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前端常见攻击以及安全措施

时间:2018-02-22 17:12:09      阅读:717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漏洞   ted   输入验证   ascii码   java   cas   帐号   dos   标签   

1.xss

   跨站脚本攻击(Cross Site Scripting),为了不和层叠样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s, CSS)的缩写混淆,故将跨站脚本攻击缩写为XSS。恶意攻击者往Web页面里插入恶意Script代码,当用户浏览该页之时,嵌入其中Web里面的Script代码会被执行,从而达到恶意攻击用户的目的。如某视频网站。

防护:

 

       1. 输入过滤

 

           对用户的所有输入数据进行检测,比如过滤其中的“<”、“>”、“/”等可能导致脚本注入的特殊字符,或者过滤“script”、“javascript”等脚本关键字,或者对输入数          据的长度进行限制等等。同时,我们也要考虑用户可能绕开    ASCII码,使用十六进制编码来输入脚本。因此,对用户输入的十六进制编码,我们也要进行          相应的过滤。只要能够严格检测每一处交互点,保证对所有用户可能的输入都进行检测和XSS过滤,就能够有效地阻止XSS攻击。

 

  2. 输出编码

 

           通过前面对XSS攻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之所以会产生XSS攻击,就是因为Web应用程序将用户的输入直接嵌入到某个页面当中,作为该页面的HTML            代码的一部分。因此,当Web应用程序将用户的输入数据输出到目标    页面中时,只要用HtmlEncoder等工具先对这些数据进行编码,然后再输出到目标            页面中。这样,如果用户输入一些HTML的脚本,也会被当成普通的文字,而不会成为目标页面HTML代码的一部分得到执行。

 

  3. Cookie防盗

 

    利用XSS攻击,攻击者可以很方便地窃取到合法用户的Cookie信息。因此,对于Cookie,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首先,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在Cookie中             泄露隐私,如用户名、密码等;其次,我们可以将Cookie信息利用MD5等Hash算法进行多次散列后存放;再次,为了防止重放攻击,我们也可以将Cookie和IP             进行绑定,这样也可以阻止攻击者冒充正常用户的身份。

 

2.Ddos

   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攻击指借助于客户/服务器技术,将多个计算机联合起来作为攻击平台,对一个或多个目标发动DDoS攻击,从而成倍地提高拒绝服务攻击的威力。通常,攻击者使用一个偷窃帐号将DDoS主控程序安装在一个计算机上,在一个设定的时间主控程序将与大量代理程序通讯,代理程序已经被安装在网络上的许多计算机上。代理程序收到指令时就发动攻击。利用客户/服务器技术,主控程序能在几秒钟内激活成百上千次代理程序的运行。

3.CSRF

CSRF(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跨站请求伪造,也被称为“One Click Attack”或者Session Riding,通常缩写为CSRF或者XSRF,是一种对网站的恶意利用。尽管听起来像跨站脚本(XSS),但它与XSS非常不同,XSS利用站点内的信任用户,而CSRF则通过伪装来自受信任用户的请求来利用受信任的网站。与XSS攻击相比,CSRF攻击往往不大流行(因此对其进行防范的资源也相当稀少)和难以防范,所以被认为比XSS更具危险性。

   

       1.验证码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验证码,但验证码不单单用来防止注册机的暴力破解,还可以有效防止CSRF的攻击。验证码算是对抗CSRF攻击最简洁有效的方法。但使            用验证码的问题在于,不可能在用户的所有操作上都需要输入验证码.只有一些关键的操作,才能要求输入验证码。不过随着HTML5的发展。利用canvas标签,前          端也能识别验证码的字符,让CSRF生效。

 

  2.Token

 

    CSRF能攻击成功,根本原因是:操作所带的参数均被攻击者猜测到。既然知道根本原因,我们就对症下药,利用Token。当向服务器传参数时,带上                      Token。这个Token是一个随机值,并且由服务器和用户同时持有。当用户提交表单时带上Token值,服务器就能验证表单和session中的Token是否一致。

 

 

 

4.SQL注入

所谓SQL注入,就是通过把SQL命令插入到Web表单提交或输入域名或页面请求的查询字符串,最终达到欺骗服务器执行恶意的SQL命令。具体来说,它是利用现有应用程序,将(恶意的)SQL命令注入到后台数据库引擎执行的能力,它可以通过在Web表单中输入(恶意)SQL语句得到一个存在安全漏洞的网站上的数据库,而不是按照设计者意图去执行SQL语句。比如先前的很多影视网站泄露VIP会员密码大多就是通过WEB表单递交查询字符暴出的,这类表单特别容易受到SQL注入攻击.

防护:参数化查询已被视为最有效的可防御SQL注入攻击的防御方式。目前主流的ORM 框架都内置支持并且推荐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持久层封装。

 

前端常见攻击以及安全措施

标签:漏洞   ted   输入验证   ascii码   java   cas   帐号   dos   标签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rontdeend/p/8458404.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