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20165218 我期望的师生关系

时间:2018-01-27 15:29:14      阅读:10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一起   archive   进入   com   就是   种类   物理   没有   blog   

说实话,刚刚看到这篇作业时,内心是感觉有些棘手的,不知从何着手。从小到大,我总是对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有些抵触(从前看过一篇文章,说这也是很多中国的文化背景使然),而且之前所接触过的、写过的文章,也少有这种平铺直叙地以口语化的语言来表现的。出于想要参考和借鉴的想法,我看了一些其他同学提交的文章,渐渐地,很多在我多年求学路上给予我莫大帮助的老师们的身影浮现在脑海。

我曾遇见的好老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引用自《论语·为政》

我第一次接触到反思和总结的重要性,是在小学五年级。记得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乃至于总成绩一直都是年级倒数第一,到了五年级,新班主任(也是数学老师)蔡老师接手我们班,她说一个学期就可以让我们把之前落下的全补上。虽说现在想想,小学数学实在是不足挂齿,但对于当初的我们来说,确实也是个难题了。而蔡老师所用的方法,就是总结。将学习时各自分散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做横向连线、交叉比较。如此一来,记忆起来便事半功倍。没想到一年之后,不仅我们的数学成绩有显著提高,就连其他科目的成绩也水涨船高。到了六年级毕业时,我们班已经从倒数第一变成了真正的第一名。

蔡老师所教给我的,不仅是总结过的知识,更是总结这一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后来的学习中,我常自己总结记忆,受益匪浅。

另一位以总结著称的是我的高二时的物理老师慕老师。高中的物理知识种类庞杂,内容繁多,有时候仅仅依靠自己整理,确会有些力有未逮。慕老师不仅启发学生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喜欢总结多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直到高三拆班后,我不再跟着慕老师上课,他的方法仍是我解决难题的良方。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说起言传身教,我最先想起的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景老师。景老师是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妇人,留着短短的卷发,身量瘦高,气质上佳,使人看一眼便如沐春风。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写作文可能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而我也不例外。初中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内容多是叙事、写景、抒情,而对我来说,最难的不是下笔,而是找素材。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生活,有什么好写的?而景老师却用言传身教教会我,日复一日的生活却不是一成不变,春花秋月、夏雷冬雪,生活中处处有变化、处处蕴含美。当时,我们班开了一个班级博客,专门用来发布学生的优秀作文,而景老师也时常会写些随笔发布在上面。通过她的文章,我才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小发现、小惊喜、小感动,都值得记录。一片秋叶,可以想到树的一生;一树春华,却感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使得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再次感受了婴儿时期探索世界的新奇,也使这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家伙,开始第一次思考时间的流逝。于是渐渐地,当我再次提笔时,大脑不再是一片空白,毫无思路。

严师出高徒。

对于严师,很多人提起来可能都是又敬又怕,而若问我++最喜欢、最怀念++的一位老师,却是一位“严师”。那是我的高一高二的化学老师王XZ老师,私下被我们亲昵地称为“秀秀”(男老师=W=)。在高一时期,我是十分怕他的。由于我个人惫懒的性格,高一时那数量众多的化学式,我总是记不清(以至于在有一次考试中,我有个大题一个字都没写),而秀秀老师要求严格,又总是板着脸,不苟言笑,有时又会因为学生的错误而大发雷霆。所以化学成绩堪忧的我,总是对他唯恐避之不及。越是害怕,就越学不好,如此陷入了恶性循环。而到了高二开始学有机化学以后,我仿佛“开窍”了一般。因此,我也渐渐发现了这位“严师”的温柔的一面。他虽看上去严格,要求高。但其实在课下去问问题时,即使问了一些很蠢的问题,他也会温和地悉心解答,有时还会为我讲一些相关的知识。虽说“有的同学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就不好好学这个老师教的课程”是不对的,可我确实是因为喜欢他,而越来越喜欢化学,化学成绩也就愈来愈好。严师出高徒,我虽不敢自称王老师的高徒,但可爱的秀秀老师,确实是一位十分负责任的严师

我期望的师生关系

读过邹欣老师的《师生关系》一文后,我仔细反思了我所经历过的师生关系。说来惭愧,我最习惯的,竟然是Baby-sitter / Babies (保姆 / 幼儿) 式的师生关系。

有时, 老师像保姆一样, 为学生操办一切, 关心学生的宿舍卫生,生怕学生在学校出什么问题。这种关心的态度是好的,但是在学业上,有些老师把把课程内容煮成婴儿食品, 一勺一勺地喂给同学。 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都去找老师搞定。 学生把老师反复咀嚼过的东西再咀嚼一遍, 这种模式也许可以叫做 Learning by re-chewing. 大学生咀嚼这些别人嚼过的东西,会觉得课程很乏味,这样的教学方法可能在幼儿园有用,但是并不适用于大学,保姆虽然对娃娃们有感情,但未必能保证学生们达到毕业的标准。正常的大学生并不会感谢保姆,而是想法逃离这种关系。 这个模式和这门课的 “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有很大的区别。
————邹欣《师生关系》

但同时,我也知道,进入大学后,这种师生关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便不再适用了。我们不可能做一辈子学生,我们总要走上社会。但我们总是要学习。如果一直依赖于老师的教导、老师的督促,那不是大学生,而是“二十岁的巨婴”。

因此,我要开始学着接受、并且享受 Coach / Trainee (健身教练 / 健身学员) 的师生关系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应该是主动的一方,而不是老师。因为最终需要知识的,需要立足社会的,是学生。

因此,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努力去适应这种 Coach / Trainee (健身教练 / 健身学员) 的师生关系,以期自身的提高。

另外一点,我在搜索蓝墨云班课的使用方法时,看到了知乎上关于蓝墨云班课的讨论:用蓝墨云班课上课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 知乎。里面的评价褒贬不一,让我看了以后有些担忧。但是,由于我还没有真正的上过娄老师的课,而且也是第一次接触蓝墨云班课,不知道具体的情况,没有评价的资格。在此只是有个疑问,希望不会冒犯。(里面一些学生过激的言论,也希望老师不要生气………)

关于C语言以及Java的学习

  • C语言

    上上个学期学习C语言,关于代码行数,由于在题库上刷题,粗略估计,应该在三千到四千行之间。但是我记得大部分题目都很简单,而对于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的题目,基本上都束手无策。
  • JAVA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4000行代码,每天30、40行,看上去不多,但是实践起来,也有一定难度(主要是我不是个善于坚持的人T_T)。凡事贵在坚持、也难在坚持。因此我有以下几点规划:
  1. 从假期开始着手预习,由于没有发教材,我自己买了《Java从入门到精通》,结合老师发的材料,希望能对Java有所了解。
  2. 及时自查。开学以后,平均每天要完成40行代码的任务,在每个星期定任务较少的一天(周五或周六),如果这个星期中的几天因为其他事情没有完成学习Java的任务,可以及时补上,避免空缺越来越大。

以上就是我对于师生关系的理解以及对学习生活的规划,请老师和学长学姐不吝赐教。

20165218 我期望的师生关系

标签:一起   archive   进入   com   就是   种类   物理   没有   blog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icerain/p/8365649.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