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varnish简介 工作流程 内置变量 缓存 状态引擎
varnish简介
Varnish是一个轻量级的Cache和反向代理软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成熟的设计框架是Varnish的主要特点,现在的Varnish总共代码量不大,功能上虽然在不断改进,但是还需要继续丰富和加强。下面总结了Varnish的一些特点:
(1)是基于内存缓存,重启后数据将消失。
(2)利用虚拟内存方式,io性能好。
(3)支持设置0~60秒内的精确缓存时间。
(4)VCL配置管理比较灵活。
(5)32位机器上缓存文件大小为最大2G。
(6)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例如top,stat,admin,list等。
(7)状态机设计巧妙,结构清晰。
(8)利用二叉堆管理缓存文件,达到积极删除目的。
varnish的工作原理
varnish的存储方式
varnish有三种有存储方式:
1、file:存储在磁盘空间,但是在varnish重启后会被清除;其通过mmap()系统调用将缓存文件映射到内存空间
2、malloc:存储在内存空间,其通过malloc()库调用在varnish启动时申请置顶大小的内存空间用于存储缓存对象
3、persistent:与file一样,但是可以永久存储缓存文件,但其现处于测试阶段
选定存储方式:
1、在varnished启动时使用-s选项指定:
malloc [,size]
file [,path[,size[,granularity]]]
persistent,path,size {experimental}
2、在配置文件中修改:
#vim /etc/sysconfig/varnish
varnish的状态引擎
VCL用于让管理员定义缓存策略,而定义好的策略将由varnish的management进程分析、转换成代码、编译成二进制程序并连接至child进程。varnish内部有几个所谓的状态(state),在这些状态上可以附加通过VCL定义的策略以完成相应的缓存处理机制,因此VCL也经常被称作“域专用”语言或状态引擎,“域专用”指的是有些数据仅出现于特定的状态中。
vcl_recv:用于接受和处理请求,成功接受到后根据数据来决定如何处理请求:
vcl_pipe:将请求直接爨地至后端主机,在请求和返回内容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将不变的内容返回给客户端
vcl-pass:将请求发送给后端主机,且后端主机返回的数据不缓存,直接传送给用户
vcl_hash:在hash表中查找缓存的对象产生hit或miss两种状态
vcl_hit:请求的数据命中后会执行两种情况:1)丢弃,重新向后端主机发起请求;2)将结果执行deliver
vcl_miss:在该状态有两种方式进行fetch,一种是以pass执行,获取结果不缓存;一种是直接执行fetch,获取的结果缓存
vcl_fetch:从主机更新缓存并且获取内容,通过获取的内容来判断是否缓存
vcl_deliver:将获取的数据传送给客户端
vcl_tiomeout:此函数在缓存内容到期后使用
vcl_discard:在缓存内容到期或空间不足时调用
在完整的请求处理流程中会有如下集中模式:pipe、looku、pass、deliver
或者是直接向用户返回error code [reason] :返回code给客户端,并放弃处理该请求
处理http请求的有一下几个关键性步骤:
receive状态:处理请求的路口状态,通过vcl规则判断是将请求pass还是pipe、或者进入lookup状态查询本地缓存
lookup状态:在hash表中查找数据,命中进入hit状态,未命中进入miss状态
fetch状态:对后端发起请求,获得数据;的到出局后可以选择在本地缓存后执行deliver或者直接执行deliver
deliver状态:将获取到的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完成本次请求
varnish的Director支持的算法
round-roubin:这种类型没有参数,只需要为其指定后端主机即可,就能活后端的主机进行轮询,当主机故障时则不在挑选
random:随机从后端主机中进行挑选,每个主机狗需要指定一个.weight参数,同时还可以使用.reties为direcotr级别设定查找健康后端的尝试次数
//在2.1.0后
vcl的部分变量
当请求到达后可以使用的vcl内置的功用变量
变量名称 | 含义 |
req.backend | 制定对应的后端主机 |
server.ip | 表示服务器端的IP |
client.ip | 表示客户端的IP |
req.request | 制定请求的类型,如GET,GEAD,PUT |
req.url | 指定请求的地址 |
req.proto | 表示客户端请求的HTTP版本 |
req.http.header | 表示对应请求中的HTTP头部信息 |
req.restarts | 表示请求重启的次数,默认最大值为4 |
变量名称 | 含义 |
beresp.request | 指定请求的类型,如GET、HEAD等 |
beresp.url | 指定请求的地址 |
beresp.proto | 表示向客户端发起请求的HTTP版本 |
beresp.http.header | 表示对应请求中的首部信息 |
beresp.ttl | 表示缓存的生存周期,单位是秒 |
从cache或后端主机获取到内容后使用的变量
obj.status | 表示返回内容的请求状态码,如200、504等 |
obj.cachetable | 表示返回的内容是否可以缓存,由HTTP返回的状态码且生存周期不为零,则可以缓存 |
obj.valid | 表示是否是有效的HTTP应答 |
obj.response | 返回内容的请求状态信息 |
obj.proto | 返回内容的HTTP协议版本 |
obj.ttl | 返回内容的缓存时间,单位秒 |
obj.lasture | 表示上一次请求到现在的间隔时间,单位秒 |
对客户端应答是使用的变量
resp.status | 返回给客户端的HTTP状态代码 |
resp.proto | ...协议版本 |
resp.http.header | ...头部信息 |
resp.response | ...状态信息 |
与缓存的HTTP首部
cache-control
对缓存进行控制,如一个请求希望响应返回的内容在客户端要被缓存一年,或不希望被缓存就可以通过这个报文头达到目的。
max-age:(只接受 Age 值小于 max-age 值,并且没有过期的对象)
max-stale:(可以接受过去的对象,但是过期时间必须小于 max-stale 值)
min-fresh:(接受其新鲜生命期大于其当前 Age 跟 min-fresh 值之和的缓存对象)
响应:public(可以用 Cached 内容回应任何用户)
private(只能用缓存内容回应先前请求该内容的那个用户)
no-cache(可以缓存,但是只有在跟WEB服务器验证了其有效后,才能返回给客户端)
max-age:(本响应包含的对象的过期时间)
ALL: no-store(不允许缓存)
Vary: WEB服务器用该头部的内容告诉 Cache 服务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用本响应所返回的对象响应后续的请求。假如源WEB服务器在接到第一个请求消息时,其响应消息的头部为:Content- Encoding: gzip; Vary: Content-Encoding那么 Cache 服务器会分析后续请求消息的头部,检查其 Accept-Encoding,是否跟先前响应的 Vary 头部值一致,即是否使用相同的内容编码方法,这样就可以防止 Cache 服务器用自己 Cache 里面压缩后的实体响应给不具备解压能力的浏览器。
例如:Vary:Accept-Encoding
Via: 列出从客户端到 OCS 或者相反方向的响应经过了哪些代理服务器,他们用什么协议(和版本)发送的请求。当客户端请求到达第一个代理服务器时,该服务器会在自己发出的请求里面添 加 Via 头部,并填上自己的相关信息,当下一个代理服务器收到第一个代理服务器的请求时,会在自己发出的请求里面复制前一个代理服务器的请求的Via 头部,并把自己的相关信息加到后面,以此类推,当 OCS 收到最后一个代理服务器的请求时,检查 Via 头部,就知道该请求所经过的路由。
例如:Via:1.0 236.D0707195.sina.com.cn:80 (squid/2.6.STABLE13)
ETag:就是一个对象(比如URL)的标志值,就一个对象而言,比如一个 html 文件,如果被修改了,其 Etag 也会别修改,所以ETag 的作用跟 Last-Modified 的作用差不多,主要供 WEB 服务器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改变了。比如前一次请求某个 html 文件时,获得了其 ETag,当这次又请求这个文件时,浏览器就会把先前获得的 ETag 值发送给WEB 服务器,然后 WEB 服务器会把这个 ETag 跟该文件的当前 ETag 进行对比,然后就知道这个文件有没有改变了。
Expired:WEB服务器表明该实体将在什么时候过期,对于过期了的对象,只有在跟WEB服务器验证了其有效性后,才能用来响应客户请求。是 HTTP/1.0 的头部。例如:Expires:Sat, 23 May 2009 10:02:12 GMT
Host:客户端指定自己想访问的WEB服务器的域名/IP 地址和端口号。例如:Host:rss.sina.com.cn
If-Match:如果对象的 ETag 没有改变,其实也就意味著对象没有改变,才执行请求的动作。
If-None-Match:如果对象的 ETag 改变了,其实也就意味著对象也改变了,才执行请求的动作。
If-Modified-Since:如果请求的对象在该头部指定的时间之后修改了,才执行请求的动作(比如返回对象),否则返回代码304,告诉浏览器 该对象没有修改。
例如:If-Modified-Since:Thu, 10 Apr 2008 09:14:42 GMT
If-Unmodified-Since:如果请求的对象在该头部指定的时间之后没修改过,才执行请求的动作(比如返回对象)。
If-Range:浏览器告诉 WEB 服务器,如果我请求的对象没有改变,就把我缺少的部分给我,如果对象改变了,就把整个对象给我。浏览器通过发送请求对象的 ETag 或者 自己所知道的最后修改时间给 WEB 服务器,让其判断对象是否改变了。总是跟 Range 头部一起使用。
Last-Modified:WEB 服务器认为对象的最后修改时间,比如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动态页面的最后产生时间等等。
例如:Last-Modified:Tue, 06 May 2008 02:42:43 GMT
Pragma:主要使用 Pragma: no-cache,相当于 Cache-Control: no-cache。
例如:Pragma:no-cache
Proxy-Authenticate: 代理服务器响应浏览器,要求其提供代理身份验证信息。
Proxy-Authorization:浏览器响应代理服务器的身份验证请求,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
实战验证:
1、下载yum包:http://repo.varnish-cache.org
2、使用yum安装
#yum install ./*.rpm
3、修改配置文件(后端Server-IP:172.16.1.20)
#vim /etc/varnish/default.vcl
修改.host 的ip地址为172.16.1.20
#vim /etc/sysconfig/varnish
修改监听端口:
VARNISH_LISTEN_PORT=80
选定存储方式:VARNISH_STORAGE
设置存储空间:VARNISH_STORAGE_SIZE
4、启动服务,使用ss -tnlp查看80端口是否处于坚挺状态,启动后端Server
############################################################333
启动后如何修改vcl
运行过程中如何修改配置文件:
1、进入交互界面
#varnishadm -s ..... -t 127.0.0.1:6082
2、编译被我们修改后的配置文件
varnish〉vcl.load NAME Change_Name
Change_Name:表示我们需要编译的文件的文件名
NAME:表示编译过后叫什么名字
3、查看编译后的vcl
varnish〉vcl.list
4、切换到我们要用到的那个vcl
varnish〉vcl.use
本文出自 “菜鸟前行之路” 博客,谢绝转载!
标签:varnish简介 工作流程 内置变量 缓存 状态引擎
原文地址:http://8381039.blog.51cto.com/8371039/155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