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对五问的回答

时间:2018-03-06 23:14:52      阅读:19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作者   很多   性能   技能   编译   信息   是你   努力   优秀   

问题1:关于当初

每当我坐在寝室打开占据了我电脑半壁江山的VS,DEVC++,Eclipse,SQL时,我常常会问自己我当初为何会选择进入这个专业?是什么让自己与程序结缘?

也许就是一个cool吧。

经常会在电影美剧以及游戏里看到有个拿着电脑的技术宅,敲敲键盘就能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改几段代码就能打开一道道被封锁的大门,每次看到这种画面我心里就会觉得that‘s cool,在高考完后填写志愿时,我也因此把计算机类的专业写在了前头。

而到了大学,理所当然地,原来的幻象都破灭了。

看上去很简单的功能,代码实现起来又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不得不真正去重新审视这个专业,为了不溺死在代码的汪洋大海中,我和千千万万学子一样在其中不断地挣扎。

博客A[1]中作者在追上差距时所做的努力也正是我当时“挣扎”的方法:

“1.买书,编程的,大部头,很多。从编程语言到编程风格,再到数据结构和算法,几乎每本书我都是从头到尾抱着仔细读完的。
2.坚持在读书的时候把代码一行行亲手敲出来并编译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很需要毅力,毕竟当你看着书上的代码觉得很容易懂的时候往往懒于动手,但也只有动手才能发现各种问题,比如用C++写class总是忘了最后的分号,缩进不一致导致少写一边大括号,等等。
3.提前做知识储备。在学习编程技术的时候,我还提前了解了一些编译器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知识,对于我理解程序的运行和性能的瓶颈有了很大帮助。
4.贵人指路,事半功倍。CSDN、Joel On Software等网站上的程序员,他们在博客上无私分享的心得和在论坛提供的及时帮助不仅让我获得了知识,也给了我极大的鼓励,让我能坚持艰苦的学习。”

而稍显不同的是,我尝试更多地去问同班的同学来寻求解答,网上查到的解答有的只是非常笼统的复制粘贴,有的则是要求阅读者有了一定的编程基础,对于当时的我而言经常会看了以后反而疑问非减反增,越看越糊涂,这时便只能去找同学求助,同学的解答更加口语化,更便于理解,对我来讲更能get到点,而我也在其中不断被提醒何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虽然自己没法跟这些同学那样早早就熟练地掌握各种技术,但也终于能开始慢慢地去前进了。

从大一到现在大三,也许是自知能力尚且不足,印象里也没有完成出真正意义上特别大型的程序,得益于工程的分组机制,我经常能一边看大佬们写程序一边提出问题,大部分时候都能有所收获。

问题2:关于未来

对于未来,目前我唯一能确定的事情就是我要读研。

虽然经常在各种各样的所谓“成功学”书籍里看到什么什么人本科毕业甚至中途直接退学找工作最后如何如何达到人生巅峰,也常常在各种文章里看到“读研读博读了这么久出来还没有别人本科出来干到现在的位子拿的薪水多”的论调。但我仍坚信自己需要读研,需要深造。

博客L[2]中作者言“你的职位,薪水,福利,等,我从来都不是很关心这些东西,这些都是次要的(其次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的能力和经历,是那些可以写在你简历上的,让你引以自豪的经历和能力。(一定要自己引以自豪)。而你的职位,薪水,只不过是你能力和经历的附属品。”

对于我,一个平凡之人,所谓引以自豪的能力当然不是完完全全自己一个人用了多么短的时间就啃了多厚一本书写了多精妙的代码,我深知自己现在无法达到这种程度,而我真正想写在简历的引以自豪的能力是我在经过不断成长后才能有的。只要能让自己有真正的成长,那么比别人少赚几年钱相比起来也没有什么了,为拓宽视野为蜕变读研便是我现在唯一能确定的事。

问题3:关于当下

虽然曾差点溺毙于中,但现在的我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喜欢现在的专业。虽然辛苦,但在每次排除完各种各样的小错误后,看着程序终于能顺畅地运行,内心就会有种愉悦感。

在技术和能力上我并不羞于承认自己是类似吃瓜群众的人,用题目中的星球大战角色来类比的话我可能就是一个随时会在哪个大战中莫名其妙挂掉的风暴兵,然而我也想成长,我也会为了在某一天能成为原力大师而不停以自己的方式前进。

在专业知识上我具备的基本是之前课上老师教授的知识,C,C++,JAVA,以及一部分来自于学生组织让我学到的其他图形处理软件的知识。

我目前感觉自己离一名合格的软件本科毕业生还有很大的差距,与班上很多大佬们相比,我缺乏项目的锻炼,知识的拓宽,为了让自己配得上现在所学,我也在不断尽自己所能提高自己,博客D[3]中所提到的“多实践,多上网看资料”也正是我用来提升自己能力的方式,每当在网上找到非常有意思的解答时,我也会不由感慨并庆幸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问题4:关于课程

课程基本上编程课给我的印象都比较深,硬要举个最的话应该是苏曙光老师的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课,印象深是因为整个课程偏硬件,实践起来很困难,光看课件有时候看完整个人还是处于一种懵逼的状态,这时才了解到老师授课的重要,很多东西并不是自己对着书看个把小时就能解决的,专业的老师往往寥寥数语就能让你恍然大悟。

科班出身和速成班最大的区别我认为还是在学习方法上的区别,但并非如博客E[4]所言“我觉得一个正常的程序员,是不应该去参加培训的。更何况,培训真的没有什么用。 多半都是想走捷径,不劳而获。 而若要好好走好职业道路。 在走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应该学会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培训本身虽然有急于求成的因素在,但参加培训的往往也只是想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提高自己的道路上并无所谓高低贵贱之分,而我们既然有幸能享受到课堂的系统教育,就应该投身于此而非鄙视在培训机构学习技能的同侪。

问题5:关于师生

对于师生关系,我在邹欣老师的博客N[5]中找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解,那便是教练和学员间的关系。

“ 每一个来学习的学生,  都是想学好才来的。  各人条件不同, 学好的目标也未必相同。  有些同学想成为世界一流的软件工程师,  那老师就会以世界一流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有些同学只想拿一个及格的分数, 那老师也会告诉他如何才能及格,并严格执行评分标准;有些同学想在某个领域深造,老师也会提供相应的指点。 但是,学生别想只付出 "及格" 的努力,却期望收获“优秀” 的结果,或者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却期望老师最后放水让自己及格。 ”

当然这是理想的状态,现在每堂课往往都是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指望因材施教非常困难,所以现状是相比于期望老师做出改变,倒不如是学生自己做出了改变:面对同样的内容,自己试图学好,就从更加深刻的层面去理解概念;自己只想略知一二,就仅仅了解了基础便足够了。好比于老师给每个人一块同样大的蛋糕,有人会仅仅满足于此,有人会自己去钻研最后获得更大的蛋糕一样。在我看来理想的师生关系就是在此基础上教师会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让钻研者获得更多,让满足者不会就此止步。

以上便是我,一个平凡普通的学生对于五问的回答。

对五问的回答

标签:作者   很多   性能   技能   编译   信息   是你   努力   优秀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efeddr88/p/8516800.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