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书后,看了看众多作者们的想法与心路历程,可以说是直指我心,感慨良多。
软工贵在实践:
邹欣老师在其序言中写道,软件教育离不开实践,没有真实的需求,软件的增量开发,团队的合作,大部分理论都将沦为空谈。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刚写完的第一次个人作业,词频统计。其实,以前的程序设计的上机作业中,也有过要求编写相似的功能的程序。但是,这次的作业,明显是更加偏向实际应用,需要处理的情况,需要考虑的细节复杂了很多。以前编写的程序作业,所需统计的顶天也就几千多个单词,而且文件的类型只限于txt文件,因为单词数少,不需要考虑实际的运行时间,不需要考虑资源的使用情况,设置个相对大的数组就绰绰有余。但在真正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正如这次的个人作业中的要求一样,所遇到的情况可能会千奇百怪,如杂七杂八的文件类型,庞大而凌乱的字符,如何储存千变万化种类繁多的单词。同时还要考虑各种细节,如运行时间,性能优化,安全性检查,面对特殊情况时如何让程序不崩溃。
这些林林总总,都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才会遇到进而改进的,若是缺乏实践,单凭头脑臆想,将会难以发掘每一个精密的细节,而缺乏细节,则会使所开发出来的软件具有很大局限性,轻则出错,重则崩溃。
此外,我在掌握一项技术的过程中,非常讨厌那种纯粹的理论论述,看着满屏的文字,只会让我昏昏欲睡,效率极低。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就不一样了。每当我编写程序遇到某一困难需要学习新知识时,就会非常积极的去学习。特别是在学会一小点能够使用在自己的程序上时,就会让自己特别兴奋,进而更加热切的去继续学习新知识。
融汇百家:
书上还写道,现在专业分得太细,一个专业清一色背景的同学在一起,和其他年级,专业的同学缺乏交流,视野不够宽阔。
深以为然。现在计算机的发展越来越广,所涉及的区域越来越多,如生物,化学,物理,医学,工业,艺术……等等。但是,我觉得,好像大部分程序员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开发的软件与专业知识沟通甚少。而这,或许正是一个机遇。融汇众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以专业水平为背景,将能找到关键点,精准利落的解决每一个问题,则所开发出来的软件必将是所向披靡,恰到好处,符合人们的期望的。
兴趣第一原则:
金旭亮老师在书中写道,强烈的兴趣是推动程序员持续努力并最终成长为优秀IT人才的强大推动力。
然而很遗憾,我觉得我现在并没有挖掘出对IT行业的强烈兴趣,甚至我现在除了在玩方面,都没有发现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我想,我对IT行业的兴趣,或许仅仅只是来源于自己在写完代码之后,看到自己代码跑起来,并成功的按照我的心意做事时的巨大的成就感吧。但我相信,在以后的各种实践中,我将会进一步挖掘IT行业,了解他,喜欢上他的某一方面,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正如书中那句话“去掉你不喜欢的,是不是就接近了你所喜欢的?”
天赋与未来:
金老师在书中写了一句他非常欣赏的话:“人生如同打牌,能抓到一手牌固然是运气好,但重要的是,你不能靠运气生活,而要琢磨怎样把手上这把看上去“不怎么样的牌打好”。”可以说是直达我心。
其实在程序员行业,我想了很多。现在学习计算机行业的人太多了,按照基数乘以比例,其中各种天赋异禀的程序员简直不要太多,行业竞争激烈。我虽可以说是名校出身,但实际情况却是,我是半路出家。在上大学以前,我从未接受过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对此方面算是一片空白,且现在感觉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天赋也不是很高,所以一直都是在犹豫徘徊当中担忧自己以后的发展。但现在,可以说是想开了,正如书中所言“一个有志气的人,总能再环境的舒服中,通过默默基类实力,最终突破环境的限制,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即使起点与机遇不同,有人远远地领先于你,让人看起来望尘莫及,但只要尽力,也就问心无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