距离等17种的功能。 E.内变速和外变速 在了解他们之前,有必要知道内变速和外变速的概念。简单的讲外变速是指将变速器装在自行车的外部作为一个单独的零件存在,而内变速是指暗藏于后花鼓中的内藏式零件。   外变速直接呈现于外部,直接接触外部空间。但由于接触外界雨水、泥土、油污等,所以必须定期地清洗保养,而内变速就不用定期的保养,但内变速由于设计的空间有限,所以,变速的范围较有限,一般都用于在城市内骑行的轻便车为多。 F.为什么内变速车现在还未普及? 国内市场由于消费者还未能体会到内变速的魅力,所以现阶段还未普遍,但在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内变速已经是非常普遍了(在日本50%的自行车都是内变速车)。当然理由就是不用维修。最近的新产品中还有通过电脑感应和微型马达来自动进行变速的全自动内变速系统。   

2.2刹车   刹车的好坏关系到您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刹车力和刹车的制动时间是决定刹车好坏的主要因素,所以刹车制动性能好,所用操作力轻是很重要的。在日本市场有一种较普遍的罗拉式刹车,除在雨天也能象平时一样得到满意效果外,刹车时不会有噪音,并且不维修。    

部件英文名称   

Frame:车架   Titanium/Aluminum/Steel/:钛合金/铝合金/钢   Fork:前叉   Suspension:避震   Bottom Bracket(BB):中轴   Crankset:大齿盘   Pedals:脚踏   Chain:链条   Cassette Sprockets:飞轮   Derailleur:变速器   Brake:刹车   V-Brake:V型刹车   Disc-Brake:碟刹   Stem:车把立   Handelbar:车把   Headset:车头碗组   Shift Leverset:变速把   Shift Cables:变速线   Wheel:车轮   Rim:车圈   Tire:车胎   Hub:花鼓   Front/Rear:前/后   Seatpost:座管   Saddle:鞍座   tube:内胎

一台运动用的自行车应该是一台骑得快的自行车,骑得快就不能太重,零件的精准度、耐久度就不能太差,整车的传动感车架的钢性、零件的传动性润滑性也必须是高水平。上述这么多条件当然会使价格成几何倍数上升,难怪一台好的运动或竞赛级的自行车会叫价好几万甚至是几十万了。
  为了让“新马”、初哥在首次购车时对自己的需求有所认识,尽可能在最大限度上选择bike for myself ,知秋将在本文中详细介绍自行车的定位分类,从理论上配合想购买、升级自行车的朋友。请新手耐心读完文章!
    第一章、从车体入手
    一、车架尺寸
    1.车架大小的测量,一般是以车架立管的长短作为标准,立管长的车架车身长度也越长,具体测量方法是:坐在座上,双脚踏在踏板一上一下放置,下面的腿可以自然垂下摆直,如此高度可使脚在踩踏时能有余裕空间伸展。
    2.一般公路车的车架尺寸,以批量生产品牌车架多为每2公分一个尺寸,而高级纯手工车架品牌则为每一公分一个尺寸。以(大齿盘)中轴心至上立管处中心,可从最小47公分逐渐大至62公分,总共8或16个尺寸。我们可以用下述公式来选择适合自己身高的公路车架尺寸: 跨下长 × 0.65 = 车架立管长度
    2. 以公路车而言把横宽度的选择是将把手顶住肩膀,把横的两端应位于上臂与肩膀连接处的手臂中央。把横的尺寸一般北京男性多使用把手外缘42至45公分(每一公分一个尺寸)。若是经测量的适当尺寸为42公分,建议可采用大一号43公分的把横,如此可以增加平路冲刺或上坡时站立摆车加速的力量,同时又可兼顾姿势的低风阻特性。登山越野车为了增加骑乘的操控性能把手宽度远宽于公路车,宽度多以56公分及58公分两种尺寸为主,用在下坡赛专用的把手则宽度在63公分以上。见仁见智,买车的朋友们各取所需。
    三、车架材料:
    车架是自行车的灵魂,好的自行车架必须符合重量轻、强度够、钢性高三个条件。
    作为自行车运动的车种当然是重量越轻越好,如此才越省力骑得越快;强度够是指车架在高强度的骑乘之下,不会有断裂弯曲的安全顾虑;钢性高是指车架要够硬,有时候一台钢性差的车架也许没有安全顾虑,但是骑起来车架力量传导差,使得骑乘者踩踏起来有车子拖重的感觉,即使是够轻、够强的车架但钢性差,仍究是一台不合格的运动自行车。在北京市场上的车种中,能符合上述好车架标准的车架材料有:铝合金、碳纤维、钛合金及合金钢材四种。
    1.铝合金:
铝合金感属于灵敏轻巧、重量较轻、高钢性,但同时也传达了地面每一丁点的振动反应,而略微牺牲了舒适性。相对廉价和车架的款式多多,是值得大家普及购买的品种。
    2.钛合金:钛合金的特性很类似铝合金与碳纤维的综合,它可以有类似碳纤维的弹性也可以享有铝合金般的轻巧与钢性。其特殊点是由于膨胀系数的跳跃性,致使无法在金属表面上漆,不过好在钛合不易腐蚀、氧化,颜色也独具魅力。

    3.碳纤维:碳纤维的特性:具有弹性、骑乘感稳定、长途巡航持续感佳、舒适性高。缺点是价格很高,且平均使用寿命(出厂时算起)只有5、6年,即便在6年内车架没有任何磕碰,其化学分子式已经分解了,知秋不建议骑乘者继续使用。
    4.合金钢材料: 钢材是自行车最传统的车架材料。现代的多种合金钢材可以在钢性、弹性、传动性、稳定性上得到很好的效果,唯一的缺点是在重量上钢材是缺陷,重量比上数材料都重。一般来说合金钢材料价格比较便宜,捷安特Bora系列是典型的代表。不过,良好的硌猛钢、硌钼钢车架售价也不便宜,非街边小摊点买的合金钢材料能比。

第二章、 从功能入手
    一、公路车自行车:
    1.一般自行车:指任何形式可在公路上用做通勤的车种。通常为因应都市交通安全的需求,在我国家法令规定的道路上进行一定限速(目前,交法确实没有规定对自行车限速,但规定了助力车必须在20km以下,比照执行吧。)的行驶,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上班车自行车”。.额外安全舒适配备例如:车铃、挡泥板、车筐、后托架等等。
    变速把手则有拨杆式及旋转式两种。  

1.      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山地车

  一般厂商都会提供车架的几何尺寸图有关山地车架尺寸,有人看重水平上管长度(TT值)。也有人着眼立管的CC值或CT值。没错,这些数据都很重要,但不是第一位要考虑的因素。
    挑选山地车架的第一要素是叫Standover Height的概念。它是个什么概念呢?它指的是你跨骑在车上时,从地面到车架上管(胯部正下方那一点)顶部的距离。对应的一个概念是Standover Height Clearance,指的就是你的胯部到上管顶部的空隙距离,也叫安全距离。保持跨下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是很重要的,理解也容易,因为山地车不是在平坦的路面骑行的,摔车是很正常的事。当要失去控制的时候,大家都会迅速的伸脚支撑路面试图不要摔倒,如果没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这时车架的上管就可能会伤到跨部,后果可想而知。
    有一个简单的看车架的Standover Height是否太大的方法。穿上你骑行时用的鞋,跨骑在车上,在你脚后跟的位置进行弹跳,如果你的胯部能碰到车架,那么这车架对你来说就太大了。当然,仅仅达到碰不到是不够的,那么多大的安全距离算合适呢?这方面的标准也很多,和你的骑行环境也有关系,这里只列出其中一种,有一定的上下浮动是可以的:如果你只在平整的路面骑行,从不进行off-road的骑行,安全距离最小可以是2英寸(5cm);如果你有不平整的路面,最小应该是3英寸(7.5cm);越野以上的话,至少应该是4英寸(10cm),或者更大。实际上不一定要达到这么严格,尤其对于一些个头较小的车友来说,要找那么小的车架有时是很难的。而且同一个车架,使用不同行程的避震前叉,不同宽度的轮胎,都会影响到这个值。我个人认为,保持个6cm左右的下限是可以接受的,虽然不那么完美。必要时,可能需要牺牲大行程前叉和肥胎的选择,不过对于标准的XC而言,对前叉行程和轮胎的宽度要求本来就不是很大。
    按上述标准选择的车架,你可能会觉得小,其实是很正常的,你觉得小那是因为以前的大了。有人说山地车架要比一般的车架小两三号,就是同一个道理。
    这个时候,你再来考虑车架的TT值、CT值和CC值,你会发现它们都在合理的范围内,至少不会大。有人说,按这个标准的架子太小了,需要把座杆拔得老高,担心会不会断裂。其实,由于山地车架基本都是压缩架,座杆都需要较长,市面上35cm、41cm长度的座杆很多就是这个原因,长度增加意味重量增加,在对重量克克计较的自行车上,可以缩短的话,决没人愿意加长的,厂家不是傻瓜。只要不超过它的安全线,体重不超过设计规格,那就不应该有问题,当然质量不过关的产品不在讨论之列。立管同尺寸的车架,上管尺寸是不完全相同的,也就是TT值不同,那么该选择多大的TT值呢?这个跟把立的长度有关,需要接合下面关于把立选择部分进行。
    尺寸是选择车架的第一步,接下来才应该涉及车架材料、车架品牌、车架价格、硬尾软尾等方面。有关这些方面,可接合自己的喜好和承受能力进行选择。切忌本末倒置,要知道,无论多贵多漂亮的车架,如果尺寸于你不合适,那又有什么用呢?我们买它是拿来运动的,给我们带来健康的。当然,买来收藏那是另一回事。
    2.把立
    把立,也就是俗称的龙头,把立主要的参数有长度(沿着把立杆从中心到中心的长度)、角度、能否正反装等。把立和车架搭配起来,一起构成了总上管长度。注意该长度不一定等于“车架上管TT值+把立长度”,因为把立有角度的存在,而且正反装会导致不同的高度,从而影响整个上管长度,实际还需要测量来获得。
    在车架Standover确定后,总上管长度应该就是尺寸中最需要琢磨的参数了。这个长度多少算合适呢?一方面取决于你的身体尺寸,另一方面取决于使用方式。下面慢慢叙述:
    首先不能太短,要保证上半身可以完美的伸展,没有缩成一团的感觉;要保证车把和你的膝盖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即使在站立踩踏时,膝盖也不会撞到车把。这算是一个底线吧。其次,看使用方式。总上管越长,上身就越伸展,越容易发力,但带来的问题就是重心前移,操控性能下降。相反,上管较短时,你就能够挺直上身,获得良好的操控性和视野,当然发力就没那么自如了。除了水平方面的长度,在垂直方面,把立和座垫的高度差同样有影响。座垫高度相对是容易确定的(后面会涉及),把立可以通过使用前叉垫环,甚至反装来调整和座垫的高度差。把立越低,越容易发力,操控性也越差,对脖子和手臂的压力也越大;反过来则刚好相反。
    综上,确定上管长度,依赖于很多因素。也许你觉得很抽象,仍然不知如何下手,没错,事实确实如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如此!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计算公式,但从来没有哪个公式能适用于所有人,只相信公式纯粹是机械和教条。那怎么办呢?不少老手都习惯用一个词:舒服。凭感觉,怎么舒服怎么来!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对初学者来说毫无意义!我们知道,人是一种适应力很强的动物,开始不舒服的姿势,适应后也会舒服的;开始很舒服的姿势,不一定就是尺寸合适的姿势。所以,跟初学者谈舒服,说了等于没说,这是需要在一定的骑行经验基础上才谈得上的。
    那总得有个解决方法啊?不得已,虽然不能依赖计算公式,但是,对初学者而言,我个人觉得,还是得从公式入手,机械就机械吧,就机械这么一次,好歹是一个起点啊!这里列出其中一种公式:
测量数据t:水平站立,裆部到锁骨之间V字槽底部的距离。
测量数据a:水平站立,平伸手臂、掌心向前,测量从虎口到肋骨所在平面的距离。
上管总长度=(t+a)/2+8。
    很明显,这个公式是有缺陷的,主要就是那个数字8。该公式根据人的上身长度、手臂长度和一个调整值(数字8)来获得上管总长度,思路本没错,但显然,不同身材所需的调整值应该是不同的,一个简单的固定值8当然没有说服力。之所以采用这个有问题的公式,仅仅是为初学者提供一个基点,实属无奈之举。初学者可以此开始,随着骑行经验的积累和交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至此,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但还没完。在总上管长度确定之后,下一步就需要琢磨车架和把立如何搭配来构成总长度的问题了。
    同样与骑行方式有关。长把立短车架的组合,使得重心相对前移,有利于爬坡,尤其爬陡坡时有助于压住车头,防止前轮翘起,但同时降低了下坡性能。短把立长车架的组合则刚好相反。

不过,就XC而言,胜败的关键在爬坡,而不是平路冲刺及下坡技巧,所以使用长把立还是大有人在。对于业余人士而言,我们需要一个能兼顾上坡和下坡的折中点。这个长度是多少呢?引用一个数据:100-125mm左右,把立长度在这个范围比较合适。
    至于把立角度,则根据你需要的座垫把立高度差来选择。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先把座垫和把立调到同一高度,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身体柔韧程度慢慢调整。不要立马像专业车手那样把车把调得很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来吧!在通过垫环已经无法调低把立时,可以将把立反装,这样还能降低点距离,当然,前提是这个把立的角度不是零,而且可以反装!这些问题确定后,车架的TT值范围也就可以定了。车架、把立,两者要接合起来一起挑选。
    3.曲柄长度
    老实说,对曲柄长度我了解不是很多,只知道身高(腿长)的用长点的曲柄,个矮(腿短)的用短点的曲柄,频率型的车手也可以选择较短的曲柄。虽然有不少公式,根据跨长(腿长)推算出合适的曲柄长度,但是意义不大,因为在国内,能买到的产品基本都是170~175mm这个范围内的,选择余地很小。
    所以,个高的朋友可以试试175的曲柄,一般的朋友就从170开始吧,以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频率型/力量型)再进行调整。但个矮(腿短)的朋友,尝试长曲柄时还是要慎重些,因为过长的曲柄,会使膝盖弯曲程度过大,时间长了恐怕不利。
    4.座垫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但在座垫的选择上,这句话失去了作用,贵的座垫不一定就适合,便宜的座垫不见得就难受。没办法,谁让我们的屁股都不一样呢?所以,选择座垫最好是当场试骑,没条件的话也只有多多试验了。
    虽然没有好的方法帮助挑选,但不能因此放松对座垫的要求。由于座垫的特殊性,长久以来,一直是自行车反对者们的矛头所在,虽然有些混淆视听,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不合适座垫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对于初学者而言,在挑选座垫时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味的以舒服为标准。舒服往往与效率是成反比的,舒服有时也与健康背道而驰,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始可以选择中等硬度、中等宽度的座垫,一开始可能会不舒服,但前面说过,人是适应力很强的动物,经过一段时间可能就适应了。有体验以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挑选更合适的座垫。
    5.踏板
    踏板方面的内容不是很多,要注意的是正确的蹬踏位置,要用前脚掌来蹬,而不是脚心。至于有些用脚心蹬踏有助于按摩穴位之类的说法,跟养生有关,这里谈的是运动,是不同的。有条件的使用专用的骑行鞋,这类鞋底比较硬,有利于力量的传递,不要穿鞋底太软的鞋骑车。踏板分普通踏板和自锁踏板,自锁踏板需要搭配专门的骑行鞋才能使用。
    让初学者一来就上自锁,是需要勇气的;不过自锁的优越性又那么诱人,尤其可以校正初学者不合理的蹬踏习惯。为此,折中的方案是使用两用脚踏,也就是一面带锁一面没有,可以兼顾两种需要,用来入门比较合适,当然性能上就要损失些了。好在这种脚踏不算太贵,熟练以后可以选择更专业的脚踏。
    6.车把
    车把有两种,直把和燕把。由于XC比赛以爬坡为主,所以直把使用比较广泛,使用燕把的也多是角度较小的小燕把。当然,我们业余人士不一定要照搬专业比赛的做法,这个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有条件多感受下不同车把的区别,选择自己合适的。车把都有长度。一般来说,窄的车把容易发力,但操控不佳;宽的刚好相反。别看欧美专业车手人高马大的,往往还嫌标准车把太宽,截短不说,两边还装上副把,这跟XC爬坡为主有很大关系。当然,这么说,不是要初学者跟风去截把,我们需要折中,同时也说明标准宽度的车把是足够使用了,没必要刻意去找更长的车把。另外,可以的话,尽量装上副把,它可以在爬坡的时候给你巨大的帮助,摔车的时候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于初学者来说,没必要在重量上太计较。
    7.前叉
    前叉在一辆XC中,算是科技含量数一数二的部件了,地位非常重要。在这里对具体的技术细节不做讨论,还是围绕尺寸这个主题来叙述。当车架厂商把车架造出来后,对应着车架的几何尺寸(可参看车架部分那张几何图),前叉的长度也就是一个常值了。这里的长度是指前叉的叉肩到轮轴心的距离,即英文中的axle to race的距离。我们知道车架有不同的尺寸,而前叉是没有的,就一个尺寸。所以前叉长度的变化,影响的是全部的车架。
    各个品牌车架的角度基本是一致的,因为这是科学研究的结果,不是厂商自个随意捏造的,比如立管角度73,头管角度71等,不同尺寸的车架会有一定的上下浮动。为了维持车架这个角度,前叉的长度就不能太长和太短。但由于避震前叉的长度是可变化的,加上sag(预压)的存在(即摆放时和人坐在上面时前叉的长度是不一样的,不同体重的人影响的长度也是不同的),所以前叉的长度不容易获得一个定值,不过范围应该在44-46cm之间,上浮不会太大。对应到具体的XC叉,基本上是那些行程80左右的产品,如Rockshox的sid,Fox的80系列等。
    不少人偏爱大行程的前叉,确实,长行程可以提高我们的通过能力,下坡也更有乐趣。但大行程前叉带来的问题是车架角度的变化和车首高度的增加,从而降低了爬坡性能。这也是为什么在爬坡为主的XC比赛中,使用的都是清一色的短行程前叉的缘故。当然我们业余人士不一定就要按这个标准去做,可以适当的使用稍长的产品,只是不要太离谱就行。

4. 骑行头巾的扎法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1.      个人长途骑行经验总结

一. 关于装备  

(一)自行车(南方人叫单车)  

(二)必须的装备  

(三)其他装备  

货架选择钢货架,铝合金货架长途颠簸很容易折断;(目前碟刹单车没有钢货架,所以综合比较的话,最好选择V刹车)  

驼包选择质量好,结实防水,最好没有拉链的,一个好驼包可以减轻很多烦恼,尤其是雨天,不要选择太宽大的,风阻大,很痛苦(路上选择DW包骑行或摩旅进藏的人很多,我也是,淘宝搜:进藏驮包)。下次走我选择摩托车的油箱包,轻装简行,风阻最小。  

骑行眼镜最好有;大风沙,刺眼阳光和傍晚飞虫多的时候最有用,其他时候不戴也行。  

相机带卡片机就行了,单反取放麻烦,卡片机还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边骑边拍,迅速捕捉转瞬即逝的沿途风情,还不耽误时间。  

修车工具的话就带打气筒,链条油,补胎工具,外加一个小的扳手组合工具就行;  备件就带一个备用内胎和一对刹车皮就够了,截链器,刹车变速线等不用带,坏的几率很小,我骑了6600公里,从来没坏过。  

轻便的电吹风很有用,尤其是进藏,西藏雨多,天气转瞬即变,难免鞋袜手套和衣服被浇湿,  晚上住店后可以用来迅速吹干衣物,这样也可以减少带过多的备用衣服。   

二. 关于出行准备。
  各种证件带好,最好带上护照,即使你事先没打算出国,但是有可能中间碰到计划外的机会。
   如果不是很熟的骑友,事先约定好线路,日程,吃住标准等,以免路上分歧,影响情绪。
  最好和骑友签订一份协议,应该包含有:自愿出发,风险自付,同伴发生意外时尽到力所能及的救助责任等必要内容,约定大家的义务和责任。
 
  **结合个人健康情况,如果平时很少吃药的人,带点感冒拉肚止痛过敏药物就行,因为路上哪里都会有药物卖。
  三. 路上注意事项和个人小经验
  
    骑行搓板路等路况很差时,车子也容易坏,注意检查货架等各处螺丝是否松动。
  可以在超市买些细长的塑料袋,雨天时套在袜子外面,就是说鞋湿袜子脚不湿,综合各种防雨方法的话,这种我认为是最好的。
  晚上住店尽量把单车抬到屋里,因此也要选择低楼层的房间,放在大堂里要锁好,虽然丢不了,但是店里的人会骑着出去玩,或者丢失尾灯码表之类的小配件。
  尽量不要让好奇的人骑自己的单车,因为这些人不懂单车的操作,对车子不好,陌生人骑走自己还不放心,万一对方摔坏了车子或者人摔坏了,相当麻烦。
  另外,尽量不要选择靠近大路一侧的房间,晚上很吵。
  正确认识长途骑行,达到锻炼目的

(一)除了短途骑行健身外,对我们骑游爱好者最有吸引力的就是长途骑行了。如果到市外甚至省外进行长途骑游,一定要做好骑行前的准备。首先,要检查自行车是否适合长途跋涉。其次,要记得带上以下用具:水壶,保证足够的饮水。打气筒、新内带一条 、自行车修理工具。根据路途远近带适当衣服,甚至帐篷、较薄的小床单。内衣最好是轻薄质地,洗后便于晾干。雨衣必不可少。有公里数标记的地图、手电筒、自行车里程表、捆扎行李用的绳子等。**可带创可贴、止痛药、感冒药、清凉油以及治疗急性腹泻的药物。牛肉干和巧克力等能迅速补充体力、携带方便的小食品可以带一些,尤其是到偏远地区骑游。还有自行车专用头盔、防磨手套。带上照相机、摄像机等,以便给自己的旅途留下记忆。
    (二)正确的自行车长途骑行每周进行一次适当的长途骑行对于我们这些爱好者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每周的骑行我们的有氧能力和肌肉耐力必然有所提高,然而这一定是建立在正确把握骑行节奏和方法之上。我们常常会见到如此情景:在出发不久或刚到郊外,大家一见道路豁然开朗就一时兴起,奋力猛冲,或相互较劲或跟车猛骑........如果你规划的路程在100公里以上,结果往往是出 征时象一个意气风发大将军,快回来时一个个精疲力竭......我不知如何形容。然后乎乎大睡,到第二天也仍旧疲惫不堪。如果你第二天也不能很好的恢复,你就应该好好的检查一下自己的骑行过程。恐怕你的肌肉组织和其他身体机能已经已受到伤害,也就是说你这次骑行不但没有提高自己反而有可能已经伤害了自己。其实:训练在与质量而不在于数量。如果训练方法科学10公里的骑行比无头绪的100公里其效用不知道要好到哪里!我以为如果你想通过长途骑行提高自己能力,以下几点请您参考:
1、培养对长途的乐趣而不是恐惧。方法是轻松的骑行,如果有心率表你应该将自己的心率控制在70\%左右,最好不要超过80\%(当然这点地球人都知道,但你能控制自己吗-----不抢、不冲!!!)如果你没有心率表你最好将速度控制在26-28公里/小时(我指平路)。用轻松齿数比骑(一定!)。在这样的骑行中“速度”是配角,因为你要明白长途骑行锻炼的是有氧能力,是你腿的耐力,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是基本训练,是一切提高的开始。看山观水,学会在长途中回避疲劳,要善于用心情调整体能。慢慢的你会喜欢长途骑行,适应连续4-5个小时呆在车上。
2、可能很多朋友疑虑自己在这骑行中自己的速度不能有所提高。那么,好吧,你可以在这次骑行要结束时的十几公里左右做些间隔冲刺练习(如果体能不好了就一定不要做了),每3到5分钟冲一次,每次一公里,做三到五次。说到冲刺自然是竭尽全力,有心率表观察自己的心率,记住不管你用什么齿数比要保证频率在100次以上最好120次。我之所以认为高强度的间隔练习放在快结束时进行,是考虑到大家可以在没有任何心理负下可以全力进行练习。再一点:万一有什么也离城市近,好处置。
3、要学会控制自己,这点很关键,天高云谈。路宽人稀很容易让人激情万仗,尽管70\%到80\%的观点地球人都知道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学会控制是成功的关键!!!
4、差点忘了:千万不要空腹出行,如果出发前一个小时什么也不吃,即使在你后面的骑行过程中,没隔几公里给你补充环法用的能量棒也是枉然。要记住每15分钟要饮点水,不要渴了再喝!!!
5、不要忘忽所以,你很清楚每个司机都是潜在的杀手,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危险情况。
6、出发前最好去医院做个常规查体。长途骑行前一定要调理好身体。另外,出行前最好购买了一份人身意外伤害险。

 

2.      国道知识汇总

国道介绍参见百度百科
国道 national highway
1开头的是连接首都和重要城市的国道
101国道     北京—沈阳         全线长:909 km
102国道      北京—哈尔滨       全线长:1337 km
103国道     北京—天津新港      全线长:162 km
104国道     北京—福州        全线长:2420 km
105国道     北京—珠海        全线长:2717 km
106国道     北京—广州        全线长:2466 km
107国道     北京—深圳        全线长:2698 km
108国道     北京—昆明        全线长:3331 km
109国道     北京—拉萨        全线长:3901 km
110国道     北京—银川        全线长:1357 km
111国道     北京—加格达奇      全线长:2123 km
112国道     高碑店—高碑店      全线长:1228 km
2开头南北走向的国道
201国道     鹤岗—旅顺口       全线长:1964 km
202国道     黑河—旅顺口        全线长:1818 km
203国道     明水—沈阳        全线长:720 km
204国道     烟台—上海        全线长:1031 km
205国道     山海关区—广州      全线长:3160 km
206国道     烟台—汕头        全线长:2375 km
207国道     锡林浩特—海安      全线长:3738 km
208国道     二连浩特—长治      全线长:990 km
209国道     呼和浩特—北海      全线长:3435 km
210国道     包头—南宁        全线长:3097 km
211国道     银川—西安        全线长:691 km
212国道     兰州—重庆        全线长:1302 km
213国道     兰州—景洪        全线长:2796 km
214国道     西宁—磨憨        全线长:3542 km
215国道     红柳园—格尔木      全线长:641 km
216国道     阿勒泰—巴仑台      全线长:857 km
217国道     阿勒泰—库车       全线长:1117 km
218国道     伊宁—若羌        全线长:1067 km
219国道     叶城—拉孜        全线长:2342 km
220国道     滨州—郑州        全线长:585 km
221国道     哈尔滨—同江       全线长:668 km
222国道     哈尔滨—伊春       全线长:363 km
223国道     海口—三亚(东)      全线长:323 km
224国道     海口—三亚(中)      全线长:309 km
225国道     海口—三亚(西)      全线长:429 km
226国道     楚雄—墨江         全线长:288 km
227国道     西宁—张掖        全线长:347 km
3开头东西走向的国道
301国道     绥芬河—满洲里      全线长:1680 km
302国道     珲春—乌兰浩特      全线长:1028 km
303国道     集安—锡林浩特      全线长:1263 km
304国道     丹东—霍林郭勒      全线长:889 km
305国道     庄河—林西        全线长:815 km
306国道     绥中—克什克腾旗     全线长:497 km
307国道     歧口—银川        全线长:1351 km
308国道     青岛—石家庄       全线长:637 km
309国道     荣城—兰州        全线长:2208 km
310国道     连云港—天水       全线长:1613 km
311国道     徐州—西峡        全线长:748 km
312国道     上海—伊宁        全线长:4967 km
314国道     乌鲁木齐—红旗拉甫    全线长:1948 km
315国道     西宁—喀什        全线长:3063 km
316国道     福州—兰州        全线长:2915 km
317国道     成都—那曲        全线长:2043 km
318国道     上海—友谊桥       全线长:5476 km
319国道     厦门—成都        全线长:2984 km
320国道     上海—瑞丽        全线长:3695 km
321国道     广州—成都        全线长:2220 km
322国道     衡阳—友谊关       全线长:1039 km
323国道     瑞金—临仓        全线长:2915 km
324国道     福州—昆明        全线长:2712 km
325国道     广州—南宁        全线长:868 km
326国道     秀山—河口        全线长:1562 km
327国道     菏泽—连云港       全线长:424 km
328国道     南京—南通        全线长:300 km
329国道     杭州—普陀区       全线长:292 km
330国道     温州—寿昌        全线长:327 km 

 

 技术分享

 

 

不过必须小心的是,一些国道路段实在不敢恭维。
“死亡之线”——318国道川藏线
川藏公路含复线全长3176公里,穿越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横跨14条江河,被中外地理学家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这条最危险的公路,从拉萨到成都长达2000多公里,当初为了修通这2000多公里路,3000千多个年轻的生命倒下了,也就是说,平均每公里要付出一个半生命。这在世界筑路史上,可算是最沉重的牺牲。
“恐怖的百慕大”——320国道黄花桥路段
320国道黄花桥路段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境内,长度不足1公里。根据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交通事故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仅黄花桥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数量就占整个湘东辖区的11%,死亡人数更是占总数的31.58%。黄花桥路段自1992年开通至今,不足1公里的路段,却发生各类交通事故400余起,死亡92人,伤44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600余万元。2003年,该路被**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列为全国29处公路危险路段之一,当地群众更是称其为“恐怖的百慕大”。这也是省内惟一被列为全国公路危险路段的道路。
“死亡5公里”——八达岭高速公路
八达岭高速公路是北京至张家口110国道主干线的一部分,全长82公里,而重特大交通事故却奇怪地只集中在一个短短的5公里路段。无论是高速路边宣传橱窗上贴满的事故案例,还是过往司机都会收到的警示卡,给这条北京惟一的山区高速公路平添了几分恐怖的气息。八达岭高速公路进京方向55到50公里路段,从1998年11月开通到2003年9月,共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32起,导致62人受伤,49人死亡。短短5公里,平均每公里就死亡10个人。所以这一路段被人们称作北京的“死亡之谷”。
“死亡之谷”——四川213国道都江堰至汶川映秀公路
汽车一驶入国道213线,路边“交通管理特控区”的醒目标志就在提醒:“严禁超载、超速、违章超车,限速每小时40公里!”公路很窄,只有两根车道,而且都是山路,一边是陡峭的山,一边是滚滚的岷江。由于该路段是进阿坝州的必经之路,车流量很大,且大卡车、大货车居多,体积庞大的货车在公路上急驶,每次超车都显得紧张而危险。而且只要一辆汽车稍微出点什么事,就很容易引起堵车。

“死亡之路”——京津塘高速公路
路段长38.5公里的京津塘高速路北京段,自1991年开通以来至去年年底,共发生交通事故4320起,伤1072人,亡219人。其中,1991年至1999年9年间,京津塘北京段共发生交通事故1981起,伤554人,亡115人,平均每年伤62人,亡13人;2000年至2003年4年间,此路段共发生交通事故1592起,伤359人,亡77人,平均每年伤89人,亡19人;2004年,仅1月至10月份,京津塘高速路北京段就已发生交通事故747起,伤159人,死亡27人。面对一起起令人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面对219个被事故夺去的生命,常走京津塘高速路的司机都心有余悸地称这条路为“死亡之路”。
“货车杀手”——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路线
被称为“中国最具挑战性的高速公路项目”的京珠高速粤境北段(京珠北)是国内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区高速公路。作为国家级交通大动脉重要组成部分的京珠北全长109.93公里,自2003年4月建成通车后,广州至湖南长沙仅需7个多小时,大大方便了华南交通。但由于大量货车严重超载、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路段坡陡坡长等原因导致交通事故频繁。今天3月,一起13车连环相撞的特大交通事故就发生于此。
魔鬼“U”字弯——太克公路
太原至宁武的公路,1997年改建后,更名为太佳公路,后又更名为太克公路,在这条公路的31k+700m处,有一个又急又陡的“U”字弯。对于过往的车辆,它就像百慕大黑三角一样可怕,从1997年10月到现在,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有一辆车在这黑色“U”字弯道上发生事故。除了这些死亡事故外,平均每个星期就会有一辆车在黑色“U”字弯道上发生不同程度的交通事故。
“死亡地带”——鸡图公路
鸡图公路43.5公里处,被司机称作“死亡地带”。
成因:从40.5公里至43.5公里是连续下坡,急弯、多弯、了望视线差,尤其是43.5公里路段的回头曲线向左回弯达到90多度。夜间行至此段时,驶过一段急弯、陡坡后到达33公里处,眼前是一条平缓笔直的公路,路上没有任何交通标志,前方灯火通明,会误以为前方就是梨树区便加速行驶,但到44.5公里处是一个急转弯,此时刹车、转向已来不及,随之造成翻车事故。据统计,凡是在这一路段发生翻车事故的车辆,100%是驾驶员第一次来鸡西的外地车或超载车。此段公路设计的线形当时只适应小型车辆和中型载重车辆,达不到大型车辆安全行车的要求,随着大型加长载重车辆的急剧增加,这里就成了易发交通事故路段。
“死亡之坡”——罗汉洞坡
国道310线(陕西宝鸡至甘肃天水)罗汉洞坡改扩建工程于1998年9月动工,自2000年10月建成通车到2003年年底,短短的15个月的时间里,就在罗汉洞坡路段上,发生交通事故83起,死亡32人,受伤10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04万元

 

 

1.      24速山地车 档位的正确选择

变档可以很频繁很熟练,熟练的选手甚至每2秒钟就改变一下档位。这就需要你长时间练习了。
  真正的山地车运动员通常不是去追求一时的速度,而是努力保持自己的踏频,无论何种路况,通过变档,使自己的踏频始终保持在每分钟90次左右最好,以能在不觉得太累和不觉得太轻松的的基础上用某个档位正好实现这个频率就是变速系统的最优使用效果!以这样的最佳状态,最舒服的踏频,才能顺利完成长距离数百公里的骑行。
  

2.      正确的骑行呼吸——可以调节你的供氧能力

以前老听到有人抱怨:“爬坡我腿部不累,就是喘不过气来……”事实上大部分骑行者并非喘不过气来,而是呼吸的带氧量不足以及时补充肌肉的耗氧量,致使引发蹬坡时头晕、口干、虚汗的症状。这里无法改变你的体力,但能从呼吸方法给予提示一二,希望大家能合理采纳。
  一、健康呼吸理论
  呼吸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的很,真要去讨论、研究可不是那么容易,不同的运动就有不同的呼吸特点。而一些好的呼吸方法也需要去养成的。(我前些日子呼吸系统就给搞差了,现在也特别注重这方面的恢复)为什么要注重呼吸呢?人与自然灵气的结合点就在这里!气功的东西我不懂,但人没气了一切都别谈。同样的两个,吃同样的饭,为什么一个跑10公里就累的不行了,一个跑了上百还在继续。原因就是出在这里,能量转化的效率高低与呼吸密不可分!简单的说来就是只有充足的供氧,才能保证最彻底的物质氧化释放能量!肌肉动动的能量来源于肌肉中储存的ATP物质,但这ATP的量是相当的少的,只够提供8秒钟左右的消耗,当用完了之后,血糖会被转化为ATP来再供肌肉使用,但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氧的充足以否,氧不够的话,大量的血糖只会产生出相当少的ATP(还有其它途径转化为ATP)。所有,合理的呼吸方式带来的大量氧气对于我们骑行冲顶尤为重要。另外,呼进的东西是对肺泡有刺激。空气污染,灰尘,细菌等等都会对肺造成伤害。流鼻涕也是一个典型的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你迎风骑车,冷空气直下呼吸道、肺腔,对呼吸道是有些反映。可以考虑用鼻进行助呼吸。不要血盆大口,张个小口就行了。鼻毛、鼻腔对空气有过滤作用,也可以暖化空气。这样呼吸道不会受到刺激。
  二、骑行呼吸经验
  关于自行车运动呼吸同样重要。以前,我一上来喜欢快骑,快到一定的距离之后就很容易出现腹痛,后来得出的结论就是呼吸造成的,外界空气有部份进去与肠胃混合所至。于是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留意用肚子来呼吸而不是用胸,结果就好很多了。骑行时用口呼吸是对的,尤其是爬坡,你想不用口也不行。但知秋并不是让大家吃饭早点后立刻大口呼吸冷空气,只是告诉朋友们如果在平路上骑行,鼻腔正常呼吸可以满足,那就不用大口喘气。而且,我所指的平路用口呼吸,是在口鼻向下、避开风头,自动收缩腹部的前提下进行的。对于上坡时,需要大口供氧,尽可能地把口与鼻都用上(不用就等于浪费了),如果是天凉的时候,建议先让身体暖起来一下后再出外。嘴口自然张开就行了,舌头可以适当的上卷,有助于加热气体。呼吸小贴士:无论是何种情况(那怕你是在念经),呼吸最忌的就是没有规律。
  三、在一些“死亡骑行”高山症状反映会扰乱你的正常呼吸节奏。
爬4000米高度是嗓子红肿、扁桃体肿大、头晕脑涨是很正常的现象。原因很简单:空气稀薄,要加强呼吸来供血氧。这时,在必要的夜晚药物调理下,白天在鼻腔里涂一些凡士林油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冬季将至,骑车更要注意保暖。

3.      单车手需要知道的五个窍门

1.提车头技巧
车身竖立技巧不单止有助于让旁观者留下印象,主要还是在公路上行走时克服木块、树根和石头的精华技巧。大多数新手拉车把过狠想使用车头抬起来是最常犯的大毛病。提起车头发生在车重微微向后转移同时对脚踏加一点儿的力的情况下。当你把这两个要诀很好地合在一起时,用轻微的拉力就能使前轮腾空!
    2.定车
当你能突然刹车并直直地立在原地至少超过十秒种而身体的任何部分无须接触地面时,你就完成了定车。这是停止前进的重要技巧,对于场地赛中这种平衡技术甚至比速度重要得多。顺着路,轻轻用前闸慢慢刹车。离开车座站立,转动车头偏向一边(使你感觉舒适的一边),保持重心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距前胎前约五英尺的地面,用脚踏的压力,同时用前刹保持平衡。如果快撑不住了,就放开车闸前进几英寸,直到你恢复镇静。在用无扣的脚踏或脚扣尝试之前先穿普通鞋子并用平的脚踏试试。
    3.兔式跳跃
知道如何象小兔子一样跳跃(即在无任何斜坡或跳跃帮助的情况下令两个轮子离开地面)能让你在碰到突然出现的小洞穴、石块、一截湿滑的铁轨或一段新的断路时救自己一命。用无扣式脚踏来完成兔式跳跃要容易得多,因为它能让你的腿更好地控制脚踏。做一个简单的跳跃得站立并轻压自己的身体,想象你的胳膊和腿是个大“弹簧”:想要把这个“弹簧”压住,然后突然放开这“弹簧”这将会把车子带离地面。用更精确的方式来表达就是:一个用自己身体做的跳跃动作。自然,车子也会跟着跳。如果你试图跳过一段高高的木头或一只疯狗,首先得集中注意力令前轮抬起足够高以便越过障碍物。记着当前轮越过后,即使后轮碰到障碍物,怎么说跳过它应该是没问题了。但如果前轮都已碰到,那么你注定得失败。
    4.走一字车队
这是一项目很好团体骑行技术,最多只与前面车手偏离几英寸,这样你将进入他们车队路线并使你的能节省差不多40%的消耗。 很显然,这项技能更适合在公路上施展。掌握这个技能的要点是保持流畅,为避免在行进过程产生一联串的不良影响,必须知道前面车手的情况。注意别老盯着前面车子的后轮,这也许是你的本能,应该集中注意看前面那人的身体的某部分通过那里你还可以看来更远。开始时应和这项技术水平比你高的车手一起练习,余下的只是为自己的紧张操心了。开始几次外出时不要因跟随而为之感到担心。前进了差不多两英尺时,当你的技术和自我镇定能力提高后再慢慢紧跟前面的车手。
5.骑行一百公里 这不一定算是一个技巧,但它正如你骑行的一个里程碑,值得一提。骑行一百公里只有一个窍门:相信自己做得到!的确,100公里听起来不少呢,其实几乎所有身体状况良好的车手都能完成它。不管能否如此,问题只是你想在行进过程中如何轻松地、和花多少时间来完成它。我知道车手在几乎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完成了一百公里。确实,到达终点后会受一点点伤,但期间他们知道必须坚持饮食,经常停止去休息一会,还有,自始至终保持微笑。他们做到了!

 

4.      给单车上油的正确方式

1 首先讲最常见的毁车的情况:
一般我们新车上都是有层油的----我是指链条上, 不过那个油不是润滑油, 应该是做保护的机油,是为了考虑到存储链条可能时间比较长,避免链条生锈腐蚀,这个油可不是润滑油。 骑行一段时间后, 需要上油, 上油的宗旨是:“过犹不及”,这点一定要记得, 大家可能见到过有些人的车链条啊,飞轮啊都是黑色的,油汪汪,粘乎乎的样子, 这可是最忌讳的,这样就典型的是属于上油多了, 这样的车子在骑行的时候非常容易粘灰,不管是国道还是山路, 长时间骑行下来更加肮脏,粘上在链条和飞轮上的沙子会和车子转动一起参加磨合,这将大大增加自行车行走系统的磨损速度,记得我们维修的一个客户的车3000km不到, 一套deore9段27速的行走系统就磨损得跳齿了,后拨导轮摩得很尖!链条间距很大,飞轮的齿和前齿盘的齿也磨损得很尖,导致骑行时候大力的情况下严重跳齿。如果按照正常保养上油的话,这样的系统至少可以跑7,8km以上,也有客户跑了10000多km,所以不要轻易怀疑你的变速行走系统的寿命。
2 油是肯定要上的:
不上油也不行, wolf‘s 自行车润滑油, 缝纫机油,wd40万用润滑清洁剂,高档自行车专用润滑油,这些都可以使用在自行车链条上,各有优缺点 ,世事没有完美,只有合适我们的需要和用途, 而且要注意使用方法, 但是什么摩托车机油什么的就算了,举例, 缝纫机油比较粘; wd40 清洁效果很好, 但是润滑性不是很强, finishe line 专用润滑油挺好, 有些还掺加了特伏龙,vax 腊制什么的, 不脏裤子, 润滑保持性好, 但是价格贵, wolf,s 润滑油小瓶体积合适,价格便宜,效果一般。。。。等等不一而足。
3 如何上油:
3.1 只能向链条上油, 其他车子任何地方不要上油,切记! 极端错误的毁车行为--往花鼓里面喷油,往中轴里面喷油,套用一句时髦的话,上述做法都是人间悲剧了。
3.2 千万不要喷在外胎上, 不要拿到wd40乱喷一气,用个抹布在链条下面档着,向链条上面上油。
3.3 高级的上油的境界:“干飞湿链”。
什么意思呢?好的上油是让人看不出来上过油, 而不是油汪汪的,只要链条活动的关节之间有油(一般有110几个关节呢,哈哈),其他的地方都不要有油露在外面的样子,那些露在外面油很容易粘灰和沙子上去,切记,所以最好上了油呢, 用抹布擦擦, 这样就行了。
3 上油的频度:
总是保持链条关节之间有些油就行,不要多,有点就行。 缺油的情况就是后拨链条骑行起来兮兮嗦嗦响,甚至上面有锈迹斑斑,这样是需要上油的,如果你今天打算出去骑行个100km的越野,也可以之前上些油,明显这一天骑行轻快多了,这里说一句, 如果是wd40,即使你早晨出发前上油,然后在夏天最热的时候去青龙山的100km 很恶劣的路况越野,那么在你回程的时候这些油就差不多了,如果是finishiline , 就没有问题了.

 

5.      刹车技巧

刹车 - 前,后,同时?.
既然你的自行车有两个刹车,一手一个,那么当你想又快又安全的停下时,你应该注意如何使用你的前刹和后刹。
传统说法认为应该同时使用两个刹车。这可能是对初学者最好的方式,他们还没有学会有一定技巧的刹车。这个阶段也是必需的,如果你没有经过这个阶段,永远也学不会像专业车手那样只利用前轮来在最段的距离内刹停自行车
最大减速方式 - 惊吓停车任何自行车最快停下的方式是把刹车力量应用在前轮上以至于后轮即将离地抬起。在这种情况下,后刹对整车没有产生向后的阻力,因为它和地面之间没有什么压力。
我不会从车把上翻过去吗
在地面摩擦力较小或前胎暴胎的情况下使用后刹是正确的,但在干燥路面上停车,前刹就可以提供最大的停车力道,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中都是如此。
只有你花一些时间学会正确使用前刹你才能成为一个名更安全的车手。 许多车手因为害怕从把横上翻过去而不敢使用前刹,但其实只要你正确使用前刹,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
. 只信任后刹的车友一般习惯于使用后刹来减速,直到突然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在惊恐下他抓住他并不熟悉的前刹像捏后刹一样的用力希望能提供足够的停车阻力。而这就导致了大家经常看到的"人从车把上翻过"的摔车事件。
Jobst Brandt 有一个看起来很有道理的理论说,"车把摔车事件"不是因为刹车刹的太猛,而是因为用力刹车时没有把车把向前推从而给人体自身的前进产生向后的阻力:结果是自行车停下了而人的身体继续向前进,直到大腿碰到把横,而此时车子无法支持失去重心的人体而翻倒。
这种翻车事件不会产生在只用后刹的情况下,因为当后轮离地车子快翻时车子就不在受到来自后轮或者任何地方的阻力,在重力作用下车子又会恢复平衡的状态(这一段译者改的比较多)。不幸的是,这样只用后刹会比只用前刹多一倍的制动距离,因此对后刹太过依赖对骑得快的车友是不安全的。在用力刹车时两臂用力前推来避免翻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好的技术也包括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身体向车座后移动到感觉不难受的最远距离,把重心尽量放得靠后。不论你是用前刹后刹,或者两者都用这些技术都是非常适用的。两刹同时使用会产生"鱼尾巴"。如果在刹车时后轮打滑,刹力都跑到前轮上,自行车的后部也会摇摆着往前,因为前轮有比后轮更大的减速力道。如果后轮打滑,它比前轮更容易左右摇摆。
{学习使用前刹
^最强的刹车效果产生于将刹车有大力道作用于前刹而后轮即将抬起的时刻。在这个点上,即使是最轻的后刹也会使后轮打滑。
如果你骑一辆传统的自行车,学习使用前刹最好的办法是在一块安全的空地上练习,前后同时刹,主要力量放在前刹上。继续保持蹬踏,这样一旦后轮开始打滑你的腿就会立即告诉你。一次次的练习,直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你才能找到急停的感觉,这也是到了后轮抬起的边缘了。
一些车手喜欢骑死飞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不能在不踩的情况下靠惯性前进。当你大力刹前轮的时候,这种力可以通过车子的传动系统很好的反馈给你。(这是冬天死飞自行车大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如果你骑一辆只有前刹的死飞自行车时,你的腿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到了前刹刹到了最大限度。一旦你的固定的飞轮告诉了你这个情况,你将可以只用前刹把任何自行车刹停下来。
什么时候使用后刹?
有经验的车手在几乎95%的时间都只用前刹,但有一些情况后刹更适用:
1、光滑的地面。在干燥的优质地面上几乎不可能使前轮打滑,但在光滑地面上就很可能了。当前轮打滑时几乎不可能把车再调整恢复成正常行驶状态(意思就是肯定要摔了:译者),所以在有可能打滑的地面上最好用后刹来控制速度。
2、颠簸路面。在不平的路上,你的车轮可能会腾空。如果有这种可能,不要使用前刹。如果你在空中使用前刹,轮子停转后落地将会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3、前轮爆胎。如果前轮爆胎或者没气的时候,你应该单独使用后刹来安全停车。在胎瘪的时候刹这个轮子只会让轮圈从车胎上碾轧,并且很容易造成摔车。
管线断裂或其它前刹失灵的情况。很长的下山路,当你刹前刹的手累了,或者前轮车圈被摩擦过热有可能使前胎过热暴胎时,最好轮流使用前后刹车,但是不要两个一起用。)

什么时候前后刹同时使用?
一般情况下我反对同时使用前后刹车。但也有例外的时候:
1、当前刹不能提供使后轮快要离地的足够力量时,后刹可以辅助刹车,但最好的方法是去修理前刹。
刹车圈在雨天会丧失一些性能,此时可以前后一起使用来减少行动距离。"
3、又长又矮的自行车,例如双人自行车和长轴距的躺车。由于他们的几何尺寸阻止了它们抬起后轮,前轮打滑的可能性就限制了前刹。这样的自行车使用前后两个刹车一起用时会在最短的距离内停下来。
双人自行车提示:当一个人骑双人自行车时后刹几乎是没什么用的,因为后轮上没有承受什么重力。如果一个人骑双人车时两个刹车一起用容易出现前文提到的"鱼尾巴"现象。这种现象也可以有所派生,比如后面是个体重很轻的小孩子时,情况类似。
哪个刹车放在哪边?
关于哪个刹车放在哪边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一些车友说最好把最有力气的右手(右利手)用来掌控后刹。
摩托车手经常用右手来控制前刹,所以常骑摩托车的自行车手喜欢用这种方式。
这里也有一些国别的因素:
在靠右行驶的国家里面,前刹通常被装在左手。
而在靠左行驶的国家里面,前刹通常被装在右手
天空得出的结论是:无论你怎么刹车,只后刹或者只前刹或者先后再前或者。。。请推紧刹把,最好身体也后倾(重心后移),避免车子和身体发生相对位移(加速度不一)而最终导致摔车。这样说比较通俗易懂。

 

6.      骑行大腿酸痛和乳酸积累的问题


    乳酸是人体的一种运动调节济,当在距离运动的时候脂肪被分解成热量和乳酸(所以胖的人相对更容易产生乳酸),乳酸会刺激神经,造成疼痛和疲劳的感觉。
    乳酸也是一种身体的保护措施,因为过于剧烈或者持续的强烈运动,会拉伤肌肉损害身体机能,所以在高强度运动下,身体会相应的抑止人的活动能力,让人感觉疲劳和超常的疼痛,以防止过于剧烈的运动对身体造成伤害。
    对于运动员提供运动水平乳酸也是一大付作用,不仅使得人不能发挥出超水平的能力,而且还使得高强度运动后长时间疲劳(尤其是无氧运动),所以专业运动员不仅有超乎常人的运动能力,而且也要有抵抗乳酸带来疼痛的能力。
    乳酸对运动虽然有付作用,但是也有它好的一面,乳酸可以在运动时分解出来,大量的乳酸可以刺激血管和节涕组织膨胀(健美运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膨胀使得肌肉变得更有力,血液循环加快,血液循环加快可以使得血液更快速输送氧气(所以专业自行车运动员的腿部肌肉是很松软的,并不是坚如顽石,因为这样的肌肉才会有良好的血液循环)。
    运动以后持续数个小时内,身体即使禁止下来,还是会大量的分泌乳酸,所以运动后马上休息反而更加不好,因为乳酸会随血液循环速度下降在那部分肌肉组织中大量堆积,造成疲劳感觉的上升,所以最好停止前挂小齿数比骑一段再休息。
    运动后的第二天身体依然会分泌乳酸,所以距离运动后的第二天反而要出来走走骑骑,因为血液循环和肌肉运动可以帮助身体代谢乳酸,使得身体感觉更轻松(如果从当天一直躺在家到第二天,你会感觉身体更疲劳)。
    缓解疲劳和代谢乳酸的方法有多种:
1,按摩是最好的方法,专业运动员常使用按摩师替他们推拿积压肌肉,来帮助他们释放掉肌肉里面的乳酸,以更好的状态来对付第二天的比赛,当然业余车手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自己按压肌肉也会有一定帮助。

2,洗温水澡可以有效的促进血液流动,也是释放乳酸的好方法之一。
3,充足的睡眠有利身体疲劳的回复,如果睡眠不足,即使不剧烈运动,身体一样会感觉很疲劳,就是这个原因。
4,多食用蔬菜可以帮助代谢乳酸,食用肉类太多也不利乳酸代谢。乳酸是在肌肉进行无氧呼吸的时候产生的,不会很快的被分解或吸收,只有让它跟随血液循环带走,由于我们的运动消耗的氧很大,所以肌肉的无氧呼吸再所难免
在骑行过程中,要避免乳酸的迅速积累造成大腿很快酸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一下就把速比变的很大,那样肌肉需要做的功就很大,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就大,所以要尽量避免过大负荷的几率。
2:把速比放小些,用轻快的频率来蹬踏,这样乳酸就能被血液尽可能多的带走,同时这也是放松和导乳酸的方法。
3:骑行过程中,减少停止蹬踏的机会,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堆积而无法及时的让乳酸堆积减少

7.      变速的技巧



    选择太大和太小的齿比都是不合适的,一般热身那几公路可以先用个略小的齿比,这样让血管膨胀,让肌肉活动开,进入真正高速时齿比可以逐渐调大,随着路面发生上下的变化情况灵活的变化,终点冲刺时反而要略微的调小齿比,不过这个时候要运用技巧,尽量不让别人察觉,这样当频率稍微适应高速后启动最后那一瞬间在调整变轻一档,因为这样可以很容易的突然加速,以最快的频率进行冲刺,将所有保留最后一瞬间耗尽,但是距离时机都必须很重要.
    因为业余车手各人身体状态不同,器材的重量差异也很大(一般轻的车和重的车后面可以差一到两齿,而以同样的蹬踏频率行进),但是轻车虽然加速性和爬坡很好,但是却受风阻的影响比重车更大,所以使用轻车必须有更好的变速技巧才能发挥其长处,同样体重大和体重轻的选手也是一样的道理来控制自己的变速。
    但是最大齿数比和较小的齿比都是不好的,很多爱好者以为前面最大后面最小,就能以最低频率获得较好的速度,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大转动比会导致每一脚力量更大,而且频率更低,使得血液循环速度变慢,更容易导致肌肉缺氧,同时11齿或者12齿的飞片都是整个传动系统中最不耐用的,而真正这些是用在下坡时的高频率高速度下的。
    新手常在看到一个大坡时立即的变速,使用较小的传动比,这样直接导致频率的突然上升,在肌肉没有适应的情况下,会立即感觉到肌肉疲劳,而且由于齿比一下过轻,会导致速度的立即下降,当见到其他车手超越的时候还会导致本来已经突然疲劳的腿频率再次上升,这样只要经过一两个坡,传动比较小的就会立即显现弱势,所以正确的爬坡变速应该是车子已经行进到了半坡,脚开始感觉压力上升,然后在开始变速,而且调整的范围一般一次2片飞或3片飞,看具体的坡度提升来决定,这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经验,在爬坡初期站立式蹬踏也可以提供较大的速度,而且可以延缓齿比的变小,然脚对频率有跟充足的适宜时间。
    另外半坡变档常碰到链条由于张力太大而导致前拨无法退档,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在前盘退档时脚要稍轻一下,这样可以让链条压力稍有缓解,更容易的让链条退如小盘。
    同样对后飞变档在半坡链条崩的很紧压力很大时也要使用同样的技巧,这样对整个系统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由于车种和业余爱好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这里就不提供大家具体的参考标准,总之变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巧,合适的变速可以帮您骑的更快更轻松。
    一般采用大盘对大飞和小盘对小飞都是不正确的变速方式,大盘对大飞会使得链条张力过大,对于后拨是有一定损害的,而这样的变速方式也会因为链条张力过大而导致摩擦加剧。
    而小盘对小飞也是一种不正确的变速,因为这样会使得链条过于松垮,在剧烈颠簸时造成故障(比如链条打击车架,链条晃动碰到轮胎边缘),而且小盘和小飞都是前后传动系统中磨损最快的零件.所以高速应该是大盘对小飞,而爬坡最轻也应该是小盘对大飞,这样才是比较正确的变速使用方法。
    另外山地车的22牙最小盘其实是使用频率最低的一个零件,这个小盘的主要用处之一是防止链条的在第二层剧烈颠簸时直接掉落,而使用22牙小盘对大飞时很容易导致后轮打滑和失去速度,所以山地车变速要尽量避免使用到这一层,只有在超级陡坡的时候才会少量用到,并且一但用到这层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蹬踏的圆滑,否则反而很难攀登陡坡。

8.      快速、正确的使用快拆



    现在,使用快拆的自行车越来越多见了,可以方便地徒手拆装车轮,补胎、调整车轮的工作轻松了许多。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地使用和维护快拆,就无法可靠地固定车轮,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全面地介绍快拆的知识,了解快拆,重视快拆,让它可靠地为您服务。
什么是快拆?
    快拆是一种自行车上特有的紧固零件。请看插图1。 (插图1:附有快拆的花鼓,以及旁边一根快拆杆,用来作对比;快拆座夹)它的主体是一根大约四五毫米粗的金属杆(快拆杆),一头加工有螺纹,还有一个专门与之配套的螺母,另一头则安装着一个小手柄。可以使用快拆的车轴是空心的,快拆的金属杆就从这车轴中间穿过。
    快拆的使用方法
    快拆在自行车上起着固定关键部件——车轮,座杆的作用。如果不能正确地使用快拆,就无法可靠地上紧车轮和座杆,这可能会引起非常严重的事故。我们一定要正确地上紧快拆,还要遵守一些注意事项,确保安全使用。
    首先要说明的是,上紧快拆的时候,绝对不能拿块拆手柄当作摇把,用它来搬动快拆杆旋转!这样的操作是完全错误的,这么干根本就无法获得足够的紧固力量——快拆杆旋入快拆螺母所能够产生的力量是很小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快拆的扳把太短,产生的扭力不够(想想我们拧紧车轴螺母所用的扳手,那有至少十几厘米长的力臂呢),另外,快拆上面螺母和螺杆的尺寸也小,没有可靠紧固的能力。不幸的是,由于用螺母和螺杆上紧零件是人人都有的常识,快拆上不仅有螺母,螺杆,还在螺杆上装了个小扳把,不了解快拆的人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摇”,这使得这种严重错误的操作方式非常容易发生。所以我们在这里强调,千万别这么干!
    还要说明的是,这种“摇”的错误操作方法还会损伤快拆和车架,前叉。螺母和螺杆有可能在过猛的旋转力量下产生严重的螺纹损伤,因为这里的螺纹设计的目的就是在没有旋转的条件下来承受负载,并没有赋予它耐受大力量下旋转所带来的磨损以及咬合的能力。快拆座则会和车架,前叉相摩擦,形成划痕。
    事实上,快拆自有其专门用于上紧的机构,那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凸轮结构。在上紧快拆的时候,先要调整好快拆的松紧。调整的方法是:旋转快拆螺母,慢慢地上紧它,同时扳动快拆手柄来试验松紧度,使得快拆手柄在跟快拆杆成一直线的时候开始受到阻力——也就是说,从这一角度开始,要继续关闭快拆手柄,就得用较大的力气。这种调整方法主要是为了用力的方便。调好以后就可以用力搬动快拆的手柄来把它上紧了,要搬动至少90度,同时应该觉得用了很大的力气(要用手掌才扳得动,请看图7F5a8754),并且能够感受到块拆杆被拉长时所产生的“弹力”(事实上,快拆就靠微微拉长快拆杆来获得紧固的力量,只要快拆润滑良好,就能感觉到这种力量)。如果觉得上紧过程中力量很小,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快拆的凸轮磨损严重,已经不能有效地拉长快拆杆了,那就要更换新的快拆;另一种原因是由于车架的尺寸问题,车轴放进轴叉的时候,在轴叉和轴头之间存在间隙,上紧快拆的时候因为这些间隙的影响而导致无法把快拆杆拉得足够紧,这就要在调整松紧度的时候多调紧一些。在上紧快拆的过程中,最好能够多搬动一些。如果能够感到快拆手柄从与快拆杆成一直线开始搬动超过90度的时候,快拆手柄的阻力有所减小,说明刚刚经过快拆凸轮的最高点,这时候快拆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不容易松开,比较可靠。
    为了防止刮上异物而导致意外的松开,快拆手柄的角度比较讲究。前轮快拆一般是向后(请看图 7F5A8759)或者跟前叉平行,后轮快拆一般是向后或者跟后上叉平行,座夹快拆一般是向下与车架竖管平行,或者向前,有些座夹的快拆手柄像半个园环,这样的快拆手柄正好可以水平向前搬动,扣合到座夹上。
    要打开快拆,只要把快拆手柄扳松,并且继续扳到跟快拆杆成90度(请看图7F5a8745),这时候快拆座和快拆螺母都会离开轴叉,车轮可以拆下,对于座夹而言,座夹被放松。
    有些轴叉开口处有两个突起(可参照图7F5A8751,建议补充照片),有些轴叉周围有一圈突起的边缘,这些突起都能够在块拆意外松开的时候阻止车轮从轴叉里掉出去,属于一种安全设计。有了这种突起,拆卸和安装快拆的时候,单单把快拆手柄扳到开的位置是不够的,必须拧松快拆螺母才能够顺利地装拆车轮。事实上这些突起并不是必备的,很多车架和前叉没有这种设计,只要快拆装得可靠,一样没有问题,而且装拆方便,不用每次都拧快拆螺母。
    要检查车轮安装得是不是可靠,可以把车提起来,使车轮悬空,然后用拳头用力向下砸车轮,如果车轮没有松动,就说明安装比较可靠,然而最可靠的办法是重新调整快拆的松紧,可靠地上紧快拆。
快拆的维护
    快拆的主要维护内容是润滑。在块拆的凸轮处加足够的润滑脂,可以减少凸轮处的磨损,在块拆的螺纹上加薄薄的一层润滑脂,可以防止锈蚀和螺纹咬合。有些快拆,跟凸轮摩擦的块拆座部分是工程塑料制作的,这种快拆不需要润滑凸轮和块拆座之间的摩擦面,但是最好用润滑油润滑一下凸轮的轴。
    注意事项
1,由于快拆不需要任何工具就能够进行操作,又比较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在公共场所停过车以后,一定要检查快拆,以防快拆被人动过,不能可靠固定车轮和座杆。
2,使用碟刹的自行车,快拆手柄不能放在有碟刹的那一边,以防快拆手柄碰到碟片。

9.      自行车的上坡骑行技术

上坡骑行技术:
    上坡骑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动作,不可突然用力,只有企图摆脱对手和处于战术需要时,才可突然加速。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骑行或提拉式骑行方法,否则会过多地消耗体力,不利全程比赛。遇到短距离坡路,应充分利用物体运动的惯性原理,轻松地踏蹬,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尽可能提高,给下坡加速创造有利条件。遇到漫长的上坡,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及时调整传动比,不要等到骑不动和速度完全降下来时才改变传动比,要坚决避免重新起动的现象出现。坡路较长或有陡坡时,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骑行方法,调剂用力部位,让部份肌肉得到休息。
    上坡时跟车不要太近。由于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车常常左右摆动,跟车过近,可能发生碰撞。再者,上坡时速度显著下降,跟车反而会使自己的骑行方法受到限制,影响战术和技术的发挥。

10. 骑行时爬坡轻快的技巧



    你是否在面对爬坡时心中有难以克服的障碍?爬得心跳加速、爬得肌肉疼痛、爬得呼天抢地、爬的姿势变形……放轻松,在力量还未完全建立之前,一切再从正确的姿势从头开始,这会让你在爬坡时更快并且更轻松!
头部
头部必须能抬起看前方的路况,切忌将头低下的“埋头苦干”,不但会有安全问题,也会影响到你的呼吸顺畅。
腹部
爬坡时腹部的出力并不明显,但实际上腹部扮演着支撑的角色,就是当爬坡时腹部两侧有绷住的感觉,这就是腹部在支撑了上半身的出力,同时扮演平衡的角色,腰腹部力量不足的骑士在爬坡时姿势的平衡反应较差,应该以仰卧起坐、后仰伸展来补强此区域的力量。
座位
在适当的座垫高度前提之下,找到座垫前后位置以及座垫翘起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座垫中心会在齿盘中轴的后方,但确实的位置就因人而异,必须多尝试,另一方面,座垫翘起的幅度多半是以座垫前后端呈水平为基准,以座垫凹下的鞍部去符合骑士的股部,便每个品牌的坐垫凹下的程度并不同,也是要使用者去适应。
膝盖
爬坡踩踏时尽量以膝盖靠近上管的姿势踩踏,这样一来在下踩动作时才能够利用到大腿及股外侧的肌肉,如果你习惯将膝盖在踩踏时远离车架,无疑是在浪费你的力量。
手掌
当你爬坡时以站姿骑乘时,手掌的位置应该压在煞车把手上会比较轻松,想要像Pantani一般的握下把站姿爬坡前进并不容易,因为重心向前时更弯的腰背部受力更大,加上头部的角度让呼吸也不容易,这招只有在攻击时比较用的上。
站姿
使用站姿骑乘爬坡的目的有几个:1、坡度变陡时2、攻击你的对手3、变换姿势让其他肌肉放松;想像你是在单车上跑步一般,但不同的是在往前跨步开始下踩至底部死点之后,也必须注意到上拉时也要出力以维持平衡,这是与跑步最大的不同点。
背部
保持背部平坦才能使下背部的肌肉及腹部侧面的肌肉使得上力量,如果你无法让背部自然变成平坦,那么你可能选了一台太小的车架或太短的龙头。
胸部
保持胸部不在紧缩的情况,就如同你上下楼梯时一般自然,紧缩的胸部会因为扰乱横隔膜而影响到呼吸,使得能量转换的效率降低。
手肘
保持手肘略为弯曲,当腿部向前出力时,手部可以平行的往后拉同时出力,这会让你的全身同时有效率的作动;站姿踩踏时,手拉的动作变成往后上方,并且配合脚部往下踩踏的力量作单独轮流出力。
臀部
臀大肌是人体最大的肌肉,并且延伸至大腿后肌,以坐姿爬坡时若能运用到此处的肌肉便会更有效率,出力的感觉是与你由椅子上紧靠腿部力量准备站起来时的感觉类似,在单车上要做到这样的出力则必须注意到回转后勾的动作,但必须配合坐垫高,以免伤及脚后跟的肌腱。
事实上,爬坡的训练是没有秘诀的,但单车在爬坡的路段是考验实力最佳的时刻,在爬坡时,每个骑乘者的条件皆于平等,选手的力量、心肺功能在此表露无遗,而爬坡骑程的训练过程中肌肉力量及心肺功能,更是必须按步就班的去建立,这与使用齿轮比的轻或重、踩踏回转的快或慢、训练路线的陡或缓……,都有着绝大的影响关系,但是在爬坡时利用以上身体的十个部位作为检测,能够帮助你的骑乘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基础。

11. 大集团中骑车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不要乱晃,或急剧改变自己的骑乘路线,尤其是在最前面的人,前面人的一个小动作等到传到集团后面 就可能造成大灾难,第一个人更是重要.比如说地上有个盖子,一般的情况下就是快速的闪过去,在集团 骑乘中不能这样,尽量把眼光看远,所有的动作都要慢而顺,轻微而细致.看到有东西要闪,在50m以前就 要开始动作.闪不过了就正正的压过去,比闪个半调子安全的多.
2.转弯时明确的把转弯的动作做出来,让后面跟的人知道何时要转.
3.带头的时间,时速30km/h,速度越快,带的距离越短50km/h.
4.精神要集中,带头的人要集中精神保持一条稳定的线,后面的人不可以只看前车的轮子同样要注意前 方两侧的状况,并且避免和前车后轮交错.
5.向左退到集团后方的时候要稍微注意一下左后方的情形,快速的用眼角看一眼以免有比较靠路边的车辆靠近.
6.向左退的时候距离不要太大,约为1~1.5m为最佳,仍然保持一条稳定的线,滑进尾端.
7.利用风来减速,快要撞上前面骑士后轮时不要急着按煞车,稍微往右边靠一点, 把身体挺起来吃风,速度可以后再移回原位.
8.利用转速来加速赶上,前面骑士慢慢离你远去,不要急着变速,加快踩踏的速度 来控制速度是比较好的方法.
9.磨练手握下弯把手的稳定度,握下把一定是比较不容易控制,但是这个位置可以提供你 更佳的空气力学姿势.
10.不要踩踩停停,持续的踩动,保持流畅的踩踏,后面跟的人会比较安心.
11.磨练骑车时向后看的稳定度,一般来说头向右转往后看车会向左移动,练习向后看还可以保持直线是很有用的技巧.如果可以也可以练习握下把时从腋下往后看的技巧.
12.不要硬撑,带头的人也要稍微注意后面的状况,有人落队了速度要渐渐放慢, 撑不住不能带头的人就不要勉强,轮到的时候直接往左移就是了.大致上就是这样. 大家合作骑车的感觉是很不错的.有时比一个人蛮干要有趣多了.

12. 山地车如何保养

是否还记得你正骑着你的新车,兴奋的在街道上冲刺;是否你坐在家中,正想着出去骑车,但却发现你的爱车,性能已经不再如当日,它的刹车不再那么灵敏,它的变速性能不再那么的顺畅,骑着它,到处有叽叽嘎嘎的怪声;是否你曾经在野外,发现你的车子无法再继续骑乘,使得你必须走二十公里的路,推着车子回家。对于自行车的使用者而言,除非你有钱到每次车子出问题时,能够将它丢了,再买辆新车,否则自行车的保养与修理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保养良好的车子,在骑乘时发生故障的机率,也必然会降低。在此所介绍的自行车维修技术,都是一般常用,且可以DIY(DoItYourself)的。
一般自行车的维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正常骑乘使用;短期(一周或十天)定期维护;中期(一或二个月)定期维护;长期(半年或一年)定期维护;野外紧急修复在此做为划分依据的时间,是以每日到一周两次以上进行自行车运动者的使用情形来分的,如果你进行自行车骑乘的频率较低,或者你的自行车使用极为频繁,那么可以将中短期的时间略加调整,以适合不同的骑乘状况。

工具说明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进行自行车的维护工作,使用正确的工具是必须的,如果使用了不适当的工具,可能会造成工作上的困难,甚至自行车零件的损伤,因此以下对于一般维修所须用到的工具加以概略介绍。必备基本工具
活动扳手或开口扳手:一般五金店便可购得,开口扳手使用上较方便,但是购买时须注意一般自行车所用的多为公制螺栓;而有一支活动扳手,在许多工作上是必须的。
内六角扳手:一般五金行均可购得,注意一般使用的均为公制。
螺丝起子:有一字与十字两种,五金行即可购得。
拆胎杆:拆卸外胎时使用,可在车店购得。
补胎胶与补胎片:补胎用,可在车店购得。
打链器:拆卸链条使用。
钢丝扳手:调整轮圈钢丝张力用。
润滑油:虽不是工具的一种,但是是维护自行车时所必备的,要准备黄油、链条油、及一般滑润油三种。

特殊工具(非必要,但有最好)
套筒扳手:使用于拆卸曲柄的固定螺栓,一般为14mm或15mm的。
曲柄拆卸器:用于拆卸曲柄或大齿盘。
链条扳手:将飞轮的链轮分解使用。
飞轮拆卸器:将飞轮拆下使用,不同厂牌的飞轮须用不同的拆卸器。
花鼓扳手:为薄片状的开口扳手,用来分解花鼓轴及轴承,一般为13mm至16mm。
前叉碗扳手:薄片状的开口扳手,用于装卸调整前叉碗,依前叉碗的尺寸不同而有不同。
橡胶锤:用来敲击卡住的零件,使其松脱。
剪线钳:钳口呈圆弧形,剪内线时才不会散开。
BB工具组:用来拆卸调整中天心,依不同形式的中天心而有不同形式。
工作台:用于将自行车架起,以便进行维修工作。
调轮架:调整轮圈钢丝张力使用。
第三手工具:用于夹住刹车皮,在调整刹车时很方便。
洗链器:清洁链条使用很方便。

正常骑乘使用
正常的骑乘使用是不须要任何技术的,但却是在自行车的维护中,最重要且最基本的一项,在骑乘前,对自行车的车况加以检查,是很重要,也是常被遗忘的,因此在骑车前,记得做以下的检查:
检查骑乘姿势尺寸:如果你骑的不是专属于自己的车,记得在骑车前将座垫调至适当高度。
检查各部位螺丝松紧:检查前后轮及座垫杆的快拆是否锁紧了,检查车手是否已固定好,其他螺丝是否有松脱情况。
检查轮胎:检查胎压是否足够,不足的话将之打到适当压力,检查胎壁是否有裂痕、割伤胎纹是否已经过浅,如果必要则须更换外胎。
检查刹车:试拉前后刹车,检查刹车是否可以确实刹停。
检查前叉碗:刹住前刹车,将车身前后摇动,如有感到有晃动的间隙,表示前叉碗须重新调整。
检查变速器:起步后先试着分别变前变速与后变速,是否可以顺畅的变到各档速,是否会有奇怪的怪声。

短期定期维护
短期的维护是经常进行的,如果正常的使用自行车,在此阶段的维护上,是相当简单的,而此维护能够使你的车子常保良好状态,因此绝不可轻忽。 清洗车子:除了让你的车保持新车时的耀眼外,清洗车子也同时避免车架的锈蚀,而如果你在一场大雨中或泥泞中骑车,在骑完之后应尽快进行清洗的工作,洗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如果车身上的污泥不多,或多是灰尘而已,可以使用抹布擦干净,或是用大毛刷刷干净。不可使用高压水柱来清除车身上的污泥,这方法虽然很有效率,但是可能将污水逼入轴承中,如此会造成轴承的损坏。在车身上污泥很多的情况下,应使用刷子以及肥皂水将污泥洗净后,用清水冲干净,再用布擦干。车一清洁干净后,记得检查烤漆是否有剥落,钢制车架烤漆剥落后会开始锈蚀,铝合金或碳纤维以及钛合金车架则不会锈蚀,只会影响美观。在使用水洗过车子后,记得链条要擦干,并重新上油。
检查刹车皮:将刹车皮上的杂物加以清除,以保证其刹车力,若其磨耗已很严重,则须更新。
将线管重新上油:如果刹车或变速的动作不良,可能是内外线的摩擦过大,将外线由止管的部位取下,把内线涂布黄油,再重新装回,如果如此后动作仍然不顺,则考虑更换内外线管。
链条上油:将链条上滴上润滑油之后,约十分钟之后,将链条外侧的油擦干净,链条只要内部动作的部份有油就够了,外部多馀的润滑油会黏住灰尘,增加清洁的麻烦,因此最好擦干净。另外,如果使用喷罐式的润滑油,记得在上完油后,把滴到其他部位的油擦干净。

中期定期维护
你的车已经为你服务了好一段时间了,现在应该将一些平时较常忽略的部位加以确实检查,以使其保持良好状况。
检查链条:链条在长期使用后会发生拉长的情况,链条的节距为0.5英寸,测量24节链条,长度应为12英寸若其长度已经超过正常长度1/8寸,则应更换链条。
清洗链条:如果你的链条内部有许多的油泥,也许该清洗了,清洗链条可以使用洗链器,或是把链条拆下,找一个容器,装满溶剂油,置入链条后,摇晃使其洗净,最后取出晾干上油。
检查飞轮及大齿盘:若更新链条后,如果飞轮会有跳齿的情况,则更新飞轮,若大齿盘的齿磨耗甚大,产生卡链的情况,也应更换,检查大齿盘的固定螺丝,若松动则须重新锁紧。
检查轮圈:检查气嘴孔及钢丝孔附近,是否有细微的裂痕产生,若有裂痕,则尽快更换轮圈,将轮子抬起,旋转轮子,观察轮圈是否会摩擦到刹车皮,如果会,则须重新调整轮圈。
检查钢丝:检查前后轮的钢丝是否有断裂的情形,若有则更换之,换钢丝后须重调轮圈,调整轮圈时,观察轮圈偏摆的方向,如向右偏,则将轮圈该处附近的右侧钢丝放松,左侧锁紧,向左偏则反之,轮圈左右的偏摆幅度应小于2mm。
检查车手:检查车手是否在车祸中发生变形,是否在立管锁紧的部位产生裂痕,如果是,则更新车手。
检查座垫及座垫杆:取下座垫杆,检查是否有变形或裂痕,若无则上一层薄黄油后装回,检查座垫是否有损伤,底下的支架是否完好,如果有问题,则加以更换。

长期定期维护(topoffile)
你的车已经使用了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它经历了各种状况,陪你到现在,应该是将那些一直在运转的部位加以大检查的时候了。
检查花鼓:取下前后轮,检查钢丝孔附近是否有裂痕,如有则马上更换,用手转动花鼓轴看看,再加以上下摇晃,如有感到间隙,或是非常的松动,则将花鼓轴分解,将内部的油清理干净,再重新装入新的黄油,把花鼓轴重新组合,记得调整轴承应调至轴可顺畅转动,但不会有上下摇晃的间隙。
检查中天心:取下链条,抓住曲柄左右摇晃,如有晃动,锁紧固定螺丝,若还会晃动,则须调整天心轴承;将耳朵贴座垫上,旋转曲柄,听到的声音应是「呼-呼」很顺畅的声音,如果听到嘎拉嘎拉或其他的怪声,则表示轴承已损坏,应更换中天心。
检查踏板:拆下踏板,使用15mm的开口扳手,注意左边的踏板是左牙的,拆时不要拆错,踏板轴承不太须要调整,但仍须加以检查,如果使用的是卡式踏板,则检查其机构动作是否正常,并上油润滑。检查变速器:检查变速器的各个动作部位是否会晃动,如果会,表示变速器的磨损已相当严重,应该更换了,如果不会则在动作部位上油润滑。
避震器保养:油压避震前叉应该拆卸,更换新的避震油,优利胶形式的则检查优利胶是否已有裂痕或变形,如有的话则更新之,避震器的维修,应洽询原购买厂商进行之。
检查车架:检查所有烤漆,如有锈蚀状态至车架穿孔,则须更换车架,如果车架受到冲击发生变形,则也应更换。
更新所有内外线管:所有的线管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已经磨损,因此建议加以更换,以维持其性能表现。

野外紧急修复
当你在野外骑车时,车子发生了故障,使得你必须走路回家,实在是非常扫兴的事情,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去骑车时千万记得要带着工具,不要认为意外不会发生,有备无患总是好的。以下介绍在野外常见到的故障状况以及修复的方法:
爆胎:这是常常发生的事情,发生爆胎时,拆下轮子,用拆胎杆卸开外胎,取下内胎,如果有携带备胎,那么直接装上备胎即可,如无备胎,便须要补胎了,补胎时先找出破洞,用砂纸或粗糙的东西将破洞附近略为研磨后,涂上补胎胶,稍待等其接近半干时,将补胎片贴上,加以压牢,然后打气检查是否还会漏气,最后装回内外胎,将气打足即可。

13. 正确的摔车姿势



典型的低姿势滑行:由於赛车手知道转弯时幅度过大而转过了头,无法使车子绕过旗竿,所以他让车子倾倒,抓紧后刹车,然后在完全控制之下把车甩到草地上。
  小心骨折:可完全张开手来防止摔落时造成的腕骨损伤或锁骨骨折,但一定要握紧拳头,手臂弯曲!千万不要用打直的手臂支撑落地。
  典型的测滚翻:「High Siding」是指转弯时,身体从外侧翻越过车子。这位骑士在碰撞地
面时,弯曲手臂及肩膀,然后在车子飞越他的头时,做翻滚直到没有被车子碰撞到的危险才停止。
  在高速时撞上障碍物,车手的心境马上会慢动作地往下沈。当经历了一辆又一辆车子飞越过身上的恐惧,喀吱作响的零件更加深了心中的害怕,而在遭撞击时,身上的每一根骨头嘎嘎作响,这种恐惧实在太过真实了!让骑士不禁要问:有可能为摔车做准备吗?练习简单的摔车可减少风险吗?虽然骑乘登山车经常会摔的人仰马翻,但如果我们都可以小心地学习在高速时如何减轻撞击地面时的力道或学习从高处柔软地落地,应该可以降低伤害与风险。以下就是我们试验过后,证明确实可行的几点技巧。
  技巧一:连车带人一起摔
  在大部分状况下,最好尽量地留在车上久一点,因为自行车不会感觉到痛,也比身体容易修理,所以利用车子做为保护自己的第一道防线,以抵挡树木、石头及其他自行车对身体的伤害。车子所撞到的每一样东西都会减缓车手翻滚速度,如果车手是有预警的摔车,而不是放弃一切地摔倒,受伤通常比较不严重。
  技巧二:利用惯性原理
  当BMX骑士飞跃到高空时,甩抛他们的车子,并做出美妙的姿势,总是令人赞赏不已!一旦不幸摔车时,脸撞倒地面上已经够糟了,若又让摔下来的车子砸到脸上,则后果一定惨不忍睹。所以,如果你不能安全降落或会向前翻过车手把时,一定要把车推开。
  在山崖边快摔离跑道时怎么办?如果脑筋转的够快,将车子推下崖边,反作用力会将你的身体弹回跑道。当然这是绝处逢生的一招,但是快速思考及物理的惯性原则可以救你一命。
  技巧三:采低姿势滑行
  当车子无法停下来时,锁死后轮,并转弯而让车子打横,会让车子滑出。这时用你内侧的脚在地上拖,做为支撑以取得稳定性。控制车手把使车子滑行在正确位置,故意让车身斜躺低姿势滑行可以防止你翻越过车手把,也可以阻止你掉下山崖。可在平坦且硬质的泥土上练习这项技巧。当车子在你身体底下滑行时,控制好车把,并尝试用你的内侧脚使滑行停之。
  技巧四:做测滚翻
  找一块软垫或一个沙坑,然后头朝下俯冲,用一侧肩膀打一个滚,最后用手停住。在第一个翻滚后,将重心转移到一侧,然后弯曲手臂,直到停下来为止。先在静止状态用慢跑速度做俯冲练习,动作熟练之后,可以让你在高速摔车时,保住一条小命。
  技巧五:握紧拳头,保护手腕
  手腕的腕骨是骑登山车最重要的部位,而它受伤时,也是最难治疗的。滑倒时如果把手张开,手腕会向后折,因而损伤腕骨,因此在碰撞到地面时,手要握拳,如此也可保护腕骨及手掌上的皮肉。最好是在测滚翻时能自动握拳。
  技巧六:保护锁骨谨防骨折
  你的锁骨无法承受推压的压力。基本上,他们像是防止肩膀下沈的绳子。如果从车上摔下来的时候,为了停止而完全伸直手臂,就会使锁骨骨折。你的手臂会将跌落的力量转移到你小小的锁骨,锁骨受压时就会像一根面包棒一样折断。然后你到医院就诊,花了好多钱之后才了解,锁骨骨折只能等它自行痊愈,就算痊愈之后,你的肩膀前方也会有一块凸起,十分不雅。为了避免折断锁骨,请详阅技巧4,勤练测滚翻技巧。
  技巧七:谨慎小心为上策
  想要受伤吗?那么试著在骑上陡坡时,让脚离开脚踏,然后夹住上管,在撞上树干时,你的身体会随著车把转圈,而脚便会甩动登山车摔在你的后脑袋瓜上。在你从陡坡上急速滑落而无法控制时,抓紧前后刹车,滑开一个脚踏,(最好是上坡侧,然后重心从座垫后方滑离自行车),此时,便能安全的跳离车子或者可以将车子倾倒作低姿势滑行直到安全为止。

 

14. 自行车中长距离骑行知识讲座

介绍
所谓中长距离骑行,一般来说,即:500---1500公里路程或一星期左右的骑行为中等距离骑行;1500公里或一星期以上的骑行称为长距离骑行。
主要内容:
*自行车中长距离骑行的目的、意义;
*骑行的装备;
*骑行与体能训练、出发前的准备;
*骑行安全、注意事项。
第一,自行车中长距离骑行的目的、意义、体能、意志的磨练
视觉上、精神上的享受
亲近、了解大自然
增长知识、见识,丰富人生阅历

提高处人处事的能力
专题宣传、广告活动
炫耀?无聊、打发时间、忘却痛苦事件?
第二,骑行的装备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首先解决骑行的目的、态度
量力而行
科学、合理的装备能减少路途中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骑、行、看,享受大自然美景、吸收知识方面。
主要装备:
一、自行车:
根据路线类型而定。
1、车架:
一般来说,况路好,坡度不大,路面平整的,选用公路型车架;
路况差,坡度大,路面崎岖泥泞的,选用山地型车架。不论选用什么车架,后*最好是硬*,方便负重,省力。前*最好是可以调软硬的避震*,根据路况调节,让手感舒服,加强操控。
2、轮胎:
平整的水泥、柏油路面选较窄、胎纹较细的轮胎;崎岖松软、泥泞的路面,选较宽、胎纹较粗的轮胎。
3、座椅:
座椅是非常重要的部件,最好是使用过自己感觉舒适的。它的高度、角度、前后度须按要求调整好。一般形状窄小、表面光华较好。
4、配件:
选择
耐用型:尤其是中轴、轮轴,最好是著名品牌的,密封型,性能好的。
车刹最好是V刹。碟刹(尤其是液压型的)不易保养、不好换件。
尽可能套装零配件。
5、附件:
前照明灯、后反射灯,计程表,货架……
二、备用配件:
主要是易损部件,如:内外车胎、轮圈幅条、刹车胶、变速刹车线、链节……
三、修车工具
四、行李携带方式:
1、背包:适合短途轻装,不适合中长途。背的时间长了损伤腰肌,不利排汗。
2、捆绑在车上:重心高,风阻大,容易丢失。(不推荐采用)。
3、自行车旅行专用行李包:适合崎岖的路。
4、自行车旅行专用行李拖车:适合平整的路。
五、衣、食、住、行:
1、骑行服、便服、御寒服,拖鞋或凉鞋
2、应急食品、养分补充,野炊用具
3、帐篷、睡袋、防潮垫、曰用品
4、地图、指南针、旅途指引
5、钱、银行卡、证件
6、享乐用品,如:随身听、奢侈品(茶、咖啡、酒等)
六、防护品:
1、药(内外)、防晒、护肤品
2、防盗抢工具、通讯工具、求救方式
七、记录方式、工具
1、相机、摄像机
2、笔记本、录音笔
第三,骑行与体能训练
体能的锻炼,制定训练计划,强化训练
人与车的磨合、适应,提高操控技巧
加深对车的了解认识,知己知彼
第四,出发前的准备
物色合适的同伴。相宜的体能、个性、文化……
路线的设计。先决定看什么、体验什么、学什么,收集相关资料,周详了解,仔细研究,包括:自然风景、名胜古迹、人文、历史、民族、民俗、宗教、文化、建筑……
选择出行季节,了解沿途气候,尤其是季风方向,确定骑行方向
准备行装
第五,骑行安全、注意事项
注意交通安全
上山、下山、弯道、沙石松土泥泞路段的安全骑行姿势
骑行过程中,头盔、手套、骑行裤、防风太阳镜不能缺,长时间骑行中间适时抬起臀部减压。
合理分配体能,任何时候适当留有余力,以应付突发事件
注意掌握时间,根据路程、途中的任务作充分的计算,尽量走在时间的前面,按计划完成每天预定的行程、任务。
要仔细研究、多方认证你手头的地图资料,掌握路况及变化情况,做到胸有成竹
正确处理应对自然灾害、野外生存
留心治安、提高警惕。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贪小便宜,省却麻烦事。
入乡随俗,尊重沿途各民族、自行车维护保养

 

15. 自行车保养

一.     前言
单车作为机械设备,要让其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定期的维护保养是必须的。山地车的使用环境相对恶劣,这方面的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尤其在雨天和泥泞环境下,维护工作在骑完后就得尽快进行。
各个部件的相关厂商都会提供详细的维护保养说明,具体请参阅相应文档。本文讲述的是日常普通的清洗和维护。

二.清洗
当单车浑身沾满了泥浆,线管被污染,不堪使用时,就需要给自行车洗个全身澡了。
需要注意的是,自行车中有许多轴承部件,这些部件是非常忌讳水的侵入的,所以在清洗时,不要使用高压的水流,凡是有轴承的地方要特别小心。
第1步
首先清洗链条,请参阅链条的清洗和上油中的清洗部分,不同的是,由于之后马上要清洗整车,所以不需要把链条擦得非常干,把清洗液擦掉就行。
第2步
在容器里准备好清洗液,厨房使用的洗洁精就可以。不要使用洗衣粉等腐蚀性比较强的品种,虽然洗得干净,但过后容易导致螺丝生锈。
第3步
用水管把整车浇湿,使污垢自己回软脱落,不含轴承污垢又比较顽固的地方,可以使用较大的水压冲,冲不掉也没关系,后续步骤可以解决它们。

 技术分享

 第4步
如果你没有使用碟刹系统,这个步骤可以略过。
单独用一块干净的海绵(碟刹专用),粘上第二步准备的还没用过的清洗液,清洗碟盘和卡钳部分。洗完后海绵放在一边,后面还会用到。

 技术分享

 第5步
用另一块海绵,粘上清洗液,来清洗全车表面,包括车首、前叉、车架、刹车(非碟刹)、座垫座杆、变速器、车圈、辐条、曲柄、脚踏、线管等等的表面,之后用水冲净:

 技术分享

 对于前后变速器一些细微处,海绵无法深入的地方,用长毛刷子粘上清洗液解决: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第6步
用长柄硬刷处理牙盘盘片、飞轮,先给刷子粘上清洗液,把刷子抵在牙盘和飞轮上,然后转动曲柄,转上几圈后,进行前后变速,使链条离开原来所在的牙盘和飞轮位置,再抵上刷子,把原来在链条下的部位也清洗干净。最后用水冲净。

技术分享

 

第7步
用宽硬刷子处理轮胎表面,将刷子粘上清洗液,依次刷洗轮胎表面,把齿缝中的泥土、石块等东西清除。最后冲洗干净。

技术分享

第8步
用水浇灌全车,除去车上的残留清洗液。第9步
如果你没有使用碟刹系统,这个步骤可以略过。
使用刚才放在一边的碟刹专用海绵再次清洗碟盘和卡钳,不要粘已被污染的清洗液,海绵里含有的清洗液就足够用了。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在前面清洗过程中碟盘和卡钳被重新污染。第10步
现在,用水把车彻底浇水净。清洗过程就结束了。

 

1.      刹车 AND 摔车

刹车

该用前刹还是后刹?
因为你的车子有两组刹车,一组控制前轮,另一组控制后轮。为了让你安全地停住单车,你必须充分明了使用刹车的技巧。传统的方法是:同时使用前刹及后刹。理论对一个尚不熟练于车技巧的初学者而言是十分受用的,但是如果你始终不能突破这个阶段,那么你就没有办法练巧妙控制单车的专业技巧。
  通常欲在最短距离内停住单车的最好方法是,拉住前刹车到后轮刚好浮离地面的程度,因为行进中的人体与车子具有向前的惯性,再加重力加速度向下,这两个力同时作用形成一个向前下方的合力,刹车动作是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抵抗向前的分力,而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所以这候大部份的摩擦力来自前轮。因为后轮浮起,后刹车己完全没有作用。在松软或湿滑路面或前轮爆胎时,要充分利用后煞车,然而在一般乾燥的平坦路面,不管是理论上或实际上,前刹车永远可以提供最大的煞车功效。一旦学会正确的使用前刹车,你将会是一位安全的骑士。
  你一定会担心,这样不会来个前滚翻吗?是有可能,不过只会发生在那些尚未学会调节前刹车力道的骑士。至于一些以仰赖后煞车停住单车的骑士们,在他们发生意外之后便会顿悟:出现紧急状况时,因为惊慌而本能地使劲抓住十分陌生的前刹车,以期增加刹车力道,结果往往是摔个倒栽葱,好生狼狈。
  也有人认为「前滚翻」发生的原因不是因为前刹车力道太强,而是因为大力使用前刹车却没有利用手臂的力量抵抗减速力,车子是停住了,而骑乘者继续往前冲,直到他的屁股「坐上」车把,换车子「骑」人了。这种事不会发生在只使用后刹车的人,因为当后轮离开地面时,己因丧失摩擦力而不具煞车作用,不过只使用后刹车的代价是刹车距离增加为只使用前刹车时的两倍。所以说,对于常骑快车的骑士而言,光仰赖后煞车是不安全的。记住,在紧急刹车时,以手臂稳固地撑住耳体,避免前翻,要领是尽可能把屁股后推到可掌握的极限(不要黏在座垫上),尽量把重心往后移。这个技巧适用于各种煞车条件,不管是只使用前煞车或同时使用前、后煞车。
  同时使用前、后刹车容易产生「甩尾」现象,如果后轮发生侧滑时前刹车仍然作动会导致后轮甩过前轮,因为前轮的减速力大于后轮的减速力。一旦后轮发生滑动时往往倾向于侧滑而不是前滑。这时必须立刻低后煞车之力道,或完全释放后煞车,以恢复平衡。
  在乾燥的柏油路面或水泥路面上,前煞车的使用时机多于后煞车,也可以说是前煞车为主,后煞车为辅,甚至可以全不用后煞车。国外就有人大力推崇这种主张。
  理论上,最大的刹车效果发生在作动前刹车至后轮刚要浮离地面的程度,这时候只要稍稍施力于后刹车都有可能导致后轮侧滑。欲体验这个理论,可找一个大广场,同时使用前后刹车,但是把大部分力量用于前刹车,两脚继续踩踏,你的脚会感觉到后轮浮举。初期慢慢加速感受,之后逐渐加快速度进行紧急刹车练习,直到你察觉这种现象为止。这样一来你就可学会拿捏到后轮刚好浮举的临界点了。
  既然只用前刹车就可以,那还要后刹车做什么?还是有用的,在下述情况下非用不可。
一、湿滑路面:在乾燥的路面上,车胎鲜少打滑,但在湿滑路面上,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此状况下若后轮打滑,很容易恢复平衡,若发生前轮侧滑将无法挽救,所以必须使用后煞车停住车子。
二、松软路面:情形与湿滑路面相似,车胎打滑的可能性大增,同样必须使用后煞车停住车子,唯此时可酌情使用前刹车,以前轮不打滑为限度。
三、颠簸路面:行走在颠簸路面上,车轮很有可能跳离地面,这种情况下不可使用前刹车。如果在前轮跳离地的情况下使用前煞车,前轮会锁死,以锁死的前轮着地将会是一件很糟的事。
四、前轮爆胎时:骑车时如果遇到前轮突然爆胎,不可使用前煞车,倘若在这种情况下用前刹车,轮胎可能脱离钢圈,进而导致车子翻覆,不同不慎。

五、前煞车故障:前煞车钢索断掉或煞车皮过度磨耗及任何其他问题导致前刹车无法使用时,当然只有使用后刹车了。 前刹车把手应该装在车把的那一边
  另外一个问题是,到底该用右手还是左手控制前刹车?关于究竟前煞车把手应该装在车把的那一边,这是颇具争议的话题。有些骑士主张最好用最强壮的右手(以右撇子而言)控制后刹车。而机车骑士一直都是以右手控制前刹车,所以同时是机车骑士又是自行车骑士的人通常会采用相同的安排,以免造成困扰。
  一些靠右行驶的国家普遍将前煞车把手装在车把的左边;而靠左行驶的国家普遍将前刹车把手装在车把的左边,理由是需要一只手打手势,而另一只手还可控制车子,留在把手上的手通常用来控制后煞车,因为单手煞车时,制后刹车的方式较为稳定,刹车距离反而显得较不重要,毕竟日常骑车不同于比赛,鲜少高速行进。美国就立法规定所有的自行车在出厂时都必须将前煞车把手装在车把的左边(CPSC标准),养成习惯后,在紧急的时候才能够本能性地反应,抓对把手,以免造成意外。
  其实,刹车把手装在车把的那一边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重要的是你要懂得如何用前后刹车,并灵巧地操控。双手都可经过训练而变得灵巧,一旦习惯后就不要随意改变,否则在紧急的时候还在思考那个把手控制那个轮子岂不很糟?在安排左右刹车时,还有一个次要的因素需要留意,即车架上预留的线扣与刹车线走线是否平顺。虽然两边都可以安装,但如果走线不平顺,多少会影响刹车的操作与刹车线的信赖性,更常见的问题是刹车线对车架造成的磨损。
过弯重心与刹车控制
  再来谈谈转弯时身体该如何倾斜。众所周知,根据圆周运动定律,骑车转弯时一定要向内侧倾斜,骑车转弯时一定要向内侧斜,速度越快,需要倾斜的角度也越大,向心力与离心力必须平衡,否则一定跌倒,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物理现象。这样一来不是没得谈了吗?那可不!我们可以的是,身体的倾斜角度要大于自行车的倾斜角度?等于自行车的倾斜角度?还是小于自行车的倾斜角度?这又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各位也许玩过机车(至少看过吧!),GP道路赛车在过弯时,骑士身体的倾斜角度永远大于机车的倾斜角度,为的是让车子以更垂直于地面的角度过弯,以增加轮胎抓地力,注意看看那些赛车手的姿势,没有一个例外。那么骑自行车也该这么罗!别急!另外再看看Motocorss越野赛车,刚好相反,骑士身体的倾斜角度几乎永远小于机车的倾斜角度,特别是高速过弯的时候,后轮侧滑,这种姿势可以维持身体一直在车子的上方,为的是掌握重心俾能灵活控制车子。倘若反其道而行,保证你会很痛恨你的车子。看到这里不免感到迷惘,到底该如何是好?笔者的主张是,维持身体重心与单车重心同在车架之延伸平面上。如果是公路车,因为自行车速度不像GP赛车那么快,乎没必要小题大作,在一般的速度与弯角让身体的倾斜角度略大于或等于单车的倾斜角度即可,唯转弯时要留意内侧踏板,不可撞到地面。
  如果是越野登山车(Cross Country 或 Down Hill),这也是最能稳定操控车子的骑乘姿势,如果不相信,请把身体重心摆在一只脚上,刻意让身体倾斜角度不同于单车的倾斜角度,在崎岖路面骑骑看,感觉一下车子的运动形态,是不是充满野性?同样的路段下,如果保持身体重心与单车重心同在车架之延伸平面上,你甚至可以放手安然骑过呢!不过在高速通过发夹弯的时候,不管是公路车或登山车皆可以模仿越野机车骑乘技巧,让身体倾斜角度小于单车的倾斜角度,以便在后轮打滑时能够快速反应,维持平衡,记住!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使用前刹车。

最终建议
  让我们再回到主题吧!也许很多人会说:在过弯的时候使用前煞车非常危险。如果你的骑乘姿势与过弯技巧不正确,那么这种说的确成立。前面讲过,转弯时,重心要往内移才能保持平衡,各位也己经知道有三种过弯姿势,通常只有一种是正确的,即维持身体重心处在车架之延伸平面上,这是最稳定的姿势。当身体倾斜角度不同于单车倾斜角度时,身体会对单车产生侧向应力,此刻使用前煞车,离心力会把你甩向切线方向,摔车即成最后的结局。想体验这个作用力,可直行于崎岖路面上,将身体重心置于单脚,让车身倾斜,轻拉前煞车把手试试看,是不是蛮恐怖的?
  纯粹就刹车效果而言,仰赖前刹车应该没有问题,不过前叉所承受应力极大,如果你用的是弹性很好的长行程前叉(如Rock Shox Judy XL),只使用前煞车时你可以观察它向后弯曲的程度,真让人感到于心不忍。这种横向应力对前叉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内部阻尼大幅增高,一些较低阶的避震前叉甚至不会伸缩。如果配合后煞车的使用,分担刹车力量,前叉弯曲的程度便大幅减低。所以依个人浅见,理想的煞车习惯是活用前、后刹车,在一般路面上,没有前轮侧滑的忧虑时,以前刹车为主,后刹车为辅;而在可能导致前轮侧滑的路况下,以后刹车为主,前刹车为辅。如果担心这样忽前忽后造成困惑,可考虑采用下述分法:即公路车或经常只骑乘柏油路面的车手,采用以前刹车为主,后刹车为辅的方式;而喜欢Off Road 甚至酷爱Down Hill活动的车手,采用以后刹车为主,前刹车为辅的方式会比较妥当。

摔车
车手在骑车过程中如果摔倒,不仅会弄痛自己,还回感到十分尴尬。如果小心谨慎,并牢记一些简单的规则,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避免摔交,至少能把所受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A、尽早停车。 假如刚刚骑到山顶,突然出现了一个严重的冲蚀、布满沟壑的斜坡,而坡底有一个满是大石头的深坑,如果此时下冲速度太快,已经来不及停车,身子要立即向一侧倾斜,就势倒在地上。这样做的后果只不过是身上有几处小小的擦伤,如果径直地冲到沟底,那时所受的伤是难以估计的。
B、四肢收拢,把身子绻成一团,顺势在地上打滚。尽管这样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但是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需要牢记的一条是不要把手臂伸出来,企图支撑自己不要摔倒,因为这样的话四肢最容易受伤。要让躯干承受全部的冲击力,把身子缩成一个球(就象柔道课上老师教的那样),可以保证身体不至于受伤太重。
C、继续保持原来的冲力。即将摔倒时,不要用力挣扎,要保持原来的前冲力,继续向前骑,直到支撑不住时再摔倒。身体着地时,就势向前滚动,直到最后能停下来。如果紧急刹车,轮胎有可能会被撕裂,到头来车手也免不了受伤。当然,如果正朝着悬崖或者比较陡的斜坡下冲,则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把自行车停住,与此同时,要寻找可以使自行车停下来的东西。
D、让自行车吸收一定的冲击力。有时,可以让自行车也顺势倒下,为自己充当衬垫。自行车坏了可以更换,但人如果受伤,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E、从自行车后面跳下来。自行车即将摔倒时,如果正处于下坡过程中,而且也没有办法补救,那么车手可以松开自行车,从后面跳下来。自行车最终会停下来的,而且因为负重减轻,还有可能不会损坏任何部件,最重要的是车手本人能够避免摔伤。
F、摔倒时千万不要肩膀着地。摔倒时肩膀着地肯定会摔断锁骨,甚至会更糟。如果发觉自己就要同近旁的物体相撞了,请想方设法向前或者向后摔倒,这样,就不至于肩膀先着地了。

2.      喜玛诺变速系统分类与调整图文详解



一些车友在选购整车时,往往看中几款整车而无法抉择,考虑那辆性价比更高,而各品牌入门级整车在变速系统上,几乎全部使用SHIMANO的产品,SHIMANO又为自己的配件定义了等级划分,在不同档次整车上同样使用更高级别的SHIMANO变速系统,这里给大家发些SHIMANO由低到高各变速度套件,供车友在选购时候参考。另外针对各品牌整车的车架,牙盘,前叉所用配件各有不同,有问题可单独比较说明。

山地自行车变速系统
日本SHIMANO(禧马诺)系列等级(从低到高)
ACERA/ALTUS=>ALIVIO=>DEORE=>SLX(可用于全山地)/LX(登山越野和旅行)=>DEORE XT=>SAINE(用于全山地和速降)/HONE(已取消,由SLX和SIANT)=>XTR
主要特点:做工精美,手感细腻,变速精准

1.SIS、Tourney(民用级别)
FD-C050前拨

技术分享

RD-TY18

 技术分享

RD-TX35 7速后拨

 技术分享

2.Acera、ALTUS(初等入门级“小A”)
ST-EF50连体指拨

 技术分享

ST-EF60连体指拨

 技术分享

SL-M360分体指拨— Acera09款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ST-M360连体指拨— Acera09款

 技术分享

FD-M310前拨

 技术分享

FD-M330前拨

 技术分享

RD-M310后拨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RD-M340后拨

 技术分享

RD-M360后拨 — Acera09款:更小的后拨导轮,变速精准度有所改善。

 技术分享

HG50链条

 技术分享

3.Alivio (高等入门级“大A”—SHIMANO品牌8速休闲山地车型中最高级别)

技术分享

 


ST-M405连体指拨
ST-M410连体指拨

 技术分享

 

 SL-M410分体指拨

 技术分享

FD-M410前拨
技术分享

 




RD-M410后拨
技术分享

 




HG50-8飞轮
技术分享

 



HG50链条

技术分享

名词解释
1、双向释放功能:SHIMANO传统的剪刀指拨拨杆需要骑行者分别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来控制。双向释放既可以用传统方式操作,也允许只是用拇指操作这两个拨杆,这种方式类似于只用拇指操作的SRAM铡刀式指拨机构。双向释放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满足不同习惯的用户,同时只用拇指操作可以让食指专用于制动操作增加骑行安全性。
2、双控:双控在一个零件上**了变速和刹车两个功能,属于连体指拨的一种。它不同于传统连体指拨的地方在于,刹车操作和制动操作都可以通过闸把进行(含有变速辅助拨片,且可以拆卸)。双控的优点在于双控允许用户从车把的多个位置进行变速(例如抓握副把的时候);允许用户可以制动和变速操作同时进行,边制动边变速;更长的杠杆,更轻的手感。双控配合反拉后拨效果最佳。
3、下摆式前拨:拨链导板在安装座(环)下侧摆动,具有同上摆式相同的功能和效果。主要用于带有后减震系统的重型XC(轻量化越野)、FR(全山地)等需要较高前拨安装位置,且上摆式后拨无法满足的车型。
4、反拉后拨:向内变速(上大飞轮)时拉力弹簧趋于松弛状态,向外变速(下小飞轮)时拉力弹簧趋于紧张状态。反拉后拨配合双控效果最佳。反拉后拨的优点在于,确保高品质的向内变速(上大飞轮)。当你爬坡累到吐舌头的时候,你只需用手指轻轻挑动双控闸把即可实现快速准确的向内变速(上大飞轮)。
5、影子后拨:影子后拨的正式名称为隐藏式后拨链器。影子后拨的优点在于在恶劣情况下骑行时,后拨链器不会碰到后下叉;减小后拨链器碰触障碍物的几率,增加车辆通过性。

技术分享

6、即时释放功能:传统SHIMANO变速导线略滞后指拨动作,即时释放功能使导线和指拨同时动作,加快变速时间。
7、多点释放功能:传统SHIMANO指拨在一个方向上可以连续切换3档,另一个方向上一次只可以切换1档(分体、连体指拨配合正拉后拨向内变速时拇指可连续切换3档,向外变速时食指一次只可切换1档;双控配合反拉后拨向外变速时下压可连续切换3档,向内变速时上挑一次只可切换1档),多点释放,允许在任何方向上可以连续切换两档。

以下以爱唯欧级变速示例调整方法
本教程适用于 山地车变速器 以shimano M410 指拨 后拨 和M360前拨为例,简述山地车变速器调整。
首先,流程是这样的。
1.检查管线是否清洁,是进入第2步,否,则清洁之再进入第2步
2.检查尾钩是否变形,是 捣直了进入第3步,否 直接进入第3步
3.准备好一支十字改锥
4.将变速调到牙盘,飞轮 全最小状态
5.开始调整(顺序不能乱)
一.调整链条包裹度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经常看见很多车主返修变速器,很多情况都是不必要的所谓“返修”
应该说是销售人员没有事先说明或忘记说明,现在我来说说
1.最常见为变速器摩链现象
通常发生在前第二片链轮,后拉最小飞轮或者最大飞轮片情况下发生
解释:大家也看见,公爵和勇士都用什么档次的变速器呢?很多人会说“变速器不应该有任何摩擦链条的现象,设计人员得考虑”对,确实没错,那现在告诉大家,一个牌子下面有很多系列,一个系列下有很多等级,碍于成本考虑制造商当然不会给你最高等级最高性能变速器给消费者
公爵700举例,就有上述轻微摩擦现象发生,首先,700的前拨是ShimanoC050,后拨是ShimanoACERA,指拨ShimanoEF50-8
050和EF50均为Shimano提供给OEM厂家装车使用,主要出于成本考虑,性能第二;Acera后拨,作为山地车娱乐套件的中间等级,他上面还有M4X0 Alivio,下面还有Altus和Ty级别,所以作为几乎最低端的娱乐变速系统,摩擦链条现象轻微发生,实属正常
很多朋友可能缺少对比,认为一两千车子很昂贵,应该给最好的变速系统;这种想法完全是缺少使用经验于缺少对比,首先,昂贵是相对几百元通勤车的说法;第二,Shimano山地零件最高级XTR M980一套系统大约一万四左右,这样可以想象,一万四左右只能买一套零件,而还没有车架轮子车把等等,那么几千元车能达到哪个精密水平呢?再者,商业角度说,最低端最价廉的系统拥有和最高端最昂贵系统的性能,那么谁去买更高级的更精密的系统?谁去追求更出色的系统呢?也可以说,有些所谓的“故障”是SHIMANO故意在这等级零件上留下的“设计缺陷”目的就是让你追求更高级
有时候这个确实和成本分不开,材料的加工精密度、用料、不良成品率高低等等导致精密零件价格昂贵,绝不单单是考虑“材料值多少钱”这个单纯的说法
试想一台几万元的夏利2000有没有可能象几百万的宝马Z8这样的性能?
有这种性能的话,夏利也不会只卖几万元了
2.变速使用不当
销售人员可能本身就缺乏精益求精的变速系统知识“最大链轮拉最大飞轮片严禁使用”此话出自SHIMANO技术手册,可能销售没有告诉车主,或者懒得告知车主,最后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虽然广大车主可能未看过资料,不过也应该在相关论坛等等地方了解到相关知识;
再说说这么使用的弊端,最大拉最大使后拨勾片承受了设计以外的巨大扭力,可能导致勾片变形,甚至断裂;后拨在这种状态下严重拉伸弹簧,导致后拨弹簧老化,后拨转向轴间隙变大最后后拨报废;链条在这种状态下严重扭曲,严重影响链条使用寿命;下一个问题是“最小链轮片拉最小飞轮片”手册上也有说明尽量避免这种使用方式的句子,同样,链条扭曲严重,严重影响链条使用寿命;个人观察下来,这种使用方式也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只是链条扭曲大磨损严重,可能更频繁刮碰变速链拨了。

31. 山地车轮胎图文全解

好吧 还是全文转载 虽然本文中的大部分是竞赛用产品 但是让大家了解一下各种品牌尤其是胎纹还是有好处的
    山地骑行本身就讲究安全性和抓地性。一条深胎纹的轮胎基本上可以满足紧急刹车、碎石跳跃的骑行需求。山地车胎宽从1.5到2.3 不等。骑行阻力也是随着胎宽度加大而递增的。不过真正的比赛中,胎纹的选择学问从雨天到沙土路面各不相同,这里我们不用多想,只须选择宽大深厚的外胎即可。北京单车市场非常的不科学,买giant atx 740 的车辆居然配2.1的宽大外胎,使每个骑它的人都发出嗡嗡的风车声,骑着它费力百倍。
    影响骑行阻力的因素还包括轮胎外表的花纹结构。花纹越浅、中间部位棱角越少的外胎骑起来阻力越小(这里可以理解为外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骑行者压力下的大小变化,面积越大阻力越大)。同理,外胎两侧的花纹越高,下坡中拐弯感觉越好、平路快行越累。所以,知秋在这里建议只要你不经常玩耍跳跃、落山的游戏。一条1.95以下(含)的外胎足以应付北京周边的各种环境。
    另外补充一点,轮胎骑行阻力的大小还与胎面弧度息息相关。试想一下,一个瘪球肯定没有一个充足气的皮球滚得远,说明了凸面与地接触小自然阻力小。换作自行车轮胎,道理同样:优秀的外胎(例如:maxxis系列)可以将气压打得很足,而且中凸边陷,行进轻快;国产的劣质外胎(受橡胶提炼技术影响)厚边笨重、两边突兀、骑起来嗡嗡作响,只能用作需求摩擦的DH。故此,我们在选择外胎时,一定要综合各种因素经验试购。
    市面上有一种平头胎,价格大概80、90元一条,轮胎中间部分平滑顺直,两边的部分突兀而强厚。直线骑行时纵向阻力不大,变向转弯时横向阻力加大,兼顾越野和公路的要求,很适合山地车骑手长期使用。
    山地车小贴士:前胎装平头(光头)轮外胎 + 后胎装突纹外胎 = 平路省力兼顾越野。
    三、轮胎的简易保养
    除了每次骑行之后都要仔细地为轮胎去除杂物,如石子、玻璃……之外,再说说之后如何办:清理轮胎之后,用水清洗轮胎,再用干净抹布擦干净,要避免油脂、碳氢化合物、腐蚀性物质粘到车胎上致使轮胎变质,也要防止阳光直晒。如果长时间不是用自行车,应该轮胎充气到70-90psi(5-6bar)-----指公路车,平衡放置.
    另外一个原因:轮胎打气不足的话不但容易爆胎速度也上不去,还有就是法式气嘴的结构所致,气越足越不容易跑气。我现在要两周才少量打一次气。正规来说当然是每次骑完都要放掉一部分下次骑之前再打满,但我懒得这么做了。正新的内外胎配合的很好,如果打气很足就会封得很严实。我只有打不足气的时候才会发现进沙。
    四、到底选择一次性买贵还是随时换新?
    轮胎不像钢架,始终敌不过尖利的物品 。200元一条的轮胎和70元一条的外胎遇到非常锋利石子结果都差不多,内胎更是如此,别指望它能避过爆胎的风险。高价的内外胎肯定比较抗老化,但是用起来始终没有新的顺手。如果你偏是觉得非那500元一对的公路车胎才像你用的,你真的把它们买回来了,也许有一天你会感到更失落...其实就用那些类似于正新不超过70元一条的外胎,15元一条的内胎。那500元就足够你买上5条外胎10条内胎还能再加一盒补胎工具。一出问题就把旧的不要换新的上阵多爽啊。买米其林的胎我就也不相信其一条能让你骑5000公里都安稳。

特殊说明:在15天以上长距离骑行中,一副高品质内、外胎还是可以减少你不少载荷

 

顺便说下用KENDA(建大)K1047后的感受。
从马吉斯TT2.0换成K1047。
马吉斯TT这胎抓地力好,摩擦力也好,所以导致滚阻比较大,声音也大。这胎在马路上骑的时候稍有点吃力。公路上以40KM路程来说,一般巡航平均速度为23-26,体力稍好可以达到26+。第一次换上K1047时,内心第一反映就是:我了个去!这TM是传说中的光头胎么?(稍夸张-.-)这胎明显更适合公路,越野还是换K1010或TT之类的吧。否则可能会悲剧的。公路上以40KM路程来说,巡航平均25-30无压力,体力稍好可以达到30左右。上坡下坡明显给力,但要注意一点:20+时速刹车时请不要暴死后刹,容易漂移(下山时尤其要注意!)

 

31. 山地车补胎流程图文全解

首先介绍车胎损坏的四大情况
1.蛇咬(车胎磕直角,轮圈的两行导轨击穿内胎,形成两个破洞,故名蛇咬)
2.扎胎(人品不好,荆棘居多,另外也有铁钉,吧友阿西曾经碰到图钉)
3.爆胎(气压太大了,或者重口味落地导致爆裂)
4.橡胶劣化(时间长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运动自行车外出活动时经常有爆胎情况的发生,这样往往给别人以误解,认为运动自行车不够结实。其实这只是个概率问题。因为同样的时间内,运动自行车的行使路程是普通自行车的数倍,所以,仅这个原因,概率就增加了数倍。另外,因为运动车的主要活动范围是郊外,郊外的道路不像市内道路有专人清洁,所以异物较多。
还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越细的车胎越容易爆。其实不然,越细的车胎胎压越高,越高的胎压越不容易爆胎。具体我回在下面说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爆胎和运气直接相关。按照流行的说法,就是RPWT。
介于最近我们的活动中爆胎扎胎问题频繁发生,必须采取一些措施:
1:请在活动前焚香沐浴,虔诚祈祷。
2:另外采取一些技术措施。
沐浴焚香大家都会,不用我教,下面说说技术措施。
内胎的问题一般有四种情况:从外面扎破,被石子或台阶嗑破,从里面爆裂,慢撒气。
关于第一种情况扎胎的预防措施:
1.气打足,一定要把气打足,如果有气压表的气筒,请打到接近外胎上标明的气压数字。没有气压表的话,用手指来感觉。一般来说,公路车要打到用手指完全捏不动外胎(大男人的手)。山地车要打倒还能捏动,但是捏上去非常非常硬。高胎压得好处很明显,轮胎硬了,很多尖锐的石子,碎玻璃之类的碰上以后会被弹开,而无法扎进去。极大的减少了被扎的几率。
2.停车休息的时候,注意检查外胎,看看有没有碎玻璃,小铁片,石子之类的嵌在外胎上,提前清理干净。这些东西可能一时不会扎破,但是骑行速度和距离会让他们越来越深入,直到扎破内胎。
3.骑车要看路,躲开路面上可疑的东西。另外,尽量靠近路中间行走,一般玻璃铁片什么多在路边。
关于第二种情况,嗑破:
造成这种情况的唯一原因就是胎压不足,所以轮胎太软,再嗑上硬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支撑力,导致内胎被挤向车圈,在车圈上磕破。
预防措施同上:打足气,多看路。
第三种,爆裂
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胎垫的问题。
一是胎垫无法承受高压,向内变形太多甚至破裂,导致内胎向内爆裂。
二是胎垫没有垫好,发生了移动,导致车圈上的孔直接和内胎接触,高压时爆裂。
解决的方法,选择能承受高压的胎垫。如果胎垫窄,容易滑动,那么先用3M胶带一类的东西把车圈内侧缠一遍,盖住所有的孔。而且可以增加胎垫的摩擦力,减少发生滑动的可能。
第四种,慢撒气
这种情况一般是内胎质量问题。在安装内胎之前要提前打气检查一下。出门携带的备胎也要提前检查过。特别是国产轮胎,要多加小心。
慢撒气一般发生在气嘴儿处,这是要重点检查的地方。
除了上述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爆胎后,刚换好内胎,但是很快发现漏气。
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扎破内胎的东西还留在外胎上。
预防方法,补胎的时候要仔细检查外胎,对于破胎的位置要用手仔细模过内侧,确认没有异物。
另一种可能是安装外胎的时候撬胎棒挤坏了内胎。预防方法,苦练换胎技术。

 

 

31. 冬季骑行注意问题

在冬季,部分车友会选择封存车辆,等待来年春天的到来。更多的车友会继续骑上单车,走入大自然,与风为伴,畅游神州。冬季骑行不同于春、夏、秋三季,自然条件相对艰苦,不管是骑手还是车辆,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下面,就个人经验和大家探讨一下。首先,着装方面,冬季气温比较低,人体热量消耗大,在着装上应首先考虑防风、透气、保暖这三个原则,防风指的的有限降低外界冷空气直接接触身体,造成身体不适,透气是指人体自然排汗,排热后,热气和水气不会滞留服装内,较快排出。保暖,顾名思义,就是保持身体温度。基于这三方面,选择正确的衣着还是很重要的 ~当温度在5~15度的时候,可以选择上身速干内衣+长袖骑行服,下身抓绒骑行裤或秋裤+骑行裤的搭配,温度不是很低,骑行过程中,热消耗不是很大,速干内衣和骑行服都有很好的透气性,个别速干内衣在胸前有一层纤维层的加厚处理,骑行裤为紧身设计,有效降低迎面来风与腿部的直接接触,降低阻力与热损耗。当温度在-5~+5度的时候,可以选择上身速干内衣+抓绒+防风衣的搭配,下身长厚骑行裤,或短骑行裤+羊毛裤+运动裤,现在高级的冬季骑行服一般都是内在抓绒设计,外层阻风材料设计,很适合这个温度下的骑行活动。当温度在-5以下的时候,部推荐进行长途的骑行活动,短途骑行推荐使用,速干内衣+抓绒+冲锋衣的搭配,下身可考虑保暖内衣+加厚骑行裤的搭配。手套方面:冬季应选择全指手套,手背要有加强设计,避免意外对首部造成的损伤。冬季骑车防寒的2个要素:
    衣服上要有一个防风层!天气冷在骑行服胸前塞报纸是个临时的好办法。所以,骑行马甲或者骑行风衣是很有效果的用品。骑车时流动的气体是带走体温的元凶。
    其次,具有可调节通风和体温的衣服也很重要。因为骑车的人体热量要散发出来,根据不同的感受来调节体温以及排汗。
专业的服装,有(加厚)袖套, (加厚)腿套, 带膝盖保暖层的加厚骑行长裤,头盔套, 鞋套,骑行马甲,骑行风衣,长袖骑行服,防风手套等。袖套+腿套+骑行马甲可能是比较好的组合方式。因为可以在车上边骑边褪下袖套或者腿套,不至于影响到练习的连续性,同时可以调节体温与改善通风。

几点注意事项: 1。没有速干内衣,可以用短袖骑行服代替,毕竟材料差不多,透气性更好。 2。不建议穿太厚或太大的外套,裤子骑行,这样会增加风阻,造成不必要的热损耗。宽大的着装也会对骑行带来不小的隐患。 3。冬季骑行着装通其他三季一样~服装颜色尽量鲜艳,容易引起路上车辆注意,安全第一。 4。护目镜的选择很重要,可有效降低风对眼睛的刺激。雪后骑行尤其重要。可有效减少阳光反射对眼睛造成的伤害。 5。如全指手套感觉冷,可以带一副薄的白手套在内,然后外部带上全指手套。这样会有效的保暖。 6。一些小东西会给你的骑行带来莫大的帮助,运动围巾是很不多的选择,时下流行的魔术围巾,可变换多种造型,变化多种用途,不管是面罩还是头巾,围巾,相信你会需要。
    冬季骑车最忌穿一大堆衣服,但没有外部的防风层,又臃肿又寒冷。
    有一个防风层,调节通风和体温,这是两个关键点。在没有所谓专业配备的情况下,其实普通商店里就有办法解决这些需要。买一件轻便挡风的外衣穿在外面,身上或车上放一个背包,用于更换存放衣物,就这么简单。一般在出车的时候会比较冷,多穿些,热身过后,可能出汗,就停车减点衣物下来,千万不要让汗水在自己体表聚集太多。防风层在手掌和脚掌也要建立起来。防风的长指手套比较好,但有些越野车用的长指保护手套不一定适合,如果天气比较冷,这种手套还是太透风,不如普通日用冬季手套。脚上的防风层如有专用的鞋套会好一些,没有的话,据说有人用避孕套的,呵呵,自己想办法吧。
头部的保温很重要!!用于思考与信息处理的东西都是很耗费能量的,就好比电脑里面的CPU,发热是最高的。同样,头部占人体热耗量也很高(记得有说是30%),带上一顶帽子就会好很多,这也是上面所说的头盔套的用处之一(有些头盔套用于计时赛减空气阻力)。冬季骑车,带帽不帽差别很大。
    在冬季,很多人都因为寒冷的天气而减少骑车得频率,在冬季,骑车的穿着就尤为重要,很多人都选用冲锋衣,认为冲锋衣能抵御寒冷。但是,自行车运动是一项有氧运动,在骑行中,我们会大量的出汗,穿冲锋衣的车友可能在骑完车后,冲锋衣会有一层汗水,这样骑车很不舒服,另外,冲锋衣一般都很宽大,骑起来阻力很大。下面介绍下一般的穿着搭配!

    如果是骑的距离较长,偶通常如下配置:
裤子:长骑行裤,根据天气外面穿一件运动外裤或者不穿;
上衣:一件排汗透气的速干贴身长袖内衣,也可以用夏季短袖骑行服代替!根据天气冷暖决定是否外穿一件抓绒上衣,外面穿一件防风外套。
头:头盔,墨镜,魔术头巾,护耳
脚:厚袜子,运动鞋
手:防风抓绒手套(还没买长指骑行手套)
如果可能,带上一件羽绒服,压缩后放背包,备用。

 

32. 山地自行车新手硬件入门图解


图/文:MoGo
声明:自行车市场报价起伏不定,以下价格均为参考价格,不代表任何商家的卖价。
山地车主要用于山地越野,可以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驶,享受颠簸起伏的快感,以及一种野性的征服感。它通常使用24or27段变速器,26的轮胎,15-18的车架,和带减震器的前叉。
山地车,仅仅是个总称,凡是没有公路弯把的,没有小轮子小坐垫的车,老百姓都叫做山地车。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山地车也有许多区别,比如:有的前叉是双肩,有的是单肩;有的用碟刹,有的用V刹;有的是硬车架,有的是全避震车架;再通俗点,有的车看起来很庞大,有的很纤巧……其实,他们都是山地车,只是用途不同而已。
山地车又分为五类:
1、普通越野XC(Cross Country)
50%上坡、50%下坡:用于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车中最轻便最实用的车型,因强度适中,可以追求轻量化。
2、双人竞速DS(Dual Slalom)
70%上坡、30%下坡:适合竞赛级的高强度越野,但造价过高,都在万元左右。
3、自由骑FR (Free Ride)
40%上坡、60%下坡:野地丛林里玩,也可以飞台阶,高强度要求,部分装备接近DH。
4、飞跃DJ (Dirt Jumping)
30%上坡、70%下坡:飞土包的车,腾越空中,需要很重的高强度车架,前叉也不便宜。
5、速降DH (Down Hill)
0%上坡、100%下坡:从山顶以60公里/时的速度冲下,拥有巨长的双肩前叉,超高强度要求,一般造价在3-5万元左右,重心后移,不适合爬坡;又因重量过重,不适合一般的骑行越野。
前四种用于一般的骑行越野很容易,速降车因重量等因素,所以较困难。
这里重点写入门级别的第一种。
XC越野车,是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山地车,满大街跑,下面这张图,帮你认识车上的各个部件。随后,将对各个部件做解释。图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技术分享

1、车架

一部山地车,是否骑的舒适,是否轻巧易控,能承受多高的强度,能用多长的时间,能否升级等,关键就是看车架了,如同电脑上的主板,攒机高手对主板的要求超过了对CPU的要求。
车架大致分为两种:硬车架、全避震车架。
硬车架:骑起来更省力,更轻巧,价格低廉,500左右的架子就不错了。
全避震车架:更舒适,过颠簸的山路时不用减速,不过骑起来有懈力,不适合长途,价格较高,尤其是选择一款优秀的后避震器,价格跟车架价格不相上下了。图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技术分享

建议:大猫(BIGCAT)的硬车架很不错,便宜又轻(400元、1485克),强度也行。买全避震车架的朋友可以先买个普通车架,再换个好点的避震器。
2、前叉
前叉是山地车中科技含量较高的部件,高人曰:“山地车,其实就是车架加个前叉哉~~”可见前叉的重要性。
硬前叉的山地车已经不多见了,现在基本都是带避震器的前叉。全世界有几家厂的前叉不错:Suntour(三拓)、DDN、RockShox、Marzocchi(马祖奇)、Manitou、FOX……其中前四个厂的叉子有1000元的普及型号叉,而后两种较少见,且价格太高了,即使普及型的叉也接近2000元,新车友难以承受,买了也难以发挥其功效,是浪费。图三:

 技术分享

1、车架

一部山地车,是否骑的舒适,是否轻巧易控,能承受多高的强度,能用多长的时间,能否升级等,关键就是看车架了,如同电脑上的主板,攒机高手对主板的要求超过了对CPU的要求。
车架大致分为两种:硬车架、全避震车架。
硬车架:骑起来更省力,更轻巧,价格低廉,500左右的架子就不错了。
全避震车架:更舒适,过颠簸的山路时不用减速,不过骑起来有懈力,不适合长途,价格较高,尤其是选择一款优秀的后避震器,价格跟车架价格不相上下了。图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建议:大猫(BIGCAT)的硬车架很不错,便宜又轻(400元、1485克),强度也行。买全避震车架的朋友可以先买个普通车架,再换个好点的避震器。
2、前叉
前叉是山地车中科技含量较高的部件,高人曰:“山地车,其实就是车架加个前叉哉~~”可见前叉的重要性。
硬前叉的山地车已经不多见了,现在基本都是带避震器的前叉。全世界有几家厂的前叉不错:Suntour(三拓)、DDN、RockShox、Marzocchi(马祖奇)、Manitou、FOX……其中前四个厂的叉子有1000元的普及型号叉,而后两种较少见,且价格太高了,即使普及型的叉也接近2000元,新车友难以承受,买了也难以发挥其功效,是浪费。图三:

下面介绍一下前叉的介质种类:(感谢三脚猫纠正)
⑴、弹簧叉:最低档的叉,没有阻尼。
特点:便宜, 300元就能买个不错的。
⑵、阻力胶:以阻力胶为介质,没有阻尼。
特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过阻力胶用三年左右会老化,需要换。
⑶、油簧叉:以弹簧(coil)为回弹介质,以油为阻尼。
特点:最重,但是最结实。弹簧用起来比较润,对小震动反应灵敏,一般半年换一次避震油。
⑷、油气叉:以空气(air)为回弹介质,以油为阻尼。
特点:比油簧叉轻,但结实度有所降低。(也不至于低到哪儿去,普通越野足够了。)半年打一次气,车行都会提供专门的气筒免费打,单独买也可以,带气压表200元左右。以空气为介质的好处是重量更轻点,可以在高速越野中保护骑行者的手腕部位,不过对小震动反应不太灵敏。
前叉的工作顺序应该是:遇到障碍物——前叉被压缩——到了极点——被回弹到原来长度(回弹的速度受阻尼的影响)——弹跳系统工作结束
新车友可能对一些前叉的专业或英文词语不太熟悉,这里大概解释一下。
行程Travel:前叉能够压缩的极限长度。越野用60-80mm就够了。不过要玩玩飞的就该选个长行程的叉100-125mm。速降的叉就更长了,得要180mm。
弹跳Spring:从遇到障碍物前叉行程收缩到极点,再由介质(阻力胶、弹簧、空气)弹回原来的行程长度为止,这个过程叫弹跳。
回弹rebound:弹起后收缩到极点之后,由介质(阻力胶、弹簧、空气)弹回原来的行程长度,其实就是弹跳Spring的后半部分,因为回弹速度要受到油阻尼的影响,所以单独成为一个专业名词。
阻尼Damping:回弹的时候,回弹速度有多快,这个由阻尼来决定。高速行使下,回弹快了,会被弹飞;回弹慢了,连续障碍物时行程被越压越短,手感跟没有回弹的硬叉一样。(用马祖奇04年的EXR-PRO快速下30级楼梯就这个感觉,只有换较清的避震油增加回弹速度才可解决,不过有的朋友喜欢阻尼明显,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回弹调节rebound adjustment:这是一个科技卖点,有这个功能的叉要贵几百元。但是马祖奇的经典叉Z3带这个功能,要知道Z3不到1000元啊!~不过现在基本没货了;另外RockShox的叉,只要型号后面跟SL的也带。
顾名思义,是调节回弹速度快慢的。带这个功能的叉,不用换清、浓的油,就能达到调节回弹的目的。回弹调节在越野中的影响——小石头路、泥路,需要回弹快点的;岩石、大落差的路需要回弹慢点的。
回弹调节旋钮一般在叉脚的左边,看杨林的拆Z3的那个帖子就能看见。原理是转动以后,可以使油孔变小,而减少单位时间油的通过量,延长出油的时间,达到回弹变慢的目的。跟饭店带孔的塑料盐瓶一个原理。
按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把回弹调节理解为阻尼调节要容易些,因为回弹的快慢是通过油阻尼进出量来控制的。
锁死:RockShox的3000元以上高档叉有这个功能,骑行的时候,通过一个特殊的旋钮,能把前叉锁死,跟硬叉一样,对任何障碍物都没有减震的反应。这样可以减少懈力,使爬坡变得更容易,骑长途时也可以省力些。普通玩家用处不明显,建议把金钱用在其它部件上。
避震油:在摩托车店可以买到摩托车前叉避震油,与山地车通用,要选清点的,因为自行车可没摩托那么重。越清的油,阻尼越不明显,回弹速度就越快;反之浓的油,阻尼就明显,回弹速度就慢。(比如:马祖奇04年的EXR-PRO就是回弹慢的。)
说了这么多,这里着重写的是RockShox和Marzocchi(马祖奇)这两个牌子。
其实大街跑的山地车基本用的是这两牌子的家伙,前者是美国牌子,后者是意大利牌。不过从04年起,所有1000元左右的普及型叉都改为台湾生产了。有的老鸟说质量有所减退,不过就新手朋友的低强度玩法而言,没三年是不会用坏的。
下面就这两个牌子的具体型号,照官方网站的内容举例翻译、解释。
http://www.rockshox.com
http://www.marzocchi.com
RockShox-Pilot SL:
http://www.rockshox.com/mountain/pilot/sl.asp
Travel: 80mm with 100mm conversion included 行程:80-100mm可变换
Weight: 3.87 lb. (1.76 kg.) 重量:1.76KG
Spring: Single sided coil with Air Assist 弹跳系统:单边弹簧和气压援助
Damping: HC2 阻尼系统:HC2
Adjust: External rebound adjustment 回弹调节系统:外部回弹调节
Lowers: One piece magnesium 下管:整块镁合金
Crown: Forged 6061 aluminum, black 顶材:铝、黑色
Steerer Tube: Butted aluminum 舵管:铝
Upper Tubes: Chromed steel 28mm 上管:铬合金
Colors: Black, Red 颜色:黑、红
Upgrade: Over XC: External rebound adjustment 比较:比Pilot XC多了外部回弹调节器。Pilot XC也可以调节回弹速度,不过要拆开叉子调节,比较麻烦。

Marzocchi-EXR PRO Air
Damping system:Dual Open bath SSV system 阻尼系统:双边气压SSV系统
Adjustability:Dual external preload adjuster 适应系统:双边外部预加负荷
Spring type:Air 弹跳类型:气压
Travel:85,105,120mm 行程:85,105,120mm
Steer tube:Steel 舵管:钢
Colors: Black, Red 颜色:黑、红

两个牌子的风格:美国人设计的RockShox有很多科技卖点,用起来更舒适;而意大利的Marzocchi更结实,这要看玩家具体的用途了。经常玩飞坠的朋友,建议用意大利的,而享乐型的中度越野者,适合用美国的。

3、制动系统:刹车、刹把、刹车线
山地车用两种刹车:V刹、碟刹,而普通的吊刹不常见。
V刹:力量很大,因为是靠摩擦轮圈制动,所以轮圈一定要调整到位,且不容易形变。
碟刹:比起V刹,更不容易把轮胎抱死,高速行驶的时候,抱死很危险,会导致侧滑。
价格:碟刹的价格很贵,好点的都在千元左右,V刹400元能买相当好的了。
碟刹又分两种:油压碟刹和线拉碟刹,油压碟刹靠油去压刹车片,获得巨大的刹车力,这种刹车在速降车上很常见;线拉碟刹靠手指的力量去制动,其实用在XC上绰绰有余了。

下面推荐一款手感最好的线拉碟刹:AVID 碟片直径185mm型,价格800-900元不带刹把,刹把130/对。图四:
技术分享

推荐V刹:喜马诺XT-739(图五:

技术分享

刹车线:推荐买喜马诺XTR,15元一根,三年不锈。
4、传动系统:牙盘、中轴、链条、飞轮
牙盘:这个没什么好说的,3个齿轮,都知道吧,RaceFace的不错,有点贵啊500多。便宜的买个Shimano Acera,100多块钱,或者闪电的牙盘,60元,呵呵。图六:

技术分享

中轴:有梅花孔中轴和方孔中轴两种,长度也有所不同,必须依照梅花孔或方孔的牙盘购买。图七: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技术分享

 

链条:这个是个易耗品,断链条是经常的,骑长途的话,一定要带好备用的哟,免得在青藏路上灰溜溜的搭便车。

飞轮:这个要选择了,有8飞24速的,有9飞27速的。长期以来,老百姓有个误区,认为
档越多,用得也越多。其实车手是不会把所有档用遍的,80%的时间只用一个档,但这个档一定是最适应车手蹬踏力度和频率的。由此可见,档数越多的变速系统,车手选择适合自己的档位就越精确。27速的比24速的多3个档,让车手有更多的选择。
5、变速系统:变速指拨、前拨、后拨、变速线
变速器呢,国内最常见的两个牌子,一是喜马诺Shimano,二是SRAM。
喜马诺占领中国市场很多年,因为是日本牌子,不少愤青选择了抵制,而购买SRAM,新兴的SRAM在性价比上的确优越一些,比如SRAM-7.0变速系统就是针对Shimano-XT设计的,但是价格便宜一半,建议朋友们多参考参考。还有要注意的是,Shimano跟SRAM有的零件不兼容,最好不要混用。
指拨:分两种,一是剪刀变速器,二是转把变速器,转把变速器变档时来得更快,有的人有钟爱剪刀变速器,因人而异了。Shimano的变速器大多是剪刀的,SRAM的转把变速器很有名。
还有一种是联体手变,把指拨和刹车的闸把做成一体的了,这样的好处是具有极高的兼容性和美观,不足之处是,万一闸把坏了指拨没坏,还是得全部一起换。图九: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技术分享

 

前拨:钱多的往XT上走,钱少的用alivio。SRAM的很不错,比较便宜。图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技术分享


后拨:个人认为比前拨重要些,建议装比前拨高一档次的家伙。比如Shimano的LX、XT系列,SRAM-7.0等,结实耐用。钱少的就装Shimano alivio,100块左右。图十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技术分享

变速线:同刹车线。
附:Shimano的级别从高到低依次是 XTR, XT, LX, Deroe, Alivio,Acera,Altus,Tourney
SRAM的级别从高到低依次是XO、9.0、7.0
6、车轮:车圈、钢线、前后车轴、外胎、内胎
车圈:山地车应选用双层圈。因为双层圈比单层圈更结实,更能经受恶劣地势对单车性能的考验。车圈又分为:刀圈和工型圈。
刀圈优点是抗纵向的冲击强,再大的强度也不会发生圆周变形,而横向的变形是很好调整的;刀圈还能减小空气阻力,适合业余车手和训练使用。缺点是重,不适合爬坡。工型圈抗横向的冲击能力强些。图十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技术分享

 

钢线: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横截面是圆形;另一种横截面是扁的,能减少正面的风阻。
车轴:又称花鼓。用碟刹的朋友,应该选择碟刹车轴,因为碟刹片是固定在碟刹轴上的;用V刹的朋友,可以用普通轴,如果以后想升级到碟刹,可先装碟刹轴。
图十三:

技术分享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车轴分为培林轴和珠档轴。建议买培林轴,滚珠坏了,可以更换。
什么叫培林轴,新手肯定不太懂。
培林是英语BEARING(轴承)的音译,培林轴其实就是轴承轴。还有一种轴,它比陪林轴承受更强的压力,叫珠档轴,Shimano的多半是珠档轴,这种轴如果珠档坏了的话,更换很麻烦,需要专业人事和专门的材料。而陪林轴中的轴承滚珠,是全世界统一型号的,到处都能买,用坏了换起来很方便。
培林轴中还有一种叫——滚针陪林,是用圆柱体代替球体作为传动的介质,优点是强度更大,润滑度稍有下降。一般用在中轴和腕足那里。(感谢llxiang纠正)
图十四:

 技术分享

推荐:犰狳的花鼓是培林的,它的轴承滚珠很容易买到。价格偏贵。图十三的两款都是犰狳的。左边是碟刹轴,右边是普通轴。
外胎:个人认为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骑手在特定路面对车的操控。不同的胎纹适应不同的路面。如下图:左边的胎纹平,右边的凸。
胎纹越平,阻力越小,速度越快,在平地上的摩擦力越强。尤其是最左边光头胎,适合城市里平整的水泥路。左二的细齿胎适合泥路。
胎纹越凸,阻力越大,速度越慢,在山地上的摩擦力越强。图十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技术分享

内胎:属于易耗品,随便弄一个,正新内胎,12元/根。
另外还有些小东西,自己去了解吧。

 

31. 山地车日常清洗和保养

一.     前言
单车作为机械设备,要让其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定期的维护保养是必须的。山地车的使用环境相对恶劣,这方面的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尤其在雨天和泥泞环境下,维护工作在骑完后就得尽快进行。
各个部件的相关厂商都会提供详细的维护保养说明,具体请参阅相应文档。本文讲述的是日常普通的清洗和维护。
    二.清洗
当单车浑身沾满了泥浆,线管被污染,不堪使用时,就需要给自行车洗个全身澡了。
需要注意的是,自行车中有许多轴承部件,这些部件是非常忌讳水的侵入的,所以在清洗时,不要使用高压的水流,凡是有轴承的地方要特别小心。
第1步
首先清洗链条,不同的是,由于之后马上要清洗整车,所以不需要把链条擦得非常干,把清洗液擦掉就行。
第2步
在容器里准备好清洗液,厨房使用的洗洁精就可以。不要使用洗衣粉等腐蚀性比较强的品种,虽然洗得干净,但过后容易导致螺丝生锈。
第3步
用水管把整车浇湿,使污垢自己回软脱落,不含轴承污垢又比较顽固的地方,可以使用较大的水压冲,冲不掉也没关系,后续步骤可以解决它们。
第4步
如果你没有使用碟刹系统,这个步骤可以略过。
单独用一块干净的海绵(碟刹专用),粘上第二步准备的还没用过的清洗液,清洗碟盘和卡钳部分。洗完后海绵放在一边,后面还会用到。
第5步
用另一块海绵,粘上清洗液,来清洗全车表面,包括车首、前叉、车架、刹车(非碟刹)、座垫座杆、变速器、车圈、辐条、曲柄、脚踏、线管等等的表面,之后用水冲净:
对于前后变速器一些细微处,海绵无法深入的地方,用长毛刷子粘上清洗液解决:
第6步
用长柄硬刷处理牙盘盘片、飞轮,先给刷子粘上清洗液,把刷子抵在牙盘和飞轮上,然后转动曲柄,转上几圈后,进行前后变速,使链条离开原来所在的牙盘和飞轮位置,再抵上刷子,把原来在链条下的部位也清洗干净。最后用水冲净。
需要注意的是,别让水流浸入花鼓和中轴,对于密封做得不太好的产品尤其需要小心。一些密封很差的花鼓不能用这种方法清洗。
第7步
用宽硬刷子处理轮胎表面,将刷子粘上清洗液,依次刷洗轮胎表面,把齿缝中的泥土、石块等东西清除。最后冲洗干净。
第8步
用水浇灌全车,除去车上的残留清洗液。
第9步
如果你没有使用碟刹系统,这个步骤可以略过。
使用刚才放在一边的碟刹专用海绵再次清洗碟盘和卡钳,不要粘已被污染的清洗液,海绵里含有的清洗液就足够用了。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在前面清洗过程中碟盘和卡钳被重新污染。
第10步
现在,用水把车彻底浇水净。清洗过程就结束了。

三.晾晒
把洗干净的车抬到晾晒的地方,进行如下步骤。
第1步
双手举起车,离地面约二三十厘米,然后放手,重复几次,把粘在车上的水珠摔掉。
第2步
有些车设计有排水口。举起前论,使车体与地面几乎垂直,让车内残漏的水从五通、车架等处的排水口排出。
第3步
用干抹布把整车擦干,尤其是线材的表面、前叉的管壁,碟刹盘片除外,让它自然风干即可,当然你也可以用一块专门的抹布来处理它。
对于快拆的论组,你也可以把轮子拆下,以方便晾晒。
注意的是,链条要尽量擦干。
如果有太阳,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是比较好的,这有利于链条内部等细微处的干燥,只用布是无法完全擦干的。
待刹车变速线材的外露部分干燥后,调整刹车变速,松开刹车线和变速线,把处于线管内部的线材擦干,继续晾干。

四.上油
如果先前拆下了轮子,先把论组安装复位,确保快拆锁到位。
下面上油的地方如果含有轴承,则无效;轴承保养需要单独进行。
第1步
给变速线管和刹车线管里注油,然后把线管安装复位:
第2步
给刹车杆和变速杆(指拨系统)的转动部位上油:
第3步
给前拨的转动部位上油:
第4步
给后拨的转动部位上油:
第5步
给链条上油
第6步
对于自锁脚踏,给锁扣部位上油,以防生锈:
第7步
给前叉管壁上油:
最后,擦掉零件表面多余的油,包括链条、飞轮、牙盘等地方。

 

32. 骑行疼痛的 原因及解决办法

肩膀疼
     引发这个部位的疼痛主要是车子上管比较长,车把比较低,上肢支撑身体的超过了你的肌肉负载能力造成的,解决的办法是升高车把高度,减少车把和车座之间的高度差,使用上管把立短一些的组合。
     脖子疼
     这个往往和肩膀疼同时出现出现,解决办法同上,需要说明的是,看前方的路,可以先看看前面比较远的地方,有没有+字路口,有没有需要躲避的行人或者障碍物,同时判断需不需要提前减速,然后转而观看比较近的路面信息,看看有没有小石头或者坑需要躲避,这样不停的转换观察的视角,就可以避免脖子疼。
     腰疼
     这个往往是骑行的时候身体比较直造成的,因为更多的力量负担在腰部,会导致腰部疲劳,出现这样的情况是,身体重心及时前移,压低上身角度,让手臂负担更多的身体重量,这样会减轻腰部的压力,情况可以减轻。
     膝盖疼
     1、[膝盖上部疼]:一般都是运动量比较大时发生的,也就是肌肉疲劳,产生疼痛也是肌肉自我保护的方法。 [解决办法]:多用小齿比起行!就是依靠脚踏的快频率来提高速度,同时付出最小的力量! [座包-脚踏的距离]:出现膝盖上部疼也有可能是座包-脚踏的距离比较短造成的!如果这个距离太短,容易在完成一个蹬踏动作周期的时候,腿部一直处在疲劳状态,而不能得到休息,正确的座包-脚踏的距离值应该是光脚时座到座包上面,脚跟可以刚好碰到脚踏作蹬踏运动,并且屁股不会因为脚够不到脚踏而左右扭动!这个距离也和腿部柔韧性有一定的关系,柔韧性好的可以适量增加这个距离,反之!
     2、[膝盖后部疼]:一般都是座包高度太高引发的,或者很久没有骑车,突然间骑车,身体不太适应造成。 [解决办法]:降低座包高度,随着骑车的越来越多在慢慢提升这个高度! [座包-脚踏的距离]:出现膝盖后部疼是因为后面的韧带有点拉伤导致,这也和不正规的脚踏姿势有关!
     正确的姿势和正确选择车子大小和角度也决定了骑车的舒适程度先说说正确的姿势:
     脚踏
     正确的脚踏部位是前脚掌部分,这个部分控制最为灵活,而且发力也最为容易,同时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这和使用脚掌中部是有很大区别的!当穿鞋踩道脚踏上面时,蹬踏时脚向外部撇或者向内部撇都是错误的动作,这样在整个蹬踏过程中,你的脚会在脚踏上面左右扭动,这会磨损你的膝盖,同样也在你发力骑行的时候对膝盖带来不适,同时也会卸力!脚腕的角度问题,蹬踏技术有很多,但是对于长途骑行,目前最好的脚踏技术就是脚腕一直保持90度角,而不是来回变化,这样可以保护你的脚腕,也可以均衡的发力,有利于骑行舒适感的提高晋江骑翔自行车俱乐部。
     膝盖部分的动作
     这是你动力的源泉,这部分动作最为重要!首先你的膝部在等塔过程中不能左右晃动!否责回磨损你的膝盖,上坡发力的时候最为明显!!!关于座包前后位子的调整!!!在脚踏前方向水平于地面的时候,你的膝盖部分和小腿应该垂直于地面,而不是过前或者过后!这样不仅回影响你的发力,也会带来不舒适的骑行感觉!
     踩踏
     这可是最难的一项技术啊!可能有人会说,这又什么的,不就是使劲踩吗?呵呵,这样回答的话就大错特错了!正确地脚踏是在正个圆周过程中,都能完美的发力!也就是均衡的给你的车子动力!我们平时骑车,都是每个腿的蹬踏负责一个半圆的范围,也就是说是分开用力,而不是同时用力!这样的结果就是在加速的时候你感觉车子一纵一纵的!其实那个停顿就是我们常说的“脚踏死点”!也就是在2个曲柄垂直地面的时候,这时候车子基本不受力!如何能够在每个圆周流畅的蹬踏!这就出现了“自锁”,自锁得出现算是自行车界最伟大的发明吧!他取代了以前脚踏解脱不方便的缺点!但是有带来了在脚踏过程中,一只腿蹬踏的同时,另一只腿可以上提的动作,这样配合,就可以带来近乎完美的蹬踏,也可以平滑的度过“脚踏死点”!但是穿上自缩鞋不意味着就能根本改善你的蹬踏技术,因为你还需要有意识的练习一只腿蹬踏的同时,另一只腿可以上提的动作这样正确的脚踏技术,但是只要你穿上了,就能改善很多,当然,舒适感也增强很多。

 

33. 自行车长途旅行装备清单

一.骑行装备
               1.头盔:1个足够
               2.手套:1双,全指或半指视乎当地环境
               3.袖套:如果穿长袖衣服骑车,或者不怕晒黑,可免带
               4.裤套:个人喜好
               5.骑行裤:1条或者2条
               6.骑行上衣:个人爱好带2件短袖的(夏天)
               7.快干衣:作为排汗内衣或外衣,很有用的
               8.冲锋衣:视乎所在地区温度,一般以轻薄型为佳,减少背负;
               9.冲锋裤:备/不备都可以
               10.徒步鞋:骑车/户外用(长途骑行,个人不赞成带锁鞋)
               11.沙滩鞋:洗澡/戏水/骑车用;
            
二.车子配备:
               1.码表(有的车友不喜欢带这个):
               2.气筒:便携型/短装小气筒;
               3.水壶:软壶,夹车架上;
               4.头灯/车前灯:两者选1,独立的强光电筒不错的;
               5.车子尾架:肯定得装个;
               6.驮包:适合车子尾架,看行程远近确定容量;
               7.车头包:可以作为挎包的为妙,不然就得多准备一个腰包/挎包;
               8.刹车制胶:1对备用; 9.刹车线:2条; 10.调速线:2条; 11.绳子:如胶带;
            
三.修车工具: 1.内六角:6mm、5mm、4mm足够;
               2.扳手:开16mm、15mm 螺帽;
               3.钳子:
               4.十字螺丝刀:通用型
               5.一字螺丝刀:通用型
               6.补胎工具一套

7.拆链器一副
               8.后备内胎:2条最好,一般山地车为1.75-2.1内径的26寸山地胎
            
四.**:
               1.创可贴:止血
               2.药水胶布
               3.纱布
               4.蚊怕水:防蚊
               5.风油精:防止中暑
               6.保济丸:防止拉肚子和水土不服
               7.感冒药
            
五.日常用品:
               1.换洗衣服:3套足够
               2.牙膏牙刷
               3.洗发沐浴
               4.防晒
               5.毛巾洗衣粉
               6.胶袋
               7.水壶:可以装热水,放行李包
               8.纸巾:
               9.纸内裤:很实用,不用洗,哈哈
            
六.食物: 1.压缩饼干:也许不会吃,但是可以救急,特别是在沿途人烟稀少的旅途
               2.饼干或者其他封装食品
               3.罐头类食品
               4.当地特产,最好买了打包邮寄给家人存放
               5.各地都有诸多美食,尽量以不吃坏肚子为前提
            
七.其他物品 1.小刀/多功能小刀/匕首
               2.指南针
               3.地图:地图最好用防水袋子装好
               4.火机:(应急用)

5.纸和笔:可以记录路途的心情和一些电话,资料;也可以记帐
               6.手机套装
               7.相机及电池
               8.相机脚架:外出拍照,很实用
               9.钱和钱包:记得带身份证
               10.雨伞:一把(方便停留外出使用,如有冲锋衣,可考虑不带)
               11.骑行日程、路线图
            
八.技术提示:
               1.骑车的时候,十万颗心注意路况
               2.骑车的时候,起码有一只手牢牢抓紧车把
               3.上坡的时候,学会变速
               4.下坡的时候,把车子控制在控制范围内,不要让车子飘起来
               5.不但要熟练使用地图和指南针,还要学会“该出口时就出口”
               6.问路时候,尽量问多几个人来判断路线的对错
               7.身上尽量少携带东西,东西应该装包里面
               8.贵重物品放置行李内,钱币分N处存放为佳
               9.身上尽量不要携带“引人犯罪”的物品
               10.尽量不要晚上赶路,安全第一
               11.出门在外,小心小偷、飞车贼、山贼、土匪、地头蛇、黑店
               12.计划好每晚住宿的城镇
               13.单人露营应选有照应地方,注意山泥倾泻及洪涝
               14.如果前路堵塞,应考虑将路线整改部分
               15.骑车别玩潇洒,城市里不要用耳塞听歌
               16.出门在外,以和为贵
               17.如遇劫无法脱身,放弃财物,保存单车
               18.祝你好运,祝旅途愉快。

 

34. 骑车的益处

自行车是克服心脏功能毛病的最佳工具之一。世界上有半数以上的人是死于心脏病的,骑单车不只能藉腿部的运动压缩血液流动,以及把备注从血管末梢抽回心脏,事实上却同时强化了微血管组织,这叫“附带循环”。强化血管可以使你不受年龄的威胁,青春永驻。

     除此之外,习惯性的单车运动,更能扩大你的心脏。否则血管愈来愈细,心脏愈来愈退化,到了晚年,你就会体验到它所带来的烦恼,那时你会发现,自行车运动是多么的完美。

     单车是需要大量氧气的运动,曾经有个老年人以6天时间,完成了460公里的单车旅行。他说:“老年人一周至少要有3次运动,使心脏强化起来,恢复正常功能。你要使心脏激烈跳动,但不可过久。如此它将能适应紧急状况,如赶车或抵抗困境。”

     单车运动同时也能防止高血压,有时比药物更有效。还能防止发胖、血管硬化,并使骨骼强半。自行车使你不必用药物来维持健康,而且毫无害处。
     自行车是减肥的工具,根据统计,75公斤重的人,每小时以9英里半的速度,骑73英里时,可减少半公斤体重,但必须每天持之以恒。
     单车运动,不只可以减肥,还使你的身段更为匀称迷人。藉运动减肥,或边节食边运动的人,身材比只先靠节食减肥的人来得更好,更迷人。我不知道如何来描述“更迷人”,但事实上,运动所带来的结实肌肉,和单车运动所练成的细小足踝,比令人憔悴、青筋突起的节食,总好看多了吧!
     适当的运动能分泌一种荷尔蒙,这种荷尔蒙使你心胸开朗、精神愉快。从经验中,可知道单车运动就能产生这种荷尔蒙。
     事实上因为踩单车压缩血管,使得血液循环加速,大脑摄入更多的氧气,因此你吸进了更多的新鲜空气。骑过一阵子之后,你会觉得脑筋更清楚。
     骑着这种靠本身体力去踩的双轮脚踏车,你会感觉十分自由且令人畅快无比。它不止是一种减肥运动,更是心灵愉悦

骑行上路安全原则
说到上路的安全问题,我分两部分说,一个是装备,一个是实际上路之后。      先说说装备的问题,这里面会让很多人走进误区却浑然不觉,有时候为买到价格便宜的装备沾沾自喜,殊不知危险正在向你靠近。
     一、必须佩戴头盔:
        这是你必须做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你的生命,一般选购具备安全认证的头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头盔是否佩戴正确、尺寸合适,佩戴的时候,头盔不能再你的脑袋上自由旋转。头盔的差别主要在散热和外观设计,从几十元到千元不等,选个200~400元左右的产品就可以了,一定要亲自佩戴检验。
     二、必须配戴眼镜:
        无论你是什么眼睛,我们都建议你佩戴防紫外线符合UV400安全标准的眼镜,劝你不要购买便宜的号称附赠好几种镜片的,而且价格几十元的,要知道正经厂家的正规产品是没有这样做的,眼镜的佩戴一般是灰色镜片较多,当然还有其他色彩的,最好选用知名品牌的眼镜,最起码是品质的保证,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
     以上两种装备我们作为原则性的条款指出,也是说明其重要性,头盔的佩戴不是每个人都乐于接受的,因为你会认为他令你大汗淋漓、头脑被其束缚,其实不然,只要你选择到合适自己的头盔,具备我们上面说的重要因素的,相信你对头盔会有崭新的认知。
     眼镜的问题,是我这些来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对他人的所见所闻,我们需要购买的不是高昂价值的产品,但是也不能一味追求低价格而损伤自己的眼睛,好的镜片会令你眼睛舒爽、清新,而且对所见事物的变形很小,同时在安全防护方面也是经过安全认证的,紫外线、有害光线的阻挡要符合国际UV400标准。
     以上我们说的是最重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其他的如手套、骑行服也都是需要的,手套的选择没有什么特殊的,主要注意手套的防护垫厚度。并且注意透气、舒适。关于骑行服,主要说夏季的,还是那句话,不要图便宜,上衣如果你穿着的好,可以用十年都是它,而短裤呢,你经常骑车的话一般来说是1~2年的光景,因为垫裆会被磨薄。上衣要透气性能好,自己对这面料吹气也能感觉到,短裤一般看拼接方式,推荐使用八块布拼接的,自己数吧,呵呵~~~,主要目的是降低衣服对身体的压迫力,垫裆目前最常见的是海绵类的,因为为保护动物所以不再使用麂皮,目前都是人工合成的新材料。
        好!现在我们上路了,安全原则有以下的内容,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预防危险意识是最重要的。
一、 在城市道路中:
我们都不可避免的在城市道路中穿行,首先我们应当遵守《交通安全法规》,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或者意外,起码还有法律保护你对吗?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最为广泛的、拥有量最大的国家,自行车骑乘者不计其数,在道路上我们与其一同使用道路,由于我们的速度与其相差较大,所以建议最好远而避之,因为很多道路上的骑车人可能会突然改变方向、吐痰、改变路线骑行(直线、曲线)、甚至突然停止登意外情况发生,这都是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所以我们在超车的时候应当提前作出警示,并且
至少要保持30厘米意外的安全距离超车,因为在《交通法》中规定,超车方应该在保证对方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超车行为,否则发生事故,由超车方负责。
     城市道路中,汽车也是高危险的群体,我们应当尽量在自行车道行驶,如果遇到没有划分非机动车道的以路边1.5米范围内计算默认为非机动车道,我们在骑乘过程中,应当随时注意各个方向的行驶车辆,真的需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许多车辆行驶在应当打转向灯的时候却没有做,这是后也需要我们善于辨查,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要预知危险,方可做到及时处理危险的发生。

骑乘过程中,多使用眼睛余光观察后侧方的动态,尤其是你需要改变骑乘路线的时候,如果不能保证观察得很清楚,就需要回头观望,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改变你的路线。
     遇到路口,应提前解开自锁,以免失去平衡摔车,切忌遇到路口冲刺通过,往往事故都是这样发生的。
二、 国道骑乘:
     国道,顾名思义是国家级道路,属于重要运输干线,如果你看到到道路两侧划有实线,每经过一公里都会有路碑指示的,通常都是国道,一般来说国道没有划分非机动车道,按照《交通法》规定,以路边1.5米范围内默认为非机动车道,即便如此我们也要更注意交通安全,尤其是从后方行驶的车辆,一般来说车速都很快,更需要及时观察后方状况。国道的交通状况概括如下:车辆速度快,很多野蛮驾驶车辆,空气较差。三、 省道、县道骑乘:
     省道、县道属于省级、县级公路,车辆较少、空气较好,甚至仙境一般的美妙,一般来说可以不必佩戴头盔,预防危险发生还是必要的。
     道路情况,我们先说这么多了,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自行车爱好者一般的事故多发生于山坡路段,尤其是下山根据出现事故的原因我们做以下的分析:
     一、 弯道过急:
     通常我们说这属于“胳膊肘弯”,90度~180度弯道,这样的万到很多自行车爱好者不知道如何处理,或者是处理不妥当,此时可以说我们已经处在失控的状态了,以往的事故会发生于对面车辆相撞、跌入山崖、撞在石壁上…,血的教训是深刻的,处理的办法是什么?
     首先,我们进入弯道前一定要减速行驶,减速到我们能够掌控车辆的状态下才可以,每个人的水平不同入弯的速度也不同,所以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切忌互相追逐。在整个过弯道的过程中,我们都必须在我们的行驶界限内,禁止越过界限。过弯道的时候,朝哪边拐弯,哪边的膝盖就应该在最高点,一是为了防止脚踏触碰地面,二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车辆,减速的时候应当前后刹车共同作用,进入弯道后避免使用刹车,依靠向心力过弯,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以使用点刹的方式。
     弯道的状况下可能在道路上会有碎玻璃、沙子、石头,都很可能会导致我们摔车,如何防止呢?即便我们进入弯道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要紧张,此时我们的车身是倾斜的,应当及时校正我们的身体,迅速改变车身的倾斜状况,尽量是的车轮以垂直的角度经过危险地带。
     弯道的最根本原则:绝对禁止超车(无论是超越自行车、汽车)。
     遇到紧急情况,如果已经失控了应当做好摔车准备,不要紧张,如果遇到山崖、石壁等情况尽量向道路内侧靠拢,如果遇到汽车迎面相撞,还是应当快速改变方向,尽量降低伤害程度。
     摔车事故处理,首先应救护伤者,尽快送到医院处理,一般来说,摔车后如果伤者清醒没有昏厥的,原姿势不动片刻后,逐渐主动缓慢活动四肢、头颈、腰部,无明显不适、剧烈疼痛时,被动(在同伴帮助下)再次活动其上述部位,无明显不适、疼痛时方可缓慢坐起、站起.......,其他人应避免处碰伤者,主要是防止其伤势恶化,尤其是骨折的情况,如果发生昏厥、重伤、大出血应尽快报警、请救护车救助。
     二、 平路:
     在平坦路面上,也可能会发生摔车事故,多发生于自行车爱好者之间的,或者是与其他行驶车辆相撞,主要说自行车爱好者之间的,几个或者十几个车友一起骑行,本是很快乐的事情,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或者编队技术而导致摔车事故,甚至演变为与其他车辆的连带交通事故。
     我们把编队简单的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领骑者,二是跟随者,领骑者担负着舵手的角色,正常骑乘中,应当避免忽快忽慢,尽量保持匀速,车身正直,不要走S形或者是突然改变方向,遇到障碍物应当提前打手势示意,并且提前改变路线,改变路线时应当先观察后方队员、道路状况,改变路线时应当逐渐的小角度切换路线,避开障碍物以后,以同样的观察办法确定安全后,同样逐渐的小角度切换路线。
     跟随者,应当及时观察领骑者手势、动向,跟随时前轮于其后轮不能位于一条直线上,应当错开且具有一定的距离为宜,根据编队的水平和速度,该距离是不同的。
     根据上述,令骑者直接问题是最多的,例如遇到井盖等障碍物,临到跟前突然改变方向都是造成事故的原因,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倒不如正常通过,如果是必须躲避的应当减速或停车。
     提前预警整个贯穿于我们所写的文字中,无论是道路上的任何事物,包括行驶的车辆、走动的行人、路面的障碍物都需要我们提前做出判断,并且提前采取行动,这样做会大大减少事故的发生。

简要的说可以规划为以下几点:
装备方面:
1、必须戴头盔(假如你对自己的技术有绝对把握超越专业选手并且能够绝对避免脑外科手术者可以不戴);
2、必须戴手套(想在摔车时巴掌上镶嵌石头进行美化者可以不戴);
3、长裤裤腿,特别是右边的,一定要用扎带捆住,避免裤腿刮蹭牙盘甚至被绞进牙盘中造成危险;
4、最好准备一副运动型太阳镜,这样既能降低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还能保护眼睛免受树枝、沙尘、石子的攻击;
5、护膝、护肘等保护装备可以只在难度较大的路段使用(不放心者可全程佩戴,假如不嫌勒的慌。速降骑行最好买件盔甲、头

盔用全盔——就是能保护整个头部包括面部的头盔);
6、尽量避免走夜路,如无法避免在出发前要配置头灯、车把灯等照明装备,夜间骑行必须降低车速保持紧密队形;
7、如果不想爆胎或车出状况时拿石头冲天就最好带上内六角扳手、螺丝刀、气筒等工具及备胎;
8、每次出行前必须检查车况(重点是刹车、变速及传动),如有问题尽快在活动前处理
骑行方面:
1、下坡尽量限速,请量力而行,不鼓励高速下坡(当然上坡有多快骑多快,但安全第一);
2、注意前后保持车距,高速下坡时间隔20~25米,一般使用单列队形,视路面情况宽敞时可使用双列队形;
3、超车时必须先看后面有无来车,然后给前车发信号,避免与前、后车发生碰撞;
4、山地越野遇复杂路段若对控车技术及车辆情况无把握,务必尽量下车推行(摔倒是自己难受);
5、严禁危险骑行姿势(如手扶前叉),在骑行过程中严禁相互追逐打闹;
6、无论在市区内还是在郊外骑行都要遵守交通法规;
7、尽量不要脱离队伍单独行动,凭着自己的体力在不熟悉路线的情况下乱冲(当你发现后面的人半天都没跟上来时务必原路返回)
特别提示:
1、为避免由于体力消耗严重而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如血糖过低导致头晕、身体绵软甚至昏迷,以及脱水等症状的发生,每个人应注意携带巧克力、压缩饼干等补充能量的食品及足量饮水,全程80公里以上的活动应适量增加;
2、如有心血管、脑血管、呼吸系统以及其他疾病史的车友必须事先声明并进行体检,在获得医生同意的前提下才能够参加活动;
3、每次出行必须专人携带创可贴、纱布、医用胶布、双氧水、消毒药粉等伤口清理及包扎用品,长途骑行建议双人备份(其实这些东西也没多重);
4、遵守活动集合、出发时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35. 骑车出行的知识要领学习

骑自行车旅行,不比平时在家用车,首先必须选择好自行车。由于旅行路线较长,沿途道路情况复杂,一般来说,以选择坚固、保险、惯性大、抗颠性、抗疲劳性强等性能较好的自行车为宜。我国国产的安全系数最大的(装有保险叉)加重自行车,车虽重,但具备上述特性,骑起来也比较稳,是你选择的理想车型。
     如果在平原地区旅游,普通标定型的自行车便可胜任。但为了确保安全,应临时加装保险叉。其中,26英寸的轻便自行车,材料抗疲劳性差,结构简单,车轮较小,不仅易出故障,而且在行进中双腿运动频率高,使人易于疲劳,不宜作长途旅行用车。
     如果条件允许,用特制的自行车,或是在加重自行车上安装加快轴和变速飞轮更理想。但无论选用那种自行车,都不要安装大链套。在城市大链套可以保护飞轮和链条,当外出旅行时它却弊多利少,有时反而会成为累赘。
     骑车旅行途中,有人总结了几条经验和教训,可供借鉴。
     自行车性能和状态的好坏是旅游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出发前要对每个机件做认真的检查(尤其要检查车刹是否灵便),并带气筒、常用的修理工具和易损坏部件的配件。每天旅行结束,要及时检查一下车辆,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始终保持自行车的良好状态,不可“带病运转”。
     车垫高矮要适中。太高要惦起脚踩,既费劲又吃力。太低不舒服,要弯起髋膝踩,也很吃力。车垫高度要因人而异,应略低于骑车人的腰部水平。同时,车垫不能太硬,要选用有海绵的软垫,并使车垫前部略为低些,避免较长时间地摩擦会阴部,刺激与压迫尿道引起尿道、前列腺、阴囊等流血。车胎的充气要适度。气太足弹性太大,不大好掌握;气不足,踩踏吃力,车胎容易坏。检验是否适度,可用大拇指用力压一下车胎,稍见下陷为宜。
     携带的物品体积不宜过大,不能太重,一般不超过本人体重。货物不要挂在前面车把上,要放在后面的车架上,但不能偏向一边,要保持车身平衡。否则骑车时车身容易歪斜,人的身子也势必向装货对侧偏斜,这样时间一久,就会发生腰部酸痛。
     骑车的姿势要正确。即不要挺胸凸肚,也不能弯腰屈背。要保持松弛自然,身子稍向前倾,头也稍向前俯,两眼平视前方。如果骑车姿势不正确,也会导致腰酸背痛。
     车速不宜过快。上车前要先进行5分钟左右的弯腰屈腿等准备动作。上车后,开始不要骑得太快,头1~2天,时速不要超过10公里。以后可以逐步加快,但也不能超过20公里。因为车速太快,容易发生腿部肌肉扭伤或抽筋。最好每2小时左右,下车休息片刻。每天行驶100公里左右。
     自行车旅行容易出事故,所以要时刻注意安全。有人总结出“三要”、“三不要”。一要结伴而行;二要精神集中;三要靠边行车。一不要抢路,尤其是不要和汽车抢路,以免出事;二不要逞强,如上坡时用力过猛易拉断链条,下坡时不捏闸易失去控制而酿成大祸,弯路上不减速易冲出路面;三不要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行车。外出旅行,路面情况你不熟悉,尤其山区,道路弯曲多险段,最易发生事故。大风和大雨天气,道路泥泞,自行车易被黄泥卡“死”,无法转动,往往会出现“车骑人”的现象。
     骑车旅行要会选路。选路原则是:“宁走十里坦,不走一里坎。”也就是说,宁绕走大路和平路,不抄近走小路和坡路。经验证明,在柏油路上行车,既快又省力,而在坎坷不平的土路上行车,想快快不了,车子损耗大,并颠簸得厉害。
     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不宜骑自行车旅游。如有过脑震荡病史、患闭塞性脉管为炎、疝气、痔疮、色盲、高度近视的人和孕妇、月经期妇女。

行车要保护好眼睛。在行驶过程中,车速快,公路上风沙大,异物容易侵入眼内,造成意外。应佩带防风太阳镜。患有沙眼、泪囊炎疾病的人,容易迎风流泪,更要保护好。如果发生眼内异物,应立即用干净手帕试去异物,或用口吹,切忌硬擦。异物取出后要闭目休息一下,并滴几点眼药水。
     防止骑车摔倒。长途旅行骑车要小心谨慎,下陡坡、急转弯最容易摔倒。万一发生,要采取正确姿势,保护身体,避免摔伤。要当机立断把车子抛掉,人向另一侧跌倒。全身肌肉要绷紧,尽可能用身体的一部分面积接触地面,切不可用单手、单脚、单肩着地,更不能让头部先着地。为了能做到这一点,旅行前要加强练习,学会防护技巧。练习的方法是:身体直立,上下肢向前伸,臂部迅速着地,右肘关节弯曲,身体向右侧倾倒,从臂部向左肩滚动。动作要敏捷、连贯,坚持每日锻炼,直至熟练掌握为止。
     骑自行车摔倒最常见的是擦伤、脱臼和挫伤,擦伤是皮肤组织被擦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小面积擦伤可用红汞或紫药水涂抹局部,不必包扎。若关节附近擦伤,处理创面要涂上一些消炎软膏,并包扎起来,因为暴露容易干裂,影响活动,一旦发生感染,还会波及关节。面部擦伤,可涂点红汞,不要用紫药水。
     若发生大面积擦伤,须用盐开水清洗污染伤口,然后涂上消炎软膏,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
     挫伤:轻者为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挫伤;重者为头、胸、腹部和内脏器官挫伤。如损伤部位疼痛、肿胀、皮下出血等,可口服和外敷跌打损伤药物,然后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疼痛厉害时可服止痛药。
     脱臼是被外力冲撞后四肢某部分关节脱位。最好是立即复位。如果没有复位知识技巧,不要随意摆弄,而应迅速作临时固定,到就近医院处理。固定的方法,如肩或肘关节脱臼可以用绷带悬吊固定。

     注意劳逸结合。晚上要休息好,勤洗澡,勤换内衣。
骑车旅行注意的事项
     骑自行车旅行,不比平时在家用车,首先必须选择好自行车。由于旅行路线较长,沿途道路情况复杂,一般来说,以选择坚固、保险、惯性大、抗颠性、抗疲劳性强等性能较好的自行车为宜。我国国产的安全系数最大的(装有保险叉)加重自行车,车虽重,但具备上述特性,骑起来也比较稳,是你选择的理想车型。
     如果在平原地区旅游,普通标定型的自行车便可胜任。但为了确保安全,应临时加装保险叉。其中,26英寸的轻便自行车,材料抗疲劳性差,结构简单,车轮较小,不仅易出故障,而且在行进中双腿运动频率高,使人易于疲劳,不宜作长途旅行用车。
     如果条件允许,用特制的自行车,或是在加重自行车上安装加快轴和变速飞轮更理想。但无论选用那种自行车,都不要安装大链套。在城市大链套可以保护飞轮和链条,当外出旅行时它却弊多利少,有时反而会成为累赘-------万景社区

 

36. 西藏旅游注意事项

西藏特殊的高原环境,对身体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到西藏旅游之前一定要去医院作身体检查,在肯定自己心肺等主要脏器没有毛病的前提下,才能启程。以下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原的基本保健常识。
  1、不适宜到西藏旅行的人
  心、肺、脑、肝、肾有明显的病变,以及严重贫血或高血压的病人,切勿肓目进入高原。你如果从未进过高原,那么建议你在进入高原之前,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
  患有器质性疾病、严重贫血或重症高血压的游客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他们在进入高原的初期,发生急性高原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人;若在高原停留时间过长,也较其他人易患各种慢性高原病。同时由于机体要适应高原环境,肝、肺、心、肾等重要脏器的代偿活动增强,使这些脏器的负担加重。一旦这些脏器出现疾患,便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是否能参与西藏的旅行活动,建议你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并且尽量本着稳健的原则。
  2、进入高原之前的准备
  (1) 进入高原前,可向有高原生活经历的人咨询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无谓紧张。
  (2) 进入高原之前,禁止烟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过于劳累,要养精蓄锐充分休息好。适当服西洋参等,以增强机体的抗缺氧能力。如有呼吸道感染,应治愈后再进入高原。
  (3)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克服和战胜高原反应的灵丹妙药。大量事例证明,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树立坚强的自信心,能够减弱高原反应带的身体不适。反之,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高原紧张的庆,反而会加大脑组织的耗氧量,从而使身体不适加剧,使自愈时间延长。
  (4) 如果你从未进过高原,在进入高原之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严重贫血或高血压病人,切勿肓目进入高原。
  3、进入高原途中注意事项
  (1) 应尽可能预备氧气和防治急性高原病的药物,如硝苯吡啶(又名心痛定)、氨茶碱等,也需备有防治感冒的药物、抗菌素和维生素类药物等,以防万一。
  (2) 由于高原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要注意准备足够的御寒衣服,以防受凉感冒。寒冷和呼吸道感染都有可能促发急性高原病。
  (3) 在进入高原的途中若出现比较严重的高山反应症状,应立即处理,及时服用氨茶碱或舌下含服硝苯吡啶20毫克。严重时应吸氧。若出现严重的胸闷、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或反应迟钝、神志淡漠、甚至昏迷,除作上述处理外,应尽快到附近医院进行抢救,或尽快转往海拔较低的地区,以便治疗恢复。
  (4) 由于乘车进入高原所需时间工,途中住宿条件差,体力消耗大,因此除要准备以上各种物品外,还应该准备水或饮料以及可口易消化的食物,以便及时补充机体必需的水和热量。
  4、高原反应 →在西藏旅行,最应该注意的就是高原反应
  因人而异,未上高原前很难预知。身体弱者未必反应大,体魄健壮者未必无反应。每个人的反应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瘦人好于胖人,女士好于男士,矮个子好于高个子,年轻者好于年老者。
  从平原地区进入高原后,人体出现的调节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脉搏(心律)频率:平原地区正常脉搏为72次/分,初到高原时脉搏可增至80~90次/分,个别人可达100多次/分,居住一段时间后,又可恢复。
  (2) 呼吸:呼吸系统轻度缺氧时,首先表现呼吸加深加快,随缺氧加重呼吸频率也进一步加快,人们呆感到胸闷气短。适应后,会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3) 血压:平原地区正常收缩压为11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虎作伥0~80毫米汞柱。初进入高原后,由于血管感受器作用和体液等影响,使皮肤、腹腔脏器等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从而保证心脏冠状动脉、脑血管内的血液供应。适应后亦会恢复正常。

(4)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轻度缺氧时,整个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如情绪紧张、易激动等,继而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等。进入较高海拔地区后,则由兴奋转入抑制过程,表现嗜睡、神志谈漠、反应迟钝。少数严重者会出现意识丧失甚至昏迷,若转入低地后会恢复正常。神经症状的表现轻重常与本人心理状态和精神情绪有密切关系。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的人,反应就多些;相反,精神愉快者反应就较少。
  (5) 消化系统:进入高原消化腺的分泌和胃肠道蠕动受到抑制,除胰腺分泌稍增加外,其余消化食物的唾液、肠液、胆汁等分泌物较平原时减少,肠胃功能明显减弱。因此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面泻或便秘、上腹疼痛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紊乱症状。在高原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可逐步恢复。
  在高原,如果持续感觉不适就应该上医院治疗。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背着心理恐惧的包袱上高原。
  5、到达高原后注意的事项
  (1) 刚到高原,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但这并不说明你不适应高原,如果能够正确地保护自己,2~4天后,一般都可使上述症状好转或消失。
  (2) 如果是坐飞机上高原,一般高山反应的症状会在12~14小时左右产生。所以,刚刚到高原的时候一定不要剧烈运力,而要立刻卧床休息。否则,一旦感觉到反应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了。
  (3) 人们常常用唾吸氧来缓解除胸闷不适。当然,吸氧能暂时解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停止吸氧后症状又会重新出现,延缓了适应高原的时间。假若你上述症状不很严重的话,建议最好不要吸氧,这样可以使你更快适应高原环境。轻微的高原反应,会不治自愈,不要动辄吸氧,以免形成依赖性。
  (4) 进藏后要多吃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食品;多喝水,使体内保持充分的水分;晚餐不宜过饱。最好不要饮酒和吸烟。要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5) 注意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起居有规律。初到高原的前几天,不要频频洗浴,以免受凉引起感冒。感冒常常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在缺氧状态下不易痊愈)
  (6) 在藏期间,旅游活动不宜过于频繁,身体负荷不宜过重。初到高原的时候,不可急速行走,更不能跑步,也不能做体力劳动。一周后,才可逐渐增加一定的活动量。
  (7) 必须注意,如果进入高原后,反应的症状愈来愈重,特别是静息时也十分明显,应该立即吸氧,并到医院就诊。极少出现的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的病人须大量吸氧,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迅速转送海拔低的地区。
  (8) 常年坚持体育锻炼而身体素质较好者,高原反应甚微,且能很快自愈,但也不可因此大意而逞强 尤其是进入到新的海拔高度前,要有一两天的渐进适应性锻炼,在没有适应和准备的情况下,不要骤然进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以防突发不测。
  总之,无论男女老幼、体强体弱,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只要你能遵循上述几点,就会在进藏后很快驱除高原反应的困扰,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6、皮肤保养 
  科学研究一致认为造成皮肤伤害和老化的最主要原因是阳光照射。西藏地处高原,天气干燥,空气稀薄而且多尘,紫外线十分强烈,而且旅行通常十分艰苦。这样的环境对皮肤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如果你不想在旅途中牺牲掉自己的肌肤的话,那就必须做好准备,尤其是旅行中女士。
  戴帽子很有必要,但别把帽子带得太紧,这样脑门很容易长豆豆。
  防晒霜可不能贪便宜,防晒系数大于15的为佳。涂抹防晒霜十分钟以后再出门—化学防晒剂需涂抹一段时间与皮肤结合后,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旅行中难免会流汗,最好每隔一两小时涂一次。

同时格外需要注意的就是嘴唇。在西藏,嘴唇是很容易开裂的。一定要准备唇膏。
  另外,保持心境平和是有利于保持你的皮肤的;即便条件有时候比较困难,但是还是要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皮肤好的另一个偏方是: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洗脸,早上起床最好不要洗脸。超过10天的长时间野外活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条件,最好就不要洗脸,灰扑扑的一般对皮肤有保护作用,当然,涂一点酥油会效果更好。有点脏不怕,怕的是洗得太干净很容易晒脱皮的。
  !绝大多数去西藏旅行又爱美的妹妹们都怕晒黑,但搽防晒霜是远远不够的,防晒霜只是防止皮肤不晒伤,而并不保证不晒黑—尤其是国外的防晒产品。很显然,这一点和中国妹妹们的审美是有冲突的,所以有些国产品牌的产品中特有“晒不黑”的功能。仔细找找看,或许有用。使用防晒霜格外要注意的区域是面颊和耳朵。
  最后还要说一句,黑与不黑是与个人的肤质有关系的,若你做足了措施还是黑了,那只能顺应潮流做一个健康的古铜美人了。
  7、其他健康事项
  (1) 注意保暖,西藏的昼夜温差非常大,而且早、晚气温偏低。一般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即使在夏季也必须准备外套或毛衣,在阴暗的寺院殿堂里待时间长了也是很寒冷的。另外,保持身体的干燥也很重要。
  (2) 高原强烈的阳光和紫外线会伤害你的眼睛,应准备太阳帽和墨镜西藏有很多冰雪环境,冰雪地及水面会反射很强的太阳光,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将双眼直接暴露在这种环境中数小时,即可造成雪肓。所以,在雪线及以上地区活动时一定要带雪镜,或者至少是可以滤过紫外线的好的墨镜。雪肓会造成暂时性失明,轻微的症状是:对光线敏感不停眨眼,眼中似有沙子,疼痛,眼睛发红,不停的流泪。若发生雪肓,应以眼药水清洗眼睛,到黑暗处或以眼罩蒙住眼睛用冷毛巾冰镇,减少用眼,尽量休息。良好的休息和舒缓的环境能及时缓解雪肓的症状,但完全恢复通常须5~7天。
  (3) 西藏各条旅游线上,尖土大,卫生条件不好,所以不宜使用隐形眼镜。要戴的话,不妨考虑使用用完即弃型的镜片,拉萨有隐形眼镜出售,价格和内地相当。
  (4) 刚刚上高原的时候由于气候干燥,会造成部分游客易流鼻血和嘴唇干裂。在贡嘎机场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游客带着灼伤的面颊和鼻子离开拉萨。所以要带上防晒霜、润肤露和润唇膏。
  (5) 带一些鼻腔外用软膏和润喉片可缓角干燥带来的鼻喉不适。
  (6) 建议大家考虑带着以下药品:金施尔康、西洋参含片、阿司匹林、必理痛、牛黄解毒片、感冒灵、喉炎丸,止咳水、白花油、维他命C丸、胃药、纱布、眼药水及消炎药。
  (7) 建议准备大小各一个小型药盒,大的放在背囊里,小的随身带。
  (8) 小心中暑,高原的阳光是很可怕的,尤其在夏天做长时间的户外活动的时候。因此高原户外旅行活动一定要备有清凉油、人丹之类的等,而且要多喝水。发现有人中暑,应尽快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抬高头肩部半躺下,脱掉外衣用水湿润患者内衣,不停扇风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身体使得患者的体温降低。患者清醒时,应给他补充水分。

 

自行车骑行知识汇总

标签:珠海   bst   主板   滚动   src   而不是   特性   man   等级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gipagod/p/7753620.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