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parent pos under 方式 产品 解决 切换 为我 str
虽然以前是Citrix ERM的软件SE,×××的现实情况和对职业的焦虑却促使我尽可能的去了解更多的产品,比如XenMobile、比如XenServer、比如Octoblu、比如NetScaler、比如SD-WAN。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直到我离开Citrix,我才第一次自己接触到SD-WAN并做了一次PoC。相对NetScaler而言,我觉得SD-WAN是比较好上手的(我已经忘了OSPF和BGP,也不太记得Spanning Tree,不过我想真需要的时候,看一天就能搞定吧),并且也确实解决用户的刚需,所以,这个产品真的值得去推广。
当然,作为我的风格,没测试过的东西,我不会告诉你有多好。做短期的销售可能不喜欢,做长期的销售可能更认可。对我来说,一个项目下来,客户和你成了哥们,你花的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嗯,就是这么傻~
好了,书归正传,最近测了一下SD-WAN。就和之前跟用户介绍PVS一样,终于拿到了第一手的数据来验证。在这篇随笔里,就对测试里我最关心的几点做一些浅薄的介绍。
这次测试,部署了一对SD-WAN设备,使用SD-WAN控制台和SDWAN管理中心进行配置和监控。两个站点各自使用了一根专线和两根互联网线路。限于篇幅,我就把我觉得比较有特点的测试贴出来吧。
数据复传,可靠稳定。可以在多条线路上同时传输重要的数据,先到先取。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把带宽足够,但是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足的几条线路,变成可靠和稳定的虚拟线路。
优选传输,带宽复合。SDWAN自带线路质量检测,按照QoS使用最好的线路传输最高优先级的数据。同时几条线路的带宽可以无缝叠加,不需要人为把流量通过路由或者其他方式分在不同线路上。这意味着流量可以按照质量自动在线路间进行调控,并且充分使用所有可用带宽,杜绝了备份线路的浪费,以及人工切换带来的影响。
我们用了iperf来模拟流量压力。单个进程貌似只会使用大约50M的流量,所以同时启用了多个,直到消耗的流量远远超过单条线路的容量,接近所有线路容量之和。
实际测试中也发现,互联网线路质量有时会超过专线质量,表现出的现象是更多的流量选择了互联网线路进行传输。
会话持续,业务不断。以往售前的时候,会和用户介绍Citrix SDWAN与别家不同的地方。不管是策略路由切换还是其他的方案,在线路故障进行切换的时候,现有的网络连接肯定会断开的。而Citrix的SDWAN由于对数据包做了重新封装,使用面向无连接的UDP来传输,由设备来负责数据包的完整性,因此不需要重新建立TCP连接。
测试时,我们逐条断开线路,同时持续测试数据连接。直到剩下最后一条线路,数据连接一直保持未受影响。
流量压缩优化这部分我就懒得写了,不止一家可以做。我想指出的就是对于中小规模部署,可以把这两部分通过一台设备搞定。毕竟分支机构可没太多地方堆叠一堆设备,“省一U,是一U”。
为了测试稳定可靠性,干脆把专线禁用了,只用互联网线路跑业务。结果看来也没啥问题…为了说明性能,我特意截了几张图:
图中最上面的黑色线条,就是下面几种不同颜色线条代表的线路带宽的集合。也是最终虚拟链路使用的带宽。
SDWAN的使用能够优化线路的时延。由于在多条线路中选择最佳的线路传输,所以最终数据连接的时延变成了最小值;由于减少了TCP传输的重传和传输窗口调整,实际的时延低于各线路的最小值。
使用的互联网线路出现过较大的丢包,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也足够影响网络质量了。正是这种情况,导致大多数用户选择了相对稳定的专线,即使专线是那么的昂贵。通过SDWAN重新对数据包进行封装之后,仅仅丢掉的数据包而不是一次传输的所有数据包进行重传,所以也大幅减轻了线路丢包带来的恶劣影响。
对于线路抖动,往往会影响传输质量,看上去虽然不如时延、丢包那么厉害,但是带来的窗口调整等同样非常影响带宽的有效使用。SDWAN的作用,减轻了抖动的影响,虚拟链路的抖动线条也就这样隐藏在多条线路的抖动线条之下了。
把原来专线的重任,交给两条不靠谱的互联网线路,也真是难为它俩了。所以即使以SDWAN自己的线路质量评估,互联网线路在忙时也出现了很多Bad的评价。但是最终,两条线路聚合的虚拟链接,却在Good的水平上,连续成了一条黑线。
SDWAN对线路的节省,对质量的提升,也就这么简单直观的表现出来了。
数据中心到分支机构、数据中心到云、这云到其他云、国内云到国际云,都可以用它。
长大了,乡愁就像一对SD-WAN,我在这头,你们在那头,跨越万水千山,却永远连绵不断。
标签:parent pos under 方式 产品 解决 切换 为我 str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haohu/2059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