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表格 维护 png 独立 用途 用户 说明书 分解 实施
系统分析阶段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做什么”,即要明确系统的功能和用途,为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实现提供一个逻辑模型。
系统设计阶段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怎么做”,即如何实现系统规格说明书所规定的系统功能。建立物理模型。
4.1.1系统设计的目标
1、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的可靠性主要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可靠性。衡量系统的可靠性的重要指标是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TBF)和平均维护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MTTR)。前者指平均的系统前后两次发生故障的间隔时间,后者指发生故障后平均修复所需要的时间。MTBF越长,系统可靠性越高,MTTR越短,系统的可维护性就越高。
2、较高的系统运行效率
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处理能力指在单位时间能够处理的事物数。
②处理速度指处理单个事物所耗费的平均时间。
③响应时间指从客户端发出处理要求到系统返回处理结果所用的时间。
影响系统运行效率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系统硬件结构的影响。计算机处理过程的设计质量的影响。
3、系统的可变更性
4、系统的经济性
4.1.2系统设计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简单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管理可接受原则、其他原则(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简单易用等原则)。
4.1.3系统设计的内容
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在实际系统设计工作中,这两个设计阶段的内容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
1、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对系统总体结构和基本框架的设计。包括:系统总体布局设计和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
模块化设计的工作任务包括如下内容:
①按需求和设计原则将系统划分为若干功能模块。
②决定每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和职责。
③分析和确定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④确定模块间的信息传递。
系统总体布局方案包括系统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和系统资源配置设计方案。
2、详细设计
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处理过程设计。
3、其他设计任务
详细设计完成以后,也需要编制系统设计文档,主要工作包括系统标准化设计、描述系统设计结果、拟定系统实施方案。
描述系统设计的结果是编制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测试说明书以及各种设计图表等,并将它们汇集成册,交给有关人员和部门审核批准。
4.2.1结构化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结构化设计的基础是模块化,即将整个系统分解成相对独立的若干模块,通过对模块的设计和模块之间关系的协调来实现整个软件系统的功能。
4.2.2系统流程图
1、系统流程图的特点在于它着重表达的是数据在系统中传输时所通过的存储介质和工作特点,与物理技术有密切的联系。系统流程图的缺点在于它不能反映系统结构和每个模块的功能,无法评审系统是否符合用户的逻辑要求,也不可能知道系统的大小,是否易于维护和修改。
2、绘制系统流程图的主要依据
①信息处理的步骤和内容。
②每一步骤所涉及的物理过程。
③各步骤之间的物理和逻辑关系。
3、系统流程图常用符号
4.2.3模块
模块(module)是通过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语言。包括输入输出、逻辑功能、内部数据及其运行程序4个部分。
模块的特点:抽象性、信息隐蔽性。
4.2.3HIPO技术
1、IPO图
IPO图是一种反映模块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图形化表格。其中I、P、O分别代指输入(input)、处理(process)和输出(output)。
标签:表格 维护 png 独立 用途 用户 说明书 分解 实施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ZDblog/p/8809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