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pic 单片机 加密
见过很多初学者对PIC16系列单片机的ID码的读和写犯迷糊。说实话,这方面的资料也不怎么全。有些教材可能会涉及ID区域的介绍,可是往往是一代而过。这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容易犯错的地方。今天有空,对相关的问题作了一些整理,分享给大家。可能有些地方说的不够妥当,欢迎大家多多探讨。
1.什么是ID区域?
ID区域是独立于EEPROM,FLASH,RAM的区域。程序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该区域存放软件的版本号,编写日期,烧录日期,产品标识等信息。不过该区域很小PIC16系列只能存放4个字节。
2.ID码怎么烧录到ID区域里面去?
可以利用PICC自带的宏命令IDLOC(X)来实现。具体操作如下:
.....................................//头文件 其它宏定义
__IDLOC(76F4); //注意:前面是两个下划线。括号里面最多可以有2个字节
void main()
{
...................................//程序主体
}
编译以后再用烧录工具烧到单片机中即可。这里要提醒一下,IDLOC(X)里面最多有2个字节的16进制数,超过部分会无效。比如你写个987FE3,E3会丢掉。另外得说一下这两个16进制数在ID区域是怎么放的。我们已经知道IDLOC(X)里面能又个字节,而ID区域能放4个字节。以X=76F4为例,它们是这样放的07060F04。也就是说,在每个16进制数前加1个0。如果你写的不是2个字节的16进制数,比如是1个字节的78。编译器会在前面补0,那就成了0078。写到ID区域的就是00000708
3.ID码怎么读出来?
可以通过烧录工具跟编译器配合读出来。我用的是PICC跟ICD2。连好线,单片机上电以后,在编程模式下,通过执行Read Target Device操作,然后在Configure菜单下的Id memory
选项可以看到刚才编程的时候设置的ID码。
其实,多数PIC都没有唯一ID,有人通过烧断PIC读出总线来实现加密,但设备需要自制。
只要是市场上大量销售的芯片,解密都不是什么麻烦事,只能尽量用新型号或者生僻的型号。
有人用MCU内部的EEPROM这么搞过,但不是这么简单的这么搞,对于大批量生产来说,还需要一些技巧才能比较好的处理这个问题。
1、设置一个自检程序,通过特殊操作(我有一个自制工装,可以把MCU的各个相关IO强行固定在某个逻辑电平上,软件判断逻辑组合,必须符合一个特定组合才能进入特殊操作启动代码,UART接受工装的通信数据,通信数据传入EEPROM要被擦写的次数和位置等)。
2、进入自检后,MCU疯狂的擦写EEPROM中设定的某个位置(适当提高一点VCC电压以加快失效),最多擦写200万次后停止操作,一般MCU自带的EEPROM擦写次数都不到100万次,EEPROM某个字节在0XAA和0X55之间不断的被循环擦写。
3、这个擦写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一般要数十分钟以上,我一般放在产品通电老化阶段进行这个自检程序(产品一般要在老化房4~6个小时候通电老化时间,自检程序兼容这个时间执行,避免产生新的工时损失)
4、擦写过程中在RAM中记录EEPROM该字节失效时的操作次数,并存入到EEPROM其他字节中。
5、产品正常销售中,执行APP用户程序,继续不断的擦写那个失效字节,如果不能擦写,则说明加密成功,否则有另一个纠错程序就不讲了,各位可以自行想办法。
标签:pic 单片机 加密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u010173859/article/details/39367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