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健
个人认为,认识论是以人类的认识为研究对象的,在回答认识本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的认识究竟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为什么面对同一个世界,人们却会有不同的认识?而不是要先回答人的认识是否是客观世界的正确映像,更不是要跳出人类的认识之外,把自己装扮成真理的化身,认为只有自己的认识才是唯一正确的。
认识是否是客观世界的正确映像,这是一个我们根本回答不了的问题,就像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大象吃甘蔗时的感受是什么样子的一样,所有的回答都只能是一种主观的推测——我们根本无法验证它,毕竟谁也不能代替大象去体验甘蔗的滋味。不知道大象吃甘蔗时的滋味还非要说它与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这显然是一件徒劳的事情。一切探求世界本来面目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如果说认识是客观世界的映像并不准确,那它又能是什么呢?其实,困扰了人们数千年的认识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它的本质就是建模——建立一种能够描述和解释各种观察现象的思维模型。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1、 人们首先认识的是自己的感觉现象
在《人们是怎样认识外部世界的》一文中,我们已经知道,认识起始于感觉现象。当人们最初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最早认识的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自己的感觉现象。
2、 根据感觉现象人们认识了事物
我们并不能先天就知道外部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从认识产生的过程来看,我们首先认识的是自己的感觉现象,然后通过对感觉现象的划分、组织和解释,最后才逐渐认识了各种事物的。可以这样说,“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这只是我们在解释各种感觉现象的过程中得出来的一种结论,而不是说世界原本就像我们认识的这样存在着一个个独立的事物。认识反映论不仅没能正确的反映出人们的这一认识过程,而且还颠倒了这一过程,说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无疑也就是在说,在认识产生之前,我们就已经先天地知道了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事物了!
3、 认识就是形成各种各样的概念
当一种感觉现象,比如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存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后,在我们的大脑中,就形成了关于这种形状和颜色的概念。当我们再次看到与之相似的形状和颜色时,我们大脑里的概念就会被激活,它会与我们观察到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匹配。如果能够匹配成功,就表示我们认识,如果匹配不成功,就表示我们不认识。
当然了,大多数的概念都要比我们上面所说的这种概念复杂得多,比如“苹果”这个概念,它就是由各种感觉现象(比如颜色、形状、气味等)以及与其它事物的各种关系(比如,与气候、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等等关联在一起的一组记忆,也就是说它是由多个概念关联在一起的一个复杂的概念。
我们所谓的认识也就是在人的大脑中形成各种各样的概念——把各种感觉现象以及对现象的各种解释等等,按照一定的方式关联在一起,形成一种记忆。可以想象,如果不能形成概念,那我们将无法认识这个世界,因为我们对世界的每一次认识都是一次新的认识。
4、 一个概念就是一个思维模型
概念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关联在一起的一组记忆,当其中的一种记忆被激活时,与之相关联的其它记忆也就会按照一定方式被激活。比如,在形成“苹果”这个概念时,人们是把它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口感和手感等等关联在一起形成记忆的,当我们再次闻到苹果的气味时,相关的这些记忆就会被激活,在这个时候,即使我们没有看到苹果,我们也能猜想出它是一个苹果,而且还能够大概知道它的颜色、形状、味道以及口感和手感等等。所以说,一个概念也就是一个思维模型,当这个模型中的某一部分被激活时,人们便能够按照这个模型的关联方式联想起它的其它部分。
人类的认识就是这样的:首先认识了自己感觉到的各种现象,然后对这些现象进行划分和组织,并对这些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最后建立起一个描述和解释这些现象的思维模型。思维模型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把人们对认识对象的各种感知有机地组织起来,当人们再次遇到相同的或者相似的认识对象时,就不需要再重新认识它,而是可以利用这个模型去匹配它,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认识!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feng9exe/p/780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