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矩阵 差距 情况 最大 数据 清华 比较 感受 子序列
小时候经常纠结自己是考清华还是北大,纠结到后来发现根本是我多想了。只不过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去考清华北大,到了大学才明白。清华北大是相对而言更渴望的一种状态。或许清北的学子也和现在的我很相似,资源总是太少,眼界总是太小,时间总是不够,要学的总是太多。现在迈入大三了,终于拿到了第一块亚洲区的铜牌,却感觉自己似乎比刚入大学时萌新的自己更加渺小。
就这次西安赛来讲吧,算是一次很大的鼓舞了。大一的时候因为同届一起练习的相对看着差距不大,比较强的又不和我们一起练习,似乎觉得自己是天下无敌了。于是大二被狠狠的蹂躏了,赛场上简直是被按在地上摩擦,各校ak大佬,新晋OIer……直到这一场区域赛吧,才算是找回点自信。亲身经历感受到了这样一句话,努力决定下限,眼界决定上限。客观的分析一下这次的题目吧,虽然赛后从知乎上看到了将近所有题的原题链接或者题解,但是了解过后才明白差距到底有多大。从某些比较基础的方面来说,我们队对于题目的分析和了解层次有着比以前更好的认识了(或者说很明白哪些题目是自己写不出来的了),首先是跟榜,一共有三道能写的题,第一题是一道签到题,排序贪心就AC了;第二题写的是一道概率题,不得不说刷题是提升实力的唯一途径,队友看了这道题直接就开始敲了,一个公式飞速A了;第三题就已经不算简单了,是一道十万次对于十万长度区间的查询,还好这种区间查询操作在平时练习过不少,是数据结构里面一种偏难的算法,线段树优化区间,log(n)级别的优化,然后自信提交,WA了,玻璃心伤不起啊,当时就有点懵,再看数据范围,10万*10万,果断爆int了QAQ......改了一发long long终于对了,长舒一口气。然后再看榜,发现冲到了四十多名,几个人立马兴奋坏了,之后看看现在还有三道题有人过,不过人数和通过率看着都有点惨的样子,我们就逐一翻译了三道题,发现题意好像都很过分,J题现场看来是一道很复杂的模拟+组合数学+逆元...回来看题解发现根本是读错题了T_T,虽然大意差不多,但是实际要简单的多的;现场舍弃那道题之后,发现另外两道题其实内容差不多,都是和子序列异或有关,于是抓住一道题死推,然而一直到最后都没做出来。赛后看题解,才听说了一个叫做线性基的东西,很好处理关于异或的情况。这里回到一开始说的,眼界总是太小,好多东西都是碰见了之后才知道的,比如省赛的矩阵之图论应用,haut校赛的simpsom模板,这次的线性基等等一系列,都是自己眼界小的代价。我们去西安这一趟收获的最大的,并不是这次的铜,是一个重生的队伍,是一个对于自身查漏补缺的更完善的体系, 特别是有了知识点全面的总括。
现场赛的时候还有一道是关于动态规划的题目,但是我们都在盲目跟榜,并没有选择去尝试这一道可能写出来的题目,浪费了将近四个小时的时间才通过。北京赛区将近,此处记下提神警醒。
望自己善于学习,掌握方法,刻苦努力,持之以恒。
2017.11
标签:矩阵 差距 情况 最大 数据 清华 比较 感受 子序列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zznulw/p/781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