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读书笔记

时间:2018-01-17 20:09:57      阅读:135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不能   关系   部分   好的   post   思维   笔记   strong   价值   

OI无关系列.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我有时会无聊到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于是想看看其他人的思考.
杨绛先生试图通过严谨的思维,将生命意义的细节全都想透.当然结果还是没想透.大概也没人能想透.对于生命,生死,或许大部分只能混沌地理解其意义,概念,理解到可以好好活着就行了,深究无益.
书写得还是很好的,就是总带着一种神秘色彩,使得书中严谨的思维显得不那么严谨了.比如"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
这句话语境是这样:

坚信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的聪明朋友们,他们所谓什么都没有了,无非断言人死之后,灵魂也没有了,至于人生的价值,他们倒并未否定,不是说”留下些声名吗?这就是说,能留下的是身后之名,但名与实是不相符的。“一将终成万骨枯”,但战争中奉献生命的无名英雄更受世人的从崇敬与爱戴,我国首都天安门广场上,正中不是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吗?欧洲许多国家,总把纪念”无名英雄“的永不熄灭的圣火,设在大教堂的大门正中,瞻仰者都身怀感念,驻足致敬。我们人世间得到功勋的人,都赖有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为他们做出贡献,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他们活了一辈子,就毫无价值?从个人的角度看,他们自己没有任何收获,但是从人类社会集体的角度看,他们的功绩是历代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人类的文明是社会集体共同造成的,况且身后之名,又有什么价值呢?声名显赫的人,死后没多久,就被人淡忘了。淡忘倒也罢了,被不相识、不相知的人说长道短,甚至戏说、恶搞、没完没了,死而有之,必定不会舒服。声名,或者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聪明的年轻朋友们,坚信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至多只能留下些名气,那么,默默奉献的老实人,以及所有死后没有留下些名气的人,活了一辈子,就是没有价值的了。有名的,只是绝少数,无名的倒是绝大多数呢。无怪活着的人一心要争求身后之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从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忙碌碌,只是没有求名,或没有成名,只成了毫无价值的人,反而不如那种自炒自卖、欺世盗名之辈了。这种价值观,太不合理了。
匹夫匹妇,各有品德,为人一世,都有或多或少的修养,俗语:公修公德婆修婆德不修不得。得就是得到的功德,有多少功德就由多少价值,而修来的功德不再肉体上而在灵魂上,所以,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我不相信灵魂不灭,但是我觉得我对人生可以有合理的价值观.活了一辈子的价值,如杨绛先生所说,不应该用身后之名衡量.那么可以用修到的功德,灵魂的修养来衡量吗?那么古时候的农民,默默种地,服劳役,乃至长城下死去的劳工,或者奴隶制社会的奴隶,应该没有很多时间进行灵魂的修养和历练,他们的人生是价值很小的吗?如果我们用留下的贡献来衡量人生的价值(不妨滑稽一下,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们用一个人对宇宙中熵增加速度的减缓来衡量这个人的贡献,这当然是扯淡),不相信灵魂死后不灭,那么对待人生不能有合理的价值观吗?

我愿根据人情推断一下杨绛先生的想法.前言中她说"我可以问的人都已经不在了",有淡而沉重的悼亡之感. 人能做出的贡献往往受环境限制,例如钱钟书文革期间并不能从事创作. 如果相信灵魂不灭,其实就是相信在精神层面上她的丈夫和女儿还和她在一起.

等很久之后我快死的时候说不准也会相信灵魂不灭.我更希望到时候我也能不相信灵魂不灭.

读书笔记

标签:不能   关系   部分   好的   post   思维   笔记   strong   价值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runda/p/8304192.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