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协议介绍》
<以太网通讯格式>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发送就是将数据按照网络分层中的各层协议封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终要使用的协议是以太网协议(数据链路成协议)
分析:
目的MAC地址:接受者的物理地址(注意这里是物理地址,一个固化在网卡中的唯一地址, 而不是ip地址)
源MAC地址:发送者的物理地址
类型:表明高层数据使用的数据类型,一般指网络层使用的协议
数据:高层的数据
CRC:校验码
<ARP协议功能>
以太网中每一台计算机都有一个唯一的物理地址(MAC地址),两台计算机要通信必须知道对方是MAC地址,通常用户只知道对方的IP地址,这个时候就需要用ARP(地址解析协议)来向局域网中的所有电脑发送ARP请求包,收到数据的且和ip地址匹配就会发送一个应答包告知该机的MAC地址,综上所述,ARP协议就是一种使用ip或MAC地址的协议。
<ARP通讯格式>
注意:通过OP位来区分请求包和应答包
OP =1:请求包
OP=0:应答包
注意:ARP协议属于网络层协议
所以由上图所示,“以太网部分”其余部分属于以太网协议头封装的数据
硬件地地址的长度:MAC地址的长度
协议地址的长度:IP地址的长度
目的IP地址:这其中填写全部F
<网络字节序>
小端存储模式:一个数据的高位存放在地址所对应的高位,数据的低位相应是存储在地址的低位
大端存储模式:和上面刚好相反
计算机中的cpu大多数使用的是小端存储模式,但是也有一些计算机CPU使用的是大端模式。这样就会在数据发送中出现不匹配的结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规定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都是大端存储模式,这就是所谓的网络字节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