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利用inotify和rsync实现数据同步

时间:2018-01-28 23:19:59      阅读:192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递归   1.2   monit   byte   init.d   rms   过多   .sh   高效   

一.rsync是什么?

它是Linux系统下文件同步可数据传输的工具,采用rsync算法使客户机与服务器,主服务器与备份服务器数据同步。rsync也能实现中断后恢复传输。rsync支持增量备份。
二.rsync有4种模式
1.本地模式。
2.远程shell模式
3.查询模式
4.C/S模式
我们来安装rsync测试一下吧。安装很简单的
tar xvf rsync-3.0.9.tar.gz

cd rsync-3.0.9

./configure

make && make install

rsync --help 查看选项
-v, --verbose ##详细模式

-r, --recursive ##递归

-u, --update ##更新

-t, --times ##保持时间

-z, --compress ##启用压缩

-o, --owner ##保持属主

-g, --group ##保持属组

-p, --perms ##保持权限

--delete ##以前边目录为准,同步

--progress ##显示传输过程

--exclude=PATTERN ##不同步模式匹配的文件

--password-file=FILE ##密码文件位置

###########################更新参数############################

rsync参数的具体解释如下:
-v, --verbose 详细模式输出
-q, --quiet 精简输出模式
-c, --checksum 打开校验开关,强制对文件传输进行校验
-a, --archive 归档模式,表示以递归方式传输文件,并保持所有文件属性,等于-rlptgoD
-r, --recursive 对子目录以递归模式处理
-R, --relative 使用相对路径信息
-b, --backup 创建备份,也就是对于目的已经存在有同样的文件名时,将老的文件重新命名为~filename。可以使用--suffix选项来指定不同的备份文件前缀。
--backup-dir 将备份文件(如~filename)存放在在目录下。
-suffix=SUFFIX 定义备份文件前缀
-u, --update 仅仅进行更新,也就是跳过所有已经存在于DST,并且文件时间晚于要备份的文件。(不覆盖更新的文件)
-l, --links 保留软链结
-L, --copy-links 想对待常规文件一样处理软链结
--copy-unsafe-links 仅仅拷贝指向SRC路径目录树以外的链结
--safe-links 忽略指向SRC路径目录树以外的链结
-H, --hard-links 保留硬链结
-p, --perms 保持文件权限
-o, --owner 保持文件属主信息
-g, --group 保持文件属组信息
-D, --devices 保持设备文件信息
-t, --times 保持文件时间信息
-S, --sparse 对稀疏文件进行特殊处理以节省DST的空间
-n, --dry-run现实哪些文件将被传输
-W, --whole-file 拷贝文件,不进行增量检测
-x, --one-file-system 不要跨越文件系统边界
-B, --block-size=SIZE 检验算法使用的块尺寸,默认是700字节
-e, --rsh=COMMAND 指定使用rsh、ssh方式进行数据同步
--rsync-path=PATH 指定远程服务器上的rsync命令所在路径信息
-C, --cvs-exclude 使用和CVS一样的方法自动忽略文件,用来排除那些不希望传输的文件
--existing 仅仅更新那些已经存在于DST的文件,而不备份那些新创建的文件
--delete 删除那些DST中SRC没有的文件
--delete-excluded 同样删除接收端那些被该选项指定排除的文件
--delete-after 传输结束以后再删除
--ignore-errors 及时出现IO错误也进行删除
--max-delete=NUM 最多删除NUM个文件
--partial 保留那些因故没有完全传输的文件,以是加快随后的再次传输
--force 强制删除目录,即使不为空
--numeric-ids 不将数字的用户和组ID匹配为用户名和组名
--timeout=TIME IP超时时间,单位为秒
-I, --ignore-times 不跳过那些有同样的时间和长度的文件
--size-only 当决定是否要备份文件时,仅仅察看文件大小而不考虑文件时间
--modify-window=NUM 决定文件是否时间相同时使用的时间戳窗口,默认为0
-T --temp-dir=DIR 在DIR中创建临时文件
--compare-dest=DIR 同样比较DIR中的文件来决定是否需要备份
-P 等同于 --partial
--progress 显示备份过程
-z, --compress 对备份的文件在传输时进行压缩处理
--exclude=PATTERN 指定排除不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include=PATTERN 指定不排除而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exclude-from=FILE 排除FILE中指定模式的文件
--include-from=FILE 不排除FILE指定模式匹配的文件
--version 打印版本信息
--address 绑定到特定的地址
--config=FILE 指定其他的配置文件,不使用默认的rsyncd.conf文件
--port=PORT 指定其他的rsync服务端口
--blocking-io 对远程shell使用阻塞IO
-stats 给出某些文件的传输状态
--progress 在传输时现实传输过程
--log-format=formAT 指定日志文件格式
--password-file=FILE 从FILE中得到密码
--bwlimit=KBPS 限制I/O带宽,KBytes per second
-h,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更新完毕#####################################

1.本地模式

rsync -rv /etc/passwd . ##拷贝passwd 到当前目录

2.远程shell模式
rsync -rv /etc/passwd 172.16.1.3:/tmp ##把passwd拷贝到远程主机上

3.列表模式

############################更新##############################

Rsync的命令格式可以为以下六种:
  rsync [OPTION]... SRC DEST
  rsync [OPTION]... SRC [USER@]HOST:DEST
  rsync [OPTION]... [USER@]HOST:SRC DEST
  rsync [OPTION]... [USER@]HOST::SRC DEST
  rsync [OPTION]... SRC [USER@]HOST::DEST
  rsync [OPTION]... rsync://[USER@]HOST[:PORT]/SRC [DEST]
  对应于以上六种命令格式,rsync有六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1)拷贝本地文件。当SRC和DES路径信息都不包含有单个冒号":"分隔符时就启动这种工作模式。如:rsync -a /data /backup
  2)使用一个远程shell程序(如rsh、ssh)来实现将本地机器的内容拷贝到远程机器。当DST路径地址包含单个冒号":"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如:rsync -avz *.c foo:src
  3)使用一个远程shell程序(如rsh、ssh)来实现将远程机器的内容拷贝到本地机器。当SRC地址路径包含单个冒号":"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如:rsync -avz foo:src/bar /data
  4)从远程rsync服务器中拷贝文件到本地机。当SRC路径信息包含"::"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如:rsync -av root@172.16.78.192::www /databack
  5)从本地机器拷贝文件到远程rsync服务器中。当DST路径信息包含"::"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如:rsync -av /databack root@172.16.78.192::www
  6)列远程机的文件列表。这类似于rsync传输,不过只要在命令中省略掉本地机信息即可。如:rsync -v rsync://172.16.78.192/www

#################################更新完毕####################################################

rsync -r 172.16.1.3:/tmp ##查看远程目录下的文件

前三种模式都可以用ssh来实现,我们着重来研究第四种
规划:
Master:172.16.1.2
Slave:172.16.1.2
一、Master上安装配置rsync
1.1 安装就不说了,刚才那样就行
1.2 配置rsync
安装时生成配置文件样例在/usr/local/share/man/man5下,叫rsyncd.conf.5 拷备到/etc/下叫rsyncd.conf,rsyncd.conf文件由多个模块组成,包含全局参数和模块参数,前面的是注释,主要内容有:
uid = nobody ##全局配置开始,指文件传输时模块进程的uid

gid = nobody ##同上gid

   use chroot = no          ##是否让进程离开工作目录

   max connections = 4      ##最大并发数

   syslog facility = local5 ##记录日志的facility

   pid file = /var/run/rsyncd.pid  ##pid位置

   [ftp]                    ##模块配置开始

path = /var/ftp/pub ##需要备份的目录,必须指定,

comment = whole ftp area ##注释

   read only = no           ##客户端是否只读

   write only = no          ##是否只能写

   hosts allow = *          ##允许同步主机

   hosts deny = 192.168.0.0/24 ##禁止访问的主机

list = yes ##是否允许列出所有模块

uid = root

gid = root

   auth users = slave       ##可以连接该模块的user

   secrets file = /etc/rsync.pass  ##密码文件在哪,需要自己建立

1.3 建立密码文件 /etc/rsync.pass 如下格式,并确保权限为600或400
slave:helloworld

1.4 启动守户进程
rsync --daemon ##启动守护进程

netstat -tlnp |grep rsync 查看是否启动,查看监听端口

二、slave端rsync设置
2.1 安装rsync 看上方
2.2 不需要配置文件,直接运行命令即可,为了不用输入密码,建立密码文件,并确保权限为600
echo "helloworld" >/root/rsync.pass.slave

2.3 rsync的选项过多,我们把它写到一个脚本中,需要的时候运行即可
vi /root/rsync.sh

#!/bin/bash

/usr/local/bin/rsync -vzrtogp --delete --progress \

slave@172.16.1.2::ftp /var/ftp/pub --password-file=/root/rsync.pass.slave

chmod +x /root/rsync.sh ##修改权限

三、测试
在master的目录中添加文件,查看是否能同步
cp /etc/passwd /var/ftp/pub

slave运行脚本测试
sh /root/rsync.sh

查看/var/ftp/pub 中是否多了个文件
四、客户端创建备份策略,每隔5秒同步一次
大家都知道cron只能精确到分,下面我们用脚本实现每5秒同步一次
vi cron.sh

#!/bin/bash

for ((i=1;i<=12;i++));do

echo "/1 * /root/rsync.sh" >> /var/spool/cron/root

sleep 5

done

再次在/var/ftp/pub中添加文件,看是否能正常同步。
这种方式有个弊端,就是客户端每隔5秒须同步一次,这样的频率是十分浪费资源的,间隔时间长的话数据又不能保持一致,rsync每次同步都需要比对文件更改,如果文件多了,这样是非常低效的,所以我们得用更高效的方法,那就是inotify。
inotify是什么?
inotify 是一种强大的,细粒度的异步文件系统事件监控机制。通过inotify可以监控文件系统中的添加、删除、修改等,利用这个内核接口,第三方的软件可以监控文件系统的变化,从而触发rsync的同步操作,我们用inotify-tools来实现这个功能。

思路:inotify-tool应该装在需要被监控的主机上,假如我们把它安装在master上,监控自己的文件系统,当文件系统发生变化时,它应该通知客户端来同步,比如:

ssh 172.16.1.3 ‘/root/rsync.sh‘

前提双机ssh互信。

还有一种做法可能比这个好些,把inotify-tool安装在slave上,来监控slave的文件系统,当slave中文件系统有变化时,就把自己的数据同步到master上去,不过好想两者角色调转了。

五、尝试第一种思路

5.1 master上安装notify-tools

下载:http://cloud.github.com/downloads/rvoicilas/inotify-tools/inotify-tools-3.14.tar.gz

tar xvf inotify-tools-3.14.tar.gz

cd inotify-tools-3.14

./configure

make && make install

5.2 生成了两个执行程序 usr/local/bin/inotifywait /usr/local/bin/inotifywatch,inotifywait用来监控文件系统的更改,inotifywatch用来统计更改文件系统事件的。

5.3 inotifywait的一些参数

-m --monitor ##始终监控

-r --recursive ##递归的

-q --quiet ##打印监控事件

-e --event ##指出要监控的事件,有:modify,delete,create,attrib等

5.4 运行 inotifywait -mrq --timefmt ‘%d/%m/%y %H:%M‘ --format ‘%T %w%e‘ -e modify,delete,create,attrib /var/ftp/pub 往/var/ftp/pub中添加一个文件,查看有没有输出,如果有,代表一切正常。

--timefmt 时间格式

--format 变化文件的详细信息

5.5 写一个脚本来实现,当/var/ftp/pub/中文件有变化时,让slave同步

vi inotify_slave.sh

#!/bin/bash

inotifywait -mrq --timefmt ‘%d/%m%y %H%M‘ --format ‘%T %w%f%e‘ \

-e modify,delete,create,attrib /var/ftp/pub | while read files

do

ssh 172.16.1.3 ‘/root/rsync.sh‘    ##双机互信已经做好

done

5.6 测试

运行脚本,在/var/ftp/pub中添加文件测试

sh inotify_slave.sh &

cp -R /etc/rc.d/init.d /var/ftp/pub

查看slave中文件是否同步

六、另一种思路,在slave上安装inotify_tools

6.1 安装就不赘述了

6.2 结束master上运行的脚本

6.3 写个脚本来监控slave的/var/ftp/pub,当/var/ftp/pub文件系统发生变化,立刻同步到master上,这样一来slave就成了真正的master,master变成了slave

vi inotify_to_master.sh

#!/bin/bash

inotifywait -mrq --timefmt ‘%d/%m%y %H%M‘ --format ‘%T %w%f%e‘ \

-e modify,delete,create,attrib /var/ftp/pub/ | while read files

do

  rsync -vzrtogpg --delete --progress  /var/ftp/pub slave@172.16.1.2::ftp \

--password-file=/root/pass.rsync

done

6.4 往slave的/var/ftp/pub中添加文件,运行测试

sh inotify_to_master.sh &

cp -R /etc/yum /var/ftp/pub

查看master中是否同步.

利用inotify和rsync实现数据同步

标签:递归   1.2   monit   byte   init.d   rms   过多   .sh   高效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13132636/2066188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