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严重缺贵金属,适合古代技术开采的金矿银矿不多,铜矿也少。黄金不够没法当作广泛使用的货币,明以前白银也不够,只能靠铜钱。而且中国已经走过一轮贵金属到纸币再到贵金属的过程,如今已经是第二轮。
唐代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个严重的问题开始出现,铜不够,铸不出来这么多钱,导致严重的通货紧缩。经济越发展,对铜钱需求越大,铜越不够,这样下来铜就越来越值钱,大家都尽量留在手里不交易,结果市场上流通铜钱就越来越少,整个一个恶性循环。唐代中期还实行了两税法,农民不用交公粮直接交货币税,看上去很美,但这导致通货紧缩更加严重,唐晚期货币升值好几倍。那个唐武宗灭佛,一个原因就是毁佛像造铜钱。
顺便说一句,比特币就设计成天然通货紧缩,设计者要么严重缺乏经济常识要么别有用心。。。
唐末到五代军阀割据,军阀们都得自己想赚钱的招数,最自然的招数就是铸造掺铁的劣质铜钱,终于有军阀做到极致,直接铸造铁钱。
宋代有一变化就是银矿开采技术提高,甚至火药炸石头开山这种高科技都用上了,导致白银产量大增,中国历史上的银矿绝大部分是宋代开采出的。宋代每年给辽国十万两白银的岁币小意思。但宋代白银的增加并不足以当作货币广泛流通,还得靠铜钱。
宋代统一以后,本打算全面恢复铜钱的使用,但铜不够这一现实问题,加上铜币容易流失到少数民族地区,最终导致宋代采取了铁铜并存的政策,边境地区用铁钱,内地用铜钱。西北华北四川都大量使用铁钱。
再次跑题,有文章说,大宋用岁币换和平搞贸易,大宋“工业品”水平高,不但把岁币赚回来还多赚了不少,最后经济战拖垮了辽国云云。其实忽略了一点,宋代跟前代一样大搞食盐专卖赚钱,控制食盐生产得到垄断利润,问题是人家辽国在海边也产盐,辽盐大量向宋走私,弥补了逆差。宋辽贸易其实基本是平衡的。
四川不幸被列为铁钱地区,四川铁多铜少,宋灭后蜀以后又把府库里积累的大量铜钱运出,而蜀道太难导致走私铜钱入蜀不易,总之铜钱很难在这里大量流通。而铁钱成本低,可以大量发行,所以容易引起通胀,导致大家买东西要花更多的钱,于是一个非常非常实际的问题产生了,这么多铁钱带着太TMD的重了!!!据说当时已经到了买一匹蜀锦需要几百斤铁钱的地步。四川商品经济发达,对商品交易的要求十分迫切,聪明的四川人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发行纸币交子。简单的说,就是铁钱先放到钱庄里,换了轻便的纸币交子去做商品交易。
交子一开始是民间货币,由富商发行,但哪家富商要是经营不善或者超额发行,就会引起挤兑,群众们集体上街散步。古往今来中国的官最怕这个发生,于是没多久就改成官方发行。起初还有准备金,但官家很快就发现印钱可比铸钱容易多了,想印多少印多少,北宋末期已经流传到其他的铁币地区。到了南宋缺军费,纸币推广到全国,通胀也跟着到了全国,最后大宋完蛋。
元代忽必烈也采用了纸币,打南宋时还有准备金制度,币值稳定,统一后又慢慢走到玩命印钞票的老路上来了,印钱这招实在是太诱人,跟毒品一样。到了元末黄河改道,治理费用全靠印钞票,引起恶性通胀,最后黄河工地上挖出个一只眼的石人。。。
明代朱元璋上台,一开始还想铸铜钱,很快发现没那么多铜,于是还是老办法印钞票。而且老朱对纸币的认识不如忽必烈,倒是跟那个元顺帝差不多,认为就是一个“蔡伦之法”,根本就没有准备金的概念,认为推行纸币全靠强令。于是乎全面禁止金银流通,大额用钞票,小额用铜钱。钞票印多了引起通胀,老百姓不爱用,还是喜欢铜钱,这在老朱那里都是奸民的行为,最后干脆下令,全面禁止铜钱流通。考古收藏界有个名词是洪武窖藏,可不是老酒,而是老钱,就是老朱禁止铜金银流通时富户埋在地下的小钱钱。
老朱死后,这禁令慢慢松开,毕竟连官员薪水发的都是严重贬值的钞票,官员自己就受不了。正好这时南美和日本发现了大量银矿,通过贸易输入中国,到了明代后期,纸币早已作废,中国又回到贵金属当通货的时代,只不过从铜变成了银。
https://www.ccthere.com/article/423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