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切割 调用 文件名 设定 就是 logrotate 格式 权限 ddr
rsync同步工具
rsync -av [源文件] [目标文件或目录名]
rsync -av [源文件] [username@ipaddress:目标文件]
-a 包含-rtplgoD
-r 同步目录时用,类似cp的-r
-v 同步时显示信息
-l 保留软链接
-L 同步软链接时,也同步源文件
-p 保持文件的权限属性
-o 保持文件的属主
-g 保持文件的属组
-D 保持设备文件信息
-t 保持文件的时间属性
--exclude "abcd" 把文件名包含abcd的过滤掉,不同步
-P 显示同步过程,比-v详细
-u 若目标文件比源文件新,不同步
-z 传输时压缩
通过ssh同步
rsync -av [源文件] [ipaddress:目标文件]
rsync -av -e "ssh -p 22" [源文件] [ipaddress:目标文件] 指定端口22
通过服务方式同步
先编辑配置文件/etc/rsyncd.conf
示例
port=873 #选择端口启动rs3yncd服务,默认就是873
log file=/var/log/rsync.log #指定日志文件
pid file=/var/run/rsyncd.pid #指定pid文件
address=192.168.133.130 #指定启动服务的IP,默认在机器的全部ip启动
[test] #指定模块名
path=/root/rsync #指定数据存放路径
use chroot=true #表示在传输文件前首先chroot到path参数所指定的目录下。这样做的原因是实现额外的安全防护,但缺点是需要以roots权限,并且不能备份指向外部的符号连接所指向的目录文件。默认情况下chroot值为true,如果数据当中有软连接文件,建议设置成false。
max connections=4 #指定最多连接数,默认是0,无限制
read only=no #若为true,则不能上传到模块的指定路径下
list=true #当用户查询该服务器上的可用模块时,该模块是否被列出,设定为true则列出,false则隐藏
uid=root
gid=root #指定传输文件时以哪个用户/组的身份传输
auth users=test #指定传输时要使用的用户名
secrets file=/etc/rsyncd.passwd #指定密码文件,该参数连同上面的参数如果不指定,则不使用密码验证。注意该密码文件的权限一定要是600。格式:用户名:密码
hosts allow=192.168.133.132 1.1.1.1 2.2.2.2 192.168.133.0/24 #被允许连接该模块的主机,可以是IP或者网段,如果是多个,中间用空格隔开
启动服务 rsync --daemon (--configfile=[filename]) 若配置文件不是以上位置和名称,则需要括号里的内容以指定文件
格式:rsync -av [源文件] [ipaddress::[模块名][目标文件]] 有两个冒号
dmesg 查看硬件日志
last 调用文件/var/log/wtmp 登录情况
lastb 查看登录失败的情况/var/log/btmp
/var/log/secure 安全日志
标签:切割 调用 文件名 设定 就是 logrotate 格式 权限 ddr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13582610/206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