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入门书目

时间:2017-10-31 11:14:07      阅读:18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部分   来源   中国   执行   研究   一个   重建   mic   不同的   

作者:流惜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17884/answer/2100579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通史与断代)

1.吕思勉,《中国通史》;

中国史入门的首选。吕思勉作为中国现代四大史学家之一,在“博、大”方面遍观中国恐怕无人可及。吕先生是较早突破传统的政治史叙述框架,力求全面研究历史的民国学者,这部书也延续了吕氏传统,简明扼要地述及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上编乃分门别类地叙述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社会、文化,下编则是脉络清晰的中国古代政治史。读罢这部书,不仅会对中国古代史有一个起码的认识,更会培养自己宏观把握中国史的意识。

2.钱穆,《国史大纲》;

与吕著《中国通史》堪称国史双壁之书。钱穆先生作为旧学背景出身的史学家,史观未必新颖、方法未必现代,但此书真正蕴含了钱先生所说的“温情的敬意”,用气势磅礴的大手笔从古到今,一以贯之。这部书有很多细微之处的叙述有所谬误,但读这部书可不必在意琐碎细节,更多的是去思考如何树立中国历史的大观念以及自己的中国史观。

3.张光直,《古代中国考古学》;

本书可以看作是一部从旧石器时代到东周之前的通史。考古学大家张光直先生运用人类学、考古学手段,综述中国的史前时代及青铜时代,也能为我们提供不同于历史学方法的新视角。本书通俗易懂,读过此书,不仅会大概了解中国东周之前的历史,明白一些重要的考古学事件及观念,同时也会对考古学和历史学的差异所在,产生初步的认识。

4.杨宽,《西周史》;

我在此推荐杨宽的《西周史》而非许倬云的《西周史》,在于我认为断代史属于基础部分,更需要读扎实而平稳详细之作,而不必刻意要求新视角和广视野。杨宽的《西周史》,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方面的利用水平都相当优秀,特别是传世文献的使用,虽然其史观不免陈旧,但扎实的史料工作之后,我们仍然能比较稳重地认识西周史的大概。

5.童书业,《春秋史》;

此书历来作为通俗类中国断代史的典范,作为一部面向普通读者的通史,它在写明历史的同时,真正做到了“晓畅”二字。纷繁复杂的春秋历史,在这部书中被安排的井井有条。童先生作为春秋史和《左转》研究领域屈指可数的大家,做到考古资料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最可信的叙述。

6.吕思勉,《秦汉史》;

吕思勉先生共著有断代史四部,这部《秦汉史》堪称其中的巅峰之作。吕思勉先生的治史建立在无与伦比的文献功底之上,强大的史料积累构成了此书严密坚实的基础。吕先生在悉心剪裁并精密考据彼时所能及的全部史料的同时,将自己的精微之见天衣无缝地融入史实叙述之中。此书更可见吕先生的独特史观,凡可疑之处,皆循蛛丝马迹细细追索,将被正史蒙蔽的事实还原而出。实在是中国史学第一流的巨著。

7.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王仲荦先生乃中国中古史泰斗,与唐长孺并称“南王北唐”。魏晋南北朝乃中国历史上最纷繁复杂的阶段,各种民族、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场,制度变化也极为剧烈。然而此书极为流畅明了地,一五一十地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史和制度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叙述的一清二楚,可谓是全方位不留死角。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此书问世太早,不可避免地遗留下唯物史观的时代特色,但甄别之后,仍可体会到本书的巨大价值。

8.岑仲勉,《隋唐史》;

岑仲勉先生是唐史领域的大家,在中山大学与陈寅恪先生齐名,此书是岑先生欲作教材而编著,更近以专题分节,论体系完整、脉络清晰虽未必尽善尽美但作者文献学功底已达出神入化之境地,此书难能可贵在许多细微之处可以写就其他著作不能讨论之事。岑先生对唐史的诸多问题与陈寅恪先生截然对立,是书中大量篇章可以见其相左之观点,这点又非要熟读陈先生之书才可理解。此书属于对唐史有一定基础后再返回阅读,可以大幅提高认知水平之著。

9.樊树志,《晚明史》;

本书在当代史家所著的断代史中,已属翘楚之作。作者乃复旦历史系教授,于晚明史领域多有创见。晚明几乎是中国古代史上动荡最激烈、最复杂、最扭曲的时代,需要研究之处如恒河沙数,此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花费大量笔墨,将晚明的诸多变局放置在全球史观的大角度下重新审视,视角新颖,令人所思甚多。而庞大的篇幅,已经把纷繁复杂的晚明政治军事著层面叙述清楚,从本书中,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运用全球史观的视角去重新研究中国史。

10.孟森,《明清史讲义》;

遗憾的是,明清史领域至今都无真正堪称巨著的通史著作,我们也只能拿孟森先生百年前的讲义来作为了解明清史的首选。囿于时代所限,此书格局和方法都相当狭窄传统,仍然未脱古代史学之桎梏。然而孟森先生是明清史领域的主要奠基者,我们从中仍然能读到许多重要史论。对于了解明清史大略梗概,此书已足矣担当。

二、了解中国史的方方面面,我还该读哪些书?

1.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 : 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

想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最好先读读这本书,这是一部相当详细的入门手册。本书的主要侧重点在于各种史料的检索与利用,完全可以常备为工具书一用,不过其主要面向其实是中古史。同时,此书强调了书评的意义和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在还未接受学术训练之际,树立起规范意识,显然是更重要的。

2.梁启超,《读书指南》;

中国史的研究离不开古文献,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新手又应该如何开始读古书?梁启超先生在这部书里,简略得当地理清了中国古籍的大略,并对一些要籍做了解题工作,更方便新人理解古籍要旨。实在是我们初涉中国古代史,初读中国古代典籍不可不读的入门指南。

3.刘乃和,《中国历史上的纪年》;

历史研究需要时间,中国古代有自己独特的纪年体系,缺乏这方面知识,在未来的研究中就不免掣肘。这本很薄的小册子清楚地说明了中国古代记载时间的情况,对未来读书研究极有裨益。

4.黄永年,《古文献学讲义》;

中国史的研究离不开史料,对于历史文献的基础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然而历史文献学,目录、版本、校勘,对大部分人来说又极为生疏。黄永年先生是中国历史文献学泰斗,尤精于版本学。这部讲义是最适合入门的历史文献学概述,若是认真读过此书,对于中国历史文献学应该会有初步的概念和基本的认识。

5.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政治史研究的代表。这是一部已经超越历史学范围,成为畅销书的史学专著。本书的具体内容是,作者通过对东晋几个门阀大族的先后执政的研究,提炼出门阀政治的一般存在形态,进而归纳出其实质。我们以历史学新人的眼光初读这部书,更多的是要学习在现代历史学研究框架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史料,做出最完美的、涸泽而渔式的考据,让自己的立论无懈可击。

6.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朝政治述略》;

政治史绝非干巴巴的、冷冰冰的制度与政治事件的叙述,政治文化是政治史更为广阔的研究层次。如何研究政治文化,如何建立政治与文化意识、思想形态的关系,如何挖掘政治行为背后的内在逻辑?邓小南先生的这部书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范例。作者是宋史大家,本书则通过对“祖宗之法”这一政治文化概念的详细梳理,讲北宋前期政治史的诸多问题研究透彻,是政治文化研究不可多得的经典。

7.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政治制度是没有生命的,必须要通过执行者才能让政治变活。中国政治的执行者——儒家士大夫们,这一群体是如何出现、并在官僚机器中占据主导位置的。这部书是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精密研究,入门者初读,不仅可以明白士大夫政治是如何成为主流的,更可学习如何将政治史的方方面面处理的游刃有余。

8.姜士彬,《中古中国的寡头政治》;

士族研究是中国古代史领域最成熟的课题之一,却也是争议最大的课题之一。对于士族的定义,人们众说纷纭,迄今为止尚无十分令人信服的结论。但美国学者姜士彬在此书中给出的士族定义,或许是最接近历史真相的一种说法。在这部书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的是欧美学者是如何处理中国古代史,厘清概念,审视史料的。而熟练的技巧,和对旧有框架束缚的突破,也是一大亮点。

9.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

大量借用社会科学的概念,从其视角入手,利用计量方法,进行历史研究,是上世纪后半期西方史学的主流方法,而这类方法对于中国史研究的最佳体现,莫过于毛汉光先生的此书了。本书相当娴熟地对中古史进行定量研究,并提出相当大胆而颇有道理的观点。特别是对于门阀士族的存续时间,毛先生根据对正史人物传记的统计,一反“士族终结于隋唐之前”的说法,主张门阀士族最终延续到唐末,而且在唐朝仍然发挥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从这部书,我们可以体会到,计量方法和社科视角是如何在传统史料中得以重新焕发活力的。

10.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在中国史领域,经济史方面尚未有一部尽善尽美的经典。经济史的研究该如何进行,我只能拿黄仁宇先生的这部书来做例证。经济史研究需要对史料中所记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数据做详尽研究,同时还不能忽视与政治的联系,这些点,黄先生都做到了。不过,此书有什么问题,还是待大家读过后才能发现。

11.余英时,《东汉生死观》;

余英时是历史研究无法绕开的一个人物,但余英时先生的大作多为思想史,并不好理解。《东汉生死观》这部小书可以算是初识余先生最好的选择。新人从这部书里学到的,首先应该是“思想史究竟是什么”,又会学到“思想史如何进行研究”。

12.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余英时的巅峰之作,影响力可谓空前。士,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独特、能量最大、对历史影响最深的一个群体。士是什么,士如何产生,士是如何在中国社会中找寻到自己的位置,士又如何尽情地发挥自我,这部书所要揭露的就是这些问题。

13.葛兆光,《宅兹中国 : 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思想史领域的一部力作。这部书带给我们的思考绝非仅仅是“中国”概念的追溯和研究这么简单。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中,究竟有多少习以为常的概念乃至实实在在的联结,其实是通过“想象”缔造出来的。读过这部书,你在未来阅读和研究的很多方面,都会提升对相关问题的关注。

14.吕思勉,《中国社会史》;

吕思勉先生的博大又一次体现,这部《中国社会史》,迄今为止学界都难说出现一本能取代它的著作。这真正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作者穷尽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做了全面的研究和叙述。

15.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古代社会的研究,同样需要导入现代社会学的方法,这部书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社会学、历史、法学的完美融合,会让我们看到中国法律在古代社会中的意义,更会让我们看到社会学是如何应用在历史研究中的。

16.孔飞力,《叫魂 : 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西方史学界的方法应用于中国史研究的典范之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截然不同于中国史学界的研究路数和方法,西方史学界善于从小而无稽之事入手,层层深入,最后提出对整个社会结构的宏大思考。

17.沈艾娣,《梦醒子 : 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

微观史应用于中国史研究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微观史学在如今的史学界甚嚣尘上,关注一个人的在历史中的命运,会给我们提供一种截然不同于传统的视角,庶几可对历史认识的细微之处获得更大收获。这部书同样是西方汉学家的手法,国内类似研究途径的著作尚少。

18.梁其姿,《面对疾病 : 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

医疗社会史是当下的显学,又和新文化史有着密集的重合。这部书会告诉我们的是,社会史也非简简单单的衣食住行和社会风俗研究,社会史有无穷大的研究领域,有独特的研究理路,对我们理解历史也有着极大的裨益。这部书同时会给我们展示,医疗社会史是如何进行研究的。作为洞悉古代社会的一种新手段,本书具有不错的范例作用。

19.李贞德、梁其姿,《妇女与社会》;

女权主义蓬勃发展的今天,后现代思潮下的当代历史学,对性别史的关注与日俱增。全面的看待历史,我们绝不能忽视占人类一半的女性,在历史中发挥的作用和自身的身份意义。这部书会告诉你,性别史、妇女史是如何进行研究的,他们的发掘又有什么独特路径与意义。

20.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 明清广东地区里甲赋役制度与乡村社会》;

将人类学与历史学结合起来的华南学派,是当今史学界的重要流派。立足于华南几省特有的人文自然环境、民俗信仰及史料,并深刻实践田野考察的方法,这便是华南学派引以为傲的方法,他们揭示出许多之前未曾注意的中国历史社会特性。同时,传统史学观念被打破以后,长期以来不受重视的地域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个地区有自己独特的环境和文化特性,这一地区的特殊性是如何表现出来并在历史中发挥其特殊意义的?一个国家之内,区域与国家,国民生活的周边环境与大国家意识之间,又是如何互动的?这便是区域社会史的研究。本书是区域史、社会经济史与制度史结合的典范之作,堪称华南学派的代表。

21.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中国古代的边疆和少数民族,完全以中央和汉族本身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于是中国的边疆史就成了一部汉化史。这部书的意义在于,用少数民族自身,用边疆地域自身的视角去看待边疆史,反其道而行之,由边缘来看中央,会得出很多富有新意乃至完全不同的历史结论。此外,这部书及其所谓的“内亚视角”,对中国边疆史和少数民族史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22.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

日本汉学名著汗牛充栋,但大多艰涩而难读,我首先推荐这部。书的内容和质量无需赘言,高屋建瓴,体系博大,论证严密,其结论尤为重要。读这部书,我们主要是体会日本汉学的一般风格和长处所在。

入门书目

标签:部分   来源   中国   执行   研究   一个   重建   mic   不同的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theWayToAce/p/7760133.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