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df命令 du命令 磁盘分区 parted分区gpt格式

时间:2017-11-03 15:31:05      阅读:16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df命令 du命令 磁盘分区 parted分区gpt格式

df命令 du命令 磁盘分区 parted分区gpt格式

du查看目录大小,df查看磁盘使用情况
经常使用的命令(必要时,若需使用root权限加上sudo)
1. 查看某个目录的大小:du -hs  /home/master/documents
    查看目录下所有目录的大小并按大小降序排列:sudo du -sm /etc/* | sort -nr | less
2.查看磁盘使用情况(文件系统的使用情况):sudo df  -h
   df --block-size=GB

  注解: -h是使输出结果更易于人类阅读;du -s只展示目录的使用总量(不分别展示各个子目录情况),
  -m是以MB为单位展示目录的大小(当然-k/-g就是KB/GB了)。
一、du命令
 du的英文为:diskusage,含义是磁盘空间使用情况,功能是逐级进入指定目录的每一个子目录并显示该目录占用文件系统数据块的情况,
如果没有指定目录,则对当前的目录进行统计。
  du的命令各个选项含义如下:
  a:显示全部目录和其次目录下的每个档案含文件所占的磁盘空间
 s:只显示各档案大小的总合 
 b:大小用bytes来表示
 x:跳过在不同文件系统上的目录不予统计
 a:递归地显示指定目录中各文件及子孙目录中各文件占用的数据块数
 c:表示最后计算出所列目录的大小之和

操作详解  
指令 du 能以指定的目录下的子目录为单位,显示每个目录内所有档案所占用的磁盘空间大小。例如: 
    # du -h /etc 
    104K /etc/defaults 
    6.0K /etc/X11 
    8.0K/etc/bluetooth 
    4.0K /etc/gnats 
    52K /etc/isdn 
    388K /etc/mail 
    68K /etc/mtree 
    2.0K /etc/ntp 
    38K /etc/pam.d 
    1.7M /etc 
我们目样使用 -h 参数来显示 human-readable 的格式,其中 -h 表示使用K,M,G的人性化形式显示。
在应用时,我们可以使用 du 这个指令来查看哪个目录占用最多的空间。不过,du 的输出结果通常很长,我们可以加上 -s 参数来省略指定目录下的子目录,而只显示该目录的总合即可: 
    # du -sh  /etc 
    1.7M /etc 

在查看目录的使用情形时,我们可以将输出结果导到 sort 指令进行排序,以了解哪个档案用了最多的空间: 
    # du /etc | sort -nr |more 
    1746 /etc 
    388 /etc/mail 
    318 /etc/rc.d 
    130 /etc/ssh 
    110 /etc/periodic 
    16/etc/periodic/weekly 
    10 /etc/ssl 
    8 /etc/bluetooth 
    6 /etc/ppp 
    6/etc/periodic/monthly 
    6 /etc/X11 
    2 /etc/ntp 
 sort 的参数 -nr 表示要以数字排序法进行反向排序,因为我们要对目录大小做排序,所以不可以使用 human-readable 的大小输出,不然目录大小中会有 K、M 等字样,会造成排序不正确。
二、df命令
与du不同的是,du是面向文件的命令,只计算被文件占用的空间。不计算文件系统metadata 占用的空间。
df 则是基于文件系统总体来计算,通过文件系统中未分配空间来确定系统中已经分配空间的大小。df命令可以获取硬盘占用了多少空间,还剩下多少空间,它也可以显示所有文件系统对i节点和磁盘块的使用情况。
    df
命令各个选择的含义如下:
 
a:显示全部的档案系统和各分割区的磁盘使用情形
  i:显示i -nodes的使用量
 k:大小用k来表示 (默认值)
 t:显示某一个档案系统的所有分割区磁盘使用量
 x:显示不是某一个档案系统的所有分割区磁盘使用量
 T:显示每个分割区所属的档案系统名称 
    
# df-h 
    Filesystem Size UsedAvail Capacity Mounted on 
    /dev/ad0s1a 1.9G 389M1.4G 21% / 
    devfs 1.0K 1.0K 0B 100%/dev 
    /dev/ad0s1d 989M 54K910M 0% /tmp 
    /dev/ad0s1f 4.8G 3.8G657M 86% /usr 
    /dev/ad0s1e 1.9G 149M1.6G 8% /var 
    /dev/ad0s1g 26G 890K 24G0% /volume2 
    /dev/da0s1d 325G 261G38G 87% /volume1 
 
加了参数 -h 表示使用「Human-readable」的输出,也就是在档案系统大小使用 GB、MB 等易读的格式。 上面的指令输出的第一个字段及最后一个字段分别是档案系统及其挂入点。我们可以看到 /dev/ad0s1a 这个分割区被挂在根目录下。我们在上一小节提到过 ad 所代表的是 IDE 的硬盘,而 s1 表示第一个主要扇区。我另外有一个 SCSI 硬盘,它的代号是 da,它的容量很大,主要用来存放数据。
devfs 是一个特别的档案系统,该档案系统并非真的磁盘,而是 FreeBSD 用来管理系统硬件装置的虚拟档案系统。 接下来的四个字段 Size、Used、Avail、及 Capacity 分别是该分割区的容量、已使用的大小、剩下的大小、及使用的百分比。当硬盘容量已满时,您可能会看到已使用的百分比超过 100%,因为 FreeBSD 会留一些空间给 root,让 root 在档案系统满时,还是可以写东西到该档案系统中,以进行管理。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参数 -i 来查看目前档案系统 inode 的使用情形。有的时候虽然档案系统还有空间,但若没有足够的 inode 来存放档案的信息,一样会不能增加新的档案。 
    # df -ih 
    Filesystem Size UsedAvail Capacity iused ifree %iused Mounted on 
    /dev/ad0s1a 1.9G 389M1.4G 21% 20495 262127 7% / 
    devfs 1.0K 1.0K 0B 100%0 0 100% /dev 
    /dev/ad0s1d 989M 62K910M 0% 24 141286 0% /tmp 
    /dev/ad0s1f 4.8G 3.8G657M 86% 311439 348015 47% /usr 
    /dev/ad0s1e 1.9G 149M1.6G 8% 1758 280864 1% /var 
    /dev/ad0s1g 26G 890K 24G0% 12 3532786 0% /volume2 
    /dev/da0s1d 325G 261G38G 87% 707277 43311409 2% /volume1 
    
我们可以看到根目录的已经用掉的 inode 数量为 20495,还有262127 的可用 inode

三、磁盘分区 parted分区gpt格式 

fdisk分区工具,它的分区格式为MBR,特点是,最多分4个主分区,磁盘大小不能超过2T。而GPT分区格式,突破了这些限制,它没有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之分,在一块磁盘上最多可以分128个分区出来,支持大于2T的分区,最大卷可达18EB。

parted 工具常用功能:
当在命令行输入parted后,进入parted命令的交互模式。输入help会显示帮助信息。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常用的功能
1、check 简单检查文件系统。建议用其他命令检查文件系统,比如fsck
2、help 显示帮助信息
3、mklabel 创建分区表, 即是使用msdos(MBR)还是使用gpt,或者是其他方式分区表
4、 mkfs 创建文件系统。该命令不支持ext3 格式,因此建议不使用,最好是用parted分好区,然后退出parted交互模式,用其他命令进行分区,比如:mkfs.ext3
5、mkpart 创建新分区。
格式:mkpart PART-TYPE [FS-TYPE] START END
PART-TYPE 类型主要有primary(主分区),extended(扩展分区), logical(逻辑区). 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只对msdos。
fs-type 文件系统类型,主要有fs32,NTFS,ext2,ext3等
start end 分区的起始和结束位置。
6、mkpartfs 建立分区及其文件系统。目前还不支持ext3文件系统,因此不建议使用该功能。最后是分好区后,退出parted,然后用其他命令建立文件系统。
7、print 输出分区信息。该功能有3个选项,
free 显示该盘的所有信息,并显示磁盘剩余空间
number 显示指定的分区的信息
all 显示所有磁盘信息
8、resize 调整指定的分区的大小。目前对ext3格式支持不是很好,所以不建议使用该功能。
9、rescue 恢复不小心删除的分区。如果不小心用parted的rm命令删除了一个分区,那么可以通过rescue功能进行恢复。恢复时需要给出分区的起始和结束的位置。然后parted就会在给定的范围内去寻找,并提示恢复分区。
10、rm 删除分区。命令格式 rm number 。如:rm 3 就是将编号为3的分区删除
11、select 选择设备。当输入parted命令后直接回车进入交互模式是,如果有多块硬盘,需要用select 选择要操作的硬盘。如:select /dev/sdb
12、set 设置标记。更改指定分区编号的标志。标志通常有如下几种:boot hidden raid lvm 等。
boot 为引导分区,hidden 为隐藏分区,raid 软raid,lvm 为逻辑分区。
如:set 3 boot on 设置分区号3 为启动分区
注:以上内容为parted常用的功能,由于该工具目前对ext3支持得不是很好,因此有些功能无法应用,比如move(移动分区)和resize等。

parted分区功能事例。
1、用命令模式 为/dev/sdb创建gpt类型文件分区表,并分500G分区。然后为该分区创建ext3文件系统。并将该分区挂载在/test文件夹下。
parted /dev/sdb mklabel —创建分区表
parted /dev/sdb mkpart ext3 0 500000 —创建500G分区/dev/sdb1
mkfs.ext3 /dev/sdb1 —-将分区/dev/sdb1格式化成ext3格式文件系统
mount /dev/sdb1 /test —将/dev/sdb1 挂载在/test下
如果让系统自动挂载/dev/sdb1 需手工编辑/etc/fstab文件。并在文件末尾添加如下内容:
/dev/sdb1 /test ext3 defaults 0 0
2、创建大小为4G的交互分区。由于已经创建了500G的/dev/sdb1 ,因此再创建的分区为/dev/sdb2
parted /dev/sdb mkpart swap 500000 504000 —创建4G分区/dev/sdb2
mkswap /dev/sdb2 —-将/dev/sdb2创建为交换分区
swapon /dev/sdb2 —-激活/dev/sdb2
如果让系统自动挂载/dev/sdb2这个交换分区,需手工编辑/etc/fstab文件。并在文件末尾添加如下内容:
/dev/sdb2 swap swap defaults 0 0
3、恢复被误删除的分区(也可以参考testdisk命令)。由于parted直接写磁盘,因此一旦不小心删除了某一分区,建议立即用rescue恢复。下面通过事例来理解恢复过程。
parted /dev/sdb mkpart ext3 504000 514000 —-创建10G分区/dev/sdb3
mkfs.ext3 /dev/sdb3 —将/dev/sdb3格式化成ext3文件系统。
parted /dev/sdb rm 3 —-删除/dev/sdb3
parted /dev/sdb rescue 504000 514000 —依照屏幕提示,输入yes即可恢复被误删除分区

 


df命令 du命令 磁盘分区 parted分区gpt格式

标签:df命令 du命令 磁盘分区 parted分区gpt格式

原文地址:http://yaoyao1314520.blog.51cto.com/11075742/1978647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