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错误处理函数 另一个 自己 请求 监听 log 关联 成员 OLE
Promise是一种封装和组合未来值的易于复用的机制。
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
所谓Promise,简单说就是一个容器,里面保存着某个未来才会结束的事件(通常是一个异步操作)的结果。从语法上说,Promise 是一个对象,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Promise 提供统一的API,各种异步操作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
对象的状态不受外界影响。Promise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有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fulfilled(已成功)和rejected(已失败)。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可以决定当前是哪一种状态,任何其他操作都无法改变这个状态。这也是Promise这个名字的由来,它的英语意思就是“承诺”,表示其他手段无法改变。
一旦状态改变,就不会再变,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Promise对象的状态改变,只有两种可能:从pending变为fulfilled和从pending变为rejected。只要这两种情况发生,状态就凝固了,不会再变了,会一直保持这个结果,这时就称为 resolved(已定型)。如果改变已经发生了,你再对Promise对象添加回调函数,也会立即得到这个结果。这与事件(Event)完全不同,事件的特点是,如果你错过了它,再去监听,是得不到结果的。
Promise决议后就是外部不可变的值,我们可以安全地把这个值传递给第三方,并确信它不会被有意或无意的修改。特别是对于多方查看同一个Promise的情况。
优点:
缺点:
ES6 规定,Promise对象是一个构造函数,用来生成Promise实例。
下面代码创造了一个Promise实例。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 some code
if (/* 异步操作成功 */){
resolve(value);
} else {
reject(error);
}
});
Promise构造函数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该函数的两个参数分别是resolve和reject。它们是两个函数,由 JavaScript 引擎提供,不用自己部署。
resolve函数的作用是,将Promise对象的状态从“未完成”变为“成功”(即从 pending 变为 resolved),在异步操作成功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的结果,作为参数传递出去;reject函数的作用是,将Promise对象的状态从“未完成”变为“失败”(即从 pending 变为 rejected),在异步操作失败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报出的错误,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Promise实例生成以后,可以用then方法分别指定resolved状态和rejected状态的回调函数
promise.then(function(value) {
// success
}, function(error) {
// failure
});
then方法可以接受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第一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solved时调用,第二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jected时调用。其中,第二个函数是可选的,不一定要提供。这两个函数都接受Promise对象传出的值作为参数。
function timeout(ms)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resolve, ms, ‘done‘);
});
}
timeout(100).then((value) => {
console.log(value);
});
上面代码中,timeout方法返回一个Promise实例,表示一段时间以后才会发生的结果。过了指定的时间(ms参数)以后,Promise实例的状态变为resolved,就会触发then方法绑定的回调函数。
Promise 新建后就会立即执行。
le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console.log(‘Promise‘);
resolve();
});
promis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resolved.‘);
});
console.log(‘Hi!‘);
// Promise
// Hi!
// resolved
上面代码中,Promise新建后立即执行,所以首先输出的是Promise。然后,then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将在当前脚本所有同步任务执行完才会执行,所以resolved最后输出。
一般来说,调用resolve或reject以后,Promise的使命就完成了,后继操作应该放到then方法里面,而不应该直接写在resolve或reject的后面。所以,最好在它们前面加上return语句,这样就不会有意外。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turn resolve(1);
// 后面的语句不会执行
console.log(2);
})
Promise链的顺序模式—this-then-this-then-that。
可以基于Promise构建的异步模式抽象还有很多变体,这些模式是为了简化异步流程控制。原生ES6 promise模块中直接支持实现了两个这样的模式,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它们,用作构建其它模式的基本块。
Promise.all([ .. ])
在异步序列中,任意时刻都只能有一个异步任务正在执行,一个任务只能在一个任务之后。想要同时执行两个或者更多的任务时,也就是并行执行时,可使用Promise中的 all([ .. ]) 模式。
Promise.all方法用于将多个Promise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
示例:
const p = promise.all([p1,p2]);
Promise需要一个参数,是一个数组,通常由Promise实例组成。从Promise.all([ .. ])调用返回的promise会收到一个完成消息。这是一个由所有传入promise的完成消息组成的数组,与指定的顺序一致,与完成顺序无关。
严格来说,传给Promise.all([ .. ]) 的数组中的值可以是Promise,thenable,甚至是立即值。就本质而言,列表中的每个值都会通过Promise.resolve(..)过滤,以确保要等待的是一个真正的Promise,所以立即值会被规范化为为这个值构建的Promise。如果数组是空的,主Promise就会立即完成。
从Promise.all([ .. ])返回的主promise在且仅在所有成员promise都完成后才会完成。如果这些promise中有一个被拒绝的话,主Promise.all([ .. ]) promise就会立即被拒绝,并丢弃来自其他promise的全部结果。
注意:永远要记住为每一个promise关联一个拒绝/错误处理函数,特别是从Promise.all([ .. ])返回的那一个。
尽管Promise.all([ .. ]) 协调多个并发Promise的运行,并假定所有Promise都需要完成,但有时候可能只需要第一个Promise,而需要抛弃其他Promise。这种模式在Promise中称为竞态。
Promise.race方法同样是将多个Promise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
示例:
const p = Promise.race([p1, p2, p3]);
Promise.race([ .. ])方法的参数与Promise.all([ .. ])一样。
与Promise.all([ .. ])类似,在Promise.race([ .. ])方法中,一旦有任何一个Promise决议为完成,Promise.race([ .. ])就会完成;一旦有任何一个Promise决议为拒绝,Promise.race([ .. ])方法就会拒绝。
竞态条件下,一场竞赛至少需要一个竞赛者。所以,如果你传入了一个空数组,Promise永远不会决议,而不是立即决议。而因为Promise库建立时间早于ES6Promise,所以这个问题在ES6中仍存在,所以要注意,不要向Promise.race([ .. ])中传递空数组。
原生ES6 Promise提供了内建的Promise.all([ .. ])和Promise.race([ .. ]),但这些语义还有其他几个常用的变体模式。
none([ .. ])
这个模式类似于all([ .. ]),不过完成和拒绝的情况互换了。所有的Promise都要被拒绝,即拒绝转化为完成值,反之亦然。
any([ .. ])
这个模式类似于all([ .. ]),但是会忽略拒绝,即需要完成一个而不是全部。
first([ .. ])
这个模式类似于all([ .. ])的竞争,即只要第一个Promise完成,它就会忽略后续的任何拒绝和完成。
如果所有的promise都拒绝,主promise不会拒绝,它只会挂住。类似于Promise([ ..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添加额外的逻辑跟踪每个promise拒绝,如果所有的promise都被拒绝,就在主promise上调用reject()。
last([ .. ])
这个模式类似于first([ .. ]),但却是只有最后一个完成胜出。
有些库提供了这些支持,但这些变体也可以通过Promise,all([ .. ]),race([ .. ])来实现。
有启示性的构造器Promise(..)必须和new一起使用,并且必须提供一个函数回调。这个回调是同步的或立即调用的。这个函数接受两个函数回调,用以支持Promise的决议。通常我们把这两个函数成为resolve(..)和reject()。
Promise.resolve(..):
Promise.resolve(..)常用于创建一个已完成的Promise。
如果传入的是真正的Promise,Promise.resolve(..)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直接把这个值返回。
如果传入的参数是一个thenable对象时(thenable对象指的是具有then方法的对象),Promise.resolve方法会将这个对象转为Promise对象,然后就立即执行thenable对象的then方法。
如果参数是一个原始值,或者是一个不具有then方法的对象,则Promise.resolve方法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对象,状态为resolved。
Promise.resolve方法允许调用时不带参数,直接返回一个resolved状态的 Promise 对象。
所以,如果希望得到一个Promise对象,比较方便的方法就是直接调用Promise.resolve方法。
Promise.reject(..)
Promise.reject(reason)方法也会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该实例的状态为rejected。
Promise.reject()方法的参数,会原封不动地作为reject的理由,变成后续方法的参数。这一点与Promise.resolve方法不一致。
每个Promise实例都有then(..)和catch(..)方法,通过这两个方法可以为这个Promise注册完成和拒绝处理函数。Promise决议后,立即会调用这两个处理函数之一,但不会两个都调用,而且总是异步调用。
then(..):
Promise 实例具有then方法,也就是说,then方法是定义在原型对象Promise.prototype上的。它的作用是为 Promise 实例添加状态改变时的回调函数。前面说过,then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resolved状态的回调函数,第二个参数(可选)是rejected状态的回调函数。
then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注意,不是原来那个Promise实例)。因此可以采用链式写法,即then方法后面再调用另一个then方法。
catch(..):
对于catch(..)只接受一个拒绝回调作为参数,并自动替换默认完成回调。Promise.prototype.catch方法是.then(null, rejection)的别名,用于指定发生错误时的回调函数。
建议总是使用catch方法,而不使用then方法的第二个参数。
finally方法用于指定不管 Promise 对象最后状态如何,都会执行的操作。该方法是 ES2018 引入标准的。
promise
.then(result => {···})
.catch(error => {···})
.finally(() => {···});
上面代码中,不管promise最后的状态,在执行完then或catch指定的回调函数以后,都会执行finally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
下面是一个例子,服务器使用 Promise 处理请求,然后使用finally方法关掉服务器。
server.listen(port)
.then(function () {
// ...
})
.finally(server.stop);
finally方法的回调函数不接受任何参数,这意味着没有办法知道,前面的Promise状态到底是fulfilled还是rejected。这表明,finally方法里面的操作,应该是与状态无关的,不依赖于 Promise 的执行结果。
finally本质上是then方法的特例。
顺序错误处理
单一值
单决议
惯性
无法取消的Promise
Promise性能
标签:错误处理函数 另一个 自己 请求 监听 log 关联 成员 OLE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moon/p/9029994.html