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源文件 paramiko param ram lib python程序 calling image 规范
什么是模块
常见的场景: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包含了python定义和声明的文件,文件名就是模块名字加上.py的后缀。
但其实import加载的模块分为四个通用类别:
1 使用python编写的代码(.py文件)
2 已被编译为共享库或DLL的C或C++扩展
3 包好一组模块的包
4 使用C编写并链接到python解释器的内置模块
模块的使用
先定义一个模块
#my_module.py print(‘from the my_module.py‘) money=1000 def read1(): print(‘my_module->read1->money‘,money) def read2(): print(‘my_module->read2 calling read1‘) read1() def change(): global money money=0
模块可以包含可执行的语句和函数的定义,这些语句的目的是初始化模块,它们只在模块名第一次遇到导入import语句时才执行(import语句是可以在程序中的任意位置使用的,且针对同一个模块很import多次,为了防止你重复导入,python的优化手段是:第一次导入后就将模块名加载到内存了,后续的import语句仅是对已经加载大内存中的模块对象增加了一次引用,不会重新执行模块内的语句)
import my_module #只在第一次导入时才执行my_module.py内代码,此处的显式效果是只打印一次‘from the my_module.py‘,当然其他的顶级代码也都被执行了,只不过没有显示效果. import my_module import my_module import my_module ‘‘‘ 执行结果: from the my_module.py ‘‘‘
模块调用时做的事:
1.看看自己的内存里有没有
有就不干活,没有再导进来
2.创建一个命名空间,在这个命名空间中执行代码
3.创建了一个module1这个名字,给命名空间中的变量和module1绑定在一起
依赖倒置原则:底层的内容不应该依赖下一层的代码
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名称空间,定义在这个模块中的函数,把这个模块的名称空间当做全局名称空间,这样我们在编写自己的模块时,就不用担心我们定义在自己模块中全局变量会在被导入时,与使用者的全局变量冲突
# 执行my_module.change()操作的全局变量money仍然是my_module中的 #demo.py import my_module money=1 my_module.change() print(money) ‘‘‘ 执行结果: from the my_module.py 1 ‘‘‘
import .. as .. 给模块起别名
一般使用的情况:
import的名字太长
当import的模块和我文件中的变量重名的时候
当兼容多个模块的相同操作的时候
# if 是mysql数据库: # import myslq as db # elif 是oracle数据可k # import oracle as db # db.open # db.write
在一行导入多个模块
import sys,os,re
导入模块的顺序
先导入内置的模块
再导入扩展模块:requests beautifulsoup django selenium paramiko
最后导入自定义的模块
import os import re import requests import module1 # 自定义的模块
from .. import ..
对比import my_module,会将源文件的名称空间‘my_module‘带到当前名称空间中,使用时必须是my_module.名字的方式
而from 语句相当于import,也会创建新的名称空间,但是将my_module中的名字直接导入到当前的名称空间中,在当前名称空间中,直接使用名字就可以
from my_module import read1,read2
这样在当前位置直接使用read1和read2就好了,执行时,仍然以my_module.py文件全局名称空间
#测试一:导入的函数read1,执行时仍然回到my_module.py中寻找全局变量money from my_module import read1 money=1000 read1() ‘‘‘ 执行结果: from the my_module.py spam->read1->money 1000 ‘‘‘ #测试二:导入的函数read2,执行时需要调用read1(),仍然回到my_module.py中找read1() from my_module import read2 def read1(): print(‘==========‘) read2() ‘‘‘ 执行结果: from the my_module.py my_module->read2 calling read1 my_module->read1->money 1000 ‘‘‘
如果当前有重名read1或者read2,那么会有覆盖效果
# 导入的函数read1,被当前位置定义的read1覆盖掉了 from my_module import read1 def read1(): print(‘==========‘) read1() ‘‘‘ 执行结果: from the my_module.py ========== ‘‘‘
from .. import *
from my_module import * 把my_module中所有的不是以下划线(_)开头的名字都导入到当前位置,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python程序不应该使用这种导入方式,因为*你不知道你导入什么名字,很有可能会覆盖掉你之前已经定义的名字
在my_module.py中新增一行
__all__=[‘money‘,‘read1‘] #这样在另外一个文件中用from my_module import *就这能导入列表中规定的两个名字
当要使用这个模块中的多个方法的时候,使用import 模块名
当只使用模块中的一个或两个的时候,使用from 模块名 import 函数名
考虑到性能的原因,每个模块只被导入一次,放入字典sys.modules中,如果你改变了模块的内容,你必须重启程序,python不支持重新加载或卸载之前导入的模块,
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到直接从sys.modules中删除一个模块不就可以卸载了吗,注意了,你删了sys.modules中的模块对象仍然可能被其他程序的组件所引用,因而不会被清除。
特别的对于我们引用了这个模块中的一个类,用这个类产生了很多对象,因而这些对象都有关于这个模块的引用。
sys.path
执行python解释器,已经在内存中加载了一些内置的模块
导入模块的时候,如果模块不存在在sys.modules,才从sys.path给的路径中依次去查找
sys.path完全可以决定某个模块能不能被找到(除了已经在内存中加载的一些内置的模块)
把模块当脚本执行
我们可以通过模块的全局变量__name__来查看模块名:
当做脚本运行:
__name__ 等于‘__main__‘
当做模块导入:
__name__= 模块名
作用:用来控制.py文件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执行不同的逻辑
if __name__ == ‘__main__‘:
# __all__ = [‘drive‘,‘price‘] print(‘小司机‘) def drive(): print(‘快上车‘) print(price) price = 100 if __name__ == ‘__main__‘: drive()
pyc文件
为了提高加载模块的速度,强调强调强调:提高的是加载速度而绝非运行速度。python解释器会在__pycache__目录中下缓存每个模块编译后的版本,格式为:module.version.pyc。通常会包含python的版本号。例如,在CPython3.3版本下,my_module.py模块会被缓存成__pycache__/my_module.cpython-33.pyc。这种命名规范保证了编译后的结果多版本共存
包是一种通过使用‘.模块名’来组织python模块名称空间的方式。
1. 无论是import形式还是from...import形式,凡是在导入语句中(而不是在使用时)遇到带点的,都要第一时间提高警觉:这是关于包才有的导入语法
2. 包是目录级的(文件夹级),文件夹是用来组成py文件(包的本质就是一个包含__init__.py文件的目录)
3. import导入文件时,产生名称空间中的名字来源于文件,import 包,产生的名称空间的名字同样来源于文件,即包下的__init__.py,导入包本质就是在导入该文件
强调:
1. 在python3中,即使包下没有__init__.py文件,import 包仍然不会报错,而在python2中,包下一定要有该文件,否则import 包报错
2. 创建包的目的不是为了运行,而是被导入使用,记住,包只是模块的一种形式而已,包即模块
软件开发规范
bin 程序的入口
core 主函数
log 日志
conf 配置文件
lib 已经封装成模块的py文件或者包
db 数据库
标签:源文件 paramiko param ram lib python程序 calling image 规范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QQ279366/p/784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